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小兒積食發燒護理 退熱不急先消食

小兒積食發燒護理 退熱不急先消食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寶寶發燒發熱是很常見的現象,但是很多媽媽就到寶寶發燒就很着急,不問原因就給寶寶退燒,這樣的做法是非常錯誤的,小兒積食造成的發燒就不用急於退燒,只要給寶寶通便消食就會好。

小兒積食發燒護理 退熱不急先消食

孩子發熱,要認清“熱型”

孩子發熱,體溫升高,我們怎麼對待發熱?我說千萬別不問原因就退燒。只要不問原因就退燒,一定是錯的。我們一定要看發燒是個什麼“熱型”。我說的“熱型”是指發熱的類型,不同的熱型是不同的病,也有不同的治法。所以要認清“熱型”。

發熱可分以下五個“熱型”:

一、發熱惡寒;

二、發熱惡風;

三、發熱惡熱;

四、寒熱往來;

五、低熱不澈。

這些熱一定要識別清楚,絕對不能模糊。今天我說一個孩子常見的發燒病。

小兒積食發燒護理 退熱不急先消食 第2張

積食發燒的是發熱惡熱中最常見情況

孩子發燒了,體溫38℃--40℃。不要怕,抽風也不要怕。因爲人害怕了,智慧就沒有了。驚慌就要失措。先看孩子大便怎麼樣?食慾怎麼樣?觀察孩子發不發冷?肚子臍上臍下脹不脹?痞不痞?前一天吃過什麼?喝過什麼?舌上有苔沒有?苔厚或薄?孩子情緒怎樣?要把這些問題弄清楚,你便可以給孩子買藥吃;吃下藥便好病。如果你把孩子送醫院也可以,但必須知道這病怎麼治是對的,怎麼治是錯的。我只能告訴你對上述的問題怎樣去弄清楚。

一辨孩子發燒是否發冷?

孩子的發燒不發冷。怎麼知道不發冷呢?會說話的孩子可以問,沒學說話的也可以觀察。孩子臥牀的姿式如喜歡踡臥,這是冷的姿式。如揚手擲足仰臥喜歡涼,這是不發冷。

發熱不冷的熱型確定了。

小兒積食發燒護理 退熱不急先消食 第3張

二辨孩子大便是否通暢?

再看孩子大便怎麼樣?如果前一天沒大便,或二十四小時內沒大便,看肚子:臍上臍下脹不脹?如肚子鼓着,用左手四個指頭輕輕按在肚子上,右手食指中指併攏叩擊左手四指背,聽聲音。如發出的聲音是左手指的聲音, 那肚子是不脹的。如叩擊左手指發聲是肚子有氣體的聲音,這是氣痞。是因宿食不消化,停留在胃中或橫結腸有氣體都會發出砰砰的聲音。這是宿食不消化的氣痞發熱。這個身體發燒39℃至40℃以上那怕抽風都不要怕,只要一通大便,6-8小時即退燒。

積食發熱,通便即可退熱

這個病屬於外源性疾病。是因食物吃得太多,或吃了不容易消化的食物,胃裏太滿,胃蠕動下降,或宿食停留腸中發酵產生了氣體,妨礙了腸蠕動。這些停留的食物不能消化,產生的熱量,都由循環把熱量帶到身體表面,用溫差向外散熱。這種散熱方式就是宿食發熱的機理。既然是這樣,物理降溫就沒有治療的意義。如用抗生素或激素退熱就是個錯誤。只能是通大便把宿食排出去。這個發熱雖高到39℃、 40℃,不要驚慌。

小兒積食發燒護理 退熱不急先消食 第4張

方法一:三黃片通便退熱

如果家中有“三黃片”(大黃、黃芩、黃連)研碎吃下去,效果比整片吃快些。用量上:一週歲的孩子每服2片;三週歲的孩子每服3片;四、五週的每服4片;六週以上每服5片。六小時後服第二次。大便通了即可停服。只要大便通下來七八個小時便退燒。

服藥期間,需少吃食物,以防復發(二級標題)切忌服藥期間吃食物,病必然不能愈。只可喝白開水。大便通下來,燒退了,等孩子要吃的時候再少量給吃一點流食,千萬不要多吃,不要吃肉、油膩、海鮮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因爲宿食雖通下了,但未必下乾淨,這時如又多吃了,會再一次造成宿食發熱。告戒母親們千萬不要把愛用錯。

小兒積食發燒護理 退熱不急先消食 第5張

方法二:寶寶退熱的飲片小方子

如果沒有三黃片,也可以用下面這個中藥飲片處方:

大黃10克,黃芩 20克, 黃連15克。

以上三味藥 ,用淨水燒沸,取250毫升,浸漬一小時,攪和幾次,濾去渣滓。一週歲每服吃十五分之一。兩至三週歲每服十分之一,四周至五週歲每服十分之二,六至十週歲每服十分之三,十週以上每服十分之五。

服藥時寶寶嘔吐勿驚慌 是正常的排異反應(二級標題服藥時如孩子嘔吐了,不是壞事,吐出宿食越多越好。如吐過兩次,吐出的沒消化的食物較多,可以不用再吃藥就病癒了。如吐出的東西不多,便再吃一次藥,通大便即愈了。吐與大便都是把宿食排出來,都是排異的效果。

小兒積食發燒護理 退熱不急先消食 第6張

在我行醫數十年的觀察中,母親們、爺爺奶奶們,多數的是唯恐孩子餓着,擔心孩子缺營養,似乎是營養越高越好。極少數有考慮孩子吃多了生病的。民間有句流傳很久的諺語:“要得小兒安,常帶三分飢與寒。”中醫有“損谷養胃”的說法。“損谷”是什麼?少吃飯則養胃。

聲音辨別:

一:鼓起雙腮,口腔充滿氣體,右手中指與拇指捏成環狀,彈擊腮部的聲音是氣痞的聲音。

二:左手四指按在肚皮上,右手食指、中指叩擊左手指聽聲音。分辨與彈擊鼓腮的聲音是否一致。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