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愛孩子就讓孩子吃點苦

愛孩子就讓孩子吃點苦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5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愛孩子就讓孩子吃點苦,隨着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父母有條件讓孩子過上舒適和衣食無憂的生活,就會盡量滿足孩子,把最好的照顧和物質給孩子。但是在溫室裏長大的花朵真的好嗎?都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那麼愛孩子是否需要讓孩子吃點苦?

愛孩子就讓孩子吃點苦

愛孩子就讓孩子吃點苦1

現代父母有不少是不捨得孩子吃點苦頭的,甚至連家務活都不讓孩子幹,這其實是不利於孩子成長的。

“孩子,你的襪子誰洗?”

有一位記者曾到一所中學進行採訪,對其中的孩子問道:“你們平時自己洗襪子嗎?”

“不洗。”

“襪子髒了怎麼辦呢?”

孩子們有的回答說:“我奶奶給我洗。”有的回答說:“我媽媽給我買了好幾雙新的,能穿好長時間。”

記者很是吃驚,繼續追問道;“如果奶奶生病了呢?”

“由爸爸或媽媽採洗。”

記者對另一個孩子問道:“如果新襪子都穿完了呢?”

“那就放着,等穿完了一遍,媽媽一塊洗。”

“以後你們長大了,離開了爸爸媽媽,由誰來洗呢?”

“長大了,可以掙錢僱保姆啊!”

孩子不吃苦怎能成才?

現在的大多數中國父母都把獨生子女當成掌上明珠,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自己寧肯嚐遍千辛萬苦,也不願讓孩子受到一丁點兒委屈,他們捨不得讓孩子放棄優越的環境,捨不得讓孩子離開父母的保護,捨不得讓孩子自己去奮鬥,於是,今天的很多男孩就一直在父母過度的保護和關愛之下成長。在溺愛中孩子經受不住一點風吹雨打,一遇到困難就退縮,這樣的孩子是難以成爲真正有用的人才的。

兒時吃苦長大成才的那些名人們

19世紀俄國著名作家屠格涅夫說:“你想成爲幸福的人嗎?那麼首先要學會吃苦。能吃苦的人,一切的不幸都可以忍受,天下沒有跳不出的困境。”

在法國巴黎羅丹博物院的庭院內,默默地站着一位巨人,這就是著名塑像家羅丹留下的傳神傑作——巴爾扎克塑像。看着這尊塑像,常常令人想起巴爾扎克這位法蘭西民族最光輝的文學巨匠坎坷的命運、勤奮的一生、剛強的意志、深邃的思想和犀利的筆鋒。他一生勤奮寫作,在不到20年的時間裏,共創作了91部小說,在世界上產生了廣泛的影響,被認爲是法國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的傑出代表,馬克思和恩格斯稱讚他的成功是“現實主義的最偉大勝利之一”認爲他是“對現實關係具有深刻理解的作家”。

雖然他一生成就輝煌,但他的一生卻又充滿了磨難。他曾一句話概括自己:“一生的勞動都在痛苦和貧困中度過。經常不爲人理解。”

巴爾扎克從小就缺乏母愛。家庭和母親,對他冷漠無情,他好像是家庭裏多餘的人。巴爾扎克後來回憶這段生活,曾忿忿地說,“我從來不知道什麼叫母愛。”“我經歷了人的命運中所遭受的最可怕的童年。”

長大以後他立志要從事清苦的文學創作。從1819年夏天開始,他整天在一間閣樓裏伏案寫作,閣樓簡陋寒酸,夏天熱氣騰騰,冬天寒風颼颼。他不捨晝夜,總是不停地創作着。與書商打交道過程中不斷受騙,以致負債累累,債務高達10萬法郎。爲了躲債,6次遷居。他對朋友說:“經常爲一點麪包、蠟燭和紙張發愁。債主迫害我像迫害兔子一樣。我常像兔子一樣四處奔跑。”

但是就在他取得巨大成就、還未完成他宏偉計劃的時候,1850年8月18日,一代文豪巴爾扎克在巴黎與世長辭。

1850年8月20日,當巴爾扎克的遺體在拉歇斯神甫公墓下葬時,作爲巴爾扎克的老朋友,法國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領袖雨果對公衆發表了悼念演講,他說:“在偉大的人物中間,巴爾扎克是最偉大的一個,在優秀的人物中間,巴爾孔克是最優秀的一個……可嘆啊!這個堅強的、永遠不停止奮鬥的哲學家,思想家、詩人、天才作家。在我們中間,他過着風風雨雨的生活,遭逢了任何時代一切偉人都遭逢過的惡鬥和不幸。如今,他走了。他走出了紛擾和痛苦。”

巴爾扎克說:“不幸,是天才的進升階梯。”

巴爾扎克說過:不幸,是天才的進升階梯,確實如此,溫室中的花朵不能承受狂風暴雨,這正是對苦難的作用的最好詮釋。溫室花朵縱然是美麗,但卻承受不了斜風細雨,在此之上,連一根平凡無奇的小草都比它強大。人亦如是,縱然你有優越的條件,不必承受狂風暴雨,但是你不能坦然地去接受。一旦你接受了,那麼,你也就會像溫室中的花朵一樣,經受不了半點的斜風細雨,迎接你的將會是一敗塗地。因此,父母要讓孩子經歷一些苦難,讓他們勇敢堅定地走好生命的每一步是很有必要的。

愛孩子就讓孩子吃點苦2

前些天,電視中有一則新聞:一個媽媽含辛茹苦把兒子養大,兒子大學畢業後很快找到了工作。可是,他每每幹不到一個月就辭職,總是抱怨工作任務繁重,早上要早起,晚上要加班,太苦,太累,受不了。

之後兩年,兒子心安理得地賦閒在家,要麼上網打遊戲,要麼用媽媽不多的工資去消遣。

對於媽媽的指責,他振振有詞地說:“如果你不能養活我一輩子,爲什麼從小對我那麼嬌慣?”

這個節目播出後,很多家長陷入了深思,自己家裏有沒有這種潛在的危機?

小時候,老人跟我們說:“小虧不吃吃大虧,小苦不吃吃大苦。”

就是說,孩子在小時候,吃一點苦、遭遇一些困難,是好事。如果我們怕孩子吃苦,承擔了孩子自己應該擔負的責任,雖然免掉了孩子的哭鬧和糾纏,卻剝奪了孩子培養良好品格和發展自我能力的機會,這就是很大的危害了。

我們總在說現在的孩子不懂事,可是卻不知道有時是因爲我們把他們保護得太好了,沒能讓他們懂事。要想讓孩子從小明事理、能爲他人着想,就應該從小讓他們識得人間疾苦,懂得珍惜和體諒。

現在的孩子大都很聰明,但有些最後卻沒能獲得成功,原因就在於他們缺乏意志力,缺乏堅持到底的精神。

兒童和少年時期是人生的基礎階段,父母有意識地創造一些條件,對孩子開展吃苦教育,非常重要,也有必要。

“吃苦”是一種心理承受力。

如何讓孩子吃苦,吃什麼樣的苦?

01.父母要有讓孩子吃苦的意識。

例如孩子學走路時,不要總是扶着他。有心的父母可以發現,那些總是由父母扶着練習走路的孩子,學會走路所花的時間,比那些自己練習走的孩子所花的時間要長。還有以下這些:

孩子三歲,上街的時候就要讓他幫你提東西。

孩子到了五六歲,就要讓他掃地擦桌子,並告訴他如何節省用電,還可以教他們整理自己的房間。

孩子上學,告訴他們一些簡單的安全知識,要他節約文具的開支。

節日裏讓孩子洗洗馬桶,知道臭和髒是生活的一部分。

適當讓孩子幹粗活和重活,知道父母需要他們照顧。

孩子上中學,要管理好自己的生活費,錢就這麼多,超支了只能捱餓。

培養孩子各種生活技能,讓他們有很強的動手能力。

孩子十五歲左右,要他在家裏或到外面打工,鍛鍊自己,接觸社會,培養吃苦精神。

父母要捨得讓孩子去吃這些苦。

02.孩子要自立。

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意志,減少對他人的依賴,也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

在家裏,自己獨立照顧自己的生活起居,打掃自己的.房間,清理自己的物品等。學習上,自己獨立思考,獨立完成作業。

心理上要獨立。家長不能代替孩子去考慮問題,要讓孩子自己去思考,尊重孩子的意見。這樣孩子能獨立思考問題,能有主見,從而爲孩子以後的成功打下基礎。

03.父母主動與孩子一起吃苦。

要知道,只知道享受的父母,是不可能培養出一個能“吃苦”的孩子的。所以,父母可以與孩子一起參加體育運動,如一起打球,一起游泳,一起晨跑,這樣可以增加與孩子溝通的機會,同樣讓孩子得到了鍛鍊。

比如,天氣很冷,孩子今天不打算去幼兒園。父母不遷就孩子,頂着寒風帶着孩子去幼兒園。

烈日炎炎,晚上回家很累了,父母會和孩子像平常一樣去沖涼,而不是倒頭便睡。

孩子和父母跑步,再有十幾米就要到達預定的終點了,孩子喘着氣不想再跑。父母鼓勵着孩子,一起奔到終點。

這一樁樁、一件件都在鍛鍊磨礪着孩子,使他們具有堅強的意志品質,使他們能吃苦。越是愛護孩子,就越要加強他的“吃苦”教育。讓孩子吃點苦受點罪,纔是真正的愛護與負責。

04.能吃苦來自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的積累,來自一件件沒有妥協退讓的小事情。

比如,當孩子難以完成一件手工製作的時候;當孩子跳繩跳到最後筋疲力盡的時刻;當孩子正在完成份內的家務活,小夥伴來找他出去玩的時候……這些都是鍛鍊吃苦的場合。

這個時候,孩子需要父母家人的鼓勵、誘導和鞭策。要求孩子堅持做完正在做的事情,要求孩子堅持與困難作鬥爭。

實際上,吃苦的精神就來自這最後的咬牙堅持之中。

對孩子的吃苦教育,要講究方式方法,“虎媽”、“狼爸”、“鷹爸”不足學。

父母需先估量孩子吃苦之力,而後才行吃苦之教;需尊重孩子意願,而不強迫命令;需身體力行發揮榜樣作用,而不能只動嘴不動手。

05.需持之以恆而不可一曝十寒。

人生漫長的路要靠他們自己走,困難也得靠他們自己解決。總有一天,他們要自己面對這個社會,擔負家庭的責任。

尤其是男孩。對一個未來的男人來說,吃苦耐勞是他的立世之本,沒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他註定難以面對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

讓孩子吃點苦,受點折騰,是爲他們將來的人生旅途走得平穩順暢儲能蓄勢,讓他們踏入社會後,在風雨人生中,能夠充分實現自身價值。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