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國外是如何培養孩子吃苦能力的

國外是如何培養孩子吃苦能力的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7.3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國外是如何培養孩子吃苦能力的,在很多家庭中孩子被放在第一位,家長應當與孩子統一戰線攻克難關,解決問題是爲孩子的發展掃清障礙,現在的努力會爲未來的發展打下夯實的基礎,以下是國外是如何培養孩子吃苦能力的方法。

國外是如何培養孩子吃苦能力的
國外是如何培養孩子吃苦能力的

瑞士

在瑞士,父母爲了不讓孩子成爲無能之輩,本着這樣的目的,他們從小就讓孩子自食其力。比如,對於十六、七歲的女孩,從初中一畢業就送到一家非常有教養的人家去當一年女傭人,她們是通常上午進行勞動工作,到了下午,她們就去上學。好處就是,在一個角度既鍛鍊了孩子們的勞動能力,另一角度還有利於學習另一個領域的語言,因爲瑞士有講法語的地區,也有講德語的地區,所以他們通過這個方式讓不同語言地區的姑娘到另外一個語言地區去當傭人,來普及當地的語言。

美國

在美國,孩子的家長都是從小就讓他們認識到勞動的價值和重要性。在美國南部一些州立的學校爲讓學生學會到獨立生存在社會的能力,還特別規定:該校學生上學期間,不能有一分錢,在學校獨立生活一個星期才能予以畢業。這條件看似苛刻,但真的讓孩子們在其中學到很多東西。最最重要的是孩子的家長們對這項活動全力支持,一點也沒有“拖後腿”、”走後門”、“搞小動作”的情況出現。

美國的中學生有句特想響亮的口號:“要花錢自己掙”。美國的青少年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他們不管自己的家裏有多富有,男孩子12歲以後就會給鄰居或自己的父母在家裏剪草、送報賺些零用錢來提供自己上學的開支,女孩子則做小保姆去賺錢。14歲的詹妮每週禮拜六要去餐館打工,她的母親告訴她,你完全可以在家裏幫我幹活,同樣照樣可領取工資。但詹妮一直覺得在家裏賺媽媽的錢不是真本事,她一定要去外面賺錢來證明自己的在外面有獨立生存的能力。

德國

家長從不包代替孩子的事情。法律還規定,孩子到14歲就要在家裏承擔一些義務,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這樣做,不僅是爲了培養孩子的勞動能力,也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社會義務感。

日本

在日本的教育屆有句著名的孩子名言:除了陽光和空氣是大自然的賜予,其他一切都要通過勞動獲得。許多日本學生在課餘的時間裏,都要去外邊參加勞動去掙些錢,在大學生中勤工儉學的非常普遍,特別是有錢家的小孩也是一樣的進行勤工儉學。他們靠在飯店端盤子、洗碗,在商店售貨,在養老院照顧老人,做家庭教師等來掙自己的學費。這樣真的能夠很好的鍛鍊孩子的獨立能力。

在他們的孩子很小的時候,父母就給他們灌輸一種思想:“不要給別人添麻煩”,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論多麼小的孩子都要無一例外地背上一個小揹包。當別人問爲什麼,父母說:“他們自己的東西應該自己來背。”這句話被很多父母沿用來管教自己的小孩。

加拿大

爲了讓孩子的生存本領更突出,加拿大的父母從很早就開始訓練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在加拿大的一個記者家中,兩個上小學的孩子每天早上要去給各家各戶送報紙。他們的爸爸看着孩子興致勃勃地分發報紙,他感到很自豪:“分這麼多報紙不容易,很早就起牀,孩子們無論颳風下雨都要去送,可孩子們從來都沒有耽誤過一份報紙。”

在最後我們一定要說培養孩子去吃苦,決不能單單是走走形式,關鍵是讓孩子體會到在社會生存的不容易和生活中奮鬥的動力。

如何提高孩子吃苦能力

一、多給孩子提供吃苦的機會

一些發達國家早已意識到對孩子進行意志鍛鍊、吃苦耐勞教育的重要性,並設計了各種方法來增強孩子的吃苦精神和抗挫折能力。日本孩子兩歲就開始意志鍛鍊,自幼兒園到小學,即使在大雪紛飛的冬天,男孩也只穿單褲,女孩穿短裙,磨練與嚴寒作鬥爭的意志和毅力;在韓國,家長給孩子穿上羽絨服,讓他們在冰窟窿裏呆上一陣後再出來,讓孩子懂得“寒冷”的滋味;而在我國,這類教育做得很不夠,因此,作爲家長要改變原來的'教養態度,讓孩子走出大人的“保護圈”,放開手腳不要怕孩子摔着、碰着、餓着、累着,孩子摔倒了鼓勵他自己爬起來,對挑食、偏食、厭食的孩子,餓他一兩頓又何妨,孩子的事情讓他自己做,自己能解決的問題家長不要去幫忙,例如,要玩具自己去拿,衣服、褲子自己穿,在家庭生活中,要安排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切不可把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困難都解決掉,把他們前進的障礙清除得乾乾淨淨。

二、讓孩子學會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培養孩子自己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甚至發揮潛力能做到的事情,家長不要代勞,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放手讓孩子去做,家長多肯定、多鼓勵,要讓孩子在家長的肯定、鼓勵中提高克服困難、吃苦耐勞、積極進取的能力和精神。即使有些事情做不好,家長也要肯定孩子的努力,客觀地爲孩子分析失敗的原因,爲孩子提出繼續努力的方向和動力,只有這樣,孩子在遇到困難,纔會慢慢養成不怕吃苦,不怕失敗的精神,從而學會承受和應對各種困難挫折的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方式。

三、從點滴小事抓起

比如,當孩子在寒冷的冬天不願起牀的時候;當孩子難以完成一件手工製作的時候;當孩子跳繩跳到最後筋疲力盡的時刻;當孩子正在完成份內的家務活,小夥伴來找他出去玩的時候;當孩子感冒發燒的時候;這些都是鍛鍊吃苦的場合。

這個時候,孩子需要父母家人的鼓勵、誘導和鞭策。要求孩子堅持做完正在做的事情,要求孩子堅持與困難作鬥爭。

實際上,吃苦的精神就來自這最後的咬牙堅持之中。

對孩子的吃苦教育,要講究方式方法,“虎媽”、“狼爸”、“鷹爸”不足學。

父母需先估量孩子吃苦之力而後才行吃苦之教;需尊重孩子意願而不強迫命令;需身體力行發揮榜樣的作用而不能只動嘴不動手。

四、長期堅持下去

人生漫長的路要靠他(她)自己走,困難也得靠他(她)自己解決。尤其是男孩,對一個未來的男人來說,吃苦耐勞是他的立世之本,沒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他註定難以面對日益競爭的社會競爭。

讓孩子吃點苦,受點折騰,是爲他們將來的人生旅途走得平穩順暢作加油充氣、儲能蓄勢的準備,讓他們踏入社會後,在風雨人生中,充分實現自身價值。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