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孩子膽小不合羣該怎麼辦

孩子膽小不合羣該怎麼辦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膽小不合羣該怎麼辦,家長千萬不能忽略孩子的心理健康,要學會給孩子減負,解決問題、培養能力,是很多孩子的發展目標,孩子的教育問題是每個家長都在操心的,現在分享孩子膽小不合羣該怎麼辦。

孩子膽小不合羣該怎麼辦

孩子膽小不合羣該怎麼辦1

前幾天,朋友給我打電話,訴說了自己最近的煩惱,告訴我說孩子的老師最近找過她幾次,說他的兒子東東平時不願與同學和老師交流,做分組作業時,沒有人願意和他一組。

同時東東又是個很愛乾淨的孩子,這點跟同齡的其他男孩子不太一樣,他總是穿一塵不染的校服,頭髮也梳理的一絲不苟,加上他害羞不願說話的性格,班上的很多男生都在背地裏叫他娘娘腔。

老師雖然批評了這些背地裏議論東東的同學,但是仍然擔心這些事情對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所以她跟小倩溝通,希望她能在孩子的日常教育中,多多鍛鍊孩子的獨立性,多給孩子和同齡人溝通的機會,讓孩子更好的融入學校的生活

對於老師的叮囑,小倩很心疼,也很着急,心疼的是孩子在學校面對同學的諸多惡意,着急的是東東的害羞和內向已經對他的生活產生了不好的影響,而她對如何改變東東性格中的弱點還沒有一點頭緒。

其實說起來,小倩是一個特別了不起的媽媽。小倩和她的前夫在東東不到2歲的時候就協議離婚了,孩子的爸爸除了每月支付一定的贍養費,從來都沒有來看過東東,小倩爲了東東努力工作,東東從小就生活在姥姥家,姥姥是他最親的人。

姥姥怕同院的大人說東東的閒話,從不帶東東在外面玩,東東從小就是和姥姥一起在家裏玩,他所有的認知的來源都是姥姥,他的生活圈子裏沒有同齡的小朋友,也沒有任何男性,父愛的缺失,溝通能力的缺乏纔是導致東東現在內向,人際交往出現困難的最主要的原因。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雖然媽媽在孩子出生的階段,承擔了比爸爸更爲繁重的撫養工作,但隨着孩子的逐漸成長,爸爸在孩子教育中的作用就變得越來越重要。

美國心理學家的研究成果表明:家庭教育中,爸爸對孩子的影響是媽媽的50倍之多。那爸爸對孩子的影響究竟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1、爸爸的陪伴有利於孩子運動能力的發展

相比於媽媽的細膩,爸爸都是粗線條的,他們在陪伴孩子的時候,允許孩子在安全的範圍內,進行更多的探索,這在無形中加速了孩子運動能力的發展。

2、 爸爸的陪伴有利於孩子培養孩子勇敢獨立的性格,並富於冒險精神

很多爸爸願意帶孩子嘗試媽媽因爲害怕危險,不敢帶孩子嘗試的遊戲,並從中給予孩子很多鼓勵,這些做法都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使孩子擁有冒險的精神,讓孩子更有信心探索未知的世界。

3、 爸爸的陪伴影響孩子個性品格的形成

很多孩子小的時候都會把爸爸作爲自己的偶像,爸爸與孩子的日常相處中,以其獨有的男性視角,處理問題的方式,原則等都對孩子個性和品格的形成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男孩小時候多跟爸爸在一起,可以讓孩子更有男子漢氣概;女孩多跟爸爸在一起也能使自己的性格變得大方和灑脫。

4、 爸爸對孩子的陪伴對孩子性別認知的形成有好處

科學研究表明,剛出生六週的寶寶就可以清楚地分辨出自己的父母,3歲開始到學齡前的這段時間是孩子性別確認和強化的關鍵時間段,爸爸和媽媽截然不同的生理特徵和心理特點,使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強化了對性別的認識。

父母之間相互關愛照顧,所表現出來的對自己的性別的認同和喜愛,可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性別觀念,父母在這一過程中缺一不可。

美國文學家切斯特菲爾德說過-一個好的父親勝過一百個好老師,爸爸在孩子童年的成長中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錯過了就不能重來,作爲爸爸,我們應該參與到孩子成長的每個環節中來,而不是將育兒的重擔丟給媽媽。

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讓孩子在健康和諧的家庭氛圍裏健康成長。即使父母雙方因爲一些原因不得不分開,也應該協調好父母雙方的育兒時間,不應該因爲任何原因耽誤孩子的成長。

希望每一個爸爸都能成爲兒女最大的精神財富和最大的後盾,站起來可以爲孩子擋風遮雨,蹲下去也可以跟孩子一樣高,用心陪伴孩子成長的每一步。

孩子膽小不合羣該怎麼辦2

很多家長都會奇怪,爲什麼有的小孩兒膽子很小,害怕一切他陌生的東西,他好奇但是不敢去嘗試,甚至還會抗拒,只持觀望態度,不願主動交流,也不願表達內心的想法,很是安靜。

可是有的小孩兒很活潑大膽,即便是陌生的環境他也很快能適應,並且變爲他的主場;他善於表達,心裏想什麼就說什麼,父母也能很容易知道他的想法,這就很利於父母去引導孩子的成長和教育。

那到底是什麼造成這樣的差別呢?

有的寶媽會說:“我家孩子性格就這樣,我們一家人都這樣。”

是的,當然會有影響,家庭中的大人不善於對外交往,孩子和外界聯繫少,缺乏交往經驗;生活在公寓式的小家庭裏,孩子大多數時間都是在室內度過,缺少學習人際交往的生活空間,造成在交往中怕生、膽怯。

真的只是性格問題這麼簡單嗎?

在生活中,應該不難發現,不喜歡參與羣體活動,不喜歡主動表現自己的孩子,他們大都不喜歡“動”,總是會自己一個人默默的待着,久而久之就什麼都不敢嘗試,懶的參與,由身體的懶惰到心理的怯懦,問題大了,家長就很是頭疼。

道理很簡單,經常跳舞的人四肢就會很靈活,如果孩子長期處於靜態活動,而很少去運動,不去鍛鍊屬於自己的能力,孩子的身體就不是那麼靈活,心理會反作用於身體運用,不能聽從大腦的使喚,做不出要求的動作,他也許想要嘗試,但是對自己沒有充分的信心,而停下了腳步。

人的大腦操控身體靠的是一種感覺叫本體感,孩子可以通過這種感覺對身體進行操控,即使我們不能聽,不能看,我們也能對全身有一個準確地掌握。比如,你不用刻意去看樓梯,你也不會出現踩空的現象,不用照鏡子,也可以一下摸到鼻子、眼睛、嘴巴。這些行爲都依賴於本體覺。

每個人出生時本體覺並不發達,需要後天的積累,才能順利發展。嬰兒時期的爬行,翻身,滾動都會培養其本體覺,整天抱着孩子,不給孩子自由活動的機會,都會影響其本體的發展,兒童時期,遊戲活動進行的太少,孩子對自己身體的運用,心有餘而力不足。另外孩子的手眼協調、雙側協調性以及身體所有感官的自然協調性發展都依賴於本體覺,對運動能力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切運動技能都建立在本體覺的基礎上。

孩子膽小就無法改變嗎?

3-6歲孩子成長的黃金期,也是教育專家所說的“水泥潮溼期”,無論是習慣養成還是性格塑造,都是最佳時期,關鍵是如何着手去改變孩子?

在感覺統合發展中,本體感是自信心與創造力的根,長期得不到鍛鍊,軀體和四肢顯得十分笨拙,常會不知所措,焦躁不安,錯誤的本體感會使孩子動作行爲發揮失常,產生挫折感,失去自信心,進而生出惱怒和沮喪的心情,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對於本體感不足的孩子,最好的辦法就是加強身體信息反應,給大腦創造更多辨別和修正本體覺的機會。在孩子還未學會爬的時候,家長可以用搖籃輕輕晃動,幫助孩子建立本體感的認知;等孩子具備運動能力後,可以帶着孩子跑步,進行加速和減速的項目,帶着孩子去打羽毛球,投籃等運動,鍛鍊身體敏捷性和運動企劃能力,在每個階段孩子的能力發展都有不同的訓練需求。

感覺統合訓練中本體感的訓練,主要發展孩子的運動企劃能力,針對不同階段,提高孩子動作的精細程度以及不同肢體動作間的協調性,對孩子的腦發育、日常活動、學習活動、以及長大以後的工作生活都有着深遠影響。有什麼樣的性格,就有什麼樣的人生。

性格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培養出來的,特別是在兒童時期和青少年時期,正是一個人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只要從現在做起,一定會發生改變!

懂孩子的心理比懂天書還難!不要緊,真的有辦法走進他們、瞭解他們!關注“衆艾感統國際教育中心”點擊—“課程中心”,只有更懂孩子,管教纔有價值!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