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胎位不正的糾正方法

胎位不正的糾正方法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胎位不正有什麼方法糾正呢?其實,胎位不正可以說是無法預防的。胎位指的就是胎兒,在母親子宮當中所處的位置,在正常情況下,胎兒應該是保持胎頭俯曲,枕骨在前的姿勢,這樣分娩的時候,頭部才能最先進入骨盆。如果妊娠30周後,胎兒沒有保持這樣的一個位置,就可以說是胎位不正,那麼胎位不正怎麼糾正?具體方法,請往下閱讀。

胎位不正的糾正方法

胎位不正的糾正方法1

  1、胸膝臥位

具體方法:即孕婦保持頭低臀高姿勢。做胸膝臥位前應自解小便,鬆解褲帶。孕婦可跪在硬板牀上,胸部墊一個枕頭,將兩手前臂上屈,頭部放在牀上轉向一側,臀部與大腿成直角。可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鐘,5~7天爲一療程,一週後複查。這是一種借胎兒重心的改變,增加胎兒轉爲頭位的機會。優點是不需要任何條件和設備,只要在家堅持練就行,缺點是練習時孕婦可能出現腰痠、頭暈、噁心等現象,常不能堅持。

  2、艾灸至陰穴

具體方法:孕婦平臥或採取正坐的姿勢,鬆解褲帶。同時由醫生灸雙側至陰穴(足小趾端外側),每日1~2次,每次15分鐘,5次爲一療程,一週後複查。這一方法操作簡便,無痛苦,經濟,孕婦也可學着自行灸治。

  3、外倒轉術

用以上方法糾正胎位無效者,一般可在妊娠30周以後,到醫院由醫生通過手推等動作倒轉胎兒,此法需要專業技術,準媽媽不可在家自行做哦。

以上便是介紹的胎位不正的糾正方法,準媽媽若發現胎位不正,不妨一試。但是,準媽媽最好向醫生了解胎位不正的可能原因,根據醫生指導進行糾正。

胎位不正的糾正方法2

胎位不正的原因及糾正方法

一、胎位不正的原因:

1、孕婦的羊水過多,使胎兒在宮腔內的活動範圍過大,胎兒能夠自由的在更加廣闊的空間內活動,活動過大時就會影響到胎位,使胎位變得寬鬆。

2、多胎、羊水過少等,本來可以孕育一胎的子宮,現在因爲多胎或者羊水過少等原因就會造成胎兒在宮腔內的活動範圍過小,活動不方便,無法正常活動從而發生擁擠導致胎位不正。

3、骨盆狹窄、前置胎盤、巨大胎兒等,使胎頭銜接受阻。無法使胎頭有良好的`位置,發生擠壓等,使胎位不正。

4、產婦腹壁鬆弛,腹壁鬆弛會造成腹肌對子宮失去支撐,沒有彈性,變得鬆弛從而導致胎位不正。

5、胎兒畸形、子宮畸形等造成子宮腔的空間發生變化,從而使得胎兒在宮腔內的活動範圍發生變化,從而引起了胎位不正的現象。

6、臍帶太短,胎兒獲得不了足夠的營養,影響胎兒發育,使得胎兒生長過慢,使得活動的空間變大,從而導致胎位不正。

二、胎位不正的糾正方法:

第一:準爸爸兩手置於宮底部,觸摸宮底部,估計胎兒大小妊娠週數是否相符;然後以兩手指腹相對交替輕推,判斷宮底部的胎兒部分。若爲胎頭則硬且有浮球感,若爲臀部則大且軟且形狀略不規則。

第二:準爸爸兩手分別置於腹部左右兩側,一手固定,另一手輕輕深按檢查,兩手交替,觸到平坦飽滿的部分爲胎背,並確定胎背的朝向。凹凸不平的部分是胎兒肢體,有時可感到胎兒肢體活動。

第三:準爸爸右手拇指與其餘4指分開,置於趾骨聯合上方握住胎先露部,判斷先露部是胎頭或胎臀,左右推動以確定是否銜接。若先露部仍浮動,表示尚未鏈接入盆;若已銜接,則胎先露部不能推動。

第四:準爸爸左右手分別置於胎先露部的兩側,向骨盆入口方向往下深按;進一步確診胎先露及胎先露部入盆的程度。

胎位不正的糾正方法3

妊娠30-34周,是糾正胎位的時機。

方法一:做膝胸臥位來糾正,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做l5分鐘,連續做1周,每週檢查一次看胎位是否轉正。其姿勢是,在硬板牀上,胸膝着牀,臀部擡高,大腿和牀垂直,胸部要儘量接近牀面,注意做前要空腹、鬆開褲帶。

方法二:用艾條炙兩小腳趾胛跟部外側的至陰穴,每日1次,每次l5-20分鐘,連續做l周。注意艾卷離皮膚不要太近,以免燒傷皮膚。兩種方法可合併使用,如無人幫助,可一先一後運用,如有老公協助,可同時進行。

如果以上兩種辦法都不見效,到妊娠34周後,由醫生檢查確定是否可行從外部進行倒轉,讓胎兒轉180度,及約好倒轉的時間。

中藥自療法:

方一:車前子烘乾研成粉9克,溫水吞服。1周後複查,未轉胎,再服1次。最多服3次。

方二:蘇葉、黃芩各6克。水煎服,每日1劑,1周後複查。

方三:當歸、黃芪、黨蔘、白朮、白芍、川斷、枳殼、熟地、甘草各10克、川芎6克,每日1付,分2次煎服,1周後複查。

經上述方法胎位仍然不能得到糾正,則需要在預產期前1-2周住院待產。但胎位不正醫生可根據你的具體情況決定分娩方式,不一定都要行剖宮產,根據骨盆大小、胎兒大小、胎位不正的類型、產力及產次等情況決定分娩方式,當然剖宮產也不失爲是解決胎位不正的一個常用、安全的方法。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