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幼兒園家庭教育講座

幼兒園家庭教育講座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幼兒園家庭教育講座,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離不開家人的呵護,孩子在不同階段會出現不同的問題,解決問題是爲孩子的發展掃清障礙,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有利於孩子日後的發展,下面跟大家分享幼兒園家庭教育講座。

幼兒園家庭教育講座1

一、 解讀孩子的行爲

孩子的行爲一定預示着他的需要,有什麼樣的行爲,這就需要我們家長去認真觀察並去解讀其中孩子有什麼樣的需要。

羅老師首先用了一段視頻作爲開場。這段視頻應該大多數家長都看過,就是一個大概不到兩歲的寶寶,利用撒嬌的手段想要達到自己的目的。在家長不予理睬,且不斷走開換場地的情況下,寶寶依然我行我素,追着家長哭鬧。並且他在家長看不到的時候不吭聲,等走到家長視線內時才又躺在地上撒起嬌來。引得我們家長陣陣發笑。可是仔細想想,寶寶的行爲預示着什麼呢?他是想引起家長的注意,從而滿足他的要求或需要。

幼兒園家庭教育講座

  接着老師分析講解了幼兒園發生的三個故事:

1、入園串串燒

小班寶寶們剛入園的時候,都會哭鬧不止,這時候家長都很着急,心疼自己的孩子。殊不知,其實孩子在幼兒園慢慢適應後,都過的非常開心。而且作爲老師,會仔細觀察,從孩子的行爲中發現了很多祕密。

A. 孩子已經長大了;

B.孩子會喜歡老師、小朋友、幼兒園。

C.孩子會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D. 孩子需要被欣賞;

E.孩子需要引導。

其中得到這樣的感悟——積極引導會發現孩子的努力和進步。

  2、搬運大墊子

在幼兒園裏經常會用到大墊子,孩子在收拾墊子的時候會發生很多事情。開始的時候沒有規則,常常搞得很混亂。但是從孩子的行爲中我們會發現其中的祕密:孩子享受你推我擠的快樂;孩子喜歡齊心協力的成果。但是相同的問題出現了很多次,說明孩子是沒有經驗的,老師當然此時要及時干預,給予引導。

於是老師開展了關於大墊子的競賽遊戲和集體教學活動:

在競賽遊戲中,老師分別對三組團隊採用不同的干預手段:放手、暗示、參與。這樣也得到了不同的結果:成績最後,中等,最好。並且老師讓孩子討論在競賽中認識到了什麼,孩子的發言都很到位:人多並不力量大;一起做事應先商量再行動;搬墊子要4個人才行;做啦啦隊感覺很好

這樣的活動,不僅讓孩子學會了如何團隊合作搬墊子,而且讓孩子明白了很多道理。

在後來的集體教學活動中,更是讓孩子們感受到了利用墊子的有趣遊戲:滾墊子、頭頂頭、解放軍匍匐、跳跳牀等等。孩子在遊戲中學,在遊戲中體驗不一樣的樂趣。整個搬墊子的活動,既強化了孩子的合作意識,又讓孩子掌握了合作技巧。

我們應該從孩子行爲中發現教育契機:

靜觀——靜靜觀察

靜思——經常思考

篤行——採取措施

智慧引導孩子的潛力和行爲。

同時從孩子的行爲中更新教育方法:

順應——等待中發現精彩——孩子的精彩

反駁——否定中發現精彩——孩子的個性

激發——矛盾中發現精彩——孩子的領悟

感悟——樂意引導最終會讀懂孩子的內心。

二、 解讀孩子的作品

主題:假如我是老師

老師以此爲命題,讓孩子各自畫一幅畫。8個孩子畫了8幅不同的畫,讓我們家長仔細觀察,解讀一下其中的寓意。家長們意見不一,但是孩子到底是什麼意思,還是由孩子自己來解釋。老師放了每個孩子的錄音,解釋各自畫的寓意,我們家長才煥然大悟,原來是這樣的意思。足可見孩子的智慧和想象力是無窮的。

老師也解釋,作品正是反映了孩子的需要:

1、安全感的需要——向孩子大膽表達愛

2、認識世界的需要——讓孩子大膽探索

3、自我表現的需要——對孩子盡情放手

4、發展想象的需要——讓孩子異想天開

如此可見,解讀孩子背後的內心需要也是一種智慧。我們成人應跟進行爲,滿足孩子的需要。從孩子的畫中,可以看出兒童有其自身的心理視角,這也是獲得經驗的感受。兒童也有其自身的心理水平和個性特點,需要我們家長仔細觀察、分析、思考。

羅老師的講座生動活潑,不僅言簡意賅,條理清晰,而且與我們家長的互動也很深入,有趣。羅老師從觀察孩子的細節入手,聆聽孩子的心聲,思考、解讀孩子的行爲,發掘孩子的內心世界,無疑是非常成功的教育典範。羅老師從其獨特的視角,告訴我們家長一個既簡單又不容易做到的事情,就是多觀察、思考孩子的行爲,用正確有效的方法來引導孩子。

如今我們大多隻有一個孩子,而且家長們多是工作繁忙,很難放慢腳步來觀察孩子、聆聽孩子,更別說解讀孩子了。羅老師通過孩子的小事和作品,指導我們家長如何讀懂孩子,走進孩子的心靈。

孩子還在不斷的成長中,他們更需要我們家長的理解和引導,才能在家庭和社會中掌握知識和技能,學會自信和成長。有了我們大家的共同支持和理解,他們纔會成長的更健康、更快樂。

活動總結

活動結束後,老師與家長還進行了現場交流互動,對家長提出的家教方面的困惑進行了解答,此次活動不僅架起了幼兒園和家庭溝通的橋樑,加強了家園合作,更提升了家園教育水平,更好地促進了家園共育。

幼兒園家庭教育講座2

各位家長:

下午好!今天我給大家談兩個話題1、我們父母常犯的十大錯誤。2、家庭教育中應該怎麼做不應該怎麼做。

我們父母常犯的十大錯誤。

  一、讓爺爺奶奶帶孩子。不自己親自照顧

很多父母以爲孩子只要身邊有人看着,沒有生命危險就好。其實從出生開始,孩子就需要和別人交流。不會說話也可以交流。肌膚的接觸,擁抱,關注的眼光,和他說話。孩子需要不斷的交流,會變得比較聰明,對愛有安全感。我們很多家庭的孩子,是在沒有關注的環境下長大。腦子會變得怪異呆滯。然後永遠缺乏愛的安全感。終生追求那童年,嬰兒時期失去卻永遠追不回的`愛。

  二、把孩子當炫耀比較的對象

中國人一方面愛面子,一方面想鼓勵孩子上進。常常說,你看人家孩子多用功,成績多好。人家又得了什麼獎。這種比較最要不得。況且常常是當着很多人的面說。說難聽點,孩子考試考不好只怪你遺傳不好。包括智力,個性種種。並不是孩子不願意做好。實在是你的問題太多。你每一次把孩子和別人比,只帶給他多一份不滿和痛苦。對於事情沒有什麼幫助。

這種比較和競爭的心理,也導致團體比較無法和諧合作做事。喜歡互鬥。對於能力強的人不是佩服,而是嫉妒,要拉他下來。整個家長的教育觀念需要加速修正。否則我們的團隊合作永遠不如人。

  三、不尊重孩子的隱私和權利

很多父母抱着傳統的觀念,把父母擺在權威的角色。認爲子女是屬於父母的。這種不把孩子當一個擁有完整權利個體的錯誤觀念,導致個人和社會的很多不良的後果。父母進入子女房間應該先敲門。移動或用孩子的東西應該得到他的允許。任何牽涉到子女的決定應該先和子女商談。不要隨意翻看子女的日記或隱私。應該尊重孩子的所有權利,把他當一個成人一樣尊重。這個尊重是從出生換尿片開始。換尿片前,先和顏悅色告訴他要換尿片了,向他道歉,請他忍耐一下。這種尊重的精神是我們社會所缺乏的。導致社會缺乏服務和尊重的觀念。不被尊重的人以後也不知道尊重別人。

  四、把孩子塑造成自己想要的方向

很多父母把自己一生的遺憾寄託在孩子身上。一直逼孩子往自己以爲是正確的路走。即使孩子並不適合,或者不喜歡。在這種壓力下,家庭變的不快樂。親子的愉快時光成了鬥爭大會。犧牲了親子的和諧關係,追求一些莫明其妙,也不見得正確的父母理想。當子女長大回想起童年,盡是不快樂的回憶。的確是些愚蠢父母的作爲。

  五、把學校成績當成一切表現的指標。

很多父母小孩認爲越用功越好。一切面向考試,很多父母愚蠢地以爲學校的成績代表一切。人生的目標兩個,一是考大學,二是找好工作。目標訂清楚了。父母剩下的工作,就是用一切威逼利誘苦苦哀求,來達到這個目的。這個科舉時代遺留的過時觀念,仍舊深存人心。

其實事實擺在面前。很多大學生或者北大清華的現在也只能混口飯吃。在學校的成績並不代表一切。反而是全面的能力,活力,毅力,性格,纔是影響他們一生的重要因素。

  六、認爲早起很好,睡覺就是懶惰

成長中孩子需要充分的睡眠。很多孩子6點就起牀。每天睡不足8小時。全國還在推廣早起才健康的錯誤觀念。睡不足會影響發育。腦力會減退。我們的孩子需要充分的睡眠。

  七、認爲孩子不應該做家務事,應該把時間拿來學習

社會學家調查的結果,在家常做家務事的孩子將來生活比較幸福。可能是因爲處理事情的能力比較強。所以長大以後比較不容易有挫折。或者比較能面對挫折。父母爲了讓孩子學習,剝奪了一切孩子做家事的機會。剝奪了他學習工作、學習分擔責任、學習面對問題的機會。教養出一個個只會解幾題數學(又解不好)的傻孩子。父母應該讓子女充分分擔家事。

  八、缺乏幽默感和輕鬆的一面

或許因爲各種壓力,家庭的基本氣氛就是逼孩子學習。什麼是家庭生活?什麼是親子活動?完全不知道。父母因爲生活壓力,失去了幽默感,失去了輕鬆。一切都是逼,都是趕,都是考試。實在不知道人活着是爲什麼。在這種缺乏輕鬆和幽默感的氣氛下,一個小挫折就會引爆衝突。

  九、認爲父母的愛可以是對子女任何不合理要求的藉口

或許因爲電視劇演太多了。很多人以爲疼愛就可以當一切的藉口。很多父母常對子女說的一句話:我們這樣做,也是因爲愛你,爲你好啊。想用這句話堵住子女的反駁。這簡直荒謬。要求不合理就是不合理。別把愛扯進來當擋箭牌。父母的要求應該要合理。讓孩子心服口服。

  十、認爲養孩子是艱苦的義務,不是享受

我們父母,經過傳統的教育,習慣把養育兒女當成艱苦的義務。也因爲這個苦,而常常暗示或明示子女要回報,孝順。比較正確的態度是養孩子是一種上天賜予的享受。應該享受和子女相處的時光。享受看着他成長的樂趣

家庭教育是整個教育體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分支,它直接關乎着整個中華民族的未來和希望,關乎着每一個家庭的幸福和安康,爲人父母,我們要學會運用正確的家教方式,爲孩子的健康成長撐起一片藍天。因此在家庭教育中要注意四應和四忌:

  應言傳身教忌單純說教

在早期教育中,父母的言談舉止對於孩子的影響很大。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應時時處處起到表率作用,努力克服以往不良行爲習慣,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孩子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以良好的習慣,美好的心靈,文明的行爲,優良的品質,使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得到薰陶、受到啓發。而不是簡單粗暴地告訴孩子,應該怎麼樣,不應該怎麼樣。

  應合理引導忌過分溺愛

很多家長總認爲嚴格教育就是好的,希望孩子按照父母設計好的模式發展,稍有不從,就對孩子嚴加管教,其結果並未遂人願。相反有的家長對孩子百般遷就,用俗話說:“捧在手裏怕摔了,含在嘴裏怕化了”!這些都不是好的家庭教育方法。正確的家庭教育應是嚴格中包含寬容,寬容中滲透着嚴格,在爲孩子創造好必要物質環境的同時,注重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應培養好習慣忌隨心所欲

應從小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如:晚上看電視不能超過一個小時,

9點以前必須上牀睡覺等等。而且教育孩子隨時整理自己的衣服、文具,逐步養成把自己的東西固定放在一個地方的習慣。還要引導鼓勵孩子主動與班裏的小朋友打招呼,與別的孩子玩時互相謙讓。讓孩子,學會與老師溝通,願意配合老師做事。對孩子習慣方面的培養,最好採用家長以身作則、遊戲、娛樂的方式,幫助孩子在不刻意、不強迫的環境中養成必要的行爲習慣。培養習慣要堅持前後一致,忌隨心所欲,才能達到預期效果。

  應正視優缺點忌厚此薄彼

發現錯誤,忌大加斥責、嚇唬;發現優點,應積極肯定,忌抓着缺點不放。許多家長總習慣在孩子犯錯誤時,一味地批評、指責。這樣做的出發點是要告誡孩子下不爲例,卻沒料到無意中扼殺了孩子的進取心,使孩子產生消極逆反心理。所以,當孩子想要嘗試新事物時,明知只會失敗,但仍應鼓勵孩子試試看,讓孩子有機會嘗試失敗,進一步獲取新的感性經驗。做父母的,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從而給予肯定、鼓勵。

各位家長,教育好學生是我們老師的承諾。我們學校、老師有責任盡力做好自己的每一項工作,教育好每一個孩子。爲了適應飛速發展的教育改革的要求,教育好學生更需要家長的配合。

最後,我衷心希望各位家長對我校的教育教學工作提出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