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認知障礙鑑別診斷

認知障礙鑑別診斷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9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認知障礙鑑別診斷,產生這樣的原因有很多,大多精神疾患所致,會導致記憶力和學習功能全部喪失,感覺過敏、感覺減退、內感性不適,下面小編整理了認知障礙鑑別診斷,歡迎大家借鑑和參考。

認知障礙鑑別診斷1

原因

原因是多種多樣的,除器質性疾病原因外,大多精神疾患所致。如神經衰弱、癔症、疑症、更年期綜合症、抑鬱症、強迫症、老年性癡呆、精神分裂症、反應性精神病、偏執型精神病、躁狂症、躁鬱症等等。

認知障礙主要包括:

(1)感知障礙,如感覺過敏、感覺遲鈍、內感不適、感覺變質、感覺剝奪、病理性錯覺、幻覺、感知綜合障礙;

(2)記憶障礙,如記憶過強、記憶缺損、記憶錯誤;

(3)思維障礙,如抽象概括過程障礙、聯想過程障礙、思維邏輯障礙、妄想等。

檢查

人腦所涉及的認知功能範疇極其廣泛,包括學習、記憶,語言、運動,思維、創造,精神、情感,等等,因此,認知障礙的表現形式也多種多樣,這些表現可單獨存在,但多相伴出現。

(一)學習、記憶障礙

學習、記憶是一種複雜的動態過程,對學習、記憶基本機制的瞭解得益於對一種低等無脊椎動物海兔(aplysia)的簡單的神經系統的研究。記憶是處理、貯存和回憶訊息的能力,與學習和知覺相關。記憶過程包括感覺輸入→感覺記憶→短時記憶→長時記憶→貯存訊息的回憶等過程。短時記憶涉及特定蛋白質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平衡,而長時記憶除特定蛋白質的磷酸化改變外,還涉及新蛋白質的合成。在大腦皮層不同部位受損傷時,可引起不同類型的記憶障礙,如顳葉海馬區受損主要引起空間記憶障礙,藍斑、杏仁核區受損主要引起情感記憶障礙等。

(二)失語

失語是由於腦損害所致的語言交流能力障礙。患者在意識清晰、無精神障礙及嚴重智能障礙的前提下,無視覺及聽覺缺損,亦無口、咽、喉等發音器官肌肉癱瘓及共濟運動障礙,卻聽不懂別人及自己的講話,說不出要表達的意思,不理解亦寫不出病前會讀、會寫的字句等。傳統觀念認爲,失語只能是由大腦皮層語言區損害引起。CT問世後證實,位於優勢側皮層下結構(如丘腦及基底節)病變也可引起失語。

認知障礙鑑別診斷

(三)失認

失認是指腦損害時患者並無視覺、聽覺、觸覺、智能及意識障礙的情況下,不能通過某一種感覺辨認以往熟悉的物體,但能通過其他感覺通道進行認識。例如,患者看到手錶而不知爲何物,通過觸摸手錶的外形或聽表走動的聲音,便可知其爲手錶。

(四)失用

要完成一個複雜的隨意運動,不僅需要上、下運動神經元和錐體外系及小腦系統的整合,還須有運動的意念,這是聯絡區皮層的功能。失用是指腦部疾患時患者並無任何運動麻痹、共濟失調、肌張力障礙和感覺障礙,也無意識及智能障礙的情況下,不能在全身動作的配合下,正確地使用一部分肢體功能去完成那些本來已經形成習慣的動作,如不能按要求做伸舌、吞嚥、洗臉、刷牙、劃火柴和開鎖等簡單動作,但病人在不經意的情況下卻能自發地做這些動作。一般認爲,左側緣上回是運用功能的皮層代表區,由該處發出的纖維至同側中央前回,再經胼胝體而到達右側中央前回。因此左側頂葉緣上回病變可產生雙側失用症,從左側緣上回至同側中央前回間的病變可引起右側肢體失用,胼胝體前部或右側皮層下白質受損時引起左側肢體失用。

(五)其他精神、神經活動的改變

患者常常表現出語多嘮叨、情緒多變,焦慮、抑鬱、激越(agitation)、欣快等精神、神經活動方面的異常改變。

(六)癡呆

癡呆(dementia)是認知障礙的最嚴重的表現形式,是慢性腦功能不全產生的獲得性和持續性智能障礙綜合徵。智能損害包括不同程度的記憶、語言、視空間功能障礙、人格異常及其他認知(概括、計算、判斷、綜合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降低,患者常常伴有行爲和情感的異常,這些功能障礙導致病人日常生活、社會交往和工作能力的明顯減退。

認知障礙鑑別診斷2

鑑別診斷

常與精神分裂症鑑別。

精神分裂症,屬於重型精神病,是精神病裏最嚴重的'一種。病因未明,多青壯年發病,隱匿起病,臨牀上表現爲思維、情感、行爲等多方面障礙以及精神活動不協調。患者一般意識清楚,智能基本正常。

精神分裂症是一種精神科疾病,是一種持續、通常慢性的重大精神疾病。主要影響的心智功能包含思考及對現實世界的感知能力,並進而影響行爲及情感。感覺過敏、感覺減退、內感性不適。錯覺、幻覺。

感知綜合障礙,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如大小、長短、遠近產生變形。

緩解方法

認知功能的康復。臨牀上把認知損害進行分類,如執行功能障礙、記憶障礙、視空間障礙等,採取有針對性的、反覆的訓練,在訓練中注意目的性和趣味性,使病人較爲容易接受。

認知障礙鑑別診斷 第2張

臨牀上常用的藥物:

①改善腦血流的治療,包括二氫麥角鹼製劑,如喜得鎮、活血素、依舒佳林、凱爾等;

②改善腦部供氧的治療,如高壓氧艙、都可喜等;

③改善學習和記憶的藥物,如腦復康(吡拉西坦)、三樂喜(阿尼西坦)等;

④神經營養藥物,如神經生長因子、腦活素、愛維治、胞二磷膽鹼、能量合劑等。上述藥物雖然在臨牀上常用,但尚缺乏循證醫學證據。

針對性的藥物治療:尼膜同(尼莫地平)是鈣離子拮抗劑,可對抗鈣內流到細胞內,其改善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的可能機制爲:

①增加腦血流量,改善腦缺血;

②消除細胞內鈣超載,免除細胞死亡;

③抑制脂質過氧化,清除自由基。

認知障礙鑑別診斷3

問題一:如何判斷老人是否有患認知障礙的風險?

遺忘是部分認知障礙患者的表現之一,但這與正常的生理老化導致的健忘存在一定差異。正常的健忘一般表現爲忘記部分事項,不會過度惡化,老人一般能保持定向能力,沒有精神行爲問題,通常不會妨礙正常生活。

但是,認知障礙老人常常會忘記整個過程,且遺忘程度隨着病情發展而不斷惡化,生活中,老人還會失去對時間、人物、場所等的定向力,特別是在天氣不好的時候,即使身在熟悉的地方,也會突然不認識,並且會出現一定的精神行爲症狀,影響日常生活。

以較爲常見的阿爾茨海默病爲例,患者還可能會出現一些特別的警示徵兆,例如個性急劇改變,出現摔東西等異常極端行爲與情緒,有時也會喪失活動力,對生活事務失去興趣,平時身邊的物品擺放錯亂,找尋起來極爲困難。有的老人也會表現爲抽象思考能力降低,甚至會影響語言表達能力,無法說出確切的名詞,也很難完成原本熟悉的家庭事務。

問題二:認知障礙的患病原因究竟是什麼?

和大多數病症一樣,認知障礙的成因複雜,甚至部分認知障礙及其相關聯疾病的成因和聯繫依然不明。部分認知障礙可能由於神經退行病變、腦血管病變、感染、外傷、腫瘤等多種原因引起,例如血管性癡呆通常多見於腦中風患者,路易體癡呆則通常與注意力缺陷以及幻覺有關。

一般來說,老人的年齡越大,患有認知障礙的風險越高,有研究顯示,老年抑鬱症患者、生活習慣不良者、有心腦血管疾病等老人,以及頭部有過外傷、過量吸菸飲酒或者遭受過重大打擊的老人更易患認知障礙。

當然,認知障礙的診斷專業性很強,需交由專業醫生來判斷和明確,醫生通過了解患者病史、評估、血液檢查與頭顱影像學檢查等方法進行診斷與鑑別。

問題三:如果爸(媽)有認知障礙,我也會和他(她)一樣患病嗎?

這是老年科醫生經常會被問到的一個問題,但該問題並沒有可以一概而論的答案,而是要看具體情況而定,比如爸媽患認知障礙的年齡。如果是60歲左右患病,子女遺傳的概率大一些,如果是在85歲以後患病,遺傳子女的概率就小一些,但是,由於85歲的老年人患認知障礙的概率本來就有15%-20%,是否遺傳很難說。

從類型上看,不同認知障礙的遺傳度都不一樣。最常見的阿爾茨海默病、額顳癡呆和路易體癡呆等同屬一個大類,醫學上稱爲“退行性病變”,這些類型越早起病,遺傳子女的概率就越大。其他類型的認知障礙如神經梅毒、血管性癡呆或一些獲得性、免疫性的癡呆,則很難說有遺傳相關性。

大多數情況下,爸媽患有認知障礙,子女罹患的可能性相對高些,但風險到底有多高,則要做相關的遺傳檢測,但也只是大致確定其風險性。需要注意的是,當前科學的發展並沒有明確所有認知障礙的保護基因和風險基因,因此,即使做了檢測也只是得到了相對風險的結果,而不是必定或絕不會患病的結論。

認知障礙鑑別診斷 第3張

問題四:如果患有認知障礙,如何尋求專業治療?

早期診斷並發現疾病,會給老人和家屬帶來很多益處,而診斷的第一步,是找到能夠提供全面、專業的診斷和治療服務的醫院和醫生。目前在上海,很多大醫院都開設了記憶門診,病人和家屬可以找到富有經驗,能夠進行認知症鑑別診斷的醫生。

需要說明的是,醫院對住院患者重點關注的是其疾病的控制與安全,並不適合老人社會功能的恢復,因此,協助認知障礙患者維持自主性與獨立性,不僅可以減輕家庭與社會負擔,也讓老人生活得更有尊嚴。儘量保持患者的獨立性與生活質量,減少併發症,在任何時候都可以作爲治療工作目標,併爲之不懈努力。

問題五:除了專業治療,家屬還可以做些什麼?

認知障礙的病程約8-15年,患者如果得到早期干預和恰當的照顧,從確診到去世,病程甚至可以超過20年。在這個過程中,患者的認知能力往往逐步惡化,但保持患者的安寧與尊嚴,是可以通過專業人員和家屬共同努力實現的。在醫生看來,家人是這個疾病最好的藥,醫療不能讓疾病逆轉,但家人配合醫生,可以讓老人開開心心地帶着疾病生活。

以阿爾茨海默病爲例,不少患者合併了腦血管問題,這類患者的情緒更易波動,除了藥物治療、控制高血壓糖尿病等因素,找到合適患者的認知訓練和非藥物干預方案也非常重要。剛開始,患者可能會對康復或認知訓練拒絕,但在恰當評估基礎上,採用針對性、個性化的方案,並給予積極鼓勵,堅持一段時間,不僅可以在認知能力上幫助患者,對穩定其情緒、改進生活規律、減輕照護壓力上也有助益。

問題六:作爲公衆,我們能爲身邊的認知障礙老人和家庭做些什麼?

對患有認知障礙的老人來說,最大的敵人不是疾病,而是錯誤的偏見。社會應當形成共識:認知障礙老人的存在,並不是社會的負擔,即使年老,在生活上有不自由的地方,不管是誰,都可以堂堂正正地生活。創建一個認知障礙友好化的社區,讓社區裏的認知障礙老人和家庭享有生命的愉悅和尊嚴,應當成爲全社會的共同目標。

作爲公衆,可以學習認知障礙知識,並把正確的理念儘量正確傳播給其他人,消除對認知障礙老人的歧視和誤解,讓他們被尊重對待,如果家中或鄰居親人出現認知障礙的跡象,應鼓勵其及時就醫。如果家裏已有確診的認知障礙老人,可以學習相關知識,更好地陪伴、照顧他們。此外,看到身邊的認知障礙老人,應給予他們舉手之勞的點滴幫助。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