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不同年齡兒童教育方法

不同年齡兒童教育方法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9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不同年齡兒童教育方法,後天的啓蒙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孩子的智力,在這些方面我們可以更加清楚地認識我們的寶寶,問題的解決有利於發展孩子的能力,下面是不同年齡兒童教育方法!

不同年齡兒童教育方法1

孩子一歲時搶小朋友的玩具, 由於他認爲但凡看見的就是自己的;兩歲時,他不肯讓他人玩他的小車,由於他不懂共享;三歲時,他常把“不”掛在嘴邊,由於他要自己“做主”。我們理解孩子的成長規律,所以我們給他一個寬鬆的環境,等他漸漸長大。

挨近1歲大的孩子

特色:好奇、好動,並且精力充沛。此刻他們所面臨的挑戰和重大任務是探究周圍的國際。

典型行爲:開端認知言語,懂得一句話裏字詞的前後關係了;他們還不瞭解外界的環境究竟是個什麼樣的,比方說,他們並不知道玻璃花瓶摔在地上會碎的; 一旦他們想要,他們就要立刻得到,讓1歲的孩子等候簡直是太困難的工作了。他們沒有行爲和心情操控的才能。

不同年齡兒童教育方法

爸爸媽媽怎麼辦:

合理地調整自己對孩子的希望和要求。能夠給孩子做演示,通知他哪些行爲是正確的,可是不要堅決要求孩子必定做到。成人說話的口氣和麪部表情是讓孩子理解教誨的最好方法。說話的心情是堅決的,可是反響不要過於激烈。

2歲大的孩子

特色:他們的生活被自己心情的巨大動搖和起伏所佔有。他們所面臨的挑戰和重大任務是瞭解自己的各種感覺和心情。典型行爲:不斷地對外界作出一些測驗,想知道其他人的反響是什麼;還不能正確地知道和傳達自己激烈的情感,有時候,他們的心情甚至會高度膨脹,無法操控; 他們發現並不是自己想要的每件東西都能夠得到,所以就頻頻地大發脾氣和哭鬧。

父母教育方法:將與孩子反抗的激烈程度降到最低點。清楚地向孩子闡述你的希望是什麼,而不要對孩子大喊大叫。不要過高估計孩子的才能,只給他一些簡略的挑選就行了。如果有必要,還能夠給予一些物質刺激讓他與爸爸媽媽協作而不是對立。爸爸媽媽必定要認識到這個年紀的孩子的主要“作業”就是不停地打聽你。

3歲大的孩子

特色:這個年紀的孩子的自立方法是經過固執來體現的。他們所面臨的挑戰和重大任務是學會更好地操控他們的心情。

典型行爲:在爸爸媽媽的要求中,孩子們有才能做到的工作,他們也情願去按爸爸媽媽說的做,比方睡覺前要洗漱。可是,爸爸媽媽別指望孩子能夠始終協作;他們能夠理解原因和成果這個概念了; 孩子發脾氣和哭鬧仍會常常發作。他還會噘嘴生氣了或許哭哭啼啼地訴苦。不過,他能夠漸漸地更好地應付波折了。

4歲大的孩子

特色:這個年紀的孩子的社交才能不斷開展,他們所面臨的挑戰和重大任務是學會協作,使自己的需求與其他人的到達均衡。

典型行爲:愈加專心於遊戲和各種活動。因此,當他們玩得正起勁的時候,讓他們放下玩具或許中止遊戲就變得格外地困難;由於他們愈加了解自己缺什麼和想要什麼,所以他們會用愈加激烈的方法來訴苦;有時他們會隱瞞事實的本相來滿足自己個人的需求。可是他們並不知道這樣做是在詐騙,是過錯的行爲。

父母教育方法:給予孩子足夠的'時刻去完畢遊戲然後再做另一件工作。對孩子的哭鬧置之腦後。不要對他的哭鬧過於重視,也不要有明顯不同於平常的反響。冷靜地對待孩子的謊言和詐騙行爲。處於這個年紀的孩子有這種行爲是正常現象。不要由於他做了什麼或許沒有做什麼就降低他,使他發生慚愧感。

5歲大的孩子

特色:他們能夠體會爸爸媽媽詳細的要求和規矩了。他們所面臨的挑戰和重大任務是根據自己懵懂的品德認識去做事。

典型行爲:開端學習站在他人的態度想一想對方會是什麼樣的感觸;現已能夠懂得遵守規矩,也能做一些簡略的家務事。可是,他會逾越邊界打聽你,看看你有什麼反響;雖然間隔抱負的方針還很遠,可是與曾經比較,孩子到了5歲就能夠更好地操控住自己的激動。如果他們的慾望不能夠得到滿足,他們也很少摔門、打人或許大哭一場了。

父母教育方法:拓展孩子的視角。能夠問孩子:“你喜愛他人這樣對你嗎?”然後通知孩子他這種行爲給他人形成的結果是什麼,向孩子解說清楚爲什麼要遵守行爲準則。

不同年齡兒童教育方法2

教育孩子的三個階段

1、 孩子在3歲之前

兒童在3歲前,需要從父母那裏得到極大的安全感,這個階段的兒童大腦在快速發展,對世界充滿好奇,在快速成長。在這一階段,我們給孩子最多的是關愛,好好陪伴,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2、 孩子在3歲到6歲這個階段

對於3—6歲的孩子來說,父母的重要任務就是要給孩子樹立榜樣,不要再像以前那樣對待孩子了。在這一階段,孩子逐漸有了自己的想法,行爲能力有所提高,如果父母再一次照顧、縱容,孩子容易形成蠻橫的性格。

在這一階段,孩子非常依賴父母,儘管他們有一種想要獨立的傾向,但行爲能力跟不上,對於父母的指導和教導,孩子仍然會聽從。因此,這個階段的孩子是父母立威的好時期。

3、 孩子在12歲之後

在孩子12歲以後,孩子就進入了青春期,父母要給孩子以價值,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重視孩子的思想和心理活動。

遇到問題時,及時疏導與溝通,避免孩子鑽牛角尖。

那是李玫瑾老師最核心的理念,我也是這麼認爲的,第一眼看到她的育兒觀,就覺得很合胃口。

幼兒在成長過程中給予幼兒足夠的安全感,當幼兒成長到一定階段,膽子就會變大,變調皮,變有自己的想法,這一階段要重視對幼兒的引導和教育。

注重與孩子的溝通,但孩子有的時候是不願意與人溝通的,是在耍花招的,這個時候家長要強勢一些。

不同年齡兒童教育方法 第2張

李玫瑾教授的女兒成爲大家關注的焦點

李教授有個女兒,孩子長大了,自然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每個人都想看看,我們所追捧的育兒專家,究竟將女兒培養成什麼樣了。李玫瑰的女兒是一名音樂老師,她在大學裏所學的藝術,讓很多家長都很失望,沒想到自己追求的父母最後把自己培養成了一名音樂老師。許多人質疑李玫瑾的養育方式:自己的女兒不能養育好,還要教別人養育嗎?

曾公開談論過李玫瑾女兒,說女兒數學不好,是那種無論怎樣努力學習都學不會的孩子,後來她選擇尊重孩子,孩子學會了最喜歡的音樂。假如從事業方面來說,一位音樂老師而已,收入有限,成就有限,的確很普通,但從生活態度上來說,她是一個充滿自信、陽光的女孩,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享受當下的生活,這就是成功。事實上,我們接受的事實是,並非人人都能成爲頂尖人物,就連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也無法拿女兒的分數,學霸們不是教書,而是有天賦的人。

不同年齡兒童教育方法 第3張

孩子有健全的性格,可以享受當下的生活,就是成功的

本人認爲李玫瑾教授研究青少年犯罪問題很成功,善於研究青少年的心理活動,對她來說,兒童心理陽光,快樂就是好孩子,教育出一個有健全人格的孩子,就是一個成功的父母。以前看過一篇帖子,北京郵電大學高材生選擇結束自己的人生,自幼被寄予厚望,來自農村,條件很差,他一直壓抑着自己努力學習,幾乎沒有正常的童年,結果呢?由於有着不健全的性格,以及生活過於壓抑等種種現實原因存在着,在面對現實時選擇了放棄。

教育早知道

1、養兒方知父母恩

五六十年代的父母管孩子大多很簡單,不聽話?不好好學習嗎?不吃飯了嗎?沒有了,因爲根本就沒有足夠的食物!

大人們,小時候有多少人沒捱過打?可現在的孩子,如果還是單純遵循打罵教育,極易出現極端情況,先來看看幾個真實案例:成都一位8歲女孩因看電視與父母發生爭執,賭氣從21樓跳下。

2、讓孩子有敬畏心

小的時候,她有個同事,特別淘氣,自然也沒少捱打,他最怕的就是奶奶門後面放了一根藤條,每次看到奶奶關上門,露出藤條,他都要跪下來說奶奶我不敢了。

那是一種敬畏,讓孩子知道害怕時,自己會收斂,這其實是一種及時的保護,避免以後闖出連父母都無法收拾的大禍。

3、立規則要趁早

我女兒一歲多的時候我帶她去超市購物,小傢伙看到琳琅滿目的食物時兩眼放光,想把它們放進購物車,如果我不同意,就坐在地上哭。

一開始,我必須滿足她的要求,但後來我開始制定規則:每一次購物,只能二選一,想要 A,就要放棄 B。

不同年齡兒童教育方法 第4張

4、父母也要示弱

去年四月,上海一名17歲的男孩因受到母親的批評,打開仍在行駛中的車門,一躍離開轎車,年輕的生命戛然而止,令人痛惜。青少年(12—18歲)的孩子自尊更強,更聽話,一言不合就離家出走,甚至做一些不計後果的事情。

因此,此時的父母就不能簡單地照搬前一種方法,而要學會“鬥智鬥勇”,首先要改變溝通的方式,言簡意賅,到此爲止。

5、耐心講道理並不是萬能的

舉出一個很簡單的例子:當你讀小學一年級的時候,老師告訴你高等函數,你能理解它嗎?有沒有聽見?也許你也像一個犯了錯的孩子,兩隻大眼睛使勁地盯着老師,卻對老師說的話一無所知。

心理學者說,7歲之前,兒童很難形成長久的記憶。換句話來說,今天你跟孩子講的道理,第二天也許就會被他拋棄了。能回想起自己的童年,7歲前的事情幾乎沒有什麼能清晰地記得。能夠說出來的,大概都是一些對自己影響很深的模糊記憶。

七歲以前的兒童思維方式更爲簡單,只記得眼前的情景,而不像成人那樣將當下與以往經歷作對比,從而選擇更適合的行爲方式。

小孩子只注意眼前,在這一刻,有什麼能讓他感到快樂和快樂的,他就會去做。對於這種行爲所帶來的後果,他們根本就考慮不到,也考慮不到,因爲這種思維模式還沒有發展到某個階段。很容易理解,爲什麼有那麼多“熊孩子”會做一些特別的事。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