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小學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講座女生

小學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講座女生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學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講座女生,青春期是孩子們成長的黃金時期,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能忽視孩子的心理健康。以下分享小學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講座女生,快來看

小學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講座女生1

小學生時期是人的行爲、性格和智力迅速發展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階段,由於身心變化比較快,加之文化知識及社會經驗的不足,小學生很容易產生不健康的心理,導致心理問題或心理疾病。排除小學生認識、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障礙,鍛鍊他們的意志品質,優化他們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素質,使他們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康心理,這是小學教育教學義不容辭的責任。今天我們要談談對小學生心理不健康的主要表現、成因及教師在防治小學生心理不健康的對策。

一、小學生心理缺陷的主要表現

1、敏感:青少年自我意識強烈,自尊要求迫切,而且心理承受能力低。因此,當他們意識到某種威脅自尊的因素存在時,就會產生強烈不安、焦慮和恐懼,當自尊心受到傷害時,就會生氣、憤怒,常常神經過敏,多疑。

2、叛逆:由於小學生正處於成長過渡期,其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家長和老師的監護,反對成人把自己當成小孩子,同時,爲了表現自己的與衆不同,易對任何事情持批判的態度。

3、嫉妒:這是對他人的優勢地位在心中產生不愉快的情感。當別人比自己強如學習、相貌、人緣等、,表現出不悅、自殘、怨恨、憤怒甚至帶有破壞性的負面感情。

4、失落:小學生抱有許多的幻想,希望將其變爲現實,他們會付出種種努力甚至刻意的追求。當這種需求持續得不到滿足或部分滿足,就產生了挫折,多表現在學習、吃穿、玩高檔的玩具等方面。這容易給中小學生帶來緊張、恐懼、憂鬱和失望。

5、自卑:它是一種印過多的自我否定而產生的自慚形穢的情緒體驗。對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覺。在人際交往中對自己的能力過低評價,心理承受能力脆弱。謹小慎微,行爲萎縮,瞻前顧後等。

6、孤獨:通過調查發現有些學生常常覺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葉孤舟,性格孤僻,不願意與人交往,卻抱怨別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納自己。心理學把這種心理狀態稱爲閉鎖心理,由此產生的一種感到與世隔絕,孤獨寂寞的情緒體驗稱爲孤獨感。

小學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講座女生

二、小學生心理障礙的主要成因

小學生出現這些心理問題,既有自身成長的因素,也有外部環境的因素,是“內因”和“外因”綜合作用的結果,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身心成長的失衡。小學生時期身體發育急劇變化,他們閱歷淺,知識和經驗不足,認識力、理解力、思維力和親情力都遠遠落後於成年人。這種生理髮育與心理髮展的不平衡使小學生出現許多困惑、煩惱和躁動不安,產生心理問題。

2、家庭教育的誤區。過度溺愛和期望值過高,使家庭教育普遍存在忽視品德發展、人格教育、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等社會性教育的傾向。家長只重視孩子的考試、升學,卻不注重孩子的品德發展、交往能力、個性培養以及社會行爲規範的培養等。家長的高期望值與孩子自身需求不一致時,總把自己的意願強加於孩子一廂情願時,便會使青少年感到壓抑和不滿,給孩子造成疑慮、憂鬱等心理疾患,導致孩子高分低能或心理不健全。

3、學校教育的誤區。一些學校和教師迫於壓力不得不使出渾身解數,追求升學率、打造名牌效應,成績成爲評價學生能力高低的惟一標準,學生情感上的苦惱不能及時向老師和家長訴說,就會造成心理壓力,形成心理障礙。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在不同地區的發展很不平衡,特別是還存在着學科化、醫學化、片面化、形式化、孤立化等不良傾向。

4、社會環境的影響。學校教育展示給學生的是正面教育;而當今各種思潮衝擊着我們的社會,純潔的教育內容與複雜的社會生活之間形成強烈反差,致使學生陷入無以參照、無以歸附的境地,學生思想的混亂、情緒的波動,也是心理障礙形成的原因之一等等。

三、應對小學生心理障礙的主要對策

俗話說:“心病還需要心藥治”。心理疾病雖然形成原因複雜,處理起來較爲棘手,但是並非與生俱來,更不是不可救治的。關鍵在於要以人爲本,對症下藥,才能收到積極的成效。

在實踐中,可採取以下方法:

1、消除逆反心理——溝通與交流。

我們首先培養學生自己的社會適應能力,要求他們在廣闊的社會中,磨練自己的思想情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才;其次是要求他們從積極的意義上去理解大人,讓學生明白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是善意的批評,家長老師也使人,也有正常人的喜怒哀樂,也會犯錯誤。我們只要抱着寬容的態度去理解這些事情,也就不會逆反了;再次是教育學生正確認識自我,把握自我,努力改善自我,平時常提醒自己遇事儘量剋制,多進行溝通,增加信任度,也就多了一份理解;最後是要求家長和教師多注意孩子的心理需求,及時瞭解他們在想什麼,想做什麼,多聽他們的呼聲,理解他們的歡樂與苦惱,放下長輩的架子,與孩子建立起平等的長幼關係。

2、消除自卑孤獨心理——增強自信。

產生自卑孤獨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來說主要是因爲生理的原因、遭遇挫折和心理創傷、性格因素、家庭教育問題以及需要的得不到滿足等。消除自卑孤獨心理關鍵是對自己現存力量感到滿足!教師要幫助學生來分析他們的優點,正確做出評價,發揮自己的長處;其次是千方百計來提高他們的自信心。我們聯合各科教師共同給學生增強自信心,不讓他們覺得什麼都弄不好;最後是引導學生以勤補拙和揚長避短來克服自卑。教師要幫助這部分學生找到自己的突破口,通過勤奮努力,在某個方面做出成績來。

3、消除敏感與脆弱心理——培養意志。

消除脆弱心理首先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提高認知水平;其次是提高學生自控水平,培養耐挫能力;第三是克服悲觀消極的心態,樹立自信心和上進心;最後是教給學生釋放消極情緒,擺脫悲觀失望的方法,即通過組織他們參加社會實踐來提高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培養多方面的興趣來轉移注意力,多結交知心朋友,尋求社會力量的幫助如看心理醫生、等。

四、 小學生心理問題的表現

1、學習焦慮據調查,在全國一些大中城市中,10%以上的小學生存在學習焦慮。這主要是由於學生學習競爭加劇,學習負擔過重,同時學校、教師、家長又過分看重分數,給小學生心理造成沉重壓力引起的。

2、人際交往焦慮人際交往焦慮,主要指在與人交往中表現爲焦燥不安,無所適從。這種傾向在當今小學生中日益嚴重,影響了兒童正常的人際交往與心理需求。人際交往焦慮的產生,一方面是由小學生的家庭交往環境不利所致。另一方面,是教師教育方法不當,忽視對學生人際交往技能培養的結果。

3、自責傾向自責傾向是指當發生不如意的事情時,經常認爲自己不好,對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懼心理。自責傾向的根源是對失去別人的關愛與認可的不安。當學生感受到父母、教師、朋友不認可時,往往形成自責傾向。

4、挫折感小學生的挫折感是來自多方面的,有學習方面的,人際交往方面的,興趣和願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家庭因素,社會環境因素以及個人主觀因素。小學生跳樓自殺、厭學、孤僻……許多極端的事例表明,現在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忽

小學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講座女生2

一、青春期的特點

小時候,男孩女孩一塊做遊戲,手拉手一起上學,兩小無猜,不分彼此。然而,不知何時開始,男女同學會忽然感到陌生起來,原來你們體內已經開始悄悄地發生了變化。這個變化是從你們大腦底部的下丘腦垂體開始分泌促進性激素開始,在促進性激素作用下出現第二性徵,從而進入青春期。

青春期,是從童年到成年的過渡時期,在生理上有許多變化,最大的`變化是身體的急速增長、第二性徵的成熟,女性一般從10歲到18歲,男性比女性一般晚兩年,大約從12歲到20歲。

正因爲身體上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青春期,人的心理也有了許多變化,如自我意識增強、情緒容易波動、愛慕異性、興趣易轉移等。隨着年齡的增長,隨着生殖器官的發育成熟,性意識也從無到有,由朦朧到明晰,這是人的正常的發育過程。渴望瞭解性知識的心情是無可非議的、也是自然的,但要從正規的渠道獲取這些知識。

青少年性意識產生的另一個特點是對異性的傾慕和追求。女生嚮往異性的心理是,認爲男生剛強、可信賴,能幫助人;男生則認爲女生美麗、純潔、親切、可愛。

許多人認爲,和異性在一起學習、工作、活動,就勁頭十足、心情愉快。因而,便設法追求和創造這種環境。那麼,接下來要給大家談談青春期怎樣與異性同學交往的問題。

小學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講座女生 第2張

二、青春期異性交往的益處

有一種現象,比如,兩個男女異性同學由於興趣愛好相投或學習、工作上聯繫接觸稍微多一點,就立刻有人傳出各種閒言碎語,使他們不敢進行正常的接觸。這是由於封建觀念的不良影響,使有些人對男女青少年的交往特別敏感,認爲似乎男女之間只能有愛情,不能有友誼。

在青少年中,應當提倡廣泛的異性交往,異性間交往起碼有以下幾點好處:

1、有利於智力上取長補短。男女智力雖沒有高下之分,卻有類型不同。

比如男生往往比較喜歡數學、物理、化學等學科,女生則比較喜歡語文、外語、地理、生物等學科。男生在掌握知識的基本功上可能稍遜一籌,但在解題的靈活性上卻略佔上風;女生在作文的敘述描寫、運用詞彙等方面可能略佔上風,但在立意的新奇和結構的不拘一格上卻稍遜一籌。不言而喻,通過交往,男女同學均可以從對方那裏取長補短,從而有肋於提高自已的智力活動水平和學習效率。

2、有利於情感上互相交流。人際間情感是極其豐富的,除了愛情之外,還有親情、友情、同情、敬愛之情、感激之情等。這便說明男女之間可以有不帶愛情色彩的情感對流,它可以使人感到溫暖,達到心理上的平衡。

一般說來,女性的情感比較細膩溫和,富有同情心;男性的情感粗獷熱烈,且比較外露。男生向女生吐露自己的不幸和難堪,可以在同情聲中平靜下來;女生向男生訴說自己的猶豫和愁苦,可以在鼓勵聲中振奮起來……這種異性間的情感交流是微妙的,也是在同性朋友身上所得不到的。

3、有利於個性上互相豐富。處在集體中的個人,交往範圍越廣泛和周圍生活的聯繫越多樣,他深入到社會關係的各方面也就越深刻,他自己的精神世界也就越豐富,他的個性發展也就越全面。有項調查從側面說明這個規律,那就是有異性同胞的孩子,因爲有異性交往的條件,故較少產生異性交往的羞怯。

在生活實踐中,人們不難發現,交往範圍越廣泛,不僅有同性朋友且有異性朋友的人,性格相對來說比較豁達開朗,情感體驗比較豐富,意志也比較堅強。這顯然不是什麼偶然的現象,因爲正是多方面的交往對象的個性滲透和反饋,才豐富了他們的個性。反之,只在同性圈子裏交往,人的心理髮展往往是狹隘的,因爲儘管同性者個性之間也存在差異,但這種差異遠不如異性間個體差異明顯。

4、有利於活動中互相激勵。“異性效應”是一種普遍存在的心理現象,這種效應在青少年中更明顯。所謂“異性效應”,其表現是,有兩性共同參加的活動,較之只有同性參加的活動,參加者一般會感到更愉快,幹得也更起勁、更出色。這是因爲當有異性參加活動時,異性間的心理接近需要得到了滿足,因而會使人獲得程度不同的愉悅感,並激發起內在的積極性和創造力。

5、有利於增進心理健康。男女交往,可以滿足青少年的心理需求,達到心理平衡;反之,缺乏異性交往,是適應不良的原因之一,容易發生性心理扭曲,導致性變態或性功能障礙,不少性偏離患者如窺陰癖、戀物癖等、的病因,就是由於長時期不敢與異性接觸,對異性懷有自卑、膽怯、不滿等心理所引起的,而通過加強與異性的交往,也往往有肋於使他們消除變態心理。

此外,男女同學加強交往,增進了解,可以淡化彼此對異性的好奇心,掌握友誼與愛情的區別,從而更穩妥地把握自己的情感。

三、青春期異性交往中的六“不”

正因爲異性交往有以上這些好處,所以,我鼓勵男女同學多交往,要破除“男女授受不親”的封建陳腐觀念,但男女同學間的交往畢竟與同性同學間的交往有所不同,特別是開始進入青春期後,同學們的生理和心理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所以在交往中應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1、不必過分拘謹。在與異性交往中,要注意消除異性間交往的不自然感。應該從心理上象對待同性那樣去對待與異性的交往,該說的說,該做的做,需要握手就握手,需要並肩就並肩。友誼本來就是感情的自然發展,不應有任何矯揉造作和忸怩作態,那樣反而會貽笑大方,使人生厭。也就是要自然地、落落大方地進行男女同學間的交往。異性間自然交往的步履常能描繪出純潔友誼的軌跡,特別是中學時代建立起來的友誼,常會延續到成年。

2、不應過分隨便。男女間交往過分拘謹固然令人生厭,但也不可過分隨便,諸如嘻笑打鬧、你推我拉這類行爲應力求避免。畢竟男女有別,有些話題只能在同性之間交談,有些玩笑不宜在異性面前亂開,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

3、不宜過分冷淡。男女交往時,理智從事,善於把握自己的感情是必要的,但不應過分冷淡,過分冷淡會傷害對方的自尊心,也會使人覺得你高傲無禮,孤芳自賞,不可接近。

4、不該過分親暱。男女交往時要注意自尊自愛,言談舉止要做到文雅莊重,切不可勾肩搭背,搔首弄姿,諸如此類的過分親暱,不僅會使你顯得輕佻,引起對方反感,而且會造成不必要的誤會。

5、不可過分賣弄。在與異性交往中,如果想賣弄自己見多識廣而哇啦哇啦講個不停;或者在爭辯中有理不讓人,無理也要辯三分,都會使人反感。當然,也不要總是緘口不語,過分嚴肅,使人對你望而生畏,敬而遠之。

總之,異性交往,要自尊自重,互助關心、尊重,尤其要注意廣交,不要個別深交,同學們要關心集體,使每個同學都感到集體這個大家庭的溫暖。

男同學要養成幫助、愛護、尊重女同學的品格,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女同學要學會體諒他人、端莊、穩重、處事有分寸。讓我們一起健康快樂成長。

小學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講座女生3

小學生心理教育演講稿範文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諮詢活動已經開展了好長時間了,對於一名非專業人員來說,我有點力不從心,總是在摸索中前進,創設育人情境,營造優美的校園環境,促進學生心理品質的優化。學校是學生的第二個家,學生從學校不知不覺的接受教育和影響,校園中亭閣假山、書畫長廊、名人名言、校風校訓以及各種宣傳櫥窗都會給學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

目前,青少年心理和行爲問題日益增多,而人的心理和行爲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行爲習慣受良好心理素質的支配,同時,良好行爲習慣又可內化、積澱爲一定的心理素質。因此,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單純的口頭說教,更應該創設各種情境,在行動中促使學生自我體驗、自我認識、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質。

一、創設有利於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環境

在校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日趨嚴重,我們學校建立了心理諮詢室,還配備了的心理諮詢師。學生通過諮詢、傾吐和宣泄,釋放心理壓力,解決心理困惑和矛盾。但由於學生的學習壓力大,時間緊張,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心理疏導。據瞭解,諮詢的學生反映出的心理問題主要有:學習壓力重造成考試的自卑、抑鬱、狂躁、恐懼等情緒情感問題,人際關係問題,無法自制的不良行爲問題,青春期困惑的問題等。行爲諮詢方法的先驅者克羅姆布魯茲指出“諮詢的中心目標就是要幫助每一個當事人解決他之所以來尋求幫助的那些問題。”學校心理諮詢師要給予諮詢學生溫暖,指導他們自我調空,還要詳細瞭解諮詢學生的各種情況,尊重、理解學生,保護學生的隱私,做到既是學生的傾訴者,又是學生的諮詢顧問,努力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我們的學生很多是需要幫助的,除了求助心理諮詢師外,學校還可以開設心理健康課程,舉辦心理健康講座,組織各種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等。

小學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講座女生 第3張

二、教師是實施心理教育的主體

教師要本着以人爲本、以學生髮展爲主的原則,不斷更新觀念,不斷改變教學方式,尊重學生,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促進學生的心理得到健康調整。當老師把學生當作知心朋友,師生之間加強溝通和了解,學生喜歡你的課,學習喜歡你的課,學習有了興趣,學業成績就能提高:與老師關係親密了,也增強了學生的歸屬感和自信心,又能培養人際交往能力,這將有利於完善學生情緒狀態和人格及身心的健康發展。有一次,我到心理諮詢室瞭解情況,我發現高一二班學生某某徘徊在門外,我覺得應該幫助他。於是經常找他閒聊,瞭解到他因學習壓力過重,致使學習緊張、焦慮,成績下降,進而產生自卑心理,結果惡性循環。找出症後就能“對症下藥”,我與他分析原因和尋找解決的辦法,他初中成績拔尖,父母期望過高,高中基礎不紮實,學習競爭激烈,一時不能擺脫失敗的困惑,便產生焦慮、煩躁等消極情緒,無法靜下心來學習。

三、發揮家庭教育功能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僅僅依靠學校是不夠的,學生的心理問題,學校只能在極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進行矯正和引導,社會環境和家庭影響也尤爲重要。可以說,大部分青少年的心理障礙都與其父母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取得家長的合作,幫助家長髮揮他的教育功能,對於改善和預防孩子的心理障礙,幫助孩子成材極爲重要。良好的心理素質需要良好的家庭的教育培養,學校要於家庭緊密配合,教師與學生家長要加強溝通,時刻關注學生存在的問題,對家長給予適當的指導,對學生給予及時的疏導。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應正確引導孩子,加強交流,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