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幼兒教師教學隨筆(15篇)

幼兒教師教學隨筆(15篇)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4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大家沒少接觸或者看到經典的隨筆吧?隨筆是過去社會較爲流行的一種文體,語言靈動,婉而多諷。你知道什麼樣的隨筆纔是被大家所稱讚的隨筆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教師教學隨筆,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教師教學隨筆(15篇)

幼兒教師教學隨筆1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重視孩子的閱讀,可即便是重視,依然還是有不少家長說,工作太忙,經常堅持不了給孩子講故事。閱讀到底能給孩子帶來什麼,很多國內外的實例和研究都證明了能夠提高孩子的智商和能力。但在我看來,這些都是次要的,閱讀最重要的還是給孩子帶來快樂,帶來享受。

閱讀給孩子帶來享受,帶來快樂,快樂的童年很重要。可是,快樂的來源可以有多種,瘋玩瘋跑是一種樂趣,當一個孩子陶醉於一本書中的時候,他獲得樂趣也不少,甚至更多。而且這種更深層次的體驗帶來的樂趣,不僅在當時,在他未來成長的道路上,還一直可以回味。

給孩子閱讀需要堅持,如果說一開始的堅持是我主動的,後來我已經是被動的了。因爲不講不行,每天孩子都要求講幾個故事,有時候爲了這個還要談條件,當他陶醉於一本書裏情節,恨不得一口氣看完,根本就不想停下來,那他對書的癡迷的程度,不會比有些孩子對電視的癡迷來得少。而對孩子來說,是不太可能只靠毅力靠吃苦去做一件事,只有他從這件事獲得樂趣,他才願意主動去做。所以,孩子小時候的書,不用考慮他能學到什麼,要首先問孩子是不是喜歡。

閱讀能幫助孩子塑造自己的三觀,一個孩子從書上知道得越多,他就會越有成就感。這種成就感又讓他主動去閱讀更多的東西,從而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而一個不愛閱讀的孩子,他知道得很少,閱讀起來就很吃力,越吃力對孩子來說就會越來越沒有動力,從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有了書本這樣一個獲取知識和豐富語言的渠道,孩子的三觀也在這個基礎上建立了。好多優秀的書本讀物往往都充滿真善美的人文關懷,它的價值觀也一定是正面。這些潛移默化的影響,這些豐富多彩的經歷,讓孩子的思想更成熟,價值觀也更完善。

有句流行的話說: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要在路上,很多家長已經意識到旅行對孩子的重要性,而每一次閱讀都是一場心靈的旅行,也是一場和智者的對話。

喜歡閱讀的孩子面對學習和寫作都不會太吃力,當然,閱讀還有很多作用,比如提高孩子的專注能力,讓孩子認識更多的字。閱讀不能解決孩子所有的問題,但不閱讀的孩子一定在將來會遇到問題。

幼兒教師教學隨筆2

對於圓小朋友已經是有一定的經驗的,當我出示圓形寶寶時小朋友們都能說出來是圓的。還能說出自己知道的蘋果是圓的、餅乾是圓的、湯圓是圓的……當我出現兒歌圖片時小朋友馬上就能說出皮球是圓的,爲了讓幼兒學會兒歌句式,我就引導幼兒說皮球圓圓。當我出示鈴鼓時小朋友沒有馬上就說出了,你們看鈴鼓是什麼形狀?小朋友沒有聲音,我就隨手拿了鈴鼓把反面給幼兒看,邱紫嫺馬上就說:“鈴鼓是圓的”。原來正面的鈴鼓看不出來,反過來幼兒就能看出啦。那我們就說:“什麼圓圓”,小朋友就知道:“鈴鼓圓圓”。

當我出示第三個掛鐘時,我問道:“掛鐘怎麼形狀?”小朋友已經有了前兩次的經驗,幾個能力強的幼兒能說“掛鐘圓圓”。出示盤子時,我還沒問,程葉魏就說:盤子圓圓圓。出示橘子時小朋友一起說:“橘子圓圓”。通過自制的圖片幼兒能形象的直觀到兒歌的整個內容,他們學習起來就比較的容易。整個活動幼兒都能很好的學會兒歌,活動效果較好。

幼兒教師教學隨筆3

首先,能使大腦發達。運動中的各種動作直接受神經系統的指導和支配,人在活動時,肌肉中的神經可將各種刺激衝動傳到大腦,從而提高大腦的調節功能,使大腦對動作的反應更加靈活。我們說,沒有行動就沒有認識,兒童對外界的認識是在動作中發展。在活動範圍增大的基礎上發展的。所以,多運動可對兒童認知能力的發展是有利的。另外運動可增加腦的血流量,是鬧細胞獲得充足的養料,從而促進大腦的發育。可見,體育運動還是開發兒童智力的增效劑。

其次,能促進生長髮育。兒童時期是機體組織和器官不斷髮育的重要時期,不僅需要有足夠而合理的膳食營養和充足的睡眠,而且需要積極、科學的體育運動。無數事實證明,凡堅持參加體育運動的兒童,食慾好,睡眠好,尤其是骨骼、肌肉方面發育的快。

再次,能培養幼兒良好的情緒。良好的情緒能增進兒童的身心健康,運動除了有鍛鍊身體的功能外,還具有娛樂功能。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運動中的兒童大都情緒飽滿。興趣盎然。

最後,參加體育運動,可以增強與同伴接觸的機會,有助於消除兒童的寂寞感和孤獨感,有利於糾正兒童的任性和惟我獨尊的毛病,有利於克服嬌氣和懶惰的缺點,對於糾正挑食、偏食的不良習慣也大有益處。

幼兒教師教學隨筆4

幼兒教師的語言技巧語言是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重要工具,幼兒教師主要是通過語言和孩子們進行交流,實施體、智、德、美諸方面的教育,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如何運用語言顯得尤其重要。走進幼兒園,我們不難看出,有些孩子對有的幼兒教師非常親近,有話敢說、願意說,老師的話也聽得進,而對另一些老師則疏遠,不夠親近,也不愛聽老師的,這是怎麼回事呢?其實,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幼兒教師的語言運用是否恰當造成的。下面爲您介紹幼兒教師的語言技巧。

1、平等交談

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常常會說這樣的話,“請坐好”、“請你跟我這樣做”等等。在這裏教師是作爲指揮者的身份出現的。而作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教師應視幼兒爲平等的合作伙伴。應常以商量的口吻和討論的方式指導幼兒的活動,支持幼兒的探索。比如,當幼兒不願意幫老師收玩具時,我們可以說:“你可以幫我一下嗎?”以此來得到幼兒的幫助,鍛鍊幼兒,而不能以命令的口氣說:“快點,幫老師收玩具!”;當幼兒在美工角活動時,爲了防止幼兒亂扔紙屑,我們可以委婉地提醒幼兒:“你們需要一個垃圾筐嗎?”這樣幼兒就會清楚地意識到要把紙屑扔到垃圾筐裏,而不能扔在地上,但如果直接說:“不許把紙扔在地上。”則很難達到預想的效果。所以,我們應常說,“你好”、“請”、“沒關係”、“能不能”、“我們一起來好嗎?”、“你說應該怎樣呢?”、“你先試試看,如果需要幫忙就叫我。”、“你可以幫我一下嗎?”等等。

2、因人用語

教師語言的選擇和運用必須考慮幼兒現有的語言接受能力,力求“因人用語”,比如,對性格不同的幼兒,語言的使用就應不同:比較內向、較爲敏感,心理承受能力較差的幼兒,教師應更多地採用親切地語調,關懷地語氣對他們說話,以消除幼兒緊張的心理;對反應較慢的幼兒,教師要有耐心,在語速上要適當地放慢一些;對脾氣較急的孩子,教師的語調要顯得沉穩,語速適中,使幼兒的急躁情緒得以緩和。再如,對剛入園的小班幼兒要多使用些兒童化、擬人化的語言,將一些無生命的東西賦予生命來吸引幼兒的注意;而對於略大一些的中大班幼兒則要注意語言的堅定和親切,使幼兒感到老師的話是經過思考的,不是隨隨便便說的,是值得聽的。總之,對不同的幼兒,教師應採用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因人用語,因人施教,使每個幼兒在其原有水平的基礎上得到發展。

3、“趣”化

就是要求教師的語言要形象、生動,富有趣味性。有一次午飯時,孩子們很吵,於是我說:“咦,我們教室裏什麼時候飛進來那麼多小蜜蜂,嗡嗡嗡嗡的,多吵呀!我們快把它們請出去,別打擾我們吃飯了。”孩子們聽了都笑了起來,笑過之後便安靜下來吃飯了。這就是富有趣味性語言的魅力。此外,生動形象的語言還能激發幼兒的興趣,把幼兒潛在的學習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使他們在愉快地氣氛中自覺、主動地學習。如進行故事教學時,教師講故事的語言就應該誇張、生動,富有趣味性,比如用又粗又澀的聲音扮演鴨爸爸;用惡狠狠的腔調演繹大灰狼;用陰鬱沉悶的怪聲表現老巫婆等等,這樣一個個活生生的人物就把幼兒帶入了童話世界,之後的交流、教學也會進行得順利且充滿活力。

4、“激”化

就是要求教師的語言應具有激勵性。鼓勵和支持幼兒是幼兒學習和發展的重要前提,當幼兒遇到問題不能正確解決,感到灰心與無望時,教師就要幫助幼兒,用積極的語言引導幼兒去探索。如在進行科技活動時,經常會有幼兒不敢自己動手操作,總想依賴教師,這時教師就可以說:“你去嘗試一下,失敗了也沒關係呀!”、“你試試看”、“再想想,就能想出來了。”、“這件事應該難不倒你的。”等等這樣的語言來激勵幼兒,這些語言對即將失去信心的幼兒來說,無疑是一種支持性的力量,可以成爲幼兒解決問題的動力,堅定完成任務的信心。當幼兒擁有了自己的發現和看法時,教師也應及時鼓勵,不要吝嗇“嗯,真不錯”、“你真行”、“你的想法很特別!”等等都是不錯的。因爲這些語言能給幼兒極大的鼓舞並能激發他們進一步表現的慾望。

5、“詩”化

富有詩意、具有韻律美、節奏明快的語言可以使教學出神入化,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如,小班幼兒自理能力比較差,經常將鞋子穿反,在教幼兒穿鞋子分清左右腳時,我是這樣告訴幼兒:“左邊的鞋是鞋爸爸,右邊的鞋是鞋媽媽,爸爸和媽媽一對好朋友,永遠不吵架。”在教幼兒疊衣服時,我告訴幼兒:“釦子找釦眼,袖子找袖子,衣服彎彎腰,帽兒點點頭。”這些節奏明快,朗朗上口的兒歌使幼兒在詩情畫意的氛圍中輕鬆自然地學會了穿鞋子、疊衣服等本領,不僅提高了其自理能力和審美能力,而且陶冶了幼兒的情操。在繪畫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所畫的內容按步驟、要求編成生動形象、簡短易懂的兒歌,邊畫邊說。比如,教幼兒畫魚時,我們可以一邊畫一邊說“一條小魚水中游,搖搖尾巴點點頭,一會上,一會下,游來游去真自由。”這樣就逐步畫出了魚身、魚尾、魚頭、上魚鰭、下魚鰭和魚泡泡,這種“詩”化的語言不僅激起了幼兒繪畫的興趣,幫助了幼兒順利地完成了繪畫活動,而且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能力,可謂是事半功倍。

6、“簡”化

幼兒年齡小,理解能力較弱,這就決定了教師在使用語言時應當避繁求簡。教師在與幼兒交談時應使用句法結構較爲簡短,詞彙涉及範圍較小的語句。比如,當幼兒不願意吃胡蘿蔔時,我們如果說:“胡蘿蔔裏含有大量的胡蘿蔔素,可以轉化成維生素A,給身體提供所需要的營養,預防各種疾病,提高免疫力,所以小朋友們都要吃胡蘿蔔。”這樣的話孩子們很不容易理解,效果自然就會不盡如人意。但如果簡單地說:“胡蘿蔔很有營養,吃了對小朋友的身體有好處。”我想孩子們應該會對胡蘿蔔有新的認識。因此,教師的語言應力求簡單、直白。

7、體態語

人的喜、怒、哀、樂等情緒與情感,可以通過面部表情、體態表現出來。幼兒教師的體態語對幼兒有強烈的感染作用。比如,教師的微笑可以縮短與幼兒之間的距離,能使幼兒自然而然地形成一股內在的親師感;教師的手勢或眼神的暗示能使幼兒在犯錯時心領神會,自覺改正;教師在教學中運用肢體動作不僅能增加教學的趣味性,而且能使抽象的內容變得更爲直觀,從而使幼兒更容易理解。總之,恰當地使用體態語能夠使教育教學錦上添花。

幼兒教師教學隨筆5

開學不久,我將中班主題“幼兒園裏朋友多”中的“一起進行的活動”升級爲“幼兒園的一天”,在大班開展教學活動,希望通過讓幼兒瞭解一日活動的作息安排,學着對自己的幼兒園生活作一些自主的安排,以此提高幼兒的自我管理能力。

這原本是一個無需幼兒探索,純粹接受性的學習內容,如何做到讓幼兒在主動的狀態中愉悅地完成其實質是被動的學習任務呢?

我嘗試以繪本《喜歡鐘錶的國王》爲背景,讓幼兒通過認識鐘點來了解幼兒園一日活動的作息時間,爲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打下認知基礎。

在教學時,我通過繪本中“國王將鐘錶‘鎖’在王宮裏而造成人們起居和勞作的混亂”這一情節作背景,讓幼兒認識鐘點。接着,我聯繫生活實際,通過梳理“國王8點吃早餐的時候,我們應該幹什麼”這一線索,呈現了井然有序的幼兒園一日活動的作息安排。然後借用“國王將鐘錶還給大家”“人們的生活又迴歸井井有條”的情節,讓幼兒玩起了“國王的鐘表”的遊戲:教師或一個幼兒拿着鐘錶,大家圍成圈邊走邊問:“國王的鐘表幾點了?”國王答:“9點了。”幼兒便開始模仿做體育鍛煉的動作。接着再問:“國王的鐘表幾點了?”國王答:“1O點了。”幼兒便馬上表現出幼兒園遊戲活動的動作,如果誰的動作稍稍遲鈍,國王就向誰發出“驅逐令”。

遊戲“國王的鐘表”開展得既緊張又富有挑戰,幼兒在傾情玩耍中熟知了幼兒園一日活動的作息安排。

瞧!純屬單向傳遞的教學內容依然可以讓幼兒在滿懷熱情中積極接受。

瞧!即便大班有幼小銜接的教育要求,但“好玩”依然是幼兒最鍾情的學習要素。

靜心細想中我忽有感觸:幼兒的集體學習活動還真是需要一邊玩一邊悟的。即使對大班的幼兒而言,時長30分鐘的集體教學活動依然會引起他們的倦怠而使教學低效。

於是,以後無論是怎樣的教學活動,我都努力地讓幼兒多玩、多做。

在二期課改的教學參考用書中,中班有認識“眼睛”的內容,我開展了“練練眼力”的比賽,增強幼兒保護眼睛的意識:大班有學誦“春節歌謠”的內容,我採用了中國民間遊戲“丟手絹”的樣式,爲幼兒單調的唸誦激發興趣:在小班看圖說話“誰來了”中,我帶領幼兒玩起了“捉迷藏”,爲幼兒掌握動物特徵和學用方位詞提供了反覆練習的機會。

我還嘗試在閱讀活動中讓幼兒通過操作玩耍來領悟故事的主題思想。

繪本《方格子老虎》說的是一隻小老虎爲親人和夥伴帶來與衆不同的快樂的故事。如何藉助這個原本就很好玩的故事,讓大班幼兒體會“方格子”與衆不同的樂趣呢?在設計活動時,我想到了教學參考用書中的民間童謠“跳房子”。於是,我設計瞭如下活動:

第一環節:解讀封面,瞭解虎紋特徵,引發幼兒對老虎身上的“方格子”事件產生期待。

第二環節:欣賞畫面,傾聽事件衝突緣由,並由此聯想生活中遭遇的衝突和不愉快情緒,激發幼兒學習解決矛盾進而感受愉快的願望。

第三環節:羨慕小老虎,體驗“方格子”所帶來的與衆不同的快樂。

我讓幼兒在小老虎的帶領下,在“方格子”上玩起了“跳房子”遊戲。我將童謠“跳,跳,跳格子,跳好格子造房子,造好房子娶娘子,娶好娘子生兒子”改編爲“跳格子,造房子,造好房子生兒子”。如此修改一來可免去對民間習俗的解釋,二來可讓幼兒在有限的時間內較快記住句子,順利完成遊戲。

果然,在遊戲中我僅唸誦了兩遍,幼兒便迅速地在4×4的格子中,邊唱童謠邊玩起了“造房子”遊戲。

第四環節:領悟主題,萌發喜歡“方格子”老虎的情感,進而對故事主題思想加深認知,產生共鳴。

就這樣,幼兒的閱讀活動既有了專注的讀,又有了酣暢的玩:既完成了繪本閱讀的要求,又學會了遊戲。

人類文化從起源開始就帶有鮮明的遊戲性。遊戲不僅是幼兒的成長需要,也是成人內心潛藏着的愛好。學前教育只有在尊重兒童生命特徵的前提下才會有效且有意義。因此,在當前的教育實踐中,我們應創設允許幼兒“放下書本‘一會兒’、自由馳騁‘一會兒’、離開座位‘一會兒’、動手動腳‘一會兒’”的學習氛圍。這樣,我們的教學才能在積極主動中更富有生氣,幼兒的學習才更有興趣,教師的教學也更具情趣,而師幼互動的課堂才能成爲教學雙方共享快樂的美妙時光。

幼兒教師教學隨筆6

幼兒園也能創建高效課堂嗎?“教個10以內數的加減法、學個小兒歌,這麼淺顯的知識也有高效教學行爲可言嗎?”首先,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幼兒園教學的確存在高效、低效、無效問題,只是我們追求的高效和中小學研究的高效教學在性質和程度上有所不同,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決定幼兒園教學不是小學知識的提前學習和掌握,所以,我們追求的高效也不是讓幼兒在短時間內背誦大量的古詩詞、識記大量的文字或學會心算、口算等,而是注重幼兒的活動、感受和體驗,注重對幼兒學習興趣的激發和自信心的培養。我想幼兒園教學如果達到高效,幼兒可能終身都能記得,因爲每個人都會記得童年的趣事,比如,我小的時候,對藏在門洞裏看行人和騎車人路過時出現的影子很感興趣;對我走到哪影子也跟到哪感到很神奇,但那時我不明白,記得問過我爸爸,但當時爸爸怎麼解釋並沒有讓我留下深刻印象。而現在,在幼兒園的課堂上幼兒可以親歷發現影子——製造影子——探索光與影子的關係幾個過程,其很好地滿足了幼兒對影子的探索願望。我想這樣的活動就是高效的。下面,我就唐慧老師設計的影子變變變一課,談談我對幼兒教師高效教學行爲的看法。

一、精選生活中的現象做爲教學活動的內容

選擇貼近幼兒生活的教學內容是高效教學的前提。影子是幼兒身邊的現象,探索光與影子的關係,既能滿足幼兒當前的興趣,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影子的課還可以做一些延伸活動,如:上午兩名幼兒合作,到戶外找一找自己的.影子,然後互相把影子畫下來。下午再來畫影子,幼兒會自己發現影子的大小在不同時間是不同的,這些現象的發現會成爲幼兒的有益經驗爲幼兒日後的學習提供幫助,這些問題的產生也可能成爲幼兒學習研究的興趣點。

二、優化幼兒的學習過程

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與材料是高效教學成功的一半。幼兒的學習離不開動作,因爲幼兒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也是在動作中發展的。幼兒園高效課堂必須是注重幼兒活動的課堂。

1、創設適宜的教學環境。唐慧老師要把教室分成操作區和交流區兩個區域,既幼兒的操作探索活動與幼兒的交流分享活動分別在兩個地方進行,這樣做的原因是爲幼兒排出干擾,幼兒年齡小,自控力差,如果不分區,在進行交流的時候幼兒會不停地擺弄自己的學具,而不注意聽別人的發言。

2、提供適宜的材料(學具)。唐慧老師爲幼兒每人準備了一個手電筒、一個塑料材質的小動物玩具,如:小馬、小猴、公雞、孔雀等,幼兒就是利用手電筒的光和玩具來製造影子、發現影子變化的。材料是幫助幼兒主動高效學習的。所以,教師提供的材料應是幼兒感興趣的又易於表達的;材料的大小應是便於幼兒操作又安全規範的;材料的種類應是有代表性又不宜太多的;材料的數量應儘量做到幼兒人手一套。

3、儘量讓幼兒動起來。唐慧老師在本課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找一找、看一看、做一做、說一說)參與到尋找影子、製造影子、探索光與影子關係等活動中去,如:開始時,請幼兒在教室裏找一找,看能找到什麼東西的影子;然後通過兩個問題引領幼兒進行了兩次探究活動,第一次操作前老師是這樣問的:“你能想辦法讓手中的小動物的影子停留在牆面上嗎?”;第二次操作前,老師提出的問題是“牆上這些小動物的影子會變嗎?會怎麼變?”幼兒帶着問題邊操作邊思考。在每一次操作後,教師都要組織交流分享活動,讓幼兒把自己發現了什麼,是怎樣發現的講出來,研究表明,培養幼兒把自己看到的、做過的事情複述出來對幼兒的思維發展十分重要。

三、教師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合作者

高效教學教師要退位,對幼兒實行間接指導,而不是直接傳授。教師成爲幼兒學習的合作者是實現高效教學的保證。

1、用語言感染幼兒:教師的語言要親切而不造作,在課上教師要通過語言神態營造疑問的氛圍,激發幼兒探究問題的興趣;對幼兒產生的認知衝突,教師的態度是不置可否,用實驗說話,培養幼兒尊重客觀事實的科學態度。

2、用傾聽尊重幼兒:在幼兒回答問題時,教師要用眼睛注視幼兒,身體與幼兒高度一致,使幼兒體驗到關心和重視。

3、用迴應激勵幼兒:當幼兒回答問題後,教師要對幼兒的回答全部給予認可,再提出進一步思考的方向。如:奧,你是這樣做的(整理幼兒的回答);嗯,你的發現挺有趣,在看看還能發現什麼?啊,你的想法很特別,再想想還可能會怎樣?

總之,幼兒園實施高效教學研究的空間還很廣闊,我將在實踐中繼續努力。

幼兒教師教學隨筆7

早晨我在區域裏投放了一幅新的小動物拼圖,嚴嚴被上面的小動物吸引了,將拼圖拿在手裏把玩了一會兒,不久這些拼圖就“散”了架,我耐着性子教她如何去拼圖,可她搖着頭一次次的從我的身邊逃開,最後我將她抱在身上偷偷將一塊小魚拼圖藏在了她的口袋裏,用神祕的口吻對她說:“哎呀!快看有一條小魚遊走了,找找它到哪裏去了?”嚴嚴看見拼版上少了一塊拼圖,連忙從我的身上爬下來,在我周圍四處找,這時我悄悄對她說:“小魚喜歡和你做好朋友,它會不會游到寶寶口袋裏呢?”聽到我的暗示她急忙去翻自己的口袋,終於找到了小魚,她興奮的說到:“找到了。”我也迎合道:“快去幫小魚找和它一樣的好朋友。”在我的鼓勵下,嚴嚴參與的興致越來越濃了,她拿着小魚在拼版上比對起來,終於被她找到了,她高興地拿着拼好的小魚說:“老師,你看我給它找到好朋友了。”我趁熱打鐵的說“小烏龜也要跟你玩捉迷藏的遊戲呢,你把眼睛閉上它要躲起來了。”嚴嚴信以爲真她緊緊地閉上眼睛等着,我又悄悄將小烏龜藏在了手裏。她一睜開眼睛就在自己的身上到處摸,這時我輕輕將手擡了擡,並在她眼前晃了幾下,嚴嚴立即就明白了我的意思,她急忙到我的手裏找拼圖,這次她也不用我去提醒就去幫烏龜找朋友,嘴裏還唸唸有詞道:“烏龜我幫你找朋友。”找到朋友後她情不自禁的將頭湊上去親了親烏龜。爲了增加難度,我又趁她不注意將其它幾塊拼圖都藏在了一個地方,我指着籃子輕輕喊到:“嚴嚴,快來看還有一些小動物躲在這裏呢?”嚴嚴好奇的放下手中的拼圖,立即來到我旁邊找動物拼圖,我湊在她耳朵邊上說:“哎呀,你看這些小動物也好可憐呀,他們也找不到自己的朋友了我們一起幫助她好嗎?她歡快的點點頭。我和她一起比賽饒有興趣的將拼圖拼完了。

反思:

1、要用遊戲的方式吸引寶寶拼圖。

託班的寶寶由於年齡小做事情不夠耐心,如果讓託班的寶寶自己拼圖,他們會將拼圖亂放,所以託班寶寶在拼圖時一定要有人陪在旁邊,而拼圖比較枯燥,所以教師要適當的加入一些遊戲的方法,這樣寶寶的興趣就會更濃一些。

2、要用從易到難的方式鼓勵寶寶拼圖。

託班寶寶拼圖時可以將難的拼圖進行分解,比如將幾個整塊的拼圖都拼完了,讓寶寶去拼一塊或者幾塊拼圖。這樣寶寶就能獲得成功,增加了他們的信心。

3、要用暗示的方式提醒寶寶拼圖。

教師在教寶寶拼圖可以用手勢或者眼神來提醒寶寶拼圖擺放的位置,如:寶寶在找不到準確的位置時教師可用手稍微的指指它的位置,讓寶寶知道這個拼圖該放在哪裏。

幼兒教師教學隨筆8

從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看,21世紀將是生態文明構建和發展的世紀,而今天的嬰幼兒將是承擔這一任務的主力軍。因此,引進生態觀以深化幼兒教育改革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的確,我們迫切需要樹立生態觀,形成生態意識,並落實到我們的教育行爲中去。

觀念的更新是一個持續發展逐漸提高的過程。當今世界關於嬰幼兒身心發展和保健、教育方面的理論和研究成果異常豐富,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學習和借鑑用以指導我們的實踐,而不需要從頭做起。然而,學習和借鑑是爲了提高,這就必須通過實踐,在實踐中消化吸收並轉化爲自己的意識。這就是說要走認識——實踐)再認識——再實踐的螺旋式上升之路。實際上,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們經歷的正是這樣一個過程。20世紀70年代末,我們開始從幼教改革的實際需要出發,借鑑有關理論來解決實踐問題,促進改革向前發展。然而,每前進一步都會出現新的需要解決的問題,這又促使我們去尋找相應的理論來解決新出現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運用理論的能力來解決新出現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運用理論的能力越來越高,改革的效果也越來越好。今天,我國幼教領域出現了異常豐富的前所未有的創新成果就是明證。

但在這裏我想強調的是,“觀念更新”不是一般地從理論上提出一個新觀點,而是從我們的幼教改革實踐中昇華而形成新觀念,這種觀念應該成爲我們自己思想意識的一個組成部分,並且隨着幼教改革的不斷向前發

展而持續深化更新。

現在以“綜合教育”改革爲例,來回顧我們這些年來在實踐中觀念更新的過程。

80年代初,有些幼兒園老師向我們理論工作者提出要求:改革分科教學,把幾門學科綜合起來教學,以減輕教師和幼兒的負擔。當時,我們找到並運用了系統論的一個觀點:系統是有一定結構的,系統的各個組成部分形成一個整體,其效果將大於各部分相加之和,從而提出教育內容的綜合、手段的綜合、過程的綜合,並據此建立起主題系列。但在實踐中我們發現,這種改革缺乏對教育目標的研究。因此,在1987年開始的“農村學前一年綜合教育課程”的探索中,我們首先對教育目標進行了反覆研究,從而使綜合課程的結構得到了改進。同時,我們認真研究了陶行知、陳鶴琴當年創辦農村幼兒園的理論和經驗,並以此指導我們的課程設計。從那時開始,我們意識到在課程研究的理論指導方面,繼承與發揚我國幼教先驅者的思想和引進西方理論都是必要的,而且兩者要儘量相互結合,從而建立起我們自己的觀念。

也是從那時起,我們開始接觸到人類發展生態學,並提出了“重視社會生態環境對幼兒發展的影響,利用生態變遷促進幼兒發展”的觀點。關於前一點,我們積極提倡充分利用農村的各種資源對幼兒進行教育,但對後一點“利用生態變遷促進幼兒發展”,直到1993年開始探索“2至3歲兒童綜合教育課程”時纔有所思考,思考的重點是如何使孩子順利地過好入園關的問題。

上述觀念更新的過程實際上受到多種思想的影響。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一方面吸收有關信息進行加工,一方面互相交流共同研討。可以說,這種觀念的更新是集體智慧的結晶。

再以兒童觀的發展爲例,來回顧我們觀念更新

的過程。20世紀80年代初,我們受建構論(由蒙臺梭利和皮亞傑先後提出)的影響,認識到“兒童的認知是由他自身與外部環境相互作用而逐漸形成的一種結構”,因此開始重視爲兒童提供操作的機會,強調變灌輸知識爲發展智力,提倡將發揮幼兒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與教師的主導作用結合起來。後來我們認真研究了馬克思主義的教育哲學的主體發展觀,把我們的教育目標定在“使幼兒的身體、認知、個性、社會性情感等方面獲得全面和諧的發展”,“爲幼兒創設有利於全面發展的、輕鬆自由的環境,使他們擺脫人爲的束縛,得到科學的發揮,促進他們的主動發展。進入20世紀90年代,在課程改革方面,廣大教師就開發幼兒的潛能、發揮幼兒的自主性進行了多方面探索。近年來,老師們又開始通過直接觀察來認識和了解孩子的潛能和發展需要,並採取相應的教育策略,而不是單純考慮兒童的年齡特徵,更強調從兒童發展的實際出發制訂教育計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這是兒童觀的一大進步。

從上述發展過程可以看出,幼教觀念的變化是廣大幼教工作者不斷總結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經驗,研究自己面對的幼兒身心各方面發展的現狀而得以實踐的。

幼兒教師教學隨筆9

走上幼兒教師這個工作崗位已經有半年的時間了。在做幼兒教師工作的歷程裏,我深深地體會到了老師的艱辛。尤其是我們幼兒教師,她扮演着多種角色:要像爸爸、媽媽一樣愛孩子;要像爺爺、奶奶一樣疼孩子;要像大哥哥、大姐姐一樣關心和幫助孩子。總之,老師既要讓孩子在幼兒園感受到家的溫暖,還要體會到集體的溫馨。讓孩子在愛的氛圍裏健康活潑地成長。

幼兒教師是人生的第一位啓蒙老師,是第一開智者,是教幼兒如何做人的先行者。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潛移默化的影響着他們。

從事幼兒教育,要會用心去與孩子們交流。既要耐心細緻,又要靈活多樣。無論是在生活的照顧上還是在教育教學上,都要做到精益求精。幼兒園教師她就像一個百寶箱,什麼知識都要通曉一二。要有較強的綜合藝術素質:它包括對色彩的理解能力,對音樂的感受能力,對語言的表達能力,對家長的溝通能力等等。作爲幼兒教師,我認爲對孩子的愛、理解、傾聽、和溝通是必不可少的。愛和尊重是貫穿教育始終的,對孩子的肯定和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幼兒教師是通往孩子心靈的橋樑。給予教師應給孩子更多的愛,關注每一個孩子,發現他們的閃光點。我們要用未來社會的眼光,標準培養教育我們今天的孩子。在幼兒園時期,讓幼兒通過各種活動,讓他們在“玩中學、學中玩”。我們的教育要多元化、開放化,要使兒善於與他人交流、合作。我們幼兒教師必須時刻記住讓自己蹲下去,和孩子一樣高,努力讓自己和孩子一起成長。

作爲幼兒教師的我們,還要注重對孩子的德育教育。教幼兒禮貌用語,培養良好的語言習慣。禮貌是人們的道德準則,是人與人相處的規矩。禮貌反映着一個民族的精神狀態。因此,禮貌教育要從幼兒抓起。幼兒老師要爲幼兒創造使用禮貌用語的條件和環境,使幼兒從小就會使用禮貌用語。從小就做一個講文明、懂禮貌好孩子。

教育,是無私奉獻的事業;教育,是愛的事業。師魂,永遠是愛。這愛是對教師職業的熱愛。愛,不是索取,而是付出。是給予,是自我犧牲。幼兒教師不是偉人,不能像偉人一樣成爲偶像受人敬仰;幼兒教師不是英雄,不能像英雄一樣樹立流轉千古的豐碑;幼兒教師更不是明星,不能像明星一樣婦孺皆知。相比之下,幼兒教師所作的一切是那麼的普通、那麼的平凡、那麼的瑣碎。但是,作爲幼兒教師的我們,猶如辛勤的農夫,要鍾愛自己的這片土地。要在自己的這片土地上一年又一年地精心耕作、無私奉獻。我們作爲一名平凡的教育工作者,傳承美德、擁抱溫暖使我們的理想;揮灑熱情、奉獻青春是我們的志向;播種希望、收穫桃李是我們的期盼;愛崗敬業、鑄造師魂是我們永遠的目標。

幼兒教師教學隨筆10

比賽誰先吃飽飯

吃飯一度曾當作常規來教育孩子們:吃飯的時候不能說話,眼睛要看着自己的菜碗,不要剩下飯菜……這一系列的“規矩”天天掛在嘴上,絮叨起來沒完沒了,可效果並不是很明顯。飯菜該剩下還是剩下,話該說還是說,有時候一頓飯要吃上大半個小時,這天突然有了轉機。

這天吃飯前,我有講述了一次“吃飯要則”,剛要吃,A大聲說:“老師,我們比賽看誰先吃飽!”“好”辦理的小朋友都興奮起來,我趁機說:“行是行,我們不光要比賽誰先吃飽,還要看誰的桌面、碗裏最乾淨,而其吃飯的時候不說話。”“行!”大家齊聲說,於是,一場別開生面的比賽開始了。透過比賽,大家一致認爲B小朋友得了第一。

一整天,孩子們都念念不忘這場比賽。我明白了,單純的說教並不能解決問題,要順應孩子的興趣,找到他們的興奮點,瞭解他們的身心發展。偶爾搞幾次小比賽,比一般的說教更能取得教育的預期效果。

幼兒教師教學隨筆11

到孩子們喝水的時間了,孩子們各自拿着自己的小杯子排着隊接水喝。看着孩子們咕咚、咕咚喝水的模樣我不禁笑了,這時突然感覺自己也有點口渴了,於是我拿來自己的杯子來到水龍頭上很自然地接了一杯水,剛要拿到嘴邊喝,聽到傑傑小朋友嘿嘿笑着對着其他小朋友小聲說道:“咱老師剛纔接水沒有排隊,你們看見了嗎?”邊說邊笑地看着我,其他的小朋友聽了也都嘿嘿直笑。

我不禁一怔,是啊,平時我要求孩子們喝水或者做其他的事情都是排着隊,而孩子們也都比較的守紀律,每次都做得很好,而我作爲老師卻沒有做到。這雖然是一件小小的事情孩子們卻看在了心裏,在孩子們的心目中,老師應該是孩子們學習的榜樣,而我卻爲他們做了一個不好的榜樣。

我急忙對孩子們說道:“老師剛纔接水沒排隊是不正確的,老師下一次一定不會了,請小朋友們監督好不好?”“好!”孩子們哈哈地笑了。

有關幼兒教師的教學隨筆四

幼兒教師教學隨筆12

我們班的王珂正小朋友特別的調皮,他那活潑好動的盡頭一上來,沒有小朋友能趕上他的。尤其是在上課的時候,要求“小手放膝蓋、小腰挺起來、小嘴巴不說話”時,他老是坐不住,一會動動這一會動動那,沒有一會能老實。你和他說坐好就一會的功夫坐好了,你不提醒他就不會坐了。他在老師的眼中是個“調皮鬼”。

我們外出活動站隊的時候,他也不好好的站,不是和前面的小朋友說話就是和後面的小朋友大鬧,沒有一會能老實。在外面活動玩圈的時候,我給小朋友講怎麼玩呼啦圈的時候他不聽,其他小朋友都聽明白了,發下圏去讓小朋友自己玩的時候,他就開始在哪裏不好好玩圈了,不是動動這個小朋友就是拿圈去套別人,問他會了嗎?說會了,一檢查不會。我就在教他一遍,看着他好好的練習。

中午吃完飯後,我會找小朋友幫忙擦桌子,他會很積極地幫老師的忙,總是把桌子擦得乾乾淨淨。每次有什麼事情請他幫忙的時候他總是很樂意的幫老師的忙,而且每次都做得很好,我就獎勵他小貼畫,他就很高興。

有時王軻是比較聽話的,比如說我們每週二就會讓孩子們看動畫片。找上好看的動畫片,王軻就會坐得很直也不說話很認真的看動畫片。這個時候的王軻是最聽話的。

王軻雖然是個調皮的孩子,老師們都很喜歡他。在生活中他的一些缺點掩蓋了他的優點,成爲老師對他習慣性的評價。我發現只要善於引導,調皮的孩子也能變成可愛。優秀的孩子。

幼兒教師教學隨筆13

幼兒園科學教育在豐富幼兒科學知識和經驗的同時,也豐富着幼兒的情感體驗。科學教育活動向幼兒展示了一個豐富多彩的物質世界。聲音、色彩以及事物相互關係的變化等,都能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爲了保護孩子的這種好奇心,激發他們探索問題的興趣,在活動中讓幼兒通過看一看、做一做、摸一摸、練一練、等多種方式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學到初潛的知識技能,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一、創設嘗試氛圍,激激發嘗試願望。

豐富的材料是幼兒嘗試的物質基礎,在每次活動前,教師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如“玩水”活動,首先選擇好玩水的場地,準備各種玩水容器和玩具、大塑料盆、積木、玻璃球、小鐵塊等,然後讓幼兒觀察這些物品,自由操作。由於材料充足,孩子們玩起來隨心所欲,有利於幼兒從中發現問題,尋找答案,拓寬思路。願望是一切活動順利開展的基礎,當幼兒願意嘗試時,就會產生愉快情緒,爭着去“試一試”。

二、豐富嘗試內容,把握嘗試時機。

科學教育活動的內容多,面很廣,但都是周圍生活中粗淺的知識和自然規律。教師在組織幼兒進行嘗試活動時,要把握教材的重點和難點,精心設計嘗試問題,把我嘗試時機,使內容緊緊圍繞教學目標。

1.注意觀察,適時引導。觀察的着眼點應該放在幼兒是否大膽嘗試、樂於嘗試,對不願意嘗試的幼兒,教師要用嘗試的語言來激發他們“你來試一試”“你一定能成功”“你再想想”“你再來試一試”!等親切自然的話語,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喜歡嘗試活動。

2.組織幼兒討論,深化嘗試力度。每次嘗試後,要讓幼兒充分討論,讓他們各自說出在嘗試中的發現和感受,“先試後講”,教師的講解是幫助幼兒解決難點,幫助幼兒歸納整理。

三、強化嘗試意識,培養嘗試精神。

在活動中,設疑嘗試困難,尋找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做中學”讓幼兒有機會親歷探究全過程,使他們在觀察、提問、設想、動手實驗、表達、交流的探究活動中,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建構基礎性的科學知識、獲得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培養科學態度、科學精神和科學思維。

幼兒教師教學隨筆14

今天區域活動時,在美工區進行繪畫活動的凱凱小朋友,活動開始時,我還見他正在圖畫本上畫畫,轉眼間,他把目標轉移到了附近的牆面上,正在用水彩筆大手筆的畫着,見此情景,我馬上過去阻止,說:“凱凱,我們在圖畫本上畫畫,好嗎?你這樣在牆上亂畫,會把牆壁弄髒的。”凱凱看了看我,撅着小嘴很不情願的說:“老師,我想畫個大大的公園,有水池,有花,還有小橋,我想邀請小朋友們都去玩,可是圖畫本太小了,畫不上。”我聽完他的想法,再看看這牆面,上面貼了瓷磚,心想:就不要阻止凱凱的創造力和好奇心了,給他這一次“搞破壞”的機會吧。便說:“那好,你繼續畫吧!”凱凱高興地點了點頭,轉過身去繼續開始了他的“大創作”。這時,其他幾個在美工區畫畫的孩子,見我沒有阻止凱凱在牆面上畫畫,也加入了這次牆面塗鴉,活動結束時,小朋友們互相欣賞着他們的作品,凱凱小朋友還不停的給小夥伴們當解說員呢:“這個水池裏有好多小魚……”接下來的幾天,我發現有很多小朋友們都喜歡到這兒來畫畫,於是我便把這一面牆留給孩子們做“塗鴉牆”。區域活動時,來美工區的孩子們,孩子們可以在這面牆上隨心所欲的畫畫,他們可開心了。

通過這件事,可以看出,幼兒都是繪畫天才,也是創意天才,在他們拿着筆恣意圖畫時,其實是在啓動自己的藝術才華。我在擦掉孩子們的每一次塗鴉前,都會端詳一番,畫面上那種隨意、可愛,表達的自由灑脫;孩子們的這種奇思妙想,大膽的創作,是任何老師都教不出來的。他們通過自己的想象,畫着屬於自己的世界。當我們用心的去看孩子的作品時,就不會把孩子們在牆面上的創作看成是破壞了,相反,這面塗鴉牆激發了孩子們無窮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孩子們在塗鴉的過程中,發現美、創造美、感受美,將想象落實到手中的畫筆上。

畫畫是每個幼兒的天性,孩子在這個年齡之所以喜歡塗鴉,是因爲他們這時候表達能力、書寫能力都很差,而塗鴉不費事,對孩子來說非常輕鬆,他們想怎麼塗就怎麼塗,想怎麼畫就怎麼畫。因此,塗鴉成了孩子進行想象、表達心情、傳遞情緒的一種很好的方式。“給孩子一面塗鴉牆”,讓孩子自由自在地塗畫,在塗鴉的過程中,孩子能體驗到畫畫的樂趣,從而獲得成就感,從他們的眼中,我看到了塗鴉活動帶給他們的快樂,可以按照自己的感覺和意願,自由表達的快樂。

幼兒教師教學隨筆15

農村的孩子膽子比較小,農村幼兒園小班的孩子膽子就更小了,許多孩子初入園時要麼沉默不語,要麼講一口家鄉話。以往我總是重複要求孩子們講普通話,可是效果卻不理想。

這天中午午餐時,鄒婷琴小朋友來添飯,她把空碗遞給我說:“老師,我還想吃飯。”我一聽,心裏一樂,我連忙接過鄒婷琴小朋友的飯碗,一邊爲她添飯一邊說:“鄒婷琴小朋友的話講得真好聽,她講的是普通話,而且講得很完整,老師真高興,希望小朋友們也能像鄒婷琴小朋友這樣講普通話、講完整的話,好不好?”“好!”小朋友們齊聲說。接着,來添飯的小朋友都學着鄒婷琴的樣兒講起了普通話。王紫涵小朋友說:“老師,我還吃。”我問:“你還吃什麼?”“我還吃飯和菜。”王紫涵答。朱愷小朋友也遞過空碗說:“我還要。”“你還要什麼?”我有意地問。“我還要菜。”朱愷答。小朋友都能學着講普通話了,我真的打心眼裏爲他們感到高興!雖然他們的普通話講得還不是很標準,有的句子講得不大完整,有的甚至是普通話中夾雜着家鄉話,但他們敢講了,敢於大膽地說普通話,這就是一大進步!

在以後的日常生活中,我每次與小朋友們對話,我都會細心地傾聽小朋友的話語。當他們又情不自禁地講家鄉話時,我會摸摸小朋友的頭,善意地提醒:請你講普通話。當小朋友的話說得不完整時,我會故意地“裝聾作啞”。例如,有一個小朋友喊:“老師,小便!”我會問:“誰要小便?”小朋友便會完整地答:“老師,我要小便!”

事事皆教育。生活中蘊藏着許多教育契機,只是我們沒有發現,或者是沒有想到去發現。其實只要我們細心地留意,仔細地觀察,哪怕是吃飯、上廁所這些小事,也能作爲教育的一個亮點。讓孩子們學習講普通話、學着說完整的話,不能乾巴巴地提要求,要給孩子們提供一個範例,提供一個交流的平臺。教育的要求,教育的條條框框,只有滲透到生活中去,才能真正爲幼兒接受,使幼兒自然而然地學會應用。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