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動機與效果的關係

動機與效果的關係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動機與效果的關係,動機和效果是行爲構成中最重要的兩個因素。在一般情況下,動機和效果是一致的。但在有些情況下,動機和效果也會不一致,下面看看動機與效果的關係。

動機與效果的關係1

動機與效果中動機是指人們行動的主觀願望,效果是指人們實踐的客觀後果。動機和效果是辯證的統一。中國戰國墨子主張對人的評價必須“合其志功而觀焉”。清初顏元主張義利兼顧,提出“正其誼(義)以謀其利,明其道而計其功”(《四書正誤》卷一)。在西方,黑格爾也強調動機與效果的結合,認爲“單純意向的桂冠就等於不發綠的祜葉”。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爲,動機是效果的行動指導,效果是動機的行動體現。人們做任何事都受一定的動機支配,如果沒有同客觀實際相符合的正確認識和動機,就不可能有效地改造客觀世界:如果有了正確的認識和動機,而不努力取得符合這種認識和動機的社會效果,也不能達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動機與效果的關係

判斷任何事情既要看動機,又要看效果。"唯心論者是強調動機否認效果的,機械唯物論者是強調效果否認動機的,我們和這兩者相反,我們是辯證唯物主義的動機和效果的統一論者。”(《毛澤東選集》第3卷第868頁)社會實踐是檢驗主觀願望或動機的標準。

動機與效果的統一過程,就是主觀與客觀、認識與實踐統一的過程。一般正確的動機是符合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在正確動機指導下的行動,會取得較好的效果。反之,錯誤的動機是不符合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在它指導之下的行動,其效果是不好的。但是,由於主觀與客觀、認識與實踐之間經常存在着矛盾,動機與效果的統一往往是一個複雜的、曲折過程。

動機與效果的關係2

動機和效果是行爲構成中最重要的兩個因素。任何人的行爲都是由一定動機引起的,又都表現爲一定的行爲過程、影響和結果;一定的行爲過程、影響和結果又總是直接、間接地反映着一定的動機。在一般情況下,動機和效果是一致的。好的動機產生好的效果,壞的動機產生壞的效果。但在有些情況下,動機和效果也會不一致,甚至完全相反。

好的動機可能產生壞的效果,即所謂“事與願違”;壞的動機也可能產生好的效果,即所謂“歪打正着”。在這種情況下,評價一個行爲的善惡,究竟是根據行爲的動機,還是根據行爲的效果?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中外倫理思想史上,曾有過動機論和效果論的長期爭論。

動機與效果的關係 第2張

既有同一性也有矛盾性。

1、同一性反映着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之間的必然性。比如學習動機好,學習效果好;學習動機不好,學習效果也不好。

2、矛盾性則反映着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之間的偶然性。比如學習動機好,學習效果不好;學習動機不好,學習效果好。

3、由於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之間存在着矛盾性和偶然性,因而在錯誤動機的支配下取得的好成績是不會長久的。

4、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之間的關係是以學習行爲爲中介變量的,有良好的學習動機,沒有良好的學習行爲和學習習慣,亦不可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

動機與效果的關係3

在由動機向效果轉化的過程中,無論哪個環節出問題,都會影響實踐的效果;無論哪項要素出現偏差,都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辯證唯物主義所說的動機與效果的統一,既是一種原則要求,也是一種客觀規律,是原則與方法的統一;既是一種可能,也是一種現實,是可能與現實的統一。

我們主張在實際工作中對動機與效果的問題採取審慎的、實事求是的態度和方法是基於這樣一種認識,即動機與效果的統一是一個不斷變化,螺旋式上升的過程,這種統一絕不是完全等同意義上的,二是相對意義上的一種無限接近。如果把這一點加以錯誤地理解,認爲我們只看動機不顧效果,甚至有了不好的效果,也可以不去總結經驗,仍可以照老樣子做下去,那就大錯特錯了。

動機與效果的關係 第3張

這實際上是陷入了唯心主義的泥潭,脫離了辯證唯物主義的軌道。事前估計事後的效果,當然也可能發生錯誤,但是已經有了事實證明效果壞,還是照老樣子做,這樣的心也是好的嗎?真正的好心,必須估計效果,總結經驗,研究方法,必須對自己工作的確定錯誤有完全誠意的自我批評,決心改正這些缺點錯誤。

因此,我們無論做任何事情,都要事前估計事後的效果,當發現效果不好時,要做到及時總結,認真對待,科學調整方案,儘快加以改正,只有這樣,纔是對黨對人民負責的態度,纔是馬克思主義的態度。只有這樣,也才能在從事各種實踐活動過程中保證動機與效果在最大程度上的一致,從而保證該項行動的成功。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