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求職者該不該吃回頭草

求職者該不該吃回頭草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9.9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求職者該不該吃回頭草,在職場中,沒少有人會由始至終只在一家公司上班,跳槽是難免的事,但是有時會在跳槽後萌生吃回頭草的念頭,下面就來看看求職者該不該吃回頭草。

求職者該不該吃回頭草1

寧飛大學畢業留在省城工作,去面試了一家時裝公司,應聘的是人事專員。寧飛在大學裏學的並不是人力資源專業,但是感覺這個行業有發展,就想要嘗試一下。面試的時候,對方的經理直接說其既沒有人力資源經驗也不是相關專業畢業,甚至最後還說寧飛穿着也不得體,並當場就說不會僱傭寧飛。

失落萬分的寧飛只好繼續尋找工作,但讓寧飛以外的是,面試他的經理突然打電話給寧飛,叫他第二天一早就去上班,寧飛感覺既意外有有些賭氣,既然當初那麼明確的拒絕自己,爲什麼現在又要叫自己回去,寧飛不知道這樣的回頭草到底該不該吃。

專家解析:找工作也要職業化

面對寧飛的困惑,資深HR孫俊超認爲,已經開始找工作的大學生,最重要的就是先努力褪去自己身上的學生氣,要讓自己變的更加職業化。孫經理認爲,寧飛之所以比較猶豫是否去入職,並不是因爲職業規劃上面的考慮,而是過多的看重面子問題。

從職業化的角度來分析,公司和員工之間最根本的還是一種僱傭關係,雙方的關係是建立在勞動合同的基礎之上,屬於涉及金錢的利益關係。這種關係可能在一般的學生眼中過於冰冷,缺少了人情味,但是作爲一個職場人,應該更爲冷靜的判斷和選擇。

求職者該不該吃回頭草

企業先拒後招有原因

同至人集團高級招聘經理李易塵認爲,此案例中的招聘經理,之所以先拒絕了寧飛,而後又主動找到寧飛,最有可能的原因應該是這次面試時他們選中的人未選中他們,所以退求其次,選擇了寧飛。

李總認爲這種情況的可能性是最大的,作爲一個職業的HR,在每次的招聘工作中,都不會僅僅選擇和要求人數相等的目標,而是會留出幾個作爲備用目標,因爲很有可能公司青睞的求職者並不滿意公司提出的相關待遇,會因此而拒絕,這樣就需要有備用人選。

作爲備選而進入公司,並不代表地位低下,因爲面試的過程相對來說還是很短的,也不可能對人才進行一個完全的考察,只有在實際的工作中,才能夠真正檢驗出某個職位的人員是否合格。

另外李總也談到,也有可能是因爲單位着急用人,但是沒有遇到最滿意的人選,因此只能從面試的人中跳出職位匹配對相對較高的人選。這樣對員工來說,會產生一定的職業風險,因爲一旦企業招到更爲合適的人才,很有可能會頂替原來的人員。

如何選擇要從職業規劃出發

對於寧飛是否應該吃回頭草,兩位專家都認爲,不要意氣用事,要從實際情況和自身的職業規劃出發,不能只考慮眼前,更重要的是長遠意義。如果寧飛的目標就是進入人資行業,那麼選擇此工作也無妨,既然對方經理都可以放下面子給自己打電話,那自己的面子豈不是更容易就能放下。但是如果僅僅是因爲眼前的經濟相對困難,隨便選擇職業的話並不一定合適,職業選擇還是要慎重,從個人的目標和能力出發,才能找到正確的方向。

求職者該不該吃回頭草2

吃“回頭草”

想法一

如果回去比現在好,爲何不呢?

雖然“好馬不吃回頭草”,然而,職場上離開又回來的事並不少見。智聯招聘曾經在一份調查報告中寫道:“在每年100位招聘者中,有3-5位是公司的離職老員工”。無獨有偶,前程無憂網在去年做了關於“職場回頭草的調查”, 有47.86%的人表示願意回頭,他們的理由很簡單:如果回去會比現在好,爲何不呢?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無奈”,大門後那片天地,只有求職者真正邁進去了才能體會得到。從事農業科技行業的小牟曾經想自己創業而選擇離職,但後來,在創業進行不下去的時候,原先的老闆找到他,小牟決定回到老東家。在總結想法時,小牟說:“當初離職是對自己的定位和未來的職業規劃不夠清晰。看其他人創業好像很容易成功,總覺得自己也能做到,實際上過高估計了自己的'能力。”

想法二

選擇回頭,說明還是原工作適合你

在較爲理性的求職人看來,很多人遵循“好馬不吃回頭草”的執念,其實,這種執念只會成爲自由選擇職業時的禁錮。找工作時,所有的公司都是在一個蓄水池中,求職者在這個蓄水池中尋找想要的工作機會,原來的公司也包含在內,如果堅持好馬不吃回頭草,那麼就是放棄了一個機會。

如果原公司並不排斥老員工迴流,那麼當原來的公司仍然有適合自己的職位時,以你對原公司的熟悉程度、對原來崗位的匹配度,相較於其他求職者也是一個優勢。

更何況,如果有“心”回頭,說明兜兜轉轉你最終發現,原來的工作還是更加適合你,“凡事都要辨證地看,如果‘回頭草’確實有營養,有價值,那爲什麼不吃呢?”

求職者該不該吃回頭草 第2張

不吃“回頭草”

想法一

面子問題成爲最大阻礙

在談到回頭的最大顧慮時,面子問題成爲最大的阻礙,在前程無憂的這份調查報告中,有近43%的人認爲再回去面子上實在掛不住。

“當初離開時,把話說得太漂亮了,現在回去就等於自己拿石頭砸自己腳。並不是所有的舊同事都會理解。”這是大部分職場人的心裏話。

試問一下你自己,如果回老東家,是不是怕同事會在背後議論你:如果是好工作,爲什麼要放棄?是不是沒有更好的地方可以去了?這是很常見的心理活動,而這份焦慮甚至會讓職場人對自我能力產生懷疑。

想法二

當初的問題並沒有解決

有一些對自己的職業規劃有較高要求的職場人,他們對於吃不吃“回頭草”的態度是:堅決不會。

35歲就成爲一家醫療公司合夥人的蔣小姐就是抱着這一想法的職場人。她表示,她曾有個前同事,能力很不錯,與她一起在前公司也待了3年多,中間離職創業1年多,後來老闆找她回去,到現在又做了2年,她現在34歲,仍然在前公司做一名普通員工。“在本該有更好規劃的年齡階段,她的職業生涯道路就這麼硬生生分成了幾段,甚至沒有系統化的成長。”

她認爲,實際上,在職場上,我們沒有那麼多的機會可以回頭,長此以往,很可能止步不前。蔣小姐認爲,離職的理由如果是對公司的管理和團隊氛圍不滿,導致職業倦怠,那麼這樣的公司就算離開後有機會再次回去,也不會有所改變,且對個人的職業發展並不是好事。(據《勞動報》報道,勞動報記者 陳寧)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