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讀書散文隨筆

讀書散文隨筆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6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編輯薦:做一個愛讀書的女人,在閱讀中提高思考能力,獲得豐富知識、開闊視野,在書籍中陶冶情操、溫和性情、提高修養。唯其如此,我們才能提升自我,在歲月的薰陶中慢慢浸潤成最美麗的女人,成爲人們心中一道柔美優雅的風景線。

讀書散文隨筆

愛讀書的女人,不在乎你有沒有天生麗質的姣好容貌,不在乎你有沒有翩若驚鴻的曼妙身姿,亦不論你的妝容和服飾。我相信,在書籍薰陶和滋養下的你,早已用從容淡定的雍容大氣作了首飾、用清麗脫俗的恬淡優雅作了妝容、用素雅清新的書卷之氣作了香氛,早已美得像溫柔的水、嬌豔的花、動容的詩、迷人的畫。更不用說還有些“腹有詩書氣自華”的神韻,“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靈氣,和那幾分“翩若驚鴻,婉若游龍”的柔美。窈窕書女,恆久的美麗。這種美麗經得起歲月蹉跎,經得起世事變幻,美得堅定,美得歷久彌新。

愛讀書的女人,談吐不凡、氣質高貴、才情出衆,她們徜徉經史子集,飽覽唐詩宋詞,深諳仁義禮智。她們從書中汲取甘霖,灌溉自己的內心;她們從書中咀嚼精華,提高自己的修養;她們從書中習得智慧,從容面對生活;她們從書中增長才學,深厚自己的底蘊。

愛讀書的女人看得到康橋波光中的豔影,看得到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童趣,看得到荷塘月色中亭亭的舞女的裙,看得到人間四月天裏雪化後的那片鵝黃。這些印象就像一陣清風從她們的生命中滑過,輕輕拂去心靈的傷痕,讓她們品味人生的真諦,感悟世間的真情,體會生命的微妙與歡樂。

讀書讓人明智,使人靈秀。愛讀書的女人內心豁達,她們心裏裝得下海闊天空;愛讀書的女人有文化修養,她們知書達理、善解人意;愛讀書的女人溫文爾雅,她們在自我修養的過程中提升人生價值。

窈 窕 書女,以玲瓏的心靈、聰慧的頭腦、溫暖的愛意和善解人意的修養,將美麗與優雅走成人生的道路。她們的精神在一頁頁書中慢慢昇華,她們的生活在一本本著作中感悟,她們的心情在一聲聲韻律中快樂。愛和美讓她們思想豐富,理想和尊嚴讓她們內心崇高,獨立和自信讓她們步履鏗鏘,閒適恬淡的優雅讓她們韻味獨特。

愛讀書的女人,把生活過成一首餘音嫋嫋的詩。即使生命平凡,但她不甘只做一抹淡淡的綠茵,她努力追逐陽光、尋覓潺潺小溪、留戀鳥語花香、欣賞繁星漫天,她努力創造着精彩絕倫的精神樂園。永遠追逐夢想,讓她的生活如一首色彩斑斕、安然寧靜、充滿希望與遐想的詩。愛讀書的女人,無論生活之路是否坦蕩,不會沉淪悲苦、不會孤獨惆悵、更不會卑劣惡毒,因爲書籍的光芒早已將她的精神照耀得閃亮、溫暖,足以驅散不如意的陰霾。並且,她們懂得人生起落,若不淡定從容,何以面對雲捲雲舒。她們更懂,人貴有“一片冰心在玉壺”的高潔與傲然。愛讀書的女人,生活裏永無苟且,而是誠實、友善、自尊與正直的成長。讀書的過程於她們是過濾雜質、澄澈靈魂、收穫快樂的過程。

夜深人靜,淡淡的音樂,並不孤獨的書桌前,一位讀書的女子,那般恬靜、那般雅緻。此時,生活便不是繁忙不是瑣碎,而是塵世中帶着輕鬆、放飛思緒、清新脫俗的一段舞蹈。愛讀書的女人,讓靈魂遊走飄散在書香四溢的房間,絲絲縷縷的快樂情愫與細細淡淡的愛意從心底流露出來,無聲無息地蔓延,周身散發着明澈與沉靜的味道。

愛讀書的女人,世間女子中最美的一種。那溫婉細膩、輕盈獨特無法言說,但卻總留下永遠的回味。窈窕書女,笑靨如花,靈魂高貴典雅,情懷真誠而溫婉。書香四溢,溫潤着一個又一個平凡歲月,讓人神采飛揚、自帶光芒。

“茶能醉人何須酒,書能香我不用花”。做一個愛讀書的女人,在閱讀中提高思考能力,獲得豐富知識、開闊視野,在書籍中陶冶情操、溫和性情、提高修養。唯其如此,我們才能提升自我,在歲月的薰陶中慢慢浸潤成最美麗的女人,成爲人們心中一道柔美優雅的風景線。

不知自何時始,隨身總有一本書,幫我渡過零星的寂寞和無聊。

有時候,天會隨人願;有時候,事竟與願違。

年少時,隨鄉人千里迢迢,從南方長驅直入到北國,在與友邦隔海相望的城市,雖少小離家,卻傻傻的不懂得鄉愁。因爲很快發現,在潮起潮落的沙灘邊,突兀着一個小書亭,草綠的鐵皮屋,幾本掛着的雜誌在晚風中譁拉拉翻起,拍手歡迎我的到來一般。重要的是,裏邊靠背的一壁,擠擠挨挨一溜兒中間,往往有我心“倏”的一聳的書脊,《契訶夫中短篇小說選》,《梅里美小說選》……默默無言,混爲一談。七角,八毛,至多也不會超過一塊半,買下,我的山坡上的被漫過膝蓋的酸棗樹團團圍困的工棚裏的夜,就不會寂寞,不會長。並且,很快發現,北國的菸民的口味,竟與我們兩樣,家鄉難買的煙,比如“上海前門”,在這裏,幾乎沒人要。有書,有煙(茶就不作奢侈的夢想了),世間的東南西北於我,實在也什麼兩樣。

這樣癡癡呆呆,瀕臨三十腳下,現實生活裏一無所長的我,已有討不上老婆的危險。當然也不可避免地相過幾次親,沒財沒貌,尖嘴猴腮,沒人要我。孃的焦灼、嘮叨,漸漸變成了不語,兩褲管捲過膝蓋,露着小腿上蚯蚓一樣蜷曲的紅筋,坐在後門口的木檻上。穿堂風將她的頭髮吹起,灰白相間,如一團塵埃在頭頂飛揚。姜子牙,朱買臣……我不知道怎樣安慰娘,只知道用些故事裏的死人,來安慰自己。

終於,有好心人又替我介紹了個對象。碰巧姑娘的小叔,和我二哥是十幾年前的同學。當年,我二哥書念得好,在學校有些名氣,我沾了二哥的光,女方同意我上她家,相互見個面。俗話說“亂說媒人”,還真是。媒人當着我的面,在明晃晃的一塊粘在門口的長方形光照裏,對女方家長說:“啊呀好孩子呢,不抽菸,不喝酒。”我那時因爲還有夢想,恍恍惚惚不大相信這就是我的一生,也沒有跟誰離情別緒之類的哀愁,因此不喝酒。但煙,是多年前,就在每夜的黃卷裏,將兩指薰了個焦黃。但我不敢說。尤爲尷尬的是,我在這樣的屢戰屢敗裏,早就沒了自信,因此木不愣登的不知道該說點什麼,只是無限希望她家,能有張有字的紙片。一來掩飾我的尷尬,二來滿足我的嗜好。不說話不要緊,我可以做些小殷勤,比如遞杯水倒個垃圾什麼的,其實我是在乘此機會找。終於被我找着了兩件有字的寶貝:一本去年的日曆,和馬桶旮旯有可能成爲我小舅子的一本初中英語練習冊。我非常高興,雖然不識英語(外國語我學的是日語)但總不可能一個漢字都沒得看吧?欣然打開,但見1、2、3、4……八道練習,有六道赫然打着鮮紅的“×”。我像驟然捱了一槍子:天啊,這要有多大的本事,才能把書讀成這個樣子?

父親突然病故,娘一夜之間,白髮飄飄,妹還小,家庭的擔子天經地義掉在了我的肩上。父親在時,頭頂有棵大樹,爲我遮風擋雨,天下大亂與我何干?就像一個好夢,做的時間長了,以爲世界原本如此,毫沒預兆地捱了一棍,醒來重新審視這個世界,驚恐地發現自已,除了會背一些換不來一根稻草的唐詩宋詞,什麼都不會。啊,難怪我父親臨走時,將他的三公子憂鬱地看了一眼!

阿彌陀佛!第二年春天——春天多喜事,我也借了相,總算有個女人,傻乎乎的願意跟我結婚。嗶歷叭拉的喜炮裏,我卻莫名其妙想哭,想逃走。因爲我看過張抗抗的《北極光》,主人公就是結婚的時候越想越不對勁,臨陣脫逃。但我卻命中註定無法逃走:我二哥在外地,大哥婚後就與我們分了家,就沒顧過我們孤兒寡母的死活。我逃走了,誰來收拾殘局?我只好對娘說:“娘,我幫你娶了兒媳了啊!”

新嫁娘第一次下田幹農活時,是將收過稻子的白板田分塄,種上油菜。我們夫婦及小妹三人,鋤頭,挖鏟,菜種,化肥,肩挑手提,罄鈴哐啷來到田間後,卻誰都不知道該怎樣開鋤。“哈哈!”我的龐然大物的新娘大笑一聲,對着天說:“想不到我嫁的人,連這點事都不會。”淚,沒有流上我的臉,卻在我心裏,迴旋,迴旋!從此決心不看書,包括電視。

那夜,我燒燬了全部日記……西風烈,深秋的風颳得手上裂着口,滲着血,臉上起了皸,一個,又一個,但這彷彿是別人的事。一望無際的田野裏,看不見一個人影,哪怕鳥跡。但我要一矓矓、一撮撮的尋過去:哪一撮菜種沒有出,哪一撮出得太多,將出得多了的,澆上水,間出株。被間過苗的,根部已經鬆動,容易凍死,培上土。沒出的一撮,我們農人叫“失堂”,舊土不利新苗,況又綠絨絨的長了一層草,重新鋤出一個凹,移植進新間來的小苗,澆上水——水是枯旱季節,要去找。一矓矓,一行行……

一個冬天的上午,我的一個同學突然來看我。我正在田裏挑土。靠近村邊的一塊水田,離泵站遠,水溝七轉八拐到這裏,就變成了涓涓細流。沒有水,怎麼種水稻?爲了能引導點水,每年栽秧時節,我都要整夜守着,花心花血放來的一點水,一不留神就會被隔壁田家的殺豬胡,田埂上掘個口,汩汩流進他家田裏了。打架我不是他的對手(他殺豬不眨眼,還會怕我?)人民法院會受理這?我除了整夜整夜看守着,難道還有天法可想?還有,這塊田天生一頭高,一頭低,就是弄來些水,也是高的旱死,低的淹死。因此我需乘着冬季,一擔擔,一肩肩,將田挑平。……現在,我同學在村邊叫我的名字。我心裏一亮,就丟下挑子,向家走。我倆在學校時,他喜歡寫詩,儘管大部分我讀不懂(每每這時候,他會眯縫起眼睛,沉醉地跟我解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也悅乎?我破例喝了點酒。“你還看書嗎?”我爭取主動,問。“武俠小說。”他說,“消遣。你的小說呢,寫得這麼好,還繼續嗎?”“喝酒喝酒。”怕鬼有鬼,還是被他問起,荷鋤帶月歸,把酒話桑麻,我已無顏作正面回答。送他走的時候,天空裏下起了雨點。“唉!”他嘆了一聲,我分明看見了他臉上的水滴。我知道,如果是淚,決不是全爲他自己。他就這樣離我而去了,曾經的我的知音,我的精神生活的同伴,越來越遠,直到他的身影於彎彎曲曲的泥路上在我的`瞳孔裏化成一個小黑點,我纔回。不用說,我倆曾經的美麗的夢想,早如彩色的玻璃,被現實的大車輾過,嘎拉拉支離破碎。

有一天,無意間,書頁裏掉出張舊照片,狹長的臉上生着凍瘡,賊眉鼠眼,穿了件大約叫外套……三分像人,七分像鬼,憂鬱地看着我,彷彿在問:你是誰?我答:我就是你,當年的你。

——那年,大年三十,老婆摸出全部家當:十七塊三毛。老婆說,我們的小店,鄉下年初一會有生意,你帶上這些錢,再去城裏批點貨。書念成這個死相,再不聽老婆的話,還有活路嗎?我接了錢,去十里外的城。

天上沒有一點雲,如我老婆營養不良的臉,白得我心裏發毛,又像剛刷過一遍漿糊。江南春自由市場在年三十的下午,乒乒乓乓:有的在收店門,有的在放鞭炮。被我捏了又捏的十七塊三毛,除了夠買些供祖宗的香火蠟燭,實在是想不出還能批些兒什麼貨。祖宗的香燭店裏已經有些,若是正月賣不掉,就變成了剩貨,要積壓到七月半,誰吃得消?思前想後,我沒有辦法,但無論如何,不能空手回去。人道是:新年黃土貴三分。哪怕我今天帶回一根燈草,小本經營,利上滾利,指不定哪天會變成金條。“哎呀”一聲,一個提了一筐菜的婦女東瞅西望,撞上了我。所有讀過的天文地理歷史占卜在我腦中舍利子似的凝結成一點,靈光一閃:新年新歲,誰家不要添菜?於是我飛奔向東門,借了個板車,跑步穿過縣大街,來到西郊蔬菜批發市場。

慘白的天空在大年三十的傍晚,終於有了結果:碎瓊亂玉,紛紛揚揚,林教頭山神廟的風雪。這時候,城裏的街道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寬廣,寂寥,行人零落,行色匆忙,只有幾個穿了明天的衣裳的孩子,在快樂地東“乒”一聲,西“乓”一響。空氣裏瀰漫着硫磺味。我拖着兩包黃蘿蔔,鞋裏不知什麼時候灌滿了水,卻一點兒不冷,除了兩頰有點痛,“叭吱叭吱”,我在跟愈來愈濃的夜色賽跑。

……

讀過的書上有句話,叫“有棵草就有顆露水”,轉換成我們鄉下的土語,叫“嘸眼野雞天照應”。公元1993年的一天夜裏——這是個跟昨天一模一樣的夜——我漫不經心地用刮鬍須的刀片削着掌心的七個繭,削到第六個時,鬼使神差地打開塵封了四年的國產十四吋“熊貓”,雪花飄飄的屏幕上,第一映出的是配了解說的某市局面向社會的招聘通告,猶如“霹拉拉”一個姿勢優美的閃電,將我通體照亮。當我邊聽邊看完了“本次招考分地區錄取,每鄉錄用一名:第一名。以及最後的“本解釋權歸口口口”時,禁不住對着發黴的天花板一聲長嘆;“天終於看見我了!”“怎麼了怎麼了?”老婆以爲我天呀地的得了什麼絕症,慌忙看我的表情。我儼然像國家幹部似的唬下臉,將通告的內容、條件、以及搖身一變等複述了一遍。“你能嗎?”老婆問。老婆大人呀,你真是白白跟我夫妻了一場,你老公打架打不過別人,考試?哼!

……從此又與筆墨紙硯幹上了。

幹着幹着,矯情啊,我竟然時常時常的懷念讓我生凍瘡的胡蘿蔔,懷念西風席捲的田野,懷念酸棗圍困的山崗……我的寂寞,我的憂傷。

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不低於二十六年,我在時常光顧的書店,沒有碰到過一個同類。只有星期天,一幫半大不大的孩子,懶慵地坐在牆角里,書架下,叉開兩腿,捧着本課外參考書。我知道他們可以放心大膽地看,不用掏一分錢,看完了一撩,拍拍屁股走人。店主堅決不會趕他們——將這幫虛假的繁榮趕跑了,不果真是門前冷落車馬稀了嗎?“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外國文學”這些櫃組前,我一個人,就我一個人,年年月月,冬去春來,在徜徉、徘徊、流連忘返。我從來沒碰到過一個和我一樣來買書的。老人,青年,男人,女人,誰都看不出是男是女的人……這個城市不讀書?我居住的這個城市,小是小了點,但連骨頭帶毛也有八十萬人呢,他們都去了哪裏?都在幹些啥?都在賣胡蘿蔔?我有時在寂寞之餘,會感覺滑稽,好笑,不是笑別人,而是笑我自己:過去,讀書讀得差點討不上老婆,還不長記性;現在,別人都在桑那,都在酒店,都在發財,你卻舊病復發。神經病!

……不說了。

今夜陪客,我在宜興的城裏飲了半杯酒,上不上下不下的,狂奔四十里,回到辦公室,緊了門,從現實的熱鬧重複跌入我靈魂的寂寞。一邊作着如上的思想,一邊心不在焉地在網上打牌,沒有一盤贏,害了對面的朋友跟着我輸分,正想關閉,側裏坐上了個網名叫“承包國務院”的。

我問:“你想用幾個人?”

他答:“不多。”

“將文教部轉包給我,行嗎?”

“可以。”

“我不上繳,我要財政補貼,我要整肅全國文教。”

“就看你的了。”

“另外,我還要槍斃十萬人。”

“公安部你要不要?”

“不要。我不才。這方面我只想做兩件事,一是槍斃十萬人,二是緝拿在逃*官。做完了,我就功成身退,躲去我同學的別墅寫小說也。”

“一言爲定!”

我就下了線。關了電腦,突然意識到漏掉一個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誰說的?槍——斃!

喜歡品茶,也喜歡讀書。邊品茶,邊讀書,最是養性、修心、怡情。

初愛讀書時,沒有書屋,常常幹讀,獨坐在陽臺,或庭院的臺階上,藉着陽光或月光,便覺得很可心。書讀罷,自覺有走馬觀花之感,一本書,往往在偷閒竊時中費勁讀完,得到的是“不了了之”,內心汲養極少。近些年學會了品茶,品茶的同時捧起書讀,茶有味,書也有味了。

學會品茶,緣於朋友贈的詩聯:“詩題窗外竹,茶煮石根泉。”這之前,也常喝茶水,不過,盡是些普通花茶泡在普通的水中,僅區別於白開水,以解渴爲目的,是純粹的茶盲。因此,一杯杯飲下,並無絲毫茶韻之感悟及聯想。得到這副詩聯後,斟詞酌句,慢慢便嚼出詩韻,長了詩心,開始真正喜歡上讀詩讀書,繼而把品出的茶韻融進讀書的情致之中。現在,我已完全把品茶當作讀書、把讀書當作品茶。

好的茶,並非茶葉單一決定,它還取決於泡茶葉的水質。好茶葉用泉水泡,尤其是山泉、山泉的上泉,泡出的茶無污染、純淨、清香,最好。這樣的茶,喝起來猶如與茶談心,對身心健康作用很大,特別是人到中年,雖然不惑,卻心悸加劇,事務繁重,壓力大,煩事多,愁交織,心火燥。但若有自控能力,不妨泡杯好茶,坐下來,平心靜氣,細品慢嚼,就會品出茶香中如詩書般的韻味,就能獲得艱辛中的寬慰。

讀書和品茶一樣,讀好書,讀自己喜歡且有用之書,纔有心得,才容易領會與感悟。好書,都來自語言文學,不在長短,貴在內涵。一本有內涵的書,傳遞的是一種生活精神與感情。我們讀書,不僅是讀知識,主要是爲了從中吸收營養,豐富思想,提高生命、生活境界。天下書多,擇書而讀,如擇水泡茶一樣,要有意識,不敷衍,便知味。相反,就如濁水泡茶,無益還損身。當然,博覽羣書是好事,讀得多,知識就多,但真正能讀懂、讀進內心,融入思想的書不很多。

品茶與讀書,可以看到一個人的修養及內心世界。而懂得用泉水泡茶的人,既泡得,則品得,品而有得。相同,讀好書之人,必能讀出心得。

着名文學家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古往今來,人類依靠傳播着文明的種子,同時,人類又不斷地對書籍進行補充、提煉,把自已的見解和知識又通過書籍傳遞給他人。我深深感到:我的成長離不開書,書伴隨着我成長,促使我不斷進步。書是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每一本好書就你是一位啓蒙老師,指引着我前進的方向。它告訴了我做人的準則,讓我從中獲得更多的知識,更多的人生哲理,使我的思想得以更加完善。

小時候,我處在書荒年代。留在腦海裏的幾個有關書的記憶,每想起一個都會有一番無窮回味。回味彌久愈香,有時甚至覺得,如果那時有充分的書讓我去讀,說不定現在也會成了啥“大氣候”。

記得是剛上學,粗識幾個字而已。那天放學,娘照例要我到麥地挖野菜。正認真地挖,眼前突然一亮,看到在沒腳深的麥棵旁,靜靜躺着一本已經雨淋的破舊的畫書——後來,這本畫書就成了除課本外屬於我的第一本書。記不清書名了,只記得內容是說一個地主搞破壞的事兒。就這本畫書,我不知津津有味地翻了多少遍。

如果說我的第一本書是意外撿來的話,那我得到的第二本書就有點“不擇手段”了。那是一本我從同學那看到的,叫什麼幾號公路大捷的畫書,內容大概是美國鬼子和越南人打仗的事。我饞饞的,極想看到這本畫書,但與同學借他不給。那位同學很高大,比我要高一頭。借不給,強借更不可能,只有“巧”取。那天,我在大隊代銷店玩,那位高大同學恰巧也在。天賜良機的是,他褲兜里正塞着露頭的我渴望已久的那本畫書。咋辦?我急中生智,裝做買東西模樣,往大個同學身邊蹭——若干年後,我每教一遍魯訊先生的《孔乙己》,覺得迂夫子孔乙己的那句“竊書不爲偷”的名言是最中聽的——我用身子輕輕把畫書碰到地上,然後機敏地踩到腳下。這一系列動作做得天衣無縫,那位大個同學竟渾然不知。熬到大個同學走後,我如願以償地得到了那本“佳餚”,飽餐一頓。

後來,在大姨家我得到一個很好的看書機會。大姨家幾位表哥藏有不少畫書,什麼《紅色娘子軍》、《平原游擊隊》、《紅巖》,每次我都看個夠。有時不過癮,還偷偷掖褲腰裏幾本,拿回家看。小時侯,我最愛上大姨家走親戚,其主要原因就是能看上畫書。父親是位非常節儉的農民,一分錢能掰成八瓣花。那次,我和父親一起趕集賣豬娃,賣罷路過書店,我斗膽向父親提出買本畫書的願望。父親猶豫好大陣子,才領我進了書店。那時,沒啥好畫書,我就買了本《沙家浜》。這本《沙家浜》,讓我在小夥伴們面前,很是炫耀了好幾天。

看真正大點的書,是在上中學時。那時,一位同學有本《曹操的故事》的書,幾經低求他同意借我半天。看一半時,那位同學突然變卦,又要了回去。書裏面一半故事沒看完,給我留下不大不小的遺憾。農村的孩子夜晚和雨天無事,比我大的一個鄰居夥伴有本《烈火金剛》,借看他不給,只一點點念給我們聽。那代價是替他辦事,當他的嘍羅,偷些瓜果等向他進貢。我是最賣力的一個。有次偷瓜,被看瓜老頭逮住臭打一頓,回來摸摸紅腫的屁股,聽起書來卻沒了痛的感覺。記得那時我還看了《大刀記》、《金光大道》、《戰地紅纓》、《沸騰的羣山》等書。後來,雖然知道有的書沒多大價值,但我敢肯定,那是那時滋養我的幾本難得的書。

考上師範後,我如餓極的乞丐見到豐盛的宴席,如飢似渴,狼吞虎嚥,讀了大量的書。我終於有機會暢遊書海了。這個時期,我雖然讀了大量的書,對我童年少年書慌年代給了一些補償,但我讀書的黃金時光,卻在書的飢渴中白白錯過了。我將永遠無法找會。

現在,我已爲人師二十幾載,爲人父十幾載,我真羨慕我的學生和孩子。他們沒有嘗過沒書讀的滋味,沒有經過沒書讀的飢渴,他們可以從小盡情讀他們喜愛的書,從中獲取知識,汲取營養,增強能力。我相信,有大量的好書的滋養,他們一定比他們的師輩父輩們創更大的事業,成更大的“氣候”。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高爾基

俗話說的好:“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活到老,學到老。”人無時無刻都在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增長自己的知識。

一盞暖燈,一杯杯清茶,一本本書,伴我走過多少個日子。

在純潔無暇的幼兒時期,書,總是陪伴我左右,上課時它在,下課了,它依然在,小小的一本書,彷彿具有魔力一般,令我陶醉其中,無法自拔,使我遇上了一生的摯友。

在懵懂無知的少兒時期,一路走來,在書的陪伴下,我的辛勤付出,有了收穫,也會得到更多的感悟,會有新的快樂,每當我的作文被老師當作範文朗讀時,心中就會有中說不出的喜悅,一種難以言表的感情。

而現在,在逐漸成熟的中學時期,有了書,就有了絢爛的夢想,有了無限的快樂,是書陪伴着我,讓我在面對一次次失敗時,也慢慢地愛上了讀書。讓我在困難中學會堅強,學會考慮問題。

是的,書,一直陪伴在我們左右,愛上讀書,就像鳥兒愛上藍天,魚兒嚮往大海,這是我們會書的摯愛,對知識的渴望。

只要我們用心去體會,一定能找到書中的樂趣,感受書帶給我們的歡樂。

書可以使人變得聰慧,書可以陶冶情操,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書的世界裏演繹着大千世界的真善美、正與邪;書寄託着前輩們對下一代的殷切希望。讀書是一件快樂的事,讀書的樂趣有很多,就拿我看過的書來說說吧!

讀《綠山牆的安妮》的樂趣。可以感受得到田園風光的美麗;安妮的想象是那麼的美好,有趣;安妮一生的美好記憶就留在那美麗的愛德華島中,讓她再也不孤單,讓我也感覺不到生活的愚昧。這是讀《綠山牆的安妮》的樂趣。

讀《西遊記》的樂趣。想必孫悟空在西天取經的路上斬妖除魔,護送師傅的英雄形象,一定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的《三打白骨精》最精彩了,孫悟空以自己的智慧、神勇和白骨精打鬥的精彩故事給人帶來了無限的想象。孫悟空72變的神通廣大令人嚮往,豬八戒貪吃,沙僧老實、厚道的形象也使人記在了腦海裏。這是讀《西遊記》的樂趣。

讀《八十天環遊地球》的樂趣。帶你去旅遊世界各地,帶你去了解警察的辛苦,和壞人的放肆與邪惡。這便是讀《八十天環遊地球》的樂趣。

讀《紅樓夢》的樂趣則是品味人生百味,感受人生喜哀。

當你親身走進書的海洋,找到讀書的樂趣時,相信你一定會有感而發:“好一個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學生時代,讀書是我的夢想。而今,身爲教師,一名語文教師,與孩子們一起讀書成了我的快樂之夢。

早讀時分,我會手捧一本書,或詩歌或散文或傳記或小說,來回巡視,像皇帝的聖旨,謹小慎微,一字一句,一步一搖,時而點頭,時而哈腰,時而面帶微笑,頻頻頷首。而一羣孩子們,則受着我的影響,眼睛像閃光燈一樣一齊瞄準登場的明星,——旋轉,——旋轉。突然,我遠眺一角的追隨者,以眼瞪之,他心領神會般便高聲誦讀了起來;又窺近者,不覺呀然一驚,收臉,埋頭,起聲。我則以書掩面,偷偷作樂。隨即,教室裏響徹起一股不可阻擋聲勢浩大的讀書浪潮,萬馬奔騰,山崩海嘯。我吞沒了,沉溺了,陶醉了。又似一葉孤舟,快樂逍遙的遊蕩着。

讀着書,享受着,快樂着。圖書角是我們教室最美的風景,這裏成了我和孩子們的閱讀樂園。課下時間,我總想到這裏賞賞風景,藉機沾染些書香氣:把書整理成排,把散佚的書裝訂一下,查看書籤丟掉沒有。但總是事與願違,這些可愛的孩子總是想着法和我“搶書”。當你一走進教室,“樂園”早已被水泄不通的圍了一圈。有的兩人一組,肩並肩,頭挨頭;有的交頭接耳,竊竊私語;有的肘支窗臺,雙手托腮,屏心靜讀……一見我來,似熟視無睹。看來這次想“竊書”的行動,再次宣告失敗。不僅而已,他們還專門搶我愛讀的書。我曾想,課下時間我搶不着,課上借來讀,不也樂嗎?但當我興沖沖走近“樂園”,想遍覽勝跡時,一瓢冷水襲來——我的愛書哪裏去了?我怒而急轉身,這些孩子正“一本正經”的讀着。我無奈,啞然。再細細一察,便見了一些端倪:冷麪暗笑者,強憋想笑者,似讀暗笑者……嗨,這些孩子,原來是故意給我難堪的!但我若無其事,依然如故地揀一本書,悠閒的走着,踱着。他們偷着樂,我也偷着樂呀!

讀書快樂,讀書的故事延續着快樂。作文課上,我興致勃勃地讀着一篇聲情並茂的學生美文,而下面的孩子們卻笑得前仰後合。我佯怒,學生則答日:此文乃源於《中學生讀寫》也。細觀他們的表情,我心明白:原來是他們的智囊團設“偷樑換柱”之計以誘我。無意之中,我被將了一軍。此後,我自詡“書癡”的美名便被不攻自破了。但讀的書多了,學生的作文水平確實有了長足進步。每每作文課,我都會在全班面前展示學生的佳作。學生也自感到成了一名小作家了。某日,我忽然舉着一個薄薄的信封,輕快的走進教室,一聲吶喊:“同學們,你們看——”我高舉起一面勝利的旗幟,小傢伙們一個個迅速圍攏過來,“趙偉同學的文章發表了!”一聲驚雷,教室裏窒息了,迅即又炸開了鍋,高呼着,跳躍着。“怎麼回事呢?怎麼回事呢?”角落裏的趙偉還在那呢喃自語呢!我把玄機告訴了學生:我私下把學生優秀作文向刊物投稿了,以後還有呢。自此,一發而不可收,學生的習作一口氣發表了30多篇。看着這沉甸甸的收穫,孩子們笑了,我也笑了。

與孩子們一起讀書,其樂無窮!

“學校可以滾,但書不可以不讀,”這是三毛的話,仔細一想,是這樣的。

三毛的文學功底不用懷疑,她的閱讀量足夠使她有了很好的文學修養,古今中外的書,很多都看過。這樣一來,她的精神領域已經高人一籌。我想,三毛愛看書,應該是與生俱來的,加上她出生在一個不錯的家庭,父母都是文化人。天性加環境使三毛更願意在書的世界裏思考、幻想。學校在當時,給三毛的感覺就是一個牢籠,她年紀是那麼小,卻無時無刻都有想飛出去的衝動,想去擁抱在大地和藍天,可惜她終究不會飛,要是能飛,或許早已飛走了,去到她內心的世界,這個世界只有她自己知道。

"閒的跑到墳墓堆裏看書"這也是她乾的事,那時年紀不大。我們無從用一個理性的思維去解釋這個做法,那就用感性吧,說的直接點:與其在活生生的人堆裏,還不如來到安靜的死人堆裏待着,不用看那些可惡的面孔,不用猜測可怕的人心。墳堆裏,安靜,沒有人會恥笑她,反而只會乖乖的看着她讀書。我不知道她是不是這樣想的,至少想她應該是那樣的。其實,她這樣的做法在有些人眼裏很勇敢很有個性,不然,小時候的三毛不勇敢,不個性,她也不知道什麼是個性,那隻不過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氣質。她在墳墓堆裏看書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她愛書,愛安靜,沒人打擾她。墳墓堆就是個好的去處。

中途離開學校,在一個屋子裏,她徹底隔絕了,即使是對待家人也是一樣。她在屋子裏看書,她、屋子、書三位一體,沒有別的多餘東西。自閉的日子,她的精神和靈魂沒有一天是枯萎的,因爲每一天她都和書在交流。我想,後來,她應該會感謝那些自閉的日子。

三毛不是個羣居動物,即使在人羣當中,她的心也是與人羣分離。她的眼神也是朝她感興趣的地方看去。這種現象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已體現。 學校裏,它得不到的東西太多,得到的卻是對她血淋淋的傷害。被那個可惡老師侮辱,被一些人恥笑,被那個筆迷叫舒凡的人丟棄,這些是學校讀書時帶給她的,我想無論是哪一次,都直接使她的靈魂受到傷害,這是痊癒不了的,忘卻也只能是表面。只是,三毛比人們想象中要堅強的多,那些對她產生了陰影,可她所追求的東西,從未放棄過,無論是精神領域的或現實中的生活與愛情,三毛是一個把精神與現實捆綁在一起的人,這樣,當然是會有衝突,它們還會時常打架,我覺得,應該是精神獲勝, 要不,讓現實老做一個獲勝者,她早已死了幾百回。

看過“凡高家書”,我只記住了一句話:富有藝術氣息的人都與現實的社會格格不入。是啊,三毛全身上下無一不透露着不凡的藝術氣息。她把靈魂騎在馬背上,帶着屬於她的書。遊歷萬水千山,還是選擇了一個夢幻的撒哈拉,靈魂在那兒寄住下來。好景總是不長。她的心縫縫補補好幾回。不按常理走的她,紅塵裏苦苦笑笑,癡癡等待。書、文字陪着她到最後,也超度了她......

隨着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很少有時間、有心情去讀書了,就算讀書也無法真正地享受讀書的過程,那麼如何才能真正享受讀書呢?

現在,很多人支持“讀書無用論,”持這種觀點的人,或者是看到寒窗數十載的大學生難覓工作,或者是忙着賺錢認爲讀書浪費時間。

其實,現在很多人讀書都帶有一定的功利性。著名學者于丹日前做客某文化論壇,把現在的閱讀分成了有用的閱讀和無用的閱讀。在於丹看來,所謂游泳的閱讀就是知識的閱讀,爲了拿一個文憑,爲了在職場中提升自己的閱讀,它不見得給你一個直接的文憑,不一定給你專業的技能,但是它給你心靈的遼闊,給你幸福感和安全感。

是啊,以前大家總愛說“學以致用,”做什麼都要立竿見影,殊不知,這樣的功利心讓我們無法真正享受讀書的快樂,無法真正進入書中所傳達的境界。其實,所謂“無用的閱讀”纔是真正最有用的閱讀。請大家對待閱讀不要太功利,很自然,很平靜地閱讀吧。當你進入這個境界時,閱讀就會爲你展開一個新的天地!

讀書是有品位的。所謂品位,就是能夠通過閱讀,使你對世界和人生的思索始終處於活潑的狀態。

也許沒有一個時代擁有像今天這樣多的出版物。然而,很可能今天的人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閱讀得少。在這樣一個時代,一個人必須懂得拒絕和排除,才能夠進入真正的閱讀。

自然而平靜地讀書讓你感悟讀書的快樂,懂得拒絕讓你思索人生的真諦,只有這樣,你才能真正享受讀書!

王國維先生曾總結過做學問的三種境界,後人對此有不同的闡發。其實這也可以看成是從學與行,再到有所得的漸進過程。很多先賢聖人,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他們無一不是精於讀書,善於實踐的楷模。

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開卷有益,在用腳丈量世界之前,書,無疑可以一點點擴大我們的眼界,夯實我們的基礎。眼界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只守着一副小小的軀殼,是走不了多遠的。

爲乘風破萬里浪,甘面壁讀十年書。大文豪歐陽修癡於讀書。馬上、廁上、枕上無處不讀,書十年如一日的積累,是文思泉涌不竭的源頭。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在出山問政,指點江山之前,孔明也只不過是個在草廬之中常與書卷作伴的文弱書生。然而他在臥榻之上,能審時度勢,運籌帷幄,是因爲書中自有大天地,以此爲鑑,而知興衰更替。

衣帶漸寬人不悔,爲伊消的人憔悴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可是,躬行需要怎樣的付出。

百年前一個寂寂的個冬夜,屋外風雪茫茫,屋內作文一盞油燈未枯,一位衣着樸素而氣度不凡的老者忽而放下手中的書卷,轉過身來,語重心長的對在燈下苦讀的兒子說道:“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句話擲地有聲,也是這位自號“放翁”的老人一貫身體力行的座右銘。坎坎坷坷中,懷才不遇的他日夜惦念的是“但悲不見九州同。”那是始終如一的執着,他的一腔愛國熱情不僅激盪在行雲流水的詩文中,更在朝堂上的慷慨陳詞裏,在前線的刀光劍影中。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兩千多年前,“至聖先師”孔子在禮崩樂壞的春秋年代度過了他波瀾壯闊的一生。

他早年寒窗苦讀,後來周遊列國,遊說諸侯。半生飄零之後才重回故里,將畢生所學、所思、所行傾注到“六經”的整理上。爲了踐行“教學相長”、“因材施教”等教學理念,他開創私塾,廣收門徒,這纔有他的《論語》與儒家思想彪炳千古,歷久彌新。

先讀書而廣有博聞,再實踐而深得真知,後收穫而水到渠成。在無聲歲月的默默求索中,既要讀萬卷書,也要行萬里路。我們,還在路上。

讀書,你可以知道這字裏行間蘊含了無限的樂趣;讀書,可以讓我們在知識的海洋裏盡情的遨遊;讀書,可以讓我們與高尚的人暢快對談;讀書,他可以陶治我們的品德、情操,使之高尚······

原來,我不喜歡讀書。現在不知怎麼了,就像有魔力般吸引着我。讀書給我帶來了無限的樂趣,使我受益匪淺。每當做完功課,簡陋而整齊的小書櫃就會像塊磁鐵把我吸引過去,每本書就像跳躍的音符,爭先恐後地讓我閱覽,我迫不及待地捧起一本我喜歡的書便津津有味地讀起來。讀到入情處,感覺自己就是如飢似渴的“書蟲”,在書本的字裏行間鑽來鑽去,淋浴一身書香,放鬆一片身心。我會用心去讀,跟着書中情節走,當主人公痛苦時,我會悄然流淚,當主人公快樂時,我也會哈哈大笑。現在讀書已經成爲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我已經不能離開這位不說話的朋友了。

書,是一位知識淵博的老師,他帶我暢遊理性世界,領略大自然的風光,瞭解大自然的奧祕,讓我懂得了許多人生哲理。書,用他豐富的知識甘露,澆灌了我們求知的心田。

快樂讀書,快樂成長,每本書中散發着一種獨特的清香,就是這種清香,讓我着迷,讓我快樂,讓我不能離開他!

1.

有一段時間,因爲情感和工作上的諸多煩惱集中在一起,很是鬱悶。於是學習現代人時尚的解壓方法,肆無忌憚地吃吃吃買買買,在偌大的長沙市,日夜不停地瞎逛。

這樣的日子過了一個星期,內心的鬱悶絲毫沒有減少,反而因爲整天無所事事,感覺到加倍的空虛。於是在某個深夜,打電話給一位多年的好友,被我吵醒的好友在遙遠的另一個城市,握着電話聽我嘮叨半天后,扔給我一句話:“明天哪兒都不要去了,什麼都不要再買了,安靜地呆在家看一天書吧。”

這句話像一根針,突然在我心裏紮了一下,似乎看到有汩汩的鮮血冒出。緩過神來的我沒有等到明天,立刻往冷落已久的書櫃奔去,打開落滿灰塵的玻璃門,久違的墨香撲鼻而來,讓我精神一震。

那天晚上我通宵沒睡,看完了寧遠寫的那本《把時間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書寫的不復雜也不深奧,卻道出了一個女人、一位兩個孩子的媽媽,如何打理着自己的生活、工作和興趣愛好。從年齡上來說,我比這位作者要大,但是對於生活的把握,卻完全沒有她這份寧靜的心態。很多時候,我們是迷失了,迷失在世界的熱鬧和喧囂裏,也迷失在慾望和誘惑侵佔的人生裏,忘記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一份什麼樣的日子。

2.

前不久我坐火車外出,幾百人的貴賓室,除了在走廊上跑來跑去的小孩和閉目養神的老人,其餘的幾乎全拿着手機在玩。唯一一個抱着書本的,是我鄰座的一位中年女士。我觀察了一下,她看的是張海迪的《絕頂》。

上了火車才發現,我與她的座位很湊巧的面對面。於是我們簡單交談,我問她是不是從事教師之類的職業,她搖頭說不是,她說她只是一個超市的售貨員,並且毫不忌諱地告訴我,她是一個單親媽媽,很多年前就已經和老公離婚了,獨自帶着孩子。她愛上看書,起初是因爲孩子。離婚後的她怕自己獨自教育不好孩子,就用了最笨的方法,把日常生活中省下的錢大部分用來買書,她覺得書本能夠幫她教育好孩子。一開始,是孩子在書桌邊看,她在一邊縫縫補補或做些其它的家務,再後來,發現家裏並沒有那麼多東西需要縫縫補補,閒下來的她也從書架裏抽出一本書開始看,這一看下來便上癮了,接下來的許多年,夜晚和週末,都是和孩子每人一張書桌,各自安靜地看書。

我好奇地追問:“那孩子呢,學習成績應該很好吧。”

她點點頭說,已經考上了重點大學,再過一年大學就要畢業了。這次出門,就是去另外一個城市看望孩子。

接着她說,雖然現在孩子不在身邊了,但她還是堅持看書,這樣日子不會孤單難過,內心也不浮躁。這些年獨自一人帶着孩子,似乎沒覺得辛苦,反而覺得上班賺錢、下班和孩子一起讀書的日子格外寧靜。年輕的時候,總是羨慕別人有好的婚姻,有好的經濟條件,羨慕別人能夠穿得起名牌,買得起豪宅。可是這些年的書看下來,慢慢沒了對別人的羨慕,倒覺得再多的錢也是一日三餐,再大的房子也是夜眠七尺,身體健康、生活安穩便好。

3.

最近楊絳有一張照片在網絡上傳的甚是火熱。她坐在書桌前拿筆寫着什麼,背後,舊式書架上是一摞摞或橫着或豎着的書。

在遭遇女兒和先生都已離世的打擊後,這位百歲老人仍然能夠安靜地坐下來整理先生遺留下來的文稿,那舊式書架前淡定而清淺的神情,越過年齡,散發着世人矚目的美麗。

歲月流轉,時光過膝,如同楊絳一樣,走過的路,讀過的書,終究會在身上形成一道溫柔而淡定的光芒。這道光芒能夠抵禦生活的艱辛和物質的誘惑,能夠讓浮躁的心變得沉靜,能夠讓人在打擊中變得獨立而堅強,能夠把自己活成一道風景,獨立於世,不驚不懼。

世界很熱鬧,但我們,仍然可以選擇安靜地讀書。

今天下午,我讀着韓愈寫的《師說》,回憶自己茫茫求師路,感慨頗多。任何一個想成就一番事業的人,都必須向很多人學習,纔可能成功,若說我在醫學領域,能夠擠身於“隨州市首屆十大名中醫” 之一,名字與學術成就能上《中國專家大詞典》、《中國特色名醫大詞典》、《國魂》等六部大型典籍中,技術職稱能由一個檢驗技士,衝到康復專業副主任醫師,與我一生孜孜不倦的求師,有着至關重要的關係。

我的求師路要追索到上世紀六十年代,在我只有六七歲的時候,看到一位叫劉發善的名老醫生用針刺、拔罐法治好我媽媽頭痛病時,就纏着這個名老醫生教我治病技術,雖說當時只是得到一個‘待你長大後教你’的空頭許諾,但在我心裏從此立下長大後‘當名醫’的宏願。

一九七四年春,我在唐鎮衛生院進修學習時,碰到一個鍼灸醫生,當我提出要拜他爲師時,他拿來十根銀針交給我,並說道:“假如你能將這十根銀針扎進你身上,我就教你。”

“陳醫生你可要說話算話。” 我一邊說,一邊快速挽起褲腿,拿着銀針就往自己大腿上扎,短一點的銀針很容易扎進去,而較長的銀針確是將針扎彎了也沒能扎進去。

“哈哈!哈哈!你小子真往自己身上扎呀?” 看着我將銀針扎彎了也沒能把針扎進大腿的陳醫生,笑得彎下腰。略微平靜下來的他對我說道:“你小子有一股狠勁,爲了學扎銀針,你拿起銀針就往自已腿上扎,眼睛連眨巴一下都沒眨,可見你是真想學鍼灸這門技術,我的原意是想用針嚇唬一下你,讓你知難而退,誰知道你小子來真的,我也不能說話不算數。 我現在告訴你,你只要捏住銀針針尖上0.5釐米處,將針快速刺進皮膚,再移動捏針的地方,往下壓推針體,至有酸、脹等反應後,停止進針,略微轉動一下針柄,加強針感,停留一會就可以出針了。” 陳醫生一邊拿着銀針做示範,一邊講解道。

“謝謝陳老師!” 我手拿着陳醫生送的十根銀針,記着陳醫生告誡的注意事項與選穴原則,喜孜孜地走出陳醫生的診室,我的鍼灸治病生涯就從這兒開始了。

在襄陽衛校讀書期間,我利用衛校豐富藏書的便利條件,在看了很多鍼灸方面的醫書後,急於想找一個有名氣的鍼灸專家學習提高。經人介紹,我挑選上襄陽地區醫院鍼灸科主任季某,當我直接說想跟他學習時,他以我學的專業不對口爲由而一口回絕;當我以旁觀者觀看他扎針治療時,他又以閒雜人員,影響他工作爲由,將我趕了出來,後來,我喬裝打扮一下後,專門掛他的專家號,裝作病人,讓他扎我認爲難扎的膝部與踝關節部,觀看他進針角度與方法,體會他運針手法與針感,連扎半月,把原本無病的雙膝、雙踝,扎得佈滿針眼。

在尚市衛生院工作期間,抱着由檢驗技士改行當醫生想法的我,很想拜衛生院裏的一個姓邱的名老中醫爲師,常說與我父親關係挺好的他,在我正式提出要拜他爲師時,遭到他一口回絕。在沒辦法的情況下,我只好一邊看中醫教材,一邊到藥房翻看這位老中醫的治病處方並抄錄下來,藉此來學習他的治病經驗,瞭解中草藥配伍規律,與藥物劑量加減規律。

同時,我還利用節假日業餘時間,或到上級醫院參觀學習,或參加多類短期鍼灸學習班、或義務給病人鍼灸治療,來提升自己臨證治病技術,通過五年刻苦學習,終於在一九八五年,順利通過湖北省衛生廳組織的晉級統考,並以每門功課平均88分的好成績順利獲得鍼灸醫師資格證書。

在厲山衛生院工作期間,已是鍼灸科名正言順醫師與負責人的我,爲了提升自己學術水平,一方面找機會參加各類進修班與學術交流會,一方面定向找我崇拜的鍼灸醫學領域大師,如石學敏、賀普仁、程辛農等,參加他們舉辦的學習班或函授班,購買他們寫的醫學專著,通過學習與研究他們的學術經驗,來提升自已學術水平,而石學敏、賀普仁、程辛農、等專家,以及學術會議或進修班講課的老師,自然也算是我的老師。

若說我在醫學領域還算有點成就的話,我必須感謝唐鎮衛生院的陳耀德醫生,他是我在鍼灸領域的啓蒙老師;也應該感謝尚市衛生院的邱老先生,襄陽地區醫院鍼灸科季主任,雖說他們不願意教我,但我還是從他們那裏‘偷學’到一些知識;同時還要感謝天津中醫學院石學敏教授,北京中醫學院賀普仁、程辛農教授,以及各個學習班、學術交流會上講課的老師,是你們爲我‘傳道受業解惑’,將我託舉到現在的高度。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我們求師,不能僅僅因跟某一師而滿足,如此的話,我們充其量只能學會該師在某方面的技藝,成爲該師的翻版,不可能全面發展,更不可能出類拔萃。

“聖人無常師。” 我們要想超羣,就必須不斷求師,不斷學習,博採衆長,纔可能使自己達到出類拔萃的高度,這就是我今天學《師說》一文的一點體會,也是我一生不斷求師,藉此來提高自己的一點體會。

晚霞從窗外射進來,金黃的霞光照在桌子上,我合上那本魯迅的《野草》,慵懶的伸了一下腰,身邊環繞着黃昏。在讀書中,不知不覺夕陽已經西下。

愛讀書是很久以前的事了,記得九歲那年,我在讀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大哥出差去巢湖,回來時給我買了一本書,《唐宋詩詞選》,我愛不釋手,一有空閒就捧着書讀,就從那時候知道了李白杜甫。自認爲“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古詩詞的韻味從小就薰陶了我,在坎坷的生涯,心靈裏也總能溢出甘甜的清泉,那是對生活美好的祈盼。

住在孝肅街老屋裏的那段日子,我在上小學,每到放暑假,我整天都呆在好友的書攤上,他和我是鄰居,大我幾歲,已經不上學了。擺書攤賣茶水,爲家裏掙錢。在店鋪的旁邊,放一張竹牀,上面擺滿了連環畫。成套的《三國演義》、《水滸傳》、《聊齋》。精美的圖畫,一個個鮮活的面孔,從那時起就永駐在我腦海裏。足智多謀的孔明,桃園結義的豪傑,都是我少年時期的偶像。每到夏夜,在老屋天井旁乘涼,害怕從黑漆漆的牆外跑來狐仙,總不敢閉眼睡覺。聊齋就是這樣一本讓人想看又害怕的書。許多古典名著就這樣深深植入我的心田。

讀書豐富了平淡的生活,書中的故事美麗、優雅、有趣,那些美好的人和事,交織起來象一天雲錦,同時又展開去,以至於無窮。有時彷彿自己也置身其間。最難忘文革時期,一個下放知青,將從家裏帶來的數十本世界各著,寄放在我姨母家。其中有《戰爭與和平》、《茶花女》《莫伯桑短篇小說選》、《鋼鐵是怎樣煉成》。我有幸讀到那些書,知道了托爾斯泰、高爾基、大仲馬、奧斯特洛夫斯基。時常告誡自己,“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於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爲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爲碌碌無爲而羞愧!”在坎坷的人生之途,經歷歲月的滄桑,書纔是我前進的動力。讀書使人明智,那涓涓溪流浸潤着我渴望求知的心田。在平凡中品味多彩的人生。

讀書成癮,愛書成癖。七十年代有一次,在汽車站裏等車,看見幾麻袋舊書,正準備裝車運走,是農村一個鞭炮廠收購回去做炮竹的,我從中發現幾本線裝書,《繪圖千家詩註釋》《李太白詩選》等。雖然舊得已經發黃,但我卻如獲至寶,懇請那位農村大伯將線裝書賣給我,幸好那位大伯不明究裏,以爲只是幾本舊紙片,不經意的讓我拿走了。否則那幾本書早已付之一炬了。我視書籍爲瑰寶,人不一定要擁有多少財富,能有幾本值得一看的書,也是很幸福的啊!

在漫長謀生的路途中,我常常在繁忙紛擾中尋出一點閒靜,爲的是讀一點書,在我的行囊裏總有這樣幾本書,《魯迅小說》、《兩地書》、《朝花夕拾》。穿越了多少時空,在我仰望流雲時,閏土、祥林嫂、阿Q、孔乙己他們在魯鎮,在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在咸豐酒店,一個個在眼前閃爍,演義着感人故事。在我漂泊打工的日子,在我下崗困頓無助的時候,從來就沒有退縮,總是堅強面對人生的厄運,象暴風雨中海燕,面對狂風暴雨和那兇涌的海浪總會高喊:“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讀書讓人生更精彩,我放下手中的《野草》,舉目望窗外無垠的原野。不能帶露折枝,那就朝花夕拾,在靜靜的空閒時光,伏案讀書是多麼快樂的事,人生許多美好匯聚於書中,又從書中向我走來,點亮那盞照亮我前行的燈!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