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岳陽樓記原文及翻譯范仲淹

岳陽樓記原文及翻譯范仲淹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6.5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岳陽樓記原文及翻譯范仲淹。相信大家對岳陽樓記並不陌生,這是初中語文必學的詩詞,岳陽樓記原文是非常具有感情的。那麼接下來就由小編帶大家詳細的瞭解下岳陽樓記原文及翻譯范仲淹的相關內容。

岳陽樓記原文及翻譯范仲淹1

岳陽樓記原文及翻譯范仲淹

原文: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zhé)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zhǔ)予(yú)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fú)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shāng),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yào),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qiáng)傾楫(jí)摧;薄(bó)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zhǐ)汀(tīng)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jiē)夫(fú)!予(yú)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爲,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chǔ)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歟!噫(yì)!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原文翻譯:

慶曆四年(1044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職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各種各樣荒廢的行業又興辦起來了。於是重新修建了岳陽樓,擴展它舊的規模,在岳陽樓上雕刻了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詩賦,囑咐(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

我看那巴陵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連接着遠方的山脈,吞噬着長江的流水,浩浩蕩蕩,寬闊無邊。或早或晚(一天裏)陰晴變化,景物的變化無窮無盡。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景象。前人的記述很詳盡了。

雖然如此,那麼這裏往北面通向巫峽,南面直達瀟水、湘水,降職遠調的官吏和不得志的詩人,大多在這裏聚會,(他們)觀賞景物而觸發的感情,大概會有所不同吧! 像那連綿的雨繁密不斷,連月不晴的時候,陰冷的風怒吼着,渾濁的浪衝向天空,太陽和星星隱藏了光輝,山嶽也隱沒了蹤影;商人和旅客無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槳折斷;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長嘯,猿在哀啼。

(此時)登上岳陽樓,就會產生一種離開國都,懷念家鄉,擔心讒言,害怕譏諷的感覺,放眼望去,盡是蕭條的景象,感慨到極點萬分悲傷的心情。 至於到了春風和煦,陽光明媚的日子,湖面風平浪靜,天色湖光上下相接,一片碧綠,無邊無際;

沙鷗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兒在湖中游來游去;湖岸上的小草和沙洲上的蘭花,香氣濃郁,顏色青翠。

而有時大片煙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湖水波動時,映在水面上的月色閃耀着金光,湖水平靜時水中月影好似沉下一塊玉璧,漁夫的歌聲一唱一和,這樣的樂趣哪有窮盡!

(此時)登上岳陽樓,就會有一種心胸開闊,精神愉悅,榮辱得失全部忘卻,舉起酒杯面對和風而喜氣洋洋的感覺! 唉!我曾經探求過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它們或許不同於以上兩種(心情),這是爲什麼呢?這種人不因爲外物的好壞和個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那在朝廷當高官就爲百姓擔憂;在僻遠的江湖就爲君王擔憂。這樣在朝爲官也擔憂,在野爲民也擔憂。那麼,什麼時候才快樂呢?它們一定會說“在天下人憂慮之前先憂慮,在天下人快樂之後在快樂”吧?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又同誰一道呢? 寫於慶曆六年九月十五日。

原文成語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在天下人擔憂之前先擔憂,在天下人享樂之後才享樂。比喻吃苦在先,享受在後。

“皓月千里”:皎潔的月光普照千里湖面。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心曠神怡”:形容心境開闊,精神愉快 曠:開闊;怡:愉快。 “氣象萬千”:氣象:情景。

形容景象或事物壯麗而多變化。 “政通人和”:政令推行順暢,人民團結;形容國家穩定,人民安樂。 “百廢具興”:許多被廢置的事業又都興辦起來。

現在規範詞形寫作“百廢俱興”。 “浩浩湯湯”:浩浩蕩蕩。指水勢壯闊的樣子。 “薄暮冥冥”:傍晚時天氣昏暗。 “霪雨霏霏”:形容細雨連綿不絕的樣子。 “春和景明”:春風和煦,陽光明媚(的時候)。

“波瀾不驚”:是岳陽樓月夜裏風平浪靜時的景色. 現在一般的說法是"無論遇到什麼事都不會自亂陣腳,不驚不詫。 “一碧萬頃”:一片碧綠,廣闊無際。頃,極言其廣。 “岸芷汀蘭”:岸邊的香草,小洲上的蘭花。 “

岳陽樓記原文及翻譯范仲淹2

岳陽樓記寫作背景

這篇文章寫於慶曆六年(1046)。范仲淹生活在北宋王朝內憂外患的年代,對內階級矛盾日益突出,

對外契丹和西夏虎視眈眈。爲了鞏固政權,改善這一處境,以范仲淹爲首的政治集團開始進行改革,後人稱之爲“慶曆新政”。

但改革觸犯了封建大地主階級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了他們的強烈反對。而皇帝改革的決心也不堅定,在以太后爲首的保守官僚集團的壓迫下,改革以失敗告終。“慶曆新政”失敗後,范仲淹又因得罪了宰相呂夷簡,范仲淹貶放河南鄧州,這篇文章便是寫於鄧州,而非寫於岳陽樓。

岳陽樓記原文及翻譯范仲淹 第2張

擴展資料:

《岳陽樓記》是北宋文學家范仲淹於慶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應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請爲重修岳陽樓而創作的一篇散文。

這篇文章通過寫岳陽樓的景色,以及陰雨和晴朗時帶給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達了自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愛民情懷

文章超越了單純寫山水樓觀的狹境,將自然界的晦明變化、風雨陰晴和“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結合起來寫,從而將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縱議政治理想方面,擴大了文章的境界。

全文記敘、寫景、抒情、議論融爲一體,動靜相生,明暗相襯,文詞簡約,音節和諧,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對比,成爲雜記中的創新。

《岳陽樓記》中心思想

這篇文章敘述了事情的本末源起,通過描繪岳陽樓的景色及遷客騷人登樓覽景後產生的不同感情,表達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與“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

岳陽樓記原文及翻譯范仲淹 第3張

《岳陽樓記》分析

主題

“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一提起岳陽樓,人們就會很自然地想起千古名臣范仲淹,千古名文《岳陽樓記》, 想到其中表明範仲淹寬闊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還會讚頌他“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和生活態度。可以說,人們把太多的目光和關注給了范仲淹,而很少會有人想到功不可沒的滕子京。既是自勉,又是與友人共勉。

後世影響

影響力洞穿史冊,成爲延綿千年的.治國理念之一,政事通達、人心和順成爲後代無數治國理政者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後世有“居官警語”雲:“善爲治者,貴運軼民之隱,達民之情。”“治民之大者,在上下之交不至於隔閡。”“上下之交”而不“隔閡”,其核心就是個“通”字,揭示了“政通人和”的關鍵所在。

問題研究

1、作者在此提出了一種什麼樣的更高的理想境界?

答:這是一種超然物外的理想境界。雖然因物悲喜是人之常情,但並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2、作者的曠達胸襟與政治抱負之間的關係:因果關係。

3、“古仁人之心”的內涵是什麼?(用原文回答)

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是進亦憂,退亦憂”這句話中,“進”是指什麼?“退”是指什麼?

“進”是指“居廟堂之高”即“在朝廷做官”,“退”是指“處江湖之遠”即“不在朝廷做官”。

5、這段話中所用的主要表達方式是什麼?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麼?

答:議論。作用:點明主旨,抒發了作者寬闊的胸襟和遠大的政治抱負。

6、“微斯人,吾誰與歸”表達了作者的.什麼感情?

答: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遠;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達了自己願與古仁人同道的曠達胸襟和遠大抱負以及對滕子京遭貶謫的慰勉。

7、如何理解“進亦憂,退亦憂”一句?

答:“進亦憂”照應“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退亦憂”照應“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這句話表達了古仁人不念自己的處境,而是憂國憂民,以天下爲己任的思想。

8、“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一句在文中的作用:。請再寫出一句你從課外讀到的與此意思相似的詩句或名句。

答:作用:體現本文主旨。1、天下興亡,匹夫有責。2、位卑未敢忘憂國。

9、作者巧妙地用兩個設問句來逐層深入地闡明論點。第一個設問句先從反面說,後從正面說,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內涵,得出“是進亦憂,退亦憂”的論斷,突出一個“憂”字,自然引出第二個設問句,將文章推向高潮,從而提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觀點。

10、“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一句的修辭:對偶。

11、“遷客騷人”登樓“覽物之情”爲什麼不同?

答:他們因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產生或喜或悲的感情(或“以物喜,以己悲”

12、選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⑴對滕子京的勸勉和規諫。⑵抒發自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抱負。

13、“覽物之情,得無異乎”和“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爲”兩句中的“異”字,分別指什麼內容?

答;“覽物之情,得無異乎”中的“異”,是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發出的“遷客騷人”的不同的感觸,即“悲”與“喜”兩種不同的心境。“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爲”,是指古代仁人不同於上述“遷客騷人”,能不受自然景物好壞的影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4、用自己的話概括“遷客騷人”的兩種“覽物之情”,並指出作者這樣寫的目的。

答:第一種:遠離京城,懷念家鄉,擔心遭誹謗和諷刺的悲傷。第二種:胸懷開闊,精神愉快,榮辱偕忘的喜悅。目的:爲了將這類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對比,引出下文,由寫情自然轉入議論,突出全文主旨。

15、本文共五個自然段,其中敘事的是第1段,寫景、抒情的是2、3、4第段,議論的是第5段。

16、出自本文的成語:百廢具興 、政通人和、心曠神怡。

文章第二段用神來之筆再現了岳陽樓的宏偉景象,照應了題目,此外還有什麼作用?

答:“銜”和“吞”把遠山長江與洞庭湖的關係寫得活靈活現,同時領起下文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景

17、兩種不同的覽物之情,各是怎樣的?作者闡述的主要觀點是什麼?

答:一種是“去國懷鄉,憂讒畏譏”的“因己而悲”的感情; 一種是“心曠神怡,寵辱偕忘”的“因物而喜”的感情。作者闡述的主要觀點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18、概括各段的大意:①交代作記的緣由。②描寫洞庭湖遠景,生髮議論,引出兩種情景。③——④、描寫陰晴兩種天氣的景色極其感受。⑤、闡述古仁人之心,抒發自己的遠大抱負。

19、聯繫全文,說說你對“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看法或理解。

答:范仲淹的這句話體現了憂君思想,帶有時代的侷限性,但是他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的精神,在今天仍然有着借鑑和教育意義。

20、文章略寫巴陵勝狀,詳寫覽物之情,試簡述其原因。

答:寫景不是本文的目的,作者的真正意圖是借題發揮,談一個人應有的政治抱負,並以此規箴友人。

21、“遷客騷人”與“古仁人”的區別在哪?

答:遷客騷人:以物喜,以己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2、本文的議論點明瞭作者的“憂樂”觀,這種“憂”“樂”與前文“遷客騷人”的“悲”“喜”是否一致?爲什麼? 答:不一致。作者的憂樂觀是以天下爲基礎的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而遷客騷人的悲和喜是以自己的得失和外物的好壞爲前提,是以物喜,以己悲。

23、范仲淹藉此文委婉地表達了對友人滕子京地勸勉,結尾作者發出“微斯人,吾誰與歸”的慨嘆。就全文來看,這句話有何言外之意?

答: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遠;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達了自己願與古仁人同道的曠達胸襟和遠大抱負。

24、“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三句話因其文質兼美而膾炙人口,請選擇感受最深的一句,結合《岳陽樓記》和自己的生活談一談體會。

答:任選其一即可。談體會既要聯繫全文,又要結合自己的生活。如選第一句可圍繞政治理想來談;選第二句可圍繞曠達胸襟來談;選第三句可圍繞遠大政治報負及民族責任感來談,言之成理即可。

25、“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中的“騷人”是什麼意思?根據我們學過的古詩文,舉出曾到過岳陽樓的“遷客騷人”之作。

答:詩人。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27、文中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爲現代人的你能否做到?爲什麼?請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看法。

答:①能。這說的是一種從容的平常心境。只要發揮心靈力量,砥礪意志,就可以養成平常心境。面對考試的失敗,以平常心待之,便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②不能。這是一種需要修煉才能達到的境界,作爲中學生,心靈尚需砥礪,戰勝外在的力量不易。擔心考試失敗是學生普遍的心態,便是這個道理。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