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健康養生 > 六味地黃丸千萬不要吃

六味地黃丸千萬不要吃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六味地黃丸千萬不要吃,六味地黃丸並不是包治百病,但據統計,在各種文獻報道中,六味地黃丸治療的病症涉及137種。是藥三分毒,有些人是不可以吃的,以下分享六味地黃丸千萬不要吃

六味地黃丸千萬不要吃1

哪些人千萬不要吃六味地黃丸

1、感冒上火者

患有感冒發燒的人,其腸胃功能也會受到影響,如果這時候服用六味地黃丸的話,會導致腸胃出現不適甚至腹瀉的情況。如果患者是因爲上火而導致的感冒,服用該藥物後,會加重上火的症狀,不利於疾病的恢復。

2、腎陽虛者

如果還不清楚自己腎(虛)到底是腎陽虛還是腎陰虛就盲目的服用六味地黃丸,很可能會導致腎(虛)的情況加重。腎陽虛一般會出現臉色蒼白、手腳冰涼、精神狀態差等症狀,女性會出現宮寒的情況,男性嚴重者會出現陽痿的現象。腎陽虛的患者是不適合服用六味地黃丸的,如果發現自己出現上述的情況,就要避免服用六味地黃丸。

六味地黃丸千萬不要吃

3、體內溼氣重的人

溼氣重的一般都是由於脾虛造成的。中醫上認爲虛不受補,雖然六味地黃丸即可補也可泄,但是補的作用要比泄的作用高很多。如果脾胃虛寒的患者服用六味地黃丸的'話,很容易出現上火的現象,想要服用該藥品,先祛溼比較好。

4、痰熱體質的人

現在肥胖的人數逐漸增多,大多都是飲食作息不規律造成的。長期保持熬夜、酗酒、抽菸等不良的生活習慣,就會導致痰熱體質。這種體質會出現痰多、腹瀉等症狀,再服用六味地黃丸,會加重這些症狀。

5、脾胃虛弱的人

雖然六味地黃丸可以起到滋陰的作用,但對於脾胃虛寒的人來說,不僅會引起上火,還會導致腹瀉。如果頻繁出現食慾不振、胃脹的人,是不適合服用該藥的。

六味地黃丸千萬不要吃2

出現了什麼樣的症狀纔可以使用六味地黃丸?

主要是在腎陰虛的時候,服用效果最好。

那麼,到底什麼樣的表現是腎陰虛呢?

★舌頭

首先要看舌頭。舌頭分舌苔和舌質兩個部份,舌質如果發紅就有可能是了(如果舌質白則是陽氣不足的表現,要排除)。舌質紅,然後舌苔是薄的,注意舌苔厚的人說明是體內有痰溼,是不能不用六味地黃丸的,要先清掉痰溼。

總結一下,就是舌頭的狀態是舌質紅、舌苔薄的人,有服用六味地黃丸的可能。

★脈搏

您可以和以前自己的脈搏比較,如果最近跳得比較快,則可能被划進來了。腎陰虛的脈搏的特徵是細數,您可以在附近找個老中醫,讓他診一下脈,看看自己的脈是否是細數,看看自己的舌頭是否符合舌質紅舌苔薄的標準。

如果脈搏跳動的比較緩慢,那是絕對不需要服用的。

六味地黃丸千萬不要吃 第2張

★症狀

然後再看症狀吧,中醫是很重視症狀表現的。如果在舌紅、苔薄、脈細數的同時,出現以下症狀,就可以服用六味地黃丸了:

腰膝痠軟,這是因爲腎的位置就在腰部,腰是腎的宅第,如果腎陰虛,則會導致腰部感覺不正常;

頭暈眼花,這是因爲陰血不足,虛火上攻的緣故,這種感覺是眼睛乾乾的,很澀,見到風還容易出眼淚;

耳鳴耳聾,這種耳鳴是一種長時間的,聲音很小的那種耳鳴,和您感冒發燒時的那種轟轟的耳鳴不同,相信您自己一體會就明白了;

盜汗自汗,就是身上總是出虛汗,稍微一動就是一身,這裏尤其注意的是晚上睡覺時出汗,那就說明陰虛的非常厲害了,有的人被褥都會溼的。,但是需要鑑別的是在夏天的桑拿天,無論是誰睡覺都會出汗的,這個不要包括在內。

六味地黃丸千萬不要吃3

六味地黃丸的作用:

六味地黃丸爲滋陰補劑的代表方劑,常用於肝腎陰虧所致的各種疾病。近年來,醫療界用這種藥治療多種慢性疾病和疑難病獲得了良好的效果。

1、治療糖尿病:每次服用六味地黃丸9克,每日服2-3次,治療輕(中)型糖尿病效果良好,對重型糖尿病也有一定療效。

2、消除腎炎蛋白尿:急性腎炎患者,經治療水腫消失,但尿蛋白仍存在,每次服用六味地黃丸6-9克,每日服2-3次,服1-2個月後可消失。

3、治療甲胎蛋白低濃度持續陽性:每次服用六味地黃丸9克,一日服2次,連續服半年至一年,可大大降低肝癌的發病率。

4、治療更年期綜合徵:本病常伴有潮紅、潮熱、出汗、焦急、心悸、急躁、失眠、記憶力減退等症。每次服用六味地黃丸6-9克,每日服2-3次,連服3個月,可明顯改善上述症狀。

六味地黃丸千萬不要吃 第3張

5、治療五更瀉:每次服用六味地黃丸10克,每日服3次。

6、治療複發性口瘡:每次服用六味地黃丸6-9克,每日服2-3次,一般服3-5天可見效,且愈後很少復發。如復發再服本藥仍有效。

7、治療牙周膿腫:每次服用六味地黃丸10克,每日服3次,服3-5天可減輕症狀。

8、治療慢性鼻炎:每次服用六味地黃丸9克,早晚各服1次,連服2-3個月,可有明顯療效。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