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健康養生 > 清明節吃青糰子的由來

清明節吃青糰子的由來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6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清明節吃青糰子的由來,在我國古代開始,就有清明節吃青團的習俗文化,一直保留到現在,江南一帶都還有這個習慣,青團長的和月餅很像,也都是節氣食物,那麼清明節吃青糰子的由來是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清明節吃青糰子的由來1

相傳是因晉文公紀念“割肉奉君”的介子推,把清明節的前一天定爲寒食節,這一天大家不能生火做飯,只能吃冷食。

而冷食是事先做好無需加熱的食品,青團正好是這種食品,大家也就紛紛吃起了青團,後來寒食跟清明節連在一起,吃青團也就成了清明節的一項習俗了。

另外,於清明節吃青團,還有一個傳說,那就是清兵爲了抓住太平天國李秀成的大將——陳太平,於是開始大力搜捕。

當地的農民爲了幫助陳太平,於是就用艾草加糯米粉做成又香又糯的青團,陳太平吃了青團之後順利逃回大本營。 後來,李秀成下令太平軍都要學會做青團,於是清明節吃青團的習俗就流傳開了。

清明節吃青糰子的由來

青團是什麼食物

青團是江南地區的傳統特色小吃,主要是將艾草搗成汁拌進糯米粉裏,再包裹豆沙或者蓮蓉餡,然後上鍋蒸熟。青團的外表是艾草的青色,而且帶有悠長的青草香氣

清明節吃青糰子的由來2

青糰子是用一種名叫“漿麥草”的野生植物搗爛後擠壓出汁,接着取用這種汁同晾乾後的水磨純糯米粉拌勻揉和,然後開始製作糰子。糰子的餡心是用細膩的糖豆沙製成,在包餡時,另放入一小塊糖豬油。

團坯制好後,將它們入籠蒸熟,出籠時用毛刷將熟菜油均勻地刷在糰子的表面,這便大功告成了。

每到清明前後,菜場、超市都會有“青團”賣,杭州土話叫清明糰子。這個糰子跟月餅相同,都是節氣食物。清明吃糰子,可要追溯到幾千年前了。

清明節吃青糰子的由來 第2張

要說清明,先得從寒食節說起,當然這個節日現已失傳。

寒食節,在清明前一天或兩天。這個節日的主要習俗就是禁火,不許生火煮熟,只能吃備好的熟食,故而得名。

寒食節相傳源於春秋時代的晉國,晉國公子重耳,流亡外國19年,臣介子推護駕跟隨,立下大功。重耳當上晉文公後,請介子推當官,介子推不高興,跟老母親躲在深山。

晉文公就想了個餿辦法,放火燒山,逼介子推出來,哪曉得介子推寧願燒死,也不出山。晉文公很傷心,下令將介子推被燒死的那一天定爲寒食節,以後年年歲歲,每逢寒食節都要禁止生火,吃冷飯,以示追懷之意。

不過,據說寒食節的真正起源,是源於古代的鑽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季節不同,用不同的樹木鑽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後,就要換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們生火。

這是當時的一件大事。在禁火之時,人們就準備一些冷食,以供食用。後來,寒食節與清明節相融,雖然不禁火了,但吃冷食這些習俗卻固定下來了。

清明節吃青糰子的由來3

清明時節,江南一帶有吃青糰子的'風俗習慣;我國南北各地清明節有吃饊子的食俗;四川成都一帶以炒米作團,用線穿之,或大或小,各色點染,名曰“歡喜團”;浙江南部各地家家戶戶都要做一種叫清明果的食物,那是掃墓時用來祭奠先人的;北方還會吃棗糕。

清明節吃青糰子的由來 第3張

清明節吃青團的來歷:

有一年清明節,太平天國將領李秀成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農民上前幫忙,將李秀成化裝成農民模樣,與自己一起耕地。清兵沒有抓到李秀成,並未善罷甘休,於是在村裏添兵設崗,每一個出村人都要接受檢查,防止他們給李秀成帶吃的東西。

耕田的農民回到家後,苦苦思索帶什麼東西給李秀成吃時,一腳踩在一叢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來時只見手上、膝蓋上都染上了綠瑩瑩的顏色。頓時計上心頭,連忙採了些艾草回家洗淨煮爛擠汁,揉進糯米粉內,做成一隻只米糰子。

然後把青溜溜的糰子放在青草裏,混過村口的哨兵。

李秀成吃了青團,覺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天黑後,他繞過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營。後來,李秀成下令太平軍都要學會做青團以禦敵自保。吃青團的習俗就此流傳開來。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