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健康養生 > 秋分時節的來歷及傳統食物

秋分時節的來歷及傳統食物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7.9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秋分的由來

秋分時節的來歷及傳統食物

秋分,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時間一般爲每年的9月22或23日。南方的氣候由這一節氣起纔始入秋。20xx年秋分來臨之早,是近116年來之冠,根據紫金山天文臺的測算,這一年進入秋分的確切時間是在9月22日22時49分,這也是近116年來最早的一個秋分時刻;比這年更早的秋分時刻,要追溯到1896年9月22日21時03分。

“秋分”的意思有二:

一是,日夜時間均等,並由日長夜短逐步日短夜長。太陽在這一天到達黃經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這一天的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小時。我國古籍《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中說:“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秋分,“分”即爲“半”。秋分時,全球晝夜等長。秋分之後,北半球各地晝漸短夜漸長,南半球各地晝漸長夜漸短。秋分時,全球無極晝極夜現象。秋分之後,北極附近極夜範圍漸大,南極附近極晝範圍漸大。

二是,氣候由熱轉涼。按我國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爲四季開始的季節劃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如左河水詩曰:“暑退秋澄轉爽涼,日光夜色兩均長。”此日後,陽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晝短夜長。即爲“轉秋涼”。

秋分的含義:我國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中……解見秋分”。“分”示晝夜平分之意,同春分一樣,此日陽光直射地球赤道,晝夜相等。此後,陽光直射位置更向南移,北半球漸趨晝短夜長,氣溫降低,在全國具有普遍意義。我國古代將秋分分爲三候:“一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蟲坯戶;三候水始涸”。一候的意思謂雷是因爲陽氣盛而發聲,秋分後陰氣開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第二候中的“坯”字是細土的意思,就是說由於天氣變冷,蟄居的小蟲開始藏人穴中,並且用細土將洞口封起來以防寒氣侵入。“三候水始涸”是說此時降雨量開始減少,由於天氣乾燥,水氣蒸發快,所以湖泊與河流中的水量變少,一些沼澤及水窪處便處於乾涸之中。

秋分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經進入涼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氣與逐漸衰減的暖溼空氣相遇,產生一次次的降水,氣溫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們常所說的那樣,已經到了“一場秋雨一場寒”的時候,但秋分之後的日降水量不會很大。此時,南、北方的田間耕作各有不同。在我國的華北地區有農諺說:“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諺語中明確規定了該地區播種冬小麥的時間;而“秋分天氣白雲來,處處好歌好稻栽”則反映出華南地區播種晚水稻的時間。此外,勞動人民對秋分節氣的禁忌也總結成諺語,如“秋分只怕雷電閃,多來米價貴如何”。

在這時期,全國許多地區都開始進入了降水少的時段。秋分之後,我國大部分地區,包括江南、華南地區(熱帶氣旋帶來暴雨除外)的降雨日數和雨量進入了降水減少的時段,河湖的水位開始下降,有些季節性河湖甚至會逐漸乾涸。在此期間,還有可能出現個別的熱帶氣旋,但影響位置偏南,大多影響華南沿海、海南島,這時的颱風除了大風災害外,帶來的雨水,往往對當地的土壤保墒有利,因爲10月以後這些地區先後轉入乾季。

秋分吃什麼傳統食物

1、桂花酒

秋分的時候,桂花都已經開了,正是丹桂飄香的節氣,秋分前,勤勞的人家會準備白酒或者黃酒來浸泡桂花,做桂花酒,等到秋分節氣一到就拿出自家釀好的桂花酒來招待客人。

2、湯圓

秋分這一天,農民都按習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湯圓,而且還要把不用包心的湯圓十多個或二三十個煮好,用細竹叉扦着置於室外田邊地坎,名曰粘雀嘴兒。

煮好十多隻實心的湯圓,放在盤子裏晾着。從竹林裏砍來帶葉的竹子,各家的孩童把一隻只湯圓戳在竹竿的`頂端,扛到地裏,再一根根插在自家的田埂上。希望糯米做的湯圓,能粘住偷食的雀兒的嘴巴,讓它受個教訓,今後不再敢來。

3、雞蛋

“秋分到,蛋兒俏”。每年的秋分節氣,民間也有“豎蛋”的習俗,很多地方都要在這天舉行“豎蛋”的趣味遊戲或比賽。

“豎蛋”後當然少不了吃蛋,雞蛋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少量歐米伽3脂肪酸,大量卵磷脂、葉黃素等保健成分。秋分吃蛋,益處多多。

4、鴨肉

經過春天和夏天的生長,鴨子開始變得肥碩起來,此時的鴨子肥瘦適宜、口感香嫩,是食用鴨子的最佳時候,而且食用鴨肉有潤燥的作用,最是適合秋季食用的葷菜之一。

5、秋菜

“秋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爲“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採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尋時,多見是嫩綠的,細細棵,約有巴掌那樣長短。

6、野莧菜

野莧菜含有多種營養成分。豐富的胡蘿蔔素、維生素C有助於增強人體免疫功能,提高人體抗癌作用。炒野莧菜具有情熱解毒、利尿、止痛、明目的功效,食之可增強抗病、防病能力,健康少病,潤膚美容。

7、做面雀,吃麪雀

“面雀”是將糯米粉揉成麪糰,然後用模具刻制而成的一種糯米點心。

看來又是一個打着保護糧食的好藉口,吃貨們的理由真多,自古都有了。

“在古時候,秋分時節的到來,意味着稻穀快要成熟,馬上就要到秋季大豐收的時候了,秋收、秋耕、秋種的‘三秋’大忙顯得格外緊張。

這個時候,會有許多小鳥去稻田裏偷食稻穀,破壞莊稼。人們就用糯米粉做成糰子,用竹籤串成一串扔到田裏去,小鳥吃了面雀嘴巴就會被黏住,這樣就不能去禍害莊稼了。有些講究的人家會用一些鳥類的模具做出不同形狀的面雀來,只是現在這些模具都已經失傳了,而秋分做面雀吃麪雀這個民俗也漸漸地不爲人知了。”

眼看就要收穫了,等着農忙,現在弄些好吃的小吃,又好玩,又有樂趣。

把這些麪食做成小麻雀的樣子,叫做:“面雀”。

8、芋餅

老北京還有秋分吃芋餅的習慣,因爲芋頭這種高熱量食品溫軟易消化,適宜秋天食用。芋艿的營養價值很高,塊莖中的澱粉含量達70%,既可當糧食,又可做蔬菜,是老幼皆宜的滋補品,秋補素食一寶。芋艿還富含蛋白質、鈣、磷、鐵、鉀、鎂、鈉、胡蘿蔔素、煙酸、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B2、皁角甙等多營養成分。

秋分養生的預防

防秋燥

在風多幹燥的秋季,燥邪入侵會使人得病,常稱爲“秋燥”。如果不注意養生,當溫度和溼度發生較大變化時,人體的抵抗力就會下降,最常見的就是感冒、咳嗽病人增多。

除此之外,秋燥又可分爲“溫燥”和“涼燥”,容易出現皮膚乾燥等症狀,並傷及人體肺部。其症狀主要表現爲口乾、脣裂、鼻塞、咽痛、陣發性乾咳,甚至流鼻血或出帶血的痰等一系列類似上呼吸道感染的“乾燥症”。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秋分的“燥”不同於白露的“燥”。秋分的“燥”是涼燥,而白露的“燥”是“溫燥”,因此,在飲食方面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潤、溫潤爲主的食物。

防秋涼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秋分節氣開始,氣溫可能會下降的特別快,這個時候要做好保暖工作。一方面要注意添加衣物,這其實是最有效的暖身方法。希望大家能隨時關注所在地區的氣溫變化,一旦發現即將要降溫,就趕緊多穿幾件衣服。另一方面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防止寒氣入體。

防秋乏

秋分來臨,更應該多運動,尤其是做伸展運動,加強血液循環,舒展身體,收斂心神,防止勞累疲乏。但早晚天冷,儘量選擇在室內運動。

防秋鬱

“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萬物枯敗,一片昏黃,易使情緒受到消極影響。而憂思多慮,必傷肝脾,致使百病縱生。應注意調養脾胃,多曬太陽,多補充富含維生素B的食物,有助於改善情緒。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