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健康養生 > 營養粥的種類和做法及功效

營養粥的種類和做法及功效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3.8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營養粥的種類和做法及功效是什麼?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粥不僅可以潤腸道促消化,而且有些粥放入一些適當的材料時其實是很有營養的,所以現在給大家介紹營養粥的種類和做法及功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營養粥的'種類和做法及功效1

1、健康養生

牛肉板栗養生粥

原料:

糯米,黃米,燕麥與牛肉,板栗,紅棗,香菇,胡蘿蔔。

做法:

1、將牛肉,板栗,香菇,胡蘿蔔分別切丁。

2、將牛肉丁放入鍋中燒開,煮出血水,撇去浮沫。

3、將切丁的材料倒入牛肉鍋中,上蓋煮15分鐘。

4、待高壓鍋冷卻後,開蓋,將糯米,黃米,燕麥倒入鍋內,上蓋繼續煮至高壓鍋上汽5分鐘即可關火。加鹽雞精調好鹹淡即可。

山藥枸杞養生粥

山藥枸杞粥可以增進生理活性,迅速恢復體力,消除疲勞,低脂、高養分,幫助新陳代謝而達到美容目的。並有降低血糖及膽固醇、抗腫瘤的功效。女性更年期間宜多食用。

原料:山藥600克、米1/2杯、枸杞、糖桂花(冰糖)、小蔥。

做法:

1、大米加水提前泡半小時,山藥洗淨,去皮切塊。

2、將泡好的米放入鍋中,加入5杯水煮開,改小火煮成粥,加入枸杞、山藥塊一起熬煮。稍攪拌,小火熬煮30分鐘即可。

五穀養生粥

原料:蕎麥、薏米、黑米、芡實、脫皮綠豆、糙米、紅豆、麥仁各1大匙,紅棗10粒,桂圓10粒,粳米100克。

做法:

1、蕎麥、薏米、黑米、芡實、脫皮綠豆、糙米、紅豆、麥仁洗乾淨後泡水兩個小時。桂圓去殼。紅棗、粳米洗淨待用。

2、上述原材料一起入高壓鍋,加上1500ML的水,蓋蓋壓閥,大火噴氣後,關火。等到氣全部泄光後,再開火煮至噴氣,再關火。如此,噴氣三次後即可。

3、喜食甜的,食用時可以加糖,但是最好是紅糖,補血益氣效果最佳。

生薑大棗粥

原料:鮮生薑或乾薑6—9克,粳米或糯米100-150克,大棗2-4枚。

做法:

將生薑洗淨切碎,與米、棗同煮成粥。它有溫胃散寒、溫肺化痰的作用,但陰虛者或孕婦慎食。

栗子去殼後,與山藥、大棗、粳米同煮成粥。山藥性味甘平,能補脾胃、益肺腎,尤其適用於脾腎氣虛者。但一次不宜多食,否則容易食滯,造成消化不良。

2、喝粥注意事項

1、喝粥的最佳時間

粥膳在一天三餐中均可食用,但最佳的時間是早晨。因爲早晨脾困頓、呆滯,胃津不濡潤,常會出現胃口不好、食慾不佳的情況。此時若服食清淡粥膳,能生津利腸、濡潤胃氣、啓動脾運、利於消化。晚上喝粥能調劑胃口。

2、五穀雜糧粥適當吃

如過量食用五穀雜糧粥膳,會出現腹脹的情況;糯米類會引起消化不良;而豆類一次食用過多,也會引起消化不良。

3、海鮮粥用胡椒粉去腥

在用魚、蝦等水產品製作粥膳時,難免會產生腥味,這時如果在粥中加入胡椒粉,不僅可以去掉腥味,還能使粥更加鮮美。

4、不宜食用太燙的粥

常喝太燙的粥,會刺激食管,不僅會損傷食管黏膜,還會引起食管發炎,造成黏膜壞死,時間長了,可能還會誘發食道癌。

5、孕婦不宜食用薏米粥

薏米雖然營養豐富,但並不適合孕婦特別是孕早期食用。因爲薏米中的薏仁油有收縮子宮的作用,故孕婦應慎食。

6、生魚粥不宜常吃

生魚粥就是把生魚肉切成薄片,配以熱粥服食,這種吃法常見於南方。生魚粥多用生魚片,這些生魚肉中可能潛伏着對人體有害的寄生蟲,食用後,寄生蟲會進入人體,由腸內逆流而上至膽管,寄生在肝膽部位,會引發膽囊發炎或導致肝硬化。

營養粥的種類和做法及功效2

1、番茄銀耳小米羹

原料:番茄100克,小米100克,銀耳10克,澱粉10克,冰糖80克。製作方法:1 將小米放入冷水中浸泡1小時,番茄洗淨切成小片,銀耳溫水泡發後切成小片。2 將銀耳放入鍋中加水燒開後,改成文火燉爛,加入番茄、小米一併燒煮,待小米煮稠後加入冰糖,淋上溼澱粉勾芡即成。特點:白裏透紅,香甜可口,適合一歲半以上幼兒食用。營養價值:番茄富含維生素,銀耳滋陰潤肺,小米性微寒,具有健脾、和胃、安眠之功效。所以此羹具有清熱解毒、益胃健脾等功能。

2、糯米山藥粥

原料:糯米30克,山藥15克,白糖適量。 製作方法:將糯米略炒,與山藥共煮粥。食用時,加白糖適量調服,每日2次。這道粥可以健脾暖胃,溫中止瀉,適用於小兒脾胃虛寒泄瀉。

3、魚粥

原料爲大米150克,鱸魚(或其它多肉少刺的魚)一條,高湯4杯。做法:米加入高湯,小火慢熬成粥狀。魚整條蒸熟去骨,挑出適量魚肉切碎,拌入粥中,加入少許鹽,熬5分鐘即可。

4、香韭蛋粥

原料爲韭菜10克,大米50克,高湯4杯。做法:米加入高湯,小火慢熬,待米粥至九成熟,將韭菜切成小段,將雞蛋打散、調味、炒熟、弄碎,然後將韭菜和炒蛋一起加入米粥中,繼續煮至爛熟即可。

營養粥的種類和做法及功效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