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教育 > 家長應該當心兒童精神營養不良

家長應該當心兒童精神營養不良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8.2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父母把所有的愛與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這樣必然表成對子女教育中的獨特問題,如果處理不當、教育失衡,就會使兒童出現精神營養不良。當今孩子在精神營養上存在的普遍問題有:

家長應該當心兒童精神營養不良

1.溺愛

對孩子的溺愛可能說是很多父母的通病,他們無時無刻、無代價的愛造成孩子自私自利、不珍惜愛、不會給予他人愛的個性特徵。有的父母受自身童年艱苦經歷的影響,將自己的一切希望繫於孩子身上,視孩子爲掌上明珠,產生了“絕不能讓孩子遭一點罪、受一點委屈”的心理,儘量滿足孩子提出的一切要求。如,一位下崗女工,日子過得緊巴巴的,對她來說麥當勞這個詞指什麼,她以前一點也不知道,一次在女兒的強烈要求下,她走進了麥當勞,看着小孩吃得那玩意兒美孜孜的樣子,她高舉地望着孩子:“給媽媽嚐點好嗎?”孩子卻堅定地回答:“不給,這是我的,想吃你自己買。”孩子的回擊未能改變母新愛意,她依然固執地給女兒擦汗、整衣服。其實溺愛出來的孩子將來肯定是以自我爲中心,不會關心別人,只會一味地從別人那兒索取,不會付出,也不會珍惜別人的付出。而這種心態只能在父母身邊行得通,在社會上必然要碰釘子。

2.教育方法矛盾

很多家庭是祖孫三代住在一起,受各自觀點及知識水平的影響,父母之間、祖父母與父母之間教育孩子的方式如果出現矛盾,如一方溺愛、一方嚴格;一方反對,一方支持,就會造成孩子無所適從,弄不清什麼是正確的了。如孩子毀壞了玩具,母親嚴厲訓斥孩子,而奶奶則在一旁叮護着孩子說:“不就是一個玩具嗎?乖乖,別怕,奶奶明天再給你買一個。”這樣在奶奶干預下母親不再堅持了,孩子的錯誤行爲沒有得到應有的懲罰,難免下次再犯。這種教育方法的矛盾不僅存在於家庭內部,而且在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之間也比較突出,如教師教孩子要懂禮貌,要公共汽車上要給老人讓座等,而在家中則不然,奶奶總是將享受讓給孩子,父母常常在公共汽車上爲一席之位與人爭吵,這樣常常使孩子辨不清是非對錯。

有的家長教育孩子缺乏原則。我們常常看到有的孩子用哭鬧的辦法,要挾父母買自己想要的東西,父母被逼無奈而就範。其實,這種缺乏原則的將就,恰恰強化和“鼓勵”了孩子的這種哭鬧行爲,使孩子的這一不良行爲固定下來,下一次他們會不自覺地使用這一方法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正確的方法是父母在孩子哭鬧時要堅持原則,也可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講道理,或者不予理睬。其實孩子是很精明的,他知道自己的哭鬧在溺愛他們的奶有面前很管用,而在幼兒園的教師面前毫無作用。所以要給孩子確立一個明確的原則同時又讓他感覺到父母很愛他。這樣教育出的孩子才既有感情,又有理智。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