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教育 > 兒童教育發展階段

兒童教育發展階段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7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兒童教育發展階段,童發展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不同年齡階段表現出不同的特徵,兒童發展的階段性特點決定了教育,下面來看看兒童教育發展階段。

兒童教育發展階段1

1、嬰兒期(0-2)

盧梭將從出生到2歲劃爲嬰兒期,他認爲應以體育保健爲主。因爲健康的身體是智慧的工具。體育乃是一切教育的基礎。這時的體育主要是以身體的養護和鍛鍊爲主。其關鍵是“多給孩子們以真正的自由”。

他反對捆綁嬰兒的四肢,要求衣服寬鬆肥大,使嬰兒的肢體可以充分自由活動,而且衣服不宜穿得太多,應該養成他們適應各種天氣變化的能力。

盧梭還主張嬰兒應該由母親哺乳,由父母親自養育。兒童還應該培養具有抵抗疾病的能力,不能完全依賴醫藥的治療。不能溺愛兒童,不強迫或加速兒童語言的發展,應該順其自然。

2、童年期(2-12)

2歲至12歲爲童年期,盧梭稱這一時期是理智睡眠時期。童年期的孩子言行多受感性的支配,缺乏理性的力量。所以這個時期不要直接對兒童進行智育,教育的任務是發展兒童的外部感覺器官。因爲外部感覺器官是智力教育的前提。

爲了發展外部感覺器官,應該儘量給孩子提供各種活動的機會;爲了觸覺,應該讓孩子親自去摸去抓每件東西,多在黑暗中做遊戲

由此使兒童瞭解感覺與引起感覺的事物之間的關係;爲了發展視覺,要讓兒童儘早地學習寫生畫和製圖;爲了發展聽覺,盧梭主張應使兒童練習唱歌,注意發音純正、清晰,並習慣聽有節奏、有旋律的聲音。

對於兒童的味覺和嗅覺,盧梭認爲不應該竭力加強發展,兒童的食物應該是自然的,簡單的。盧梭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個詳細地研究幼兒外部感覺器官的教育問題的.人,這對後來學前教育學的發展產生過巨大的影響。

3、少年期(12-15)

12至15歲爲少年期,盧梭認爲這時是“勞動、教育、學習的時期”。因爲兒童到12歲時已經有了強健的身體,有發育良好的感官,有了獨立工作的能力和習慣

“可以進行智育和勞動教育。”這時期教育的目的在於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和研究科學的方法。在教學內容方面,盧梭認爲應該以有益的、必需的、正確的和符合兒童理解能力的知識爲主。

兒童教育發展階段
  

他尤其重視有實用價值的學科如天文、地理、物理、幾何以及讀、寫、算等學科的學習。他完全排斥神學,但也排除人文學科,認爲這些學科要到15歲以後才能學習。

除智育以外,盧梭對勞動教育也非常重視。他認爲“勞動是社會的人不可減免的責任,任何一個公民,無論他是貧或者是富,是強或是弱,只要他不幹活,就是一個流氓。”

只有勞動才使人“過着自由、健康、誠實、勤勞和正直的生活。”盧梭要求愛彌爾首先學習農業勞動,因爲農業是最誠實、最有益於人類的。但他又讓愛彌爾看到農業勞動者被束縛在土地上,是不自由的。所以愛彌爾還要再學習一種勞動技能。

他認爲,在人類一切可以謀生的職業中,最能使人接近自然狀態的職業是手工勞動,而手工勞動中最有益、最適合學生興趣的是木工。

木工可使人靈巧、機敏,能發展人的優美典雅感,他要求愛彌爾每週要有二天的時間到木匠的工場裏學習木工技術。這時期的教育使愛彌爾既有工匠的雙手,還有哲學家的頭腦。

4、青春期(15-青春期)

15歲到成年爲青春期。盧梭稱這個階段爲“激動和熱情”時期,應該進行道德教育。

盧梭從資產階級人道主義觀點出發來看待道德和道德教育,他認爲人們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情慾,即“自愛”,“擴張自愛而愛他人,這就變成爲道德”。

基於這一認識,他把道德教育的任務歸爲:培養善良的情感,正確的判斷和良好的意志。爲了培養青年善良的情感,應當讓青年去觀察人類的苦難、貧困和悲傷的情景,以培養同情他人的感情。

爲了培養正確的判斷,他認爲最好的方法是學習歷史和偉人傳記。而培養良好的意志則需要實際的練習,即社會道德的實踐。

總之,他認爲在道德教育方面“一定要少說多做”,“要善於選擇地點、時間和人物,以實例教育學生”,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兒童教育發展階段2

0—3歲階段(情感、人性培養期)

這是幼兒階段,是孩子跟大人接觸最爲親密的階段,孩子尚在襁褓之中,與大人特別是媽媽的互動最爲密切。在這個階段,他與媽媽的整個互動就構成了孩子的整個世界

媽媽的氣味、聲音、相貌都在孩子的印象之中。孩子需要吃奶了,就會通過自己哭的方式渴望得到媽媽的迴應,孩子哪不舒服了,也會以自己的方式與媽媽互動,這樣就構成了一種交互,孩子從媽媽那裏得到了信任,從而構成了他以後與世界的關係。

爲什麼有的孩子長大以後缺乏安全感?爲什麼有的孩子總是害怕失去,不能夠坦然去接受某些東西?其實就是因爲那個時期,養育人與孩子的互動存在一些問題。

比如,孩子整夜哭,但是沒有人來照料,他的一些需要得不到滿足,這就給他以後的人生留下了深深的印記,揮之不去,等到他長大的時候

他就會在與同學交往、與他人互動過程中存在某種缺失,怯弱、膽小、憂鬱,很難形成一種積極正向的心態,可以說這都跟那個階段的互動方式有關。

在這個階段,父母就需要跟孩子形成一種有效的互動,同孩子建立信任,孩子都會有反應。不要以爲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他是有感覺的,父母對孩子笑,孩子也會對着父母笑

如果父母一臉不高興,孩子也會有不開心的跡象,這就說明親子關係在這一階段主要就是父母爲主導,陪伴孩子、引導孩子朝着健康正向的方向發展,需要父母注意自己同孩子的一系列用心的陪伴。

3—6歲階段(社會行爲建立的關鍵期)

孩子到了3歲以後,就開始跟孩子培養和建立一些社會行爲和模式了,這個階段孩子已經具備了獨立行走坐臥的能力,可以有一定的社會行爲,這個階段孩子的一言一行也無不在模仿父母

跟隨父母的方式進行某種程度的調整,也就是我們說的“有樣學樣”。父母對孩子的某一個行爲不高興了,就會給孩子以臉色,孩子感受到了也會調整。孩子也會跟隨你對待長輩的態度來對待你,所以這個時候的三代教育就起到了一個很好的示範

雖然現在年輕一代生了小孩以後不願意與父母同住,但是三代教育的實質並不改變,自己對待父母怎樣,自己的孩子也會怎樣對待自己。

當然整個6歲之前主要爲養育,也就是重在養和育,教育還是在6歲之後的事情。在這個階段,父母發揮了最爲重要的作用,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父母纔是孩子人生第一任老師,父母怎麼樣,就決定了孩子將來怎麼樣,因爲孩子是學習父母的,父母的一些行爲模式就深刻地影響着孩子,這會給以後的學習、成長、事業、婚姻、下一代都是緊密相連的。

兒童教育發展階段 第2張
  

很簡單的一個例子,我們孩子在與外界接觸並也接受着外界的反饋,我們會說這個孩子“家教不好”,罵人也說“他媽的”,如果把“他媽的”說完整,就是“他媽媽教不好”、“他媽的教養不好”,可見家庭教養(育)纔是基礎,是根本。

因此,在社會行爲建立的關鍵期,我們就主要注重孩子基本品行、品德的培養,讓孩子學會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這也需要我們觀念的不斷灌輸,讓孩子明白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孩子才能夠健康成長。

6—17歲階段(學習習慣)

國內心理學教授李玟瑾女士就提出孩子的學習分爲兩個部分:一個是智力,一個是技能;智力是個性遺傳,是天生的,技能則是後天可以學到的'。

當家長髮現孩子某個方面學習不佔優勢的時候,你就需要研究他有沒有其他方面的特長,天生我材必有用,我們常常有一個誤區就是會對孩子講

“別人能考100分,你爲什麼就考不到?別人英語劍橋過級一下子就過了,你爲什麼不行?”這其中都牽涉到的其實是孩子的一個能力問題,因此我們是需要甄別孩子的個性,找到孩子能力之所長,而不是盲目比較。

學習習慣的培養主要就是幫助孩子學會養成好的學習習慣,要從學習認知、學習思維和學習行爲上入手,有很多孩子學習成績不好,也不是學習能力不足,而是學習上的思維上不注重很好的養成,才造成了一系列的問題和後果。

在學習思維、認知方面如果重複三次,那麼就會形成思維定勢,如果在孩子學習行爲思維上的偏差沒有及時糾正,那麼也就會形成一種不良的習慣,我們也常常看到孩子的行爲上的問題

其實背後是思維上的,要讓孩子意識到錯誤,就要在孩子行爲發生之初就制止,不斷糾正,這樣孩子就不會有思維上的定勢,從而根本上糾正,而非表面一下子就改正行爲,但是自己沒有真正從知覺思維上做功課,那也是沒有用的。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