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教育 > 兒童階段教育

兒童階段教育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6.1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兒童階段教育,家庭教育,可謂對孩子的一生有着重要的影響,一個孩子將來能成爲什麼樣的人,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孩子的父母是何種層次的人,接下來便詳細介紹兒童階段教育。

兒童階段教育1

1歲半至3歲:記住可以做什麼和不能做什麼

在這個階段,兒童的認知水平受到限制,他們可能無法分辨是非,在這個時候,父母的規則是空的,對他們而言是形而上的,這個時候,父母不應該過多地約束孩子,並支持和陪伴他們想要嘗試的事情,只有這樣,他們才能獲得足夠的安全感,並讓孩子們始終對未來的生活表現出積極的態度。

但這並不是要讓孩子變得無法無天,在給予他們自由的同時,必須讓他們知道某些事情是永遠做不能做的,例如不握刀,不能接近欄杆,不隨便吃陌生人的食物等,以提高兒童的危險意識和自我預防。

3至4歲:禮貌合理

抵抗是現階段兒童的最大特徵,他們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一方面,他們缺乏安全感,希望得到父母的青睞,另一方面,他們想統治外部世界,所以他們會故意製造麻煩,檢驗父母的反應,與父母討價還價,不打招呼等等。如果父母不採取懲罰措施,孩子會認爲壞事並非不可能,從而得寸進尺、變本加厲。

兒童階段教育
  

因此,父母應該在此時教他們理解基本的禮貌,尊重他人,並且要理性。

4至5歲:分辨是非

在這個階段,孩子對“好”和“壞”的.意識已經開始出現,他們已經開始理解一些基本的是非關係,同時,他們可以逐漸意識到並懼怕長輩的權威,當他們做錯了事情並受到父母的譴責時,他們的行爲可能會變得更加恐懼和困惑,但是此時父母一定不能軟心,必須清楚地告訴他們對與錯的概念,否則孩子可能會討價還價。

56歲:犯錯後會受到懲罰

在這個階段,孩子們將在行爲端正和叛逆的極端之間徘徊,孩子世界的中心已經從母親變成了自己,他們希望一切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和願望生活。

這時,父母必須全面教育子女並制定規則,使他們意識到,如果他們犯了錯誤,就必須受到懲罰,以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兒童階段教育2

1、 孩子在3歲之前

兒童在3歲前,需要從父母那裏得到極大的安全感,這個階段的兒童大腦在快速發展,對世界充滿好奇,在快速成長。在這一階段,我們給孩子最多的是關愛,好好陪伴,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2、 孩子在3歲到6歲這個階段

對於3-6歲的孩子來說,父母的重要任務就是要給孩子樹立榜樣,不要再像以前那樣對待孩子了。在這一階段,孩子逐漸有了自己的想法,行爲能力有所提高,如果父母再一次照顧、縱容,孩子容易形成蠻橫的性格。

在這一階段,孩子非常依賴父母,儘管他們有一種想要獨立的傾向,但行爲能力跟不上,對於父母的指導和教導,孩子仍然會聽從。因此,這個階段的孩子是父母立威的`好時期。

兒童階段教育 第2張
  

3、 孩子在12歲之後

在孩子12歲以後,孩子就進入了青春期,父母要給孩子以價值,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重視孩子的思想和心理活動

遇到問題時,及時疏導與溝通,避免孩子鑽牛角尖

那是李玫瑾老師最核心的理念,我也是這麼認爲的,第一眼看到她的育兒觀,就覺得很合胃口。

幼兒在成長過程中給予幼兒足夠的安全感,當幼兒成長到一定階段,膽子就會變大,變調皮,變有自己的想法,這一階段要重視對幼兒的引導和教育。

注重與孩子的溝通,但孩子有的時候是不願意與人溝通的,是在耍花招的,這個時候家長要強勢一些。

兒童階段教育3

0—3歲階段(情感、人性培養期)

這是幼兒階段,是孩子跟大人接觸最爲親密的階段,孩子尚在襁褓之中,與大人特別是媽媽的互動最爲密切。在這個階段,他與媽媽的整個互動就構成了孩子的整個世界,媽媽的氣味、聲音、相貌都在孩子的印象之中。

孩子需要吃奶了,就會通過自己哭的方式渴望得到媽媽的迴應,孩子哪不舒服了,也會以自己的方式與媽媽互動,這樣就構成了一種交互,孩子從媽媽那裏得到了信任,從而構成了他以後與世界的關係。

爲什麼有的孩子長大以後缺乏安全感?爲什麼有的孩子總是害怕失去,不能夠坦然去接受某些東西?其實就是因爲那個時期,養育人與孩子的互動存在一些問題。

比如,孩子整夜哭,但是沒有人來照料,他的一些需要得不到滿足,這就給他以後的人生留下了深深的印記,揮之不去,等到他長大的時候,他就會在與同學交往、與他人互動過程中存在某種缺失,怯弱、膽小、憂鬱,很難形成一種積極正向的心態,可以說這都跟那個階段的互動方式有關。

在這個階段,父母就需要跟孩子形成一種有效的互動,同孩子建立信任,孩子都會有反應。不要以爲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他是有感覺的,父母對孩子笑,孩子也會對着父母笑,

如果父母一臉不高興,孩子也會有不開心的跡象,這就說明親子關係在這一階段主要就是父母爲主導,陪伴孩子、引導孩子朝着健康正向的方向發展,需要父母注意自己同孩子的一系列用心的陪伴。

3—6歲階段(社會行爲建立的關鍵期)

孩子到了3歲以後,就開始跟孩子培養和建立一些社會行爲和模式了,這個階段孩子已經具備了獨立行走坐臥的能力,可以有一定的社會行爲,這個階段孩子的一言一行也無不在模仿父母,跟隨父母的方式進行某種程度的調整,也就是我們說的“有樣學樣”。

父母對孩子的某一個行爲不高興了,就會給孩子以臉色,孩子感受到了也會調整。孩子也會跟隨你對待長輩的態度來對待你,所以這個時候的三代教育就起到了一個很好的示範,雖然現在年輕一代生了小孩以後不願意與父母同住,但是三代教育的實質並不改變,自己對待父母怎樣,自己的孩子也會怎樣對待自己。

當然整個6歲之前主要爲養育,也就是重在養和育,教育還是在6歲之後的事情。在這個階段,父母發揮了最爲重要的作用,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父母纔是孩子人生第一任老師,父母怎麼樣,就決定了孩子將來怎麼樣,因爲孩子是學習父母的,父母的一些行爲模式就深刻地影響着孩子,這會給以後的學習、成長、事業、婚姻、下一代都是緊密相連的。

兒童階段教育 第3張
  

很簡單的一個例子,我們孩子在與外界接觸並也接受着外界的反饋,我們會說這個孩子“家教不好”,罵人也說“他媽的”,如果把“他媽的”說完整,就是“他媽媽教不好”、“他媽的教養不好”,可見家庭教養(育)纔是基礎,是根本。

因此,在社會行爲建立的關鍵期,我們就主要注重孩子基本品行、品德的培養,讓孩子學會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這也需要我們觀念的不斷灌輸,讓孩子明白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孩子才能夠健康成長。

6—17歲階段(學習習慣)

國內心理學教授李玟瑾女士就提出孩子的學習分爲兩個部分:一個是智力,一個是技能;智力是個性遺傳,是天生的',技能則是後天可以學到的。當家長髮現孩子某個方面學習不佔優勢的時候,你就需要研究他有沒有其他方面的特長,天生我材必有用,

我們常常有一個誤區就是會對孩子講,“別人能考100分,你爲什麼就考不到?別人英語劍橋過級一下子就過了,你爲什麼不行?”這其中都牽涉到的其實是孩子的一個能力問題,因此我們是需要甄別孩子的個性,找到孩子能力之所長,而不是盲目比較。

學習習慣的培養主要就是幫助孩子學會養成好的學習習慣,要從學習認知、學習思維和學習行爲上入手,有很多孩子學習成績不好,也不是學習能力不足,而是學習上的思維上不注重很好的養成,才造成了一系列的問題和後果。

在學習思維、認知方面如果重複三次,那麼就會形成思維定勢,如果在孩子學習行爲思維上的偏差沒有及時糾正,那麼也就會形成一種不良的習慣,我們也常常看到孩子的行爲上的問題,

其實背後是思維上的,要讓孩子意識到錯誤,就要在孩子行爲發生之初就制止,不斷糾正,這樣孩子就不會有思維上的定勢,從而根本上糾正,而非表面一下子就改正行爲,但是自己沒有真正從知覺思維上做功課,那也是沒有用的。

18歲以後(修養階段)

在這個階段孩子已然成年,但是在18歲—30歲這個階段,他的具體的一些思維還有待於成熟,這是需要一個逐漸打磨的階段,打磨的是什麼呢?是他的修養。因爲前期工作做好了,那麼家長也才能對孩子這個階段形成心理的影響和一些關鍵性的指導,這個階段需要怎麼與他相處?怎麼給他一些教育上的啓發呢?

在孩子進入大學以後,18—22歲左右,孩子已經是無形中去影響孩子了。在這個階段,他要開始獨立走自己的人生路,需要做好自己的選擇,需要開始對自己的人生負起百分之百的責任,父母要給孩子一個鼓勵,同時要告訴孩子剩下來的路你要自己走了,但是父母也一直會在身後默默支持他。

一方面我們要讓孩子去自己學習如何做人做事,去真正運用自己的這些見識、文化於社會生活之中,實踐出真知,大學階段的孩子都比較理想化,現實卻是實實在在的,要避免的是一切想當然,現實情況是比想象中要複雜得多,這些也都是在磨鍊孩子的自我品行。

另一方面我們也要讓孩子在這個階段給自己的未來做規劃,可以有時間就多和孩子聊聊人生,可以打聽孩子的思想活動,家長需要知道孩子心裏是怎麼想的,確保孩子在這個階段不出大亂子,包括戀愛、婚姻、事業、人際、學業這些都可以談,多溝通、多交流、多引導,家長才不愧爲家長。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