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美文 > 炎帝陵是誰的陵墓

炎帝陵是誰的陵墓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4.7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炎帝陵是誰的陵墓,炎帝是一個神話人物,但祭拜了千餘年了,這個祭拜的過程早都成爲了我們文化的一部分,成爲了中國人敬畏先祖的一種儀式,以下分享炎帝陵是誰的陵墓。

炎帝陵是誰的陵墓1

炎帝,是中國上古時期姜姓部落的首領尊稱,號神農氏,又號魁隗氏、連山氏、列山氏,別號朱襄,和黃帝共稱爲我們中華民族的始祖。

這裏是湖南省株洲市炎陵縣(原酃縣)的炎陵山,炎帝陵就坐落在山腰正中的凹部。陵墓四周,古木參天,山風徐來,松濤陣陣;陵前洣水環流,碧波盪漾,一望平川,稻浪起伏。一片蒼翠掩映之中,金瓦紅牆,層層疊疊,殿宇軒昂,分外壯觀。

五千年的歲月,湮沒了多少英雄豪傑,而只有他,歲月愈是久遠,愈是爲人景仰!五千年的風雨,剝蝕了多少雕欄玉砌,而只有他的陵寢,風雨愈是吹打,愈是肅穆莊嚴!

迎面是高聳的午門。午門爲牌坊式卷門,戟門和掖門分列左右兩旁,紅牆壁立,雄偉莊嚴。進入午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江)澤民同志1993年9月4日題寫的“炎帝陵”漢白玉石碑,石碑兩側,分立着神鷹和神鹿石雕。

石碑後面是行禮亭,爲廡殿式建築,八根石柱支撐起樑枋,亭中置香爐、燭臺,是人們向炎帝神農氏敬香、祭拜之處。

行禮亭兩側是捲棚硬山式的'碑房,存放着歷代的告祭文碑。

炎帝陵是誰的陵墓
  

再進去是陵廟大殿,重檐歇山式的大殿是炎帝陵殿的主體建築。30根花崗岩石柱巍然矗立,托起巍巍大殿。大殿的頂棚和藻井彩繪金龍和璽、龍鳳和璽、龍草和璽,共繪彩龍9999條。

大殿內供奉着炎帝神農氏的金身坐像,炎帝左手握着稻穗,右手拿着靈芝,膝前放着藥簍。大殿正門上方懸掛着陳雲同志的題詞:“炎黃子孫,不忘始祖。”

從午門到大殿月臺的左右階梯之間,設斜坡形御路,依次嵌有三塊漢白玉雕龍,下爲盤龍,中爲雙龍戲珠,上爲臥龍,寓意江山永固、天下太平、至尊至貴。

大殿後面是四角攢尖的墓碑亭。亭中矗立着漢白玉石墓碑,“炎帝神農氏之墓”七個飛揚的大字,是1987年進行炎帝陵修復工程建設時,由胡耀邦同志所書寫。墓碑亭後面是炎帝神農氏的陵寢。

整座陵殿雕樑畫棟,斗拱飛檐。四周是金色梳璃瓦覆蓋着的紅色圍牆,雄偉、堂皇、莊嚴、肅穆。

炎帝陵的後山上,修建有御碑園,陳列了歷朝歷代祭祀炎帝的祭文碑51塊,另外還有5塊記事碑。在記事碑中有一塊特別引人駐足的碑,它就是以胡耀邦同志講話爲內容的《爲人民多做好事碑》。胡耀邦同志曾兩次晉謁炎帝陵。

他說:“炎帝是中華民族的始祖,爲中華民族的繁衍發展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今天,我們共產黨人的事業更偉大,我們要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進而實現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這就要求我們好好爲人民服務,多做好事,多幹實事,如果這樣,人民也不會忘記我們的。"

炎帝陵是誰的陵墓2

株洲炎帝陵,簡稱“神農墓”,位於湖南省株洲市東郊。始建於北宋末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

當年開鑿的神農坑成爲了神州第一陵,標誌着中華民族偉大的祖先們對農業和手工業發展做出巨大貢獻。株洲炎帝陵景區以神農坑爲中心,包括紀念碑、紀念館、遊客服務中心等多個景點。

參觀遊覽區主要是反映中華始祖炎帝神農在唐朝以前生活的重要遺蹟:“龍泉崗祭壇”、石碑樓、黃家祠堂等;紀念區主要展示李唐王朝創始人——高祖李淵,他帶領民族開拓疆土、建設家園的事蹟。

是紀念華夏始祖神農氏的陵園,始建於公元前2573年,距今已有2800多年曆史。炎帝陵景區佔地120平方公里,擁有60多處景觀,包括景區大門、祭壇、過道、牌坊、正殿等建築物。

與傳統的祭祀建築不同,這裏採用了自然風景設計理念,營造出一種神祕而又寧靜的氛圍。整個區域被劃分爲7個主題區:

炎帝陵是誰的陵墓 第2張
  

炎黃圖騰區、神農足跡區、百工奇園區、神農文化區、華農美食區、神農資源園區、神農教育園區。其中“炎帝圖騰”造型獨特,以其代表中國上下五千年古老文明的符號——神農神鳥、日月星辰構成了整個空間。

株洲炎帝陵旅遊區於2008年正式開發,並於2011年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爲5A級旅遊景區。目前已經成爲集自然風光、人文景觀、歷史文化遺蹟於一體的綜合性旅遊景點。

株洲炎帝陵是位於湖南省東部、贛江中游南岸的一個市鎮,始建於公元262-273年間,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陵園面積約17萬平方米,分爲“門殿區”和“靈堂區”兩部分,以陵墓爲核心,構建了莊嚴肅穆的祭祀環境。

從地面到地下還有四層階梯式地宮,共有九座主神冢屹立在陵區中。此外還建有紀念祠堂、拜謁臺等場所,使遊客可以感受到古老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炎帝陵是誰的陵墓3

炎帝神農華夏共尊的人文始祖

古往今來,炎、黃二帝,被共尊爲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普天下華夏兒女莫不以“炎黃子孫”自謂。

炎帝神農氏是我國上古時期農耕部落的傑出首領,生活在距今大約5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是中華農耕文明的開創者和奠基者。據衆多先秦文獻記載以及長江流域古文化遺存發掘考證,在炎帝神農時代開創了多姿多彩的原始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

經過後世歷代官方和民間的傳承、融合、發展乃至重鑄所形成的炎帝神農文化,與黃帝軒轅文化融合交匯形成的炎黃文化,成爲中華文明的重要源頭。

據史籍傳載,炎帝神農氏爲中華民族的始興、繁衍和發展作出了一系列開創性貢獻,建立了不朽的“炎帝功績”。始作耒耜,教民耕種;遍嘗百草,發明醫藥;作陶爲器,冶制斤斧;日中爲市,首倡交易;

削桐爲琴,練絲爲弦;弦木爲弧,剡木爲矢;績麻爲布,織衣作裳;相土而居,臺榭爲房。這一系列世世代代民間口口相襲、耳熟能詳的原始生產生活實踐,就是我們通常所傳頌的炎帝“八大功績”。

這是華夏族先民戰勝洪荒,告別茹毛飲血的矇昧時代,開始跨入人類初始文明歷史傳說的寫照,被後世譽爲中華文明史上第一次“綠色革命”。

炎帝陵是誰的陵墓 第3張
  

炎帝神農氏在率領原始先民部落開創中華農耕文明的偉大實踐中形成了獨具中華民族精神特質的“炎帝精神”

這就是堅韌不拔的開拓精神、百折不撓的創新精神、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爲民造福的奉獻精神及開放合作的融和精神,成爲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基石與核心元素

激勵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不屈不撓、自強不息、創造不止,使得中華文明成爲全世界唯一歷經5000年,屢折不斷,歷久彌新,始終保持強勁而旺盛生命力的古老文明!

據國家“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以農耕文明爲標誌的長江文明與黃河文明同爲中華文明發端之源頭,以炎帝神農氏爲代表的長江文明與黃河文明融合交匯

所形成的炎黃聯盟,是以華夏族爲主幹的中華民族的最早雛形。因此,千百年來,炎、黃二帝一直被後世尊奉爲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成爲中華民族團結統一的精神旗幟!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