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 > 師公和師傅什麼關係

師公和師傅什麼關係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1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般來說師傅的師傅叫做師公,師傅和師父的有着相同的意義,都是老師的意思,區別在於詞源的時間,下面分析師公和師傅什麼關係。

師公和師傅什麼關係1

師傅的師傅叫師祖:

師傅的師傅叫什麼?叫師祖/師公,師祖的師傅叫太師祖,太師祖的師傅叫師祖宗。

師傅的師兄姐叫師伯,師傅的師弟妹叫師叔。

女師傅的對象叫師爹,男師傅的對象叫師孃。

師伯的對象叫師伯母,師叔的對象叫師嬸。

師祖的對象叫師祖母,太師祖的'對象是太師祖母。

師姐的對象叫師姐夫,師妹的對象叫師妹夫,師兄的對象叫師嫂,師弟的對象叫師弟媳婦/師弟妹。

師傅和師父有什麼區別

中國人的教育辭典裏,“師傅”與“師父”是兩個與教師密切相關的概念,“師傅”一詞,早在戰國時期就出現了,而且從一開始就是用來指老師的。師傅由泛指從事教學工作的老師,演變爲了專指帝王的老師。師傅的這一意義,來源於太師和太傅的合稱。

師公和師傅什麼關係
  

“師父”之稱,不僅出現得較晚,而且使用頻率也非常有限。既有泛指從事教學工作的老師,也有特指帝王的老師。唐朝以後,“師父”開始用來指具有特殊技能的人。在元明時期,“師父”往往用作對和尚、道士的尊稱。對於俗人依循僧寺禮儀,稱僧人爲“師父”。

“師傅”和“師父”最基本的意義是相通的,這就是指傳授知識或技藝的人。相對於“師傅”而言,“師父”的所指更加寬泛一些,它包含了“師傅”的一切意義。在很多情況下,這兩個詞可以混用。“一日爲師,終身爲父”,在一個人的成長道路上,父親有生養之恩,老師有教育之誼。

師公和師傅什麼關係2

一、“老師的丈夫”稱謂缺位探討

在現代漢語中,對女老師的丈夫的稱謂存在缺位現象。關於這一問題,在20世紀90年代就有學者關注,但當時還未十分突出。

隨着女性地位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女性走上社會舞臺,她們丈夫的稱呼語缺位問題也日益凸顯,這一點在高校女教師那裏體現得特別明顯。

1999年以來,我國高校大幅擴招,高校教師隊伍迅速擴張,高校專任女教師數量也大幅上揚。

根據教育部發展規劃司《中國教育統計年鑑》,高校教師規模從1999年前5年的40萬左右,到2015年已達157萬,其中,專任女教師的比例從37、35%提升至48、62%。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新時代女性逐步實現社會角色的轉換,承擔起多元化的角色。

社會發展的變遷,女性角色的轉換,也帶來一些十分實際的問題。比如在現實交際中,對初次見面的女老師的丈夫應如何稱呼?

如果不知如何稱呼對方,交際活動便難以展開;如果採取不合適的稱呼,交際雙方都會感到十分別扭。因此,重視這一“缺位”現象、探討出合適的“補位”形式是十分必要的。

我們不妨先來探究一下這一“缺位”現象產生的外部原因與內部原因。

就外部原因而言,女老師的丈夫的稱謂存在缺位應與漢民族的傳統文化心理、倫理觀念有關。

衆所周知,語言反映並體現着民族特徵、民族心理和民族感情,它不僅包含着某一特定民族的歷史文化背景,也蘊含着整個民族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

造成這一缺位現象的原因,首先是因爲漢民族的傳統文化與倫理道德觀念,這也是目前學界比較普遍認同的觀點。

中國傳統社會是以血緣家族爲核心的宗法社會,個人地位通常取決於在家族中的身份。《列子·天瑞》雲:“男女之別,男尊女卑。”

在封建社會的漫長進程中,從農業勞動的“男耕女織”到家庭角色的“男主女從”,都可見出男性是當時社會生活的主導者、生產活動的提供者,而女性承擔的社會角色很少,更多的是被動參與和接受。

封建社會實施的是等級森嚴的專制制度,女性長期處於這種制度的最低層,沒有參與社會政治生活的權力與機會。再加上“三綱五常”“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等封建倫理道德觀念的灌輸與薰染,進一步從意識形態上確立了男性(父權/夫權)的中心地位。

在男權社會中,女性只是作爲家庭的依附品或男子的附屬品而存在,“先生”“老師”一類的社會職務也只能由男性來承擔。

師公和師傅什麼關係 第2張
  

因此,在傳統的社會稱謂系統中,將男性老師的配偶稱爲“師母”可謂是司空見慣,卻見不到對應的女性老師配偶的稱謂語。與此同時,由於傳統社會強調“親疏不同”“內外有別”,漢民族對家庭觀念格外重視。

在這一觀念影響下,形成了一套發達的親屬稱謂語系統,而社會稱謂語卻較爲薄弱。隨着時代的進步,女性逐漸從封建專制的桎梏中解放出來,從單一的家庭屬性轉變爲家庭屬性與社會屬性的雙相結合,在社會中扮演着愈來愈重要的角色。

可以說,正是由於根深蒂固的封建觀念、社會分工的性別偏見、傳統家庭的性別差異以及歷史的慣性發展等原因,導致了與“師母”對應的社會稱謂缺位現象。

就內部原因而言,女老師的丈夫的稱謂存在缺位還與“師母”的構詞及語義特徵有關。

在漢語稱謂語系統中,表示家族或親戚中的長輩女子的稱謂語有“祖母”“伯母”“姑母”“姨母”“舅母”等。下面,就把這些親屬稱謂語在辭書中的語義解釋進行一下對比,並與“師母”作比較分析。我們選取的辭書分別是《親屬稱呼辭典》(1986)、《古今稱謂語詞典》(1988)、《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

我們可以將漢語親屬稱謂語中表示女性長輩的“X+ 母”結構分爲兩類,進行義素分析,並歸納如下:

祖母 :[+ 女性 ] [+ 家族或親戚 ] [+ 長輩 ] [+父親的母親 ] [+ 稱呼 ]

姑母 :[+ 女性 ] [+ 家族或親戚 ] [+ 長輩 ] [+父親的姐妹 ] [+ 稱呼 ]

姨母 :[+ 女性 ] [+ 家族或親戚 ] [+ 長輩 ] [+母親的姐妹 ] [+ 稱呼 ]

伯母 :[+ 女性 ] [+ 家族或親戚 ] [+ 長輩 ] [+父親兄弟的配偶 ] [+ 稱呼 ]

舅母 :[+ 女性 ] [+ 家族或親戚 ] [+ 長輩 ] [+母親兄弟的配偶 ] [+ 稱呼 ]

中國傳統社會一向有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從“天地君親師”的排序中,足以見出師生關係的重要性與緊密化。俗語說“一日爲師,終身爲父”,從中也可看出,師生關係向來是與親屬系統中的父子關係相提並論的。

既然將老師視爲“父親”是天經地義的,那麼,將老師的妻子視爲“母親”也就理所應當。我們接着再看“師母”的語義特徵。在這一稱謂中,“母”既能表示性別,也能表示輩分;它作爲語素“師”的後綴,表明是與老師相關的稱謂。

如前所述,傳統社會中,男性老師佔據絕對優勢,併產生了“視師如父”的觀念,因此,“師母”一詞的語義特徵與“伯母”“舅母”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我們也可以按照“伯母”“舅母”的結構對它進行義素分析:

師母:[+女性] [+擬家族] [+長輩] [+男性老師的配偶] [+稱呼]

就此來說,“師母”與“伯母”“舅母”這些親屬稱謂語極爲相似,我們可以將它看作是一個“擬親屬”稱謂詞。同時,從語義分析上看,“師母”一詞是以家庭屬性爲主要標誌,卻未能顯示出其社會身份的屬性。

與男教師的妻子以家庭屬性爲主要標誌有所不同,女教師的丈夫則是以社會屬性爲主要標誌。

在一定意義上說,“師母”一詞的產生體現了身份屬性(家庭成員)與凸顯屬性(家庭性)的一致性;而女教師的丈夫則因爲身份屬性(家庭成員)和凸顯屬性(社會性、職業性)的雙重性或矛盾性,從而導致了這一缺位現象的產生。

二、已有補位方式的探討

語言系統中既然有缺位現象的出現,它也自然會出現新的詞彙來進行補位。崔顯軍(2009)指出,所謂補位是指把空缺的面稱填補起來,從而促成面稱的對稱,以便於交際。下面就從語義結構角度出發,對已有的幾種補位方式分別進行分析。

(一)師父/師爹/師爸

按照《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的解釋,“師母”是“稱自己的老師的妻子或師傅的妻子”。從語義結構角度看,如果要選擇與之語義、結構同等的稱謂,則應是“師父/師爹/師爸”。這些稱謂語的義素分析如下:

師父/師爹/師爸:[+男性] [+擬家族] [+父輩] [+稱呼]

1、師父

從詞義構造來看,“師父”是與“師母”最爲對稱的。《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中表示家族或親戚中的長輩男子的稱謂詞有“祖父”“伯父”“舅父”等,該詞典對“師父”的解釋是:“

①對師傅(工、商、戲劇等行業中傳授技藝的人)的尊稱;

②對和尚、尼姑、道士的尊稱。”同時,它同“師母”一樣,符合從親屬稱謂到社會稱謂的類推性。

因此,牟雲峯(2005)認爲,今後可能會出現將“師父”的原有語義轉移給“師傅”後,仍用“師父”來對該稱謂進行補位。

不過,從語言運用實際來看,“師父”一詞已有的核心義項占主導地位,而且認可度高。就此而言,以“師父”來專門稱呼“女教師的愛人”顯然缺乏現實基礎,這種舊詞語義轉移後複用的可能性很小。

2、師爹

“師爹”的稱呼並不是新出現的,通過語料庫搜索,我們發現,有的把“業師的父親”稱爲“師爹”,也有的把年長的老師敬稱爲“師爹”。例如:

(1)他師父的老爸,現在雖然年已耄耋,精神卻很旺健……八斤毛幾次來師父處討教生意,師爹就來插一腳。(《高原守護神》)

(2)鏡清老師教書育人,碩果累累,桃李滿天下,被師生們尊爲“師爹”。(《太湖文史資料》)

汪大昌(2013)曾提到,《北京晚報》報道某演員去給師傅拜年,師傅本人是女性,師傅的丈夫被叫做“師爹”。我們在語料庫中也查到“師爹”作爲“女老師的愛人”用法,不過僅有少數幾例。例如:

(3)後來,跟一個古代文學專業的'博士同學談起,她說“你師爹的名氣可是一點也不亞於錢老師的”,我這才意識到董老師遠比我瞭解的更有學問、更有名望。(《董治安先生紀念文集·儒風道骨 君子氣象》)

(4)“那我師爹呢?他晚上自己吃飯嗎?” (《和學生一起成長》)

(5)因愛麗絲老師的關係,所以對這位口碑不佳的師爹,我向來破天荒地敬重幾分。(《再見,狐狸——狐狸的煩惱》)

通過對語料庫的查詢,我們發現,雖然有“師爹”作爲“女老師的愛人”的用法,但並不佔優勢地位。在數據庫蒐集到的302條用例中,以前兩項爲核心義項,因此,“師爹”更適合用於年長的老師。

同時,“師爹”還容易讓人聯想到“乾爹”,近年來“乾爹”一詞受到某些網絡事件的影響,出現一定的世俗化、污名化、貶義化傾向,因此,將“女教師的愛人”稱作“師爹”,也有些不合適。

3、師爸

“師爸”作爲臨時組配項,口語感較強。語料庫中未見表示“女老師的愛人”的義項,僅見表示師父/師傅或師父/師傅的父親的用法。例如:

(6)蔡華圃常受聘到一些文武場團社中去教館,當“師爸”,並以此爲職業。(《中國曲藝志·廣西卷》)

“師爸”作爲女老師的愛人的稱呼屬於新造詞,是隨着社會發展出現新的需求而臨時搭配起來的。應當說,用新詞來爲新事物命名,是有其可取之處的。

不過,“師爸”的稱呼不夠莊重、嚴肅,與高校教師“學爲人師”的職業特點不符,因此,可接受度較低。

賈雲竹(2015)基於《中國教育統計年鑑》數據的分析,指出,近15年來高校女教師呈現出三大特徵:學歷逐漸走高、職稱結構上升、擔任導師佔比提高。在高校女教師普遍年輕化的趨勢下,“師爸/師爹”的稱呼也由於年齡原因而受到一定限制。

從身份屬性來看,在傳統社會中,男性作爲老師,妻子在家操持家務,是傳統的母親形象——她只有家庭屬性沒有社會屬性,所以師母是比較合適的稱呼。

在現代社會中,女教師的愛人,不僅有其家庭屬性,也有自己的社會屬性(職業性),而且很多情況下其社會屬性更爲突出。

同時,女老師的愛人與學生的交際距離事實上是比較遠的,親密度較低,因此,“師父/師爹/師爸”這種凸顯家庭屬性、極具親密度的稱呼並不合適於進行補位。

(二)師夫/師公

能對女教師的丈夫進行補位的還有“師丈/師夫/師公”。這些稱謂語的義素分析如下:

師丈/師夫/師公:[+男性] [+擬家族或親戚] [+女教師的配偶] [+稱呼]

2、師夫

“師夫”取“老師的丈夫”之義,語義明確,也不失敬意。不過,它屬於臨時組配詞,詞典和語料庫中都未見用例。王文娟(2018)認爲,“師夫”容易同“師父”“師傅”在讀音上出現混淆。

同時,從身份屬性上看,“夫”“丈”等詞凸顯的是老師的丈夫的家庭屬性,不太符合現代男人的社會性、職業性特徵。因此,“師夫”這一稱謂也很難推行。

3、師公

還有學者提出用“師公”作爲“師母”的對應稱謂。從語素來看,“公”和“母”確實對稱,但此處的“母”並非是表示性別,而是取“母親”之義的擬親屬化稱謂,二者的指示點不同。

我們發現,金庸的武俠小說也有用“師公”作爲女性師父的丈夫的用例。例如:

(8)霍青桐見師父抱住師公不住垂淚,忙走過去,只見陳正德背上傷口中的血如泉涌,汩汩流出。(《書劍恩仇錄》)

(9)霍青桐坐在地下,見師父師公逐漸得手,甚是喜慰。(《書劍恩仇錄》)

這說明在20世紀50年代的香港華語社會,有用“師公”稱呼女性師父的丈夫的用法。

但根據筆者對近三十年的文本搜索及對香港人的調查來看,目前香港社會已基本不使用這一稱呼。從社會認知角度來看,“師公”作爲“師父的父親/師父的師父”的義項更容易被大衆接受。因此,“師公”這一稱呼也不適合用來補位。

師公和師傅什麼關係3

師傅的師傅要稱呼爲師公或師祖。

一、師公

釋義:指稱老師的師父或父親。

示例:暮靄晚鐘裏,傳來師公爽朗的歌聲:“世人都道神仙好,我自逍遙把酒歌。”

二、師祖

釋義:老師的父親或師父的老師。

示例:師祖,那邊那三個人惹厭的緊,要不要孫兒幫你把他們趕出去?

擴展資料

“師傅”一詞的由來:

“師傅”一詞,早在戰國時期就出現了,而且從一開始就是用來指老師的。《榖樑傳》昭公十九年有這樣的'說法:“羈貫成童,不就師傅,父之罪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年已8歲的兒童,如果不進學從師,那是父親的罪過。

師公和師傅什麼關係 第3張
  

戰國時期稱老師爲師傅,還有另外一條材料可以佐證。根據《戰國策》的記載,在呂不韋的操縱下,在趙國做人質的秦公子異人終於回到了秦國。

秦王令異人試誦詩書,異人推辭說:“少棄捐在外,嘗無師傅所教學,不習於誦。”這裏師傅與教學關聯,顯然指的是老師。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