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 > 吃元宵始於哪個朝代

吃元宵始於哪個朝代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6.5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漢朝。

吃元宵始於哪個朝代1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中國古老的一個傳統節日習俗,意喻團團圓圓、平平安安。多在元宵節吃,也有當點心吃,一般有多種餡料,其中黑芝麻餡的最爲常見,元宵除了一般種類的,還有酒釀小圓子等種類。

吃元宵始於漢朝。我國民間有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據說元宵節是漢文帝時爲紀念“平呂”而設。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

吃元宵這一習俗起源於哪個朝代

起源於漢朝。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

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適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衆雲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漢明帝爲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

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燈的習俗隨着佛教文化影響的擴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漸在中國擴展開來。而元宵節俗真正的動力是因爲它處在新的時間點上,人們充分利用這一特殊的時間階段來表達自己的生活願望。

元宵放燈的習俗,在唐代發展成爲盛況空前的燈市,中唐以後,已發展成爲全民性的狂歡節。

傳統社會的元宵節是城鄉重視的民俗大節,在城市元宵喧鬧尤爲熱烈,它體現了中國民衆特有的狂歡精神。傳統元宵所承載的節俗功能已被日常生活消解,人們逐漸失去了共同的精神興趣,複雜的節俗已經簡化爲“吃元宵”的食俗。

什麼時候開始有元宵的

1、關於元宵節吃元宵的最早記載見於宋代。

2、當時稱元宵爲“浮圓子”、“圓子”、“乳糖元子”和“糖元”。從《平園續稿》、《歲時廣記》、《大明一統賦》等史料的記載看,元宵作爲歡度元宵節的應時食品是從宋朝開始的.。因元宵節必食“圓子”,所以人們使用元宵命名之。

吃元宵始於哪個朝代

3、元宵節吃湯圓,其風俗大行於宋代。宋人周必大的《平園續稿》中有“元宵煮浮元子,前輩似未曾賦此”之說。

4、後來,元宵又稱爲“湯元”。清代李調元的詩句“風雨夜祭人散盡,孤燈又喚賣湯元”即是指此。辛亥革命後,袁世凱竊取了大總統的職位,他忌諱諧音“袁消”的“元宵”,於1913年元宵節前下令將元宵改爲“湯圓”。這種小吃的名稱,幾經變易,才被固定下來。

吃元宵開始於哪個朝代

元宵節起源於漢代。

正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元宵節,鬧紅火,觀燈丶賞謎語、辦社火,自然離不開吃元宵。關於元宵的源由,我國民間傳說甚多,但太原縣卻有着它自己獨特的傳說。

相傳,漢文帝劉恆在做代王時,就一直生活在晉陽城裏(太原古縣城一帶),期間他對民間的一種圓形包餡食品,糯米糰很感興趣,便將其引入晉陽宮中食用。

漢高後呂雉死後,諸呂陰謀作亂,太尉周勃等蕩平叛亂,迎接代王劉恆進京即位,時爲漢文帝。

這天正好是正月十五,文帝心中高興,便於隨從、宮女夜晚出宮遊玩,與民同樂。百姓張燈結綵,表示歡慶。

直至夜深回宮,文帝覺得腹中飢餓,便讓隨從宮女煮一鍋晉陽糯米糰,讓大家分食,食後都說味美可口,爭問其名。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爲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裏才落燈,整整十天。

與春節相接,白晝爲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爲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爲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爲四到五天。

吃元宵始於哪個朝代2

吃元宵是什麼節日

南方地區通常在冬至、春節和元宵節吃元宵,而北方地區習慣在元宵節吃元宵。

元宵節作爲一個節日,在中國有着悠久的歷史。當時,元宵節的一種食物很受人們的歡迎。這種食物最初被稱爲“浮元子”,後來被稱爲“元宵”,商人也美其名曰“元寶”。

豆麪屬於地方特色,但也屬於甜味豆製品。昆明人喜歡吃豆麪。做法類似元宵。就是把豆子炒熟磨成丸子,然後用水煮熟,味道不錯。

元宵是很常見的食物,普通的糯米不容易消化,偶爾吃一次也沒關係,也意味着很多團圓。江北地區有句民間諺語說“元宵節,元宵節,吃完就盼明年”。當地人在正月十五晚上吃麪條,這聽起來與元宵節無關,但也意味着祈求好運

很多人都喜歡吃棗糕,這是一種發酵食品,味道略帶酒氣。吃起來也很開胃。大棗也是一種對身體有益的食物。

元宵節吃棗糕的習慣在西北地區頗爲普遍,南方也有喜歡吃棗糕的人,但將其作爲元宵節的飲食還是很少見的。此外,元宵節吃棗糕還有一個很好的寓意,意思是一年到頭都有好運。

湖南地區的特色,大多是辛辣開胃的食物,冬天可以很好的驅寒。湖南常德上元家家戶戶都用辣椒做湯,加上韭菜和堅果招待客人,被稱爲“時湯”。

吃元宵始於哪個朝代 第2張

元宵節吃元宵的寓意

元宵節吃元宵是團圓的意思,是元宵節的傳統習俗之一。其實也叫吃湯圓。因爲湯圓和“團圓”音色相近,所以意味着團圓。吃一碗湯圓象徵着新的一年團圓、闔家幸福、平安喜樂,也是對未來生活的美好祝願。

猜燈謎是中國一項具有濃郁民族風情的傳統活動。人們會把謎語寫在紙上,然後貼在燈籠上,供來往的人猜謎。因爲燈謎充滿魅力,能迎合節日氣氛,所以在燈籠上解燈謎就成了元宵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舞龍燈又稱龍燈舞或舞龍,可以追溯到古代。相傳黃帝時期,一場名爲“清教”的大型歌舞中出現了一個由男子扮演的領頭鳥形象,隨後安排了六龍穿插的舞蹈場景。

在古人看來,龍有求雨、除災、除疫的功能。農民希望得到龍的祝福,所以他們在祭祀儀式上形成了舞龍的習俗。

吃元宵的歷史始於宋代。當時,一種在正月十五吃的新奇食物很受人們的歡迎。裏面裝滿了白糖、玫瑰、芝麻、紅豆沙、肉桂、核桃仁、堅果、棗泥等,並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味道鮮美,風味各異。

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做浮圓子,後來又叫“湯糰”或“湯圓”。這些名字“團圓”讀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團圓、和睦、幸福,人們把希望寄託在未來的生活上。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