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五臺山佛光寺大殿建於哪個朝代

五臺山佛光寺大殿建於哪個朝代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5.0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五臺山佛光寺大殿建於哪個朝代,我們的歷史久遠,而且富有豐富的文化背景,有很多古來的建築流傳至今,但也有很多的文物沒有保存下來,以下是關於五臺山佛光寺大殿建於哪個朝代。

五臺山佛光寺大殿建於哪個朝代1

佛光寺大殿的建築時期是晚唐時期,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

建築簡介:單檐廡殿頂。面闊七間,34米;進深四間,17.66米。其柱網由內外兩週柱組成,形成面闊五間,進深兩間的內槽和一週外槽;內槽後半部建有一巨大佛壇,對着開間正中置三座主佛及脅侍菩薩,壇上還散置菩薩、力神等二十餘尊,都是唐代塑像,山牆和後壁列置的羅漢像是後代增添。殿前面中央五間設有板門,二盡端開窗,其餘三面圍以厚牆,僅山牆後部開有“扇面牆”。

五臺山佛光寺大殿建於哪個朝代

建築評價:佛光寺大殿現爲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唐代木構建築暨第二早的木結構建築(僅次於五臺縣的南禪寺大殿)。它打破了日本學者的斷言:在五臺山及中國沒有早期的木構建築,因此被建築學家樑思成譽爲“中國建築第一瑰寶”。

佛光寺之名遠揚千里之外,在於它重建於唐大中十一年的主殿東大殿,它的發現,它的聲名,它的命運,與梁啓超的長子、我國著名建築學家樑思成及其夫人林徽因密切相關。

佛光寺大殿坐東朝西,最東的高地高出前部地面約十二三米,面闊七間,進深四間,單檐廡殿頂,總面積677平方米。

佛光寺大殿雖然比南禪寺大殿晚七十五年建造,但規模遠勝於彼,且在後世修葺中改動極少,所以國內一般都將東大殿作爲仿唐建築的範例。

五臺山佛光寺大殿建於哪個朝代2

佛光寺創建於北魏孝文帝(公元471-499年)時期,隋、唐時寺況興盛,聲名遠揚長安、敦煌等地,在日本、東南亞地區頗有影響。唐武宗(公元841-846年)滅佛法時,佛光寺遭到破壞,現存東大殿,爲唐宣宗大中十一年(公元877年)重建,殿內塑像、壁畫、石刻,殿外墓塔、經幢

都是唐代遺物,價值連城。佛光寺內殿宇高宏,佈局舒朗,主從分明,整個寺院由三個院落組成,一院最低,三院最高,二院花香噴溢,環境最美。寺內東大殿是唐代遺物,背依冊踞高臺,雄偉古樸,可俯覽全寺。

此殿面寬七間,進深四間,外觀簡樸,門窗、牆壁、斗拱、柱額等皆用硃色土塗染,設有裝飾彩繪;大殿結構精巧,斗拱粗壯、樑枋嵌削規整;殿頂鋪蓋板瓦,脊料用獸開黃綠色琉璃瓦,屋脊兩端矗立一對高大雄健的琉璃鴟吻。整個大殿顯得勁健綺麗、氣度不凡。

五臺山佛光寺大殿建於哪個朝代 第2張

唐代,大中十一年,即公元 857年。

知識點衍生:

山西屬,的佛光新村,距縣城三十公里。因此寺歷史悠久,寺內佛教文物珍貴,故有“亞洲佛光”之稱。

寺內正殿即東大殿,修建於公元 857年。從建築時間上說,它僅次於建於唐建中三年(公元 782年)的五臺縣正殿,在全國現存的木結構建築中居第二。

佛光寺的、、唐代壁畫、唐代題記,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都很高,被人們稱爲“四絕”。

東大殿是佛光寺的正殿,在全寺最後的一重院落中,位置最高。此殿是由女弟子寧公遇施資、願誠和尚主持、在原彌勒大閣的舊址上於唐大中十一年(公元 857年)建成的。

東大殿面闊七間,進深四間。用先生的話說,此殿“斗拱雄大,出檐深遠”,是典型的唐代建築。經測量,斗拱斷面尺寸爲210X300釐米,是晚清斗拱斷面的十倍;殿檐探出達三六米,這在宋以後的木結構建築中也是找不到的。同時,大殿架架的最上端用了三角形的人字架。這種樑架結構的使用時間,在全國現存的木結構建築中可列第一。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期,人們在大殿門板後面發現了唐朝人遊覽佛光寺的留言。可見,這大門當爲唐代遺物。由此推斷,這具有一干一百多年曆史的門板,當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木構大門了。

此外,大殿的屋頂比較平緩,且用每塊長五十釐米、寬三十釐米、厚二釐米多的青瓦鋪就。殿頂用黃、綠色琉璃燒製,造型生動,色澤鮮豔。

東大殿內的寬及五間。壇上有唐代三十五尊。其中,釋迦}牟尼怫、、阿彌陀佛、、及、金剛等塑像三十三尊,高一點九五米至五點三米不等。另有兩尊塑像,一尊是建殿寧公遇的,一尊是建殿主持者願誠和尚的。

這兩尊塑像雖比那三十三尊像小些,形態卻很生動。此外,大殿西側和後部,還有明代塑造的二百九十六尊。這些羅漢像原爲五百尊,1954年因雨水,被倒塌的後牆壓壞了一部分。

東大殿的牆壁上,還有唐代壁畫十餘平方米,內容均爲佛教故事。上千個人物,連同他們的飾物、衣紋,畫得都很細膩。莊嚴的佛像,慈善的菩薩,威武的天王,多姿的飛天,虔誠的信徒、,畫得都很生動。衣帶飄動,拂袖瀟灑,體現了唐畫的風韻。

大殿的左右四根樑下,還有不少唐朝人留下的題記。“敕河東節度觀察處置等使檢校工部尚書兼鄭”、“功得主故右軍中尉王”、“佛殿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寧公遇”等等,字跡非常清楚,是珍貴的唐人墨跡。

五臺山佛光寺大殿建於哪個朝代3

佛光寺位於山西省五臺縣南臺豆村東北約5千米的佛興山山腰,始建於北魏孝文帝時期,唐代時重建。我們今天所能見到的木結構建築,多爲明清時期存留的。在佛光寺被重新發現以前,唐代木結構的建築形制,大多隻能在史料文獻中查證。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恢弘磅礴,卻止於文字中的唐代建築風華,始終令建築學者神往。早在1932年,樑思成就在他的論文《我們所知道的唐代佛寺與宮殿》中表達了他對唐代木結構建築的憧憬與推論:“假使我們以後的學者或考古家,在窮鄉僻壤中能發現隋唐木質建築遺物,恐怕也只是孤單的遺例,不能顯出它全局的佈置和做法了。”

不過,從1932年調研薊縣獨樂寺開始,樑思成與妻子林徽因已經走訪國內百餘縣市和1800餘座古代建築,卻連唐代木結構建築“孤單的遺例”也未能發現。

實例不可考,文字記述也只是有限的,樑思成與林徽因對唐代木結構建築的考證便開始向繪畫作品延伸,在唐代蓬勃發展、藝術題材豐富的敦煌壁畫成爲了研究的突破點。

在這一領域,法國人伯希和所整理和論證的資料爲樑思成和林徽因夫婦發現和研究佛光寺提供了參考。伯希和是精通中國文化的漢學家,也是敦煌文化的劫掠者——他曾在1908年到敦煌進行實地考察,並用了三週時間精心揀選了2000餘卷藏經洞經卷帶回法國。

五臺山佛光寺大殿建於哪個朝代 第3張

在敦煌期間,伯希和拍攝了莫高窟的諸多洞窟的照片,並將它們整理後出版,名爲《敦煌石窟圖錄》。樑思成在這些照片中發現,在第61號洞窟中的“五臺山圖”上,清晰標明瞭唐末至五代時期五臺山及周邊地區的地貌及寺院分佈,其中就有一座名爲 “大佛光之寺”的寺院。

根據壁畫上的記述,樑思成查閱與五臺山地區相關的古籍,並在著於明代的五臺山九部志書之一的《清涼山志》上找到了相關記載,即佛光寺始建於北魏,毀於唐武宗時期的“會昌法難”(845年),但在僅僅12年之後又得以重建。

發現之旅

倘若佛光寺在重建後並未再次毀於天災人禍,且沒有經歷後世大規模重建,那麼它的存在將爲唐代木結構建築的研究提供珍貴的.例證。於是,在1937年6月下旬,樑思成和林徽因由北平乘坐火車到達山西太原,再由太原乘騾車北行向五臺山進發。

經過一天的跋涉,他們在第二天黃昏時分到達目的地——五臺山南臺外豆村東北約5公里的地方。目及之處,巨大的古建築坡頂和向外挑出的屋檐在斜陽餘暉下的蒼山林海深處隱約可見。走近些,寺院東大殿便完全展現在他們眼前。

五臺山佛光寺大殿建於哪個朝代 第4張

“斗拱碩大,出檐深遠”是樑思成與林徽因對大殿外觀的第一印象,這也與史料記載的唐代建築外觀相吻合。中國木結構建築經過長久的發展,到了唐代,其營造方式已可以模件化生產。斗拱、樑架等木構件在確定好開間與進深之後,可以精準確定規格尺寸,再由工匠進行程序化作業,並在局部構件加工完成之後進行組裝,於是便出現了巨大的斗拱。

這一時期建築屋頂採用了“兩段椽”式。這樣的設計讓第一段檐和緩,第二段向外挑出,就形成了“一折一舉”的嚴整樣式。在熟知中國古建築的樑思成看來,佛光寺自然“唐風”濃郁,但僅僅憑藉風格相似並不足以下定論,只有在殿內找到確切文字記載,才能對建築的整體時代背景及具體建造年代進行判定。

進一步考證的過程是更加艱辛的。年久失修的大殿只維持了主體結構的完整,殿內陳設已是一片狼藉。樑思成在後來所著的《記五臺佛光寺的建築》中,不乏對考據細節的描述:“那上面積存的塵土有幾寸厚,踩上去像棉花一樣。我們用手電探視,看見檁條已被蝙蝠盤據,千百成羣地聚集在上面,無法驅除。脊檁上有無題字,還是無法知道,令人失望。

我們又繼續探視,忽然看見樑架上都有古法‘叉手’的做法,是國內木構中的孤例。這樣的意外使我們驚喜,如獲至寶。照相的時候,蝙蝠見光驚飛,穢氣難耐,工作辛苦難以想象。”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