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知識 > 越劇起源於哪個朝代

越劇起源於哪個朝代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6.3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越劇起源於清代咸豐、同治年間。

越劇起源於哪個朝代1

清末起源於浙江嵊州(即古越國所在地而得名),由當地民間歌曲發展而成,在發展中汲取了崑曲、話劇、紹劇等特色劇種之大成。經歷了由男子越劇到女子越劇爲主的歷史性演變

歷稱小歌班、的篤班、紹興戲劇、紹興文戲、髦兒小歌班、紹劇、嵊劇、剡劇。1925年9月17日上海《申報》演出廣告中首次用“越劇”稱之。1938年始,多數戲班、劇團稱“越劇”。新中國成立後才統一稱“越劇”。

越劇起源於哪個朝代
  

越劇介紹

“越劇”起源於“落地唱書”,後又有稱爲“女子科班”、“紹興女子文戲”、“的篤班”、“草臺班戲”、“小歌班”、“紹興戲劇”、“紹興文戲”、“髦兒小歌班”、“紹劇”、“嵊劇”、“剡劇”等。第一次稱“越劇”,1925年9月17日,在小世界遊樂場演出的.“的篤班”。

首次在《申報》廣告上稱爲“越劇”。1938年起,多數戲班、劇團稱“越劇”。但各戲報上的稱謂依舊不統一,記者與投稿者經常各用各的。1939年,《大公報》記者樊迪民,兼爲姚水娟之“越吟舞臺”的編導。

越劇起源於哪個朝代2

越劇起源於1852年。具體請看下文:

越劇發源於浙江嵊縣,也就是今天的嵊州市,這裏地處紹興南部,春秋時期屬於越國版圖,清代屬紹興府,以後劇種稱“紹興戲”、“越劇”都與此有關。

越劇是從說唱形式的唱書衍化而來的,大約在1852年,就是清咸豐二年的時候,嵊縣馬塘村的貧苦農民金其炳在民歌小調的基礎上,創造出一種新的曲調,唱眼前景物、當地新聞和簡單故事,吸引了不少人向他學唱。

起初唱書是農民勞動之餘的自娛自樂,故稱田頭歌唱,後發展成農閒時討年糕、糉子的謀生補充手段,稱沿門唱書,越劇前輩說越劇是從“討飯戲”起家的,就是指這種歷史事實;

再後來出現半農半藝、帶有職業性的落地唱書和走臺書,唱腔也吸收湖州三跳演變成呤哦調,唱書內容也不斷豐富,出現根據民間故事和彈詞等改編的長篇書目。

越劇起源於哪個朝代 第2張
  

1906年春節期間,唱書藝人分別在浙江於潛縣樂平鄉外伍村和餘杭縣陳家莊進行了分角色演出的初次嘗試,3月27日即農曆三月初三在嵊縣東王村用稻桶、門板搭成的.草臺上正式以戲曲形式演出,一個新的劇種從此誕生了。

爲與紹興地區流行的紹興大班相區別,稱之爲“小歌文書班”,簡稱“小歌班”;因其十分簡陋,樂器只有尺板、篤鼓

也被人蔑稱爲“的篤班”。藝人基本上都是半農半藝的男性農民,故俗稱男班。所用曲調沿用唱書時的呤哦調,以人聲幫腔,無絲絃伴奏,劇目多民間小戲。

小歌班誕生後,從嵊縣向鄰近的紹興、寧波一帶流佈。1910年進入省城杭州。1917年5月13日,初次進入上海,在十六鋪“新化園”演出,因粗糙簡陋,觀衆寥寥,不足一月即結束,以後又有三班小歌班藝人來上海。

在幾經失敗後,藝人們注意學習紹興大班和京劇的表演技巧,藝術上有所提高,並集中了幾乎所有較知名的演員,編演了一些有自己特色、引人入勝的新劇目,如把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編爲連臺本戲,又如編演了《孟麗君》,移植了東陽班(也就是婺劇)的《碧玉簪》。

越劇起源於哪個朝代 第3張
  

小歌班進入上海,在越劇發展歷史上是個重要轉折。從此,它在上海文化環境中廣泛吸收各種營養,取得迅速發展。

1921年9月到1922年,男班藝人相繼將劇種改稱紹興文戲,向古裝大戲方面發展。他們吸收京劇、紹劇的表演程式、鑼鼓經,劇目則受當時盛行的“海派京劇”影響,主要編演連臺本戲。

演出場所主要是大世界、新世界等遊樂場,以及茶樓、旅社、小型劇場。經過艱苦努力,男班不僅在上海紮下根來,而且藝術上逐漸提高,涌現了一批著名演員

其中有小生王永春、張雲標、支維永,小旦衛梅朵、費翠棠、白玉梅、金雪芳,老生馬潮水、童正初,小丑馬阿順、謝志雲,大面金榮水等。

越劇起源於哪個朝代3

越劇,它的前身是流行於浙江嵊縣一帶的“落地唱書”,至三十年代逐步發展成爲“女子紹興文戲”。

四十年代初女子越劇在上海蓬勃發展,在藝術上吸取了崑劇、話劇的營養,逐漸成熟。以袁雪芬、尹桂芳爲代表的老一輩藝術家,較早地受到了中國的關懷,在體制和藝術上進行了大膽的改革,新編越劇《祥林嫂》的演出是越劇發展史上的“里程碑”。

正是這批老藝術家的勇於改革、積極創新,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的條件,博採衆長,創造了自己獨特的風格,逐漸形成了各具藝術特色的'越劇流派。 新中國成立以來,在黨的文藝方針指引下、越劇進入了一個大發展的黃金時期,創作出了《梁山伯與祝英臺》、《紅樓夢》、《西廂記》等打批優秀劇目。

八十年代中期,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在杭州成立,隨之,浙江出現了令人矚目的“小百花”現象。一大批優秀“小百花”如雨後春筍脫穎而出。

越劇起源於哪個朝代 第4張
  

如“二度”梅花獎獲得者茅威濤,梅花獎得主周雲鵑、吳鳳花等,他們又代表了新一代的越劇藝人,在百花園裏競相綻放,預示着越劇事業的進一步繁榮與發展。

《珍珠塔》、《雙金花》、《懶惰嫂》、《箍桶記》等劇目。《雙獅圖》、《仁義緣》、《沉香扇》等劇目,《粉妝樓》、《梅花戒》等劇目。

從東陽班移植的有《二度梅》、《桂花亭》等劇目,從紫雲班(紹劇)移植的有《龍鳳鎖》、《倭袍》、《三看御妹》等劇目。如《碧玉簪》、《蛟龍扇》、《燒骨記》、《雷雨》、《啼笑因緣》等劇目。

越劇發源於浙江嵊州,發祥於上海,繁榮於全國,流傳於世界,在發展中汲取了崑曲、話劇、紹劇等特色劇種之大成

經歷了由男子越劇到女子越劇爲主的歷史性演變。越劇長於抒情,以唱爲主,全國都有專業劇團存在。越劇在2006年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