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三月三的由來教案

三月三的由來教案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3.1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月三的由來教案,每年濃烈一月一是春節,二月二是龍擡頭,三月三是中國多個民族的傳統節日,這三個都是傳統節日,但是各有各的來歷,各有各的習俗,下面分享三月三的由來教案。

三月三的由來教案1

教案一

活動目標

1、粗淺地瞭解三月三的民俗

2、認識薺菜,感知和熟悉薺菜

活動準備

1、有關三月三民俗的視頻

2、採集一些薺菜

3、雞蛋、電磁爐、透明的玻璃煮鍋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現在是什麼季節?(春天)

2、老師很小的時候就聽爸爸媽媽說,每年的農曆三月初三,正好是春天,天氣有時冷,有時熱,經常下雨,地上有時候會溼溼的,這時候會有蛇、小蟲子跑出來,人也很容易生病。人們還會把三月三這天當作一個節日來過,會舉行一些活動,或者在那天吃一些特別的東西。

3、小朋友和老師一起來看看人們會在三月三做些什麼事吧?

二、看視頻,瞭解一些三月三風俗

觀看視頻過程中,教師可對一些幼兒難理解的畫面或場景進行簡單的講解,幫助幼兒更好的瞭解視頻中的內容。

三、瞭解薺菜

1、剛剛視頻中小朋友們看到了大家在採集一種綠*的小草,還煮成了好吃的,小朋友知道那種小草叫什麼名字嗎?

2、老師在小的時候,就聽爸爸媽媽說,有一種小草,它長在田野上,有着一種特別的香味,而且老人們說,吃了它可以使身體更爲強健,這種草就叫薺菜。每年到了三月三,人們都會喜歡採集薺菜,然後用各種辦法來吃它。

四、展示薺菜

1、引導幼兒觀察思考:它的樣子有什麼特別?

(葉子貼着根向四面張開;鋪在地上。葉片呈齒狀。有細細長長的莖,白*的小花。)

2、聞一聞它的氣味

五、煮薺菜

1、薺菜有還多好多的吃法,在視頻上,我們看到人們是怎麼吃它的?

(煮雞蛋、包餃子、涼拌、做春捲等)

2、今天老師也來給小朋友做薺菜煮雞蛋。

(1)把洗好的薺菜放進玻璃鍋內煮,再把雞蛋放進去。

(2)讓幼兒通過玻璃鍋觀察水和蛋的顏*變化,並加入白糖。

六、分享煮好的薺菜煮雞蛋

三月三的由來教案

教案二

活動目的

1、通過活動了解“三月三”壯鄉歌圩節習俗。

2、培養和激發幼兒對傳統民族文化的興趣。

3、通過活動中的各個環節體驗節日的歡樂及感受壯鄉的民族風情。

活動時間

20xx年4月1日(星期六)上午8:30——11:00

活動對象

幼兒園全體幼兒及教師

活動主題

“五*三月三”

活動背景

農曆“三月三”又稱“三月三歌圩節”又稱“歌仙節”,是壯鄉的傳統歌節。相傳是爲了紀念劉三姐而形成的民間紀念*活動。這一天,家家戶戶做五*糯米飯,染**蛋,拋繡球,歡度節日。而在這節日的前夕爲了讓幼兒真正的貼近“三月三”,從小接受傳統文化的薰陶弘揚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

活動流程

一、進行竹竿舞

時間:9:00——10:00場地:塑膠跑道(學前班、大班)、內*場(中班、小班)負責竹竿舞的老師必須在8:50到位準備,內*場分四組竹竿,爲兩位老師一組手持竹竿,其中三組每一組兩人,另一組四人,分四個點。跑道分兩組竹竿,每組六人各手持竹竿。(注:對歌教師先到竹竿舞裏幫忙,竹竿舞完了之後,帶班教師帶孩子會教師休息喝水再進行對歌)

二、對歌

時間:10:00——10:30先全園按班級集中大舞臺前進行對歌,對歌老師上到舞臺對歌,後引導孩子一起對歌。播放背景音樂。

三、拋繡球

時間:10:40——11:30中、小班在內*場小舞臺,學前、大班外面舞臺。繡球爲十個,先又老師引導,後邀請孩子上前,接到繡球的孩子來拋繡球。

三月三的由來教案2

壯族三月三活動教案

“扁擔舞”是壯族特有的一項傳統民間舞蹈,主要流傳於我縣及周邊地區,是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爲了弘揚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營造祥和歡樂的節日氛圍,豐富羣衆的文化生活。擬定於今年“三月三”期間舉辦xx縣“扁擔舞”比賽活動,方案如下:

一、主辦單位

主辦:中共xx瑤族自治縣委員會

xx瑤族自治縣人民政府

承辦:中共xx瑤族自治縣委員會宣傳部

xx瑤族自治縣文化體育局

xx瑤族自治縣旅遊局

二、活動時間及地點

時間:20xx年4月19日晚8時至10時

地點:縣文體廣場

三、組織機構

組 長:劉xx 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副縣長

副組長:王xx 縣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

王xx 自治縣文體局局長

黃xx 自治縣旅遊局局長

成 員:韋xx 自治縣文體局副局長

周xx 自治縣文體局副局長

四、參賽對象

1.安陽、澄江、地蘇、高嶺、大興等鄉鎮。

2.安陽鎮組織8支隊伍(以社區及羣衆文藝團隊爲單位)參加;澄江、地蘇、高嶺、大興等鄉鎮各組織一個代表隊參加。

3.每個隊上場人數不能少於12人,不得多於24人(領隊除外)。

4.由各相關鄉鎮黨委政府負責組織排練和演出活動。

三月三的由來教案 第2張

五、活動內容

1、比賽類別:扁擔舞

2、比賽形式:以節目表演形式(羣舞)呈現舞蹈內容進行比賽。

3、評分細則:本次比賽採取百分制,由專業評審打分,經工作人員計算出平均分。評分標準如下:

(1)動作編排及技術運用:30分

(2)思想感情:30分

(3)舞蹈表現力及感染力:20分

(4)舞蹈創意:10分

(5)服裝:10分

備註:選手參加每場比賽的舞蹈可自願更換。

六、活動要求

1.充滿活力,積極向上,在繼承扁擔舞傳統套路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具有流暢的過渡動作,豐富的隊型變化。

2.舞蹈的動作設計要體現項目特點。不提倡做力所不能及的難度動作。

3.表現力豐富,富有激情、感染力強,有良好的團隊配合與交流,並能充分體現團隊精神。

4.時間限制:每個比賽的舞蹈節目限8分鐘以內。

5.比賽所用道具及演出服裝由各隊自理。

七、獎項設置

本次比賽設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優秀獎10名。

獲得一、二、三等獎的團隊頒發獎牌和獎金;獲優秀獎的只發獎金,不頒發獎牌。

三月三的由來教案3

三月三的來歷和風俗

每年農曆三月初三(以下簡稱“三月三”),大地回春,春陽蔭動。我國部分地區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都以各種形式歡度這一傳統節日。三月三源於我國古代的“上巳節(古時以農曆三月上旬巳日爲“上巳”,又稱‘修鍥節’)”

是周代華夏族民間一祓禍祈幅的節日,上巳節原初的意義就是以巫術信仰爲依託舉行的乞婚配、求生育習俗活動,後演變成爲我國古老的男女相戀的歌節。漢代,三月“上已”被確定爲節日。魏以後,將上巳正式定爲夏曆三月初三日,即春楔,作爲每年歲時中的重要令節。

到晉朝時,上巳修鍥巳演變爲春遊踏青和水邊宴飲的娛樂性節日。宋元時,上已節春遊踏青逐步讓位於清明節,流楔遊戲已不限於三月三。廣西三月三,有的地方又稱“三月三歌節”,是壯族的傳統歌節;有的地方則是祭祖掃墓,是傳統的掃墓拜山節日,別樣的風采,各有來歷與不同的習俗。

三月三的傳說

據古老傳說,上巳節這一天是伏羲、女媧交合造人的日子,直到今天在一些地方還有“三月三”祭祀伏羲女媧的習俗。這說明上巳節的產生最初當和人們祭祀神靈、祈求生育子嗣有關,因而這一天也是青年男女相互交往,談情說愛和衆人遊樂的日子。並從三皇五帝以至禹湯,都承續古制將三月上巳這個習俗延續下來。

周朝時雖然已在儀禮中嚴格規定了婚嫁六禮,但爲了人口的繁育,仍規定了上巳會男女的儀禮內容,以此順應天時節令,使適齡男女都能有家有室,促進社會和諧發展。這一天,宮廷女巫主持祓禊大禮,周天子率后妃親往祭祀,齋戒沐浴,祭祀人祖。

三月三的由來教案 第3張

由於天子的倡導和禮法的規定三月上巳成爲一個盛大的節日,每年這一天,上至天子諸侯,下至庶民百姓,人們都穿上新縫製的春裝,傾城邀約而出,或到江河之濱嬉戲沐浴,或到深山幽谷採摘蘭草,或到郊野陌上宴飲行樂,認爲這樣可以祓除不祥。而未婚嫁的青年男女更是節日的主角,他們載歌載舞,自由尋找或約會情人。

《周禮·地官·媒氏》中說:“仲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官方給了“三月三”情人節一個法定的地位。於是後來的“三月三”不僅就有了東晉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王羲之等四十餘人於蘭亭集會,曲水流觴,歡飲之間寫下“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的雅事,更有了杜甫《麗人行》詩中“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的曖昧、香豔情景。

有了崔護“人面桃花相映紅”的'“去年今日”之相思。從此,“令會男女”成爲“三月三” 節日中最核心、最基本、最重要的內容,讓青年男女相會於野外水邊,自由挑選意中人,談情說愛,順應了氣候和人體生理髮育的自然節令,也有利於人類的自身生產,繁衍後代。同時“有情人終成眷屬”,更利於社會的和諧發展和文明進步。

三月三有哪些風俗習慣

三月三薺菜煮雞蛋

農曆三月三,國人有吃地菜煮雞蛋的習俗。薺菜又稱地菜、田兒菜等,是生長在田頭地角的一種野菜。雖說是野菜,卻鮮香可口、營養豐富。民諺曰:“三月三,薺菜當靈丹。”“三月三,薺菜煮雞蛋。”春天正是採食薺菜的季節。

春食薺菜也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傳統習俗。《詩經》就有“其甘如薺”的吟詠;辛棄疾也有“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的詩句。

三月三舉家出遊賞杏花

“春明三月杏花香”,三月初三,舉家出遊,有的人家帶着酒菜在郊外野餐,而這時正是迎春第一支杏花開放的時期,古有“三月杏花香”的說法,還有“又是一年春草綠,依然十里杏花香”的說法。

實際上作爲賞花來看 ,杏花並不算好看 ,但除去迎春花以外,它是“東風第一枝”開得早,農曆三月已經綻放,在城市內蟄伏了一個冬天的人們,春暖乍寒,人們走向郊外賞杏花成了“三月三”的一個活動了。青島也不例外,郊區“小水村”一帶遍植杏花,城裏市民去賞杏花的人羣絡繹不絕。

三月三舉家出遊賞杏花

吃雞屎藤

農曆三月三吃雞屎藤,是廣西北海本地人的一種傳統習俗,我們將葉與大米混合研磨成粉,再做成一片片的雞絲藤面,用這種面做成的雞絲藤粿仔湯,味道清香甜美,是本地人喜愛的特色小吃。相傳農曆三月初三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誕辰,北海人以此紀念這位偉人。

放風箏

“正是人間三月三,風箏飛滿天”,三月初三還有放風箏的民俗,風箏的來源有很多的說法。有人說曾爲戰爭中傳遞情報的功具等,但在民間是一種遊戲。大人、孩子都喜歡放風箏,有人認爲是一種健身活動。

風箏的做法形形色色,難得有大的不同,許多已經成爲工藝品。人們也認爲經過了冬天,應該到戶外活動,所以三月初三放風箏,其實不僅這一天 ,可以說從上巳日到清明都是放風箏的好時節。

三月三情人節

在少數民族內仍保留三月三情人節的習俗。比如這一天苗族姑娘穿着盛裝,來到一個固定的地方展示她們的美麗。小夥子們也等着這一天,他們有機會認識很多姑娘,和她們對歌,如果相互喜歡的話,馬上就可以拉回家去。所以歌會散了之後就可以看到很多男男女女拉拉扯扯的。

三月初三,上巳日也有一種食俗,就是吃“春餅”,把面趕成薄薄的餅,把雞蛋煮熟剝去皮,搗碎,有的人家還加進去蒜泥,把薄餅捲起來吃,有的地方暖得早,已經有了小蔥,用春餅卷小蔥吃。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