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中元節是什麼節日紀念誰

中元節是什麼節日紀念誰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4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元節是什麼節日紀念誰,農曆的七月十五就是我們常說的中元節了,這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民間流傳着很多關於中元節的傳說,下面爲大家分享中元節是什麼節日紀念誰。

中元節是什麼節日紀念誰1

一、中元節是什麼節

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爲“盂蘭盆節”,“盂蘭盆會”,也稱“中元節”(一定意義上講,中元節歸屬道教,盂蘭盆節歸屬佛教),又稱亡人節、七月半。 “鬼節”,俗稱“七月半”(有些地區爲十三或十四,相傳是宋代末年蒙古人入侵某地,居民爲逃難而提早一天過節)。俗傳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閻王釋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習俗。

無論貧富都要備下酒菜、紙錢 祭奠亡人,以示對死去的先人的懷念。中元節一般是七天,又有新亡人和老亡人之分。三年內死的稱新亡人,死亡超過三年的.稱老亡人。迷信說新老亡人這段時間要回家看看,還說新老亡人回來的時間並不相同,新亡人先回,老亡人後回。因此要分別祭奠。

燒紙錢的時間選晚上夜深人靜,先用石灰在院子裏灑幾個圈兒,說是把紙錢燒在圈兒裏孤魂野鬼不敢來搶,然後一堆一堆地燒,燒時嘴裏還要不住地念叨:“某某來領錢。”最後還要在圈外燒一堆,說是燒給孤魂野鬼的。亡人們回去的這一天,無論貧富都要做一餐好飯菜敬亡人,又叫“送亡人”。

中元節是什麼節日紀念誰

二、中元節是紀念誰的

佛教盂蘭盆節也就是中元節起源於"目蓮救母"的故事,出自《大藏經》(由印度傳入的佛理)。目蓮救母的故事: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蓮尊者,惦念過世的母親,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時的貪念業報,死後墮落在的惡鬼道,過著吃不飽的生活

目犍蓮於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給他的.母親,但其母不改貪念,見到食物到來,深怕其他惡鬼搶食,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無法下嚥。

目犍蓮雖有神通,身爲人子,卻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請教佛陀如何是好。佛陀說:"七月十五日是結夏安居修行的最後一日,法善充滿,在這一天,盆羅百味,供巷僧衆,功德無量,可以憑此慈悲心,救渡其亡母。目蓮遵佛旨意,於七月十五用盂蘭盆盛珍果素齋供奉其母,其母親終得食物。"這便是臺灣普渡拜"好兄弟"的由來。

三、中元節起源朝代

“中元”之名起於北魏,中元節又稱“鬼節”或“孟蘭盆會”。根據五雜俎的記載:“道經以正月十五日爲上元,七月十五日爲中元,十月十五日爲下元。”修行記說:“七月中元日 ,地官降下,定人間善惡,道士於是夜誦經,餓節囚徒亦得解脫。”佛教也在這一天,舉行超渡法會,稱爲“屋蘭瑪納”(印度話ULLAMBANA)也就是“孟蘭會”。

孟蘭盆的意義是倒懸,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掛在樹頭上的蝙蝠,懸掛著、苦不堪言。爲了使衆生免於倒懸之苦,便需要誦經,布絕食物給孤魂野鬼。此舉正好和中國的鬼月祭拜不謀而合,因而中元節和孟蘭會便同時流傳下來。

中元節是什麼節日紀念誰2

中元節是什麼節日

中元節,即七月半祭祖節,又稱施孤、鬼節、齋孤、地官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等。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是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

中元節原本是道教節日。據《唐六典》稱,道士有三元齋:正月十五日天官爲上元,七月十五日地官爲中元,十月十五日水官爲下元。天官、地官、水官是道教的三神,三元節乃是道教節日。

按照中國傳統道教的說法,由於地官要過生日,大赦孤魂遊鬼,人間爲免受鬼神干擾,便在七月十五日設中元普度,供奉食品及焚燒冥紙、法船,希望孤魂遊鬼收到禮物後升到極樂世界去。

後來中國的佛教盛行,中無節於是又與佛教扯上的關係,又被稱盂蘭盆節。盂蘭盆會,則是來源於佛教的習俗,比道教的中元活動要早,我國從南北朝時期的樑代開始仿行。

盂蘭是梵語音譯,意爲倒懸,盆是漢語,是盛供品的器皿,言此器皿可以解先亡倒懸之苦,因此,盂蘭盆會實際是個孝親節。依據《盂蘭盆經》而舉行儀式,始於梁武帝。自此以後,成爲風俗,歷代帝王以及民間無不舉行盂蘭盆會,以報祖德。

現在某些地區的中元節的習俗,有中元法會、拜三官、盂蘭盆會、燒法船、祭祖、放河燈、點蓮花燈、送面羊等。

中元節是什麼節日紀念誰 第2張

中元節是紀念誰的節日

佛教:紀念目連救母

七月十五日,也是佛教的“盂蘭盆節”,盂蘭盆節起源於民間故事《目蓮救母》,據佛教《盂蘭盆經》記載,釋迦的十大弟子之一目蓮尊者被地藏王渡化後,其母卻肆意胡爲,毆僧罵道,閻王一怒之下把她打入地獄受苦。某日目蓮神遊地獄,見母親化爲餓鬼,不勝悲哀,於是送飯給母親吃,沒想到飯還沒送到母親口中,就化爲火焰。

目蓮無計可施,請教於佛祖,佛祖說:“你母生前罪孽太深,以你一人之力無法化解,必須仰賴十方僧衆,在七月十五日,備百味五果,置於盆中,共同祭祀,供養十方鬼靈,超渡衆餓鬼,才能解救你母的危難。”於是目蓮依佛祖旨意行事,蓮母才能脫離鬼道,升入天堂。後來的盂蘭盆會就是因目蓮救母之事而來的。

據《盂蘭盆經》所載,衆僧在四月十五日“結制”於廟中持誦經咒,一共過了九十天,到七月十五日“解制”。七月十五日是衆僧功德圓滿之期,相傳在這天修供,其福報可百倍。

佛教民衆在七月十五日做“盂蘭盆會”,以百味五果供養僧伽,以所得福報來爲在生父母植福,也爲去世父母超渡。爲了紀念目蓮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蘭盆會”,即我們現在所說的“鬼節”。

道教:紀念地官誕辰

在道教之中,中元節是宣揚孝道爲主,旨在勸善教化。七月十五日中元爲地官誕辰日,中元地官赦罪清虛大帝,名舜帝,是黃帝的八代孫,因生母死,父再娶,繼母后來生了兒子象,其父、繼母及象常害舜,但舜事奉父母,相待幼弟,仍恭敬如一。

在歷山耕作,在雷澤網魚,在河濱製陶,他所居住的地方人民相攜來聚,兩年成村邑,三年成都市,二十歲時以孝舉聞名天下,所以,中元節又叫“孝子節”,此節一到,家家戶戶殺雞宰豬,祭拜祖先與陰間鬼魂,同時普施陰公,孝祭祖先,繼而普度遊魂野鬼,稱“中元普渡”。

中元節祭奠有什麼講究

燒紙錢的數量多少並不在乎,主要是紙錢上面打的錢的多少,這是有很大的講究,單憑一個“錢”字,是金戈戈三個字組成,所以紙錢上面的錢數,也應該用“金銀銅鐵錫”來計算,一爲金、二爲銀、三爲銅、四爲鐵、五爲錫,六爲金、七爲銀、八爲銅、九爲鐵、十爲錫,十一爲金。

一般求神、還願、解災、過節、死了人燒老福紙,還是用六個眼(六個錢)和十一個眼(十一個錢)一排的錢紙爲最佳。祭神、開靈、做齋應該用七個眼(七個錢一排)的最好。送鬼送花盤,七月半,應該用八個眼(八個錢)一排的最妥。在燒紙的時候,若遇到不燃的情況,不可把錢紙撥亂了,這樣鬼神很難齊整,鬼神又要來索取,這樣燒紙錢的家庭人口難安。

香的顏色現在社會上一般都只有紅、黃、青三種,這三種香並非凡是燒香都可用,其中是有着明顯區分的。

紅色——代表喜慶,一般用於喜事場中,過時過節,搞慶祝方面最爲合理。

黃色——代表敬意,一般用於祝壽、請神、拜佛、解災,最爲合理。

青色——代表陰暗的含意,一般用來收鬼、送花盤、開靈、做齋等事方可。

因此:在每次燒香前,都宜先考慮要燒什麼顏色的香纔好,才能得到上乘福廕,纔不會燒錯香。不論什麼東西,都不是越多越好,燒香亦是有極限的,一般燒香是一柱爲好(三支),一柱爲開泰香,主家庭圓滿,父慈子孝,福祿齊來,健康長壽。

三柱(九支)爲進取香,主六親和睦,地鄰安穩,名利雙收,健康長壽。九柱(又稱爲九品,把香橫順插成三柱一排,四方形體)爲轉還香,可以四通八達,轉遷升位,萬物不存,四大皆空。此香一般情況不可燒,用於每年正月初一去舊迎新。

中元節是什麼節日紀念誰3

中元節是什麼節

中元節,即七月半祭祖節。

中元節在我國由來已久,自上古時代便有此節,不過古稱“七月半”,是一個代表農作物秋收,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每年七月半,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是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

中元節又名什麼節

中元節又名施孤、鬼節、盂蘭盆節、齋孤、地官節、七月半、祭祖節、七月半祭祖節等。

中元節最早在我國叫七月半,只是一個祭祖的日期,東漢後道教認爲七月半是地官誕辰,祈求地官赦罪之日,陰曹地府將放出全部鬼魂,已故祖先可回家團圓,因此將七月半秋嘗祭祖節稱爲“中元節”;佛教中稱爲“盂蘭盆節”。這兩種稱呼一直延續至今。

中元節是什麼節日紀念誰 第3張

鬼節真的有鬼嗎

世界上沒有鬼,因此,鬼節不用擔心會遇到鬼。

人死後一切都消失了,何來鬼神之說,而且做人堂堂正正,就不用擔心中元節會遇到鬼,在中元節,或者說鬼節這天祭祖,更多的是爲了寄託自己對亡人的追思、對先人的緬懷,做的一系列活動則是爲了表達對逝去先人美好祝願。

古代中元節有什麼活動

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中元普渡、祭祀土地、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等。

中元節的核心在於懷緬和祝福亡人,不僅具有信仰維度上的重要意義,在世俗層面,也是一個羣衆參與度很高、具有鮮明娛樂功能的節日。

歷史典故:

清乾隆《普寧縣誌》言:“俗謂祖考魂歸,鹹具神衣、酒饌以薦,雖貧無敢缺。”祭品之中,楮衣是不可或缺的。因七月暑盡,須更衣防寒,與人間“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