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知識 > 論語八則翻譯

論語八則翻譯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3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論語八則翻譯,《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編成的語錄文集。這八則語錄,深刻地闡述了學與習,倡導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辭約義豐,精練傳神。論語八則翻譯

論語翻譯1

論語八則的翻譯

原文及翻譯

⒈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學習按時溫習不也是件高興的事嗎?有志向相同的人從遠方來相聚(互相切磋,增長學問),不也是件快樂的事嗎?別人不瞭解(我),(我)也不生氣,這不也是德才兼備的人嗎?

⒉子曰: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樣是智慧的。

⒊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瞭解(知識)的'人比不上喜歡(知識)的人;喜歡(知識)的人比不上以知識爲樂的人。

⒋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幾個人同行,在他們之中一定有我的老師在這裏。我應當選擇他們的優點去學習它,他們那些短處(如果自己也有)就要改正它。

5.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

溫習舊的(知識)從而知道新的(知識),你可以憑藉這種方法做老師了。

論語八則翻譯
  

6.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當一年中最寒冷的季節到來時,這樣以後,你便知道松樹、柏樹是在最後凋謝的。

7.子曰: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不能想要快,不能貪圖眼前的小利益。想要快,就不能達到目標;貪圖眼前的小利益,那麼大事就幹不成。

8.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我曾經整天不吃東西,整夜不睡覺,用(這些時間)來思考,沒有好處,還不如學習。

擴展資料:

孔子介紹: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農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農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漢族人,魯國陬邑人。

孔子是中國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據有關記載,孔子出生於魯國陬邑昌平鄉(今山東省曲阜市東南的南辛鎮魯源村);

孔子逝世時,享年73歲,葬於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編撰了中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載於語錄體散文集《論語》及先秦和秦漢保存下的《史記·孔子世家》。

據記載,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華夏族)後裔,故爲子姓。周滅商後,周武王封商紂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啓於宋(夏邑)。

微子啓死後,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爲孔子的先祖。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後,後代子孫開始以孔爲氏,其曾祖父孔防叔爲了逃避宋國內亂,從宋國逃到了魯國。

論語翻譯2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悅,不亦君子乎?

翻譯:學習需要不斷複習才能掌握。學了知識,按時複習,這是愉快的事。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在一起探討問題,是一種樂趣。人家不瞭解,我卻不怨恨,是君子的風格。

2、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

翻譯:複習舊的知識,能夠從中有新的體會或發現。這樣,就可以做老師了。

3、學而不思則閏;思而不學則殆。

翻譯:只讀書而不肯動腦筋思考,就會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讀書,就會有疑惑。

4、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翻譯:子路,教給你正確認識事物的道理。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聰明智慧。

論語八則原文及翻譯

論語八則原文及翻譯如下:

原文: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引《學而》。

2、子曰:“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引《爲政》。

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引《雍也》。

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引《述而》。

5、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引《爲政》。

6、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引《子罕》。

7、子曰:“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引《子路》。

8、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引《衛靈公》。

翻譯:

1、孔子說:“學習按時溫習不也是件高興的事嗎?有志向相同的人從遠方來相聚(互相切磋,增長學問),不也是件快樂的事嗎?別人不瞭解(我),(我)也不生氣,這不也是德才兼備的人嗎?”

2、孔子說:“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樣是智慧的。”

3、孔子說:“瞭解(知識)的人比不上喜歡(知識)的.人;喜歡(知識)的人比不上以知識爲樂的人。”

4、孔子說:“幾個人同行,在他們之中一定有我的老師在這裏。我應當選擇他們的優點去學習它,他們那些短處(如果自己也有)就要改正它。”

5、孔子說:“溫習舊的(知識)從而知道新的(知識),你可以憑藉這種方法做老師了。”

6、孔子說:“當一年中最寒冷的季節到來時,這樣以後,你便知道松樹、柏樹是在最後凋謝的。”

7、孔子說:“不能想要快,不能貪圖眼前的小利益。想要快,就不能達到目標;貪圖眼前的小利益,那麼大事就幹不成。”

8、孔子說:“我曾經整天不吃東西,整夜不睡覺,用(這些時間)來思考,沒有好處,還不如學習。”

論語八則翻譯 第2張
  

論語八則原文【附翻譯】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翻譯】孔子說:“學了,然後按一定的時間去溫習它們,不也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一起探討問題),不也快樂嗎?人家不瞭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養的人嗎?”

2、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

【翻譯】孔子說:“複習舊的知識時,又領悟到新的東西,可以憑(這一點)做老師了。”

3、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翻譯】孔子說:“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而無所得只是空想卻不認真學習,就會弄得精神疲倦而無所得。”

4、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翻譯】孔子說:“仲由!教給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正確態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真知啊”

5、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翻譯】子貢問道:“孔文子憑什麼被賜給‘文’的諡號呢?”孔子說:“他聰明而又努力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爲羞恥,因此賜給他‘文’的諡號。”

6、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翻譯】孔子說:“口裏不說而心裏記住它,學習從不滿足,教導別人從不厭倦,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譯】孔子說:“三個人一同走路,必定有我能取法的人在裏面我選取他們的優點來學習,他們的缺點,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

8、子曰:“不憤不啓,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翻譯】孔子說:“(教導學生)不到(他)想弄明白卻不能時,不去開導他不到(他)想說出來卻說不出來的時候,不去啓發他。舉出一個方角卻不能由此類推出其他三個方角,就不再教他了。”

論語翻譯3

《論語》翻譯八則(釋義《論語》八)

文林儀式的基礎。子曰:“問得好!禮而不奢,寧爲儉;喪,不是容易,是和平。”

方林問禮的基礎是什麼。孔子回答說:“你問的這個問題很有意義。就禮儀而言,與其奢侈,不如節儉;就喪禮而言,心裏真的難過,總比儀式上準備好的好。”

[點評]本章記錄了魯與孔子的對話。他問的是:禮的本質是什麼?孔子在這裏似乎沒有直接回答他的問題,但是經過深思熟慮,孔子很清楚地回答了禮這個根本問題。即禮的儀式只是表達儀式的一種形式,但根本不在形式而在內心。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儀式上,更重要的是要從內心和感情上理解儀式的根源,滿足儀式的要求。

子曰:“有君不如死於夏。”

子曰:“夷地雖有君(落後文化),不如中原無君。”

[點評]在孔子的思想中,有很強的“減夏”觀,後來逐漸形成了“防夏”的傳統觀念。在他看來,“朱霞”有禮樂文明的傳統,這是好的。即使朱霞沒有君主,也比義帝好,義帝有君主卻沒有禮樂。這種思想是大漢族主義的源頭。

紀氏遊泰山,其子謂尤然曰:“汝夫可救汝乎?”說:“不。”孔子說:“嗚呼!曾說泰山不如方林?”

季孫去拜泰山了。孔子對尤然說:“你不能勸阻他嗎?”冉說:“沒有。”孔子說:“唉!不如說泰山不如方林有禮貌?”

[點評]祭祀泰山是帝王和諸侯的專屬權利。而只是魯的一個大夫,他竟然去祭祀泰山,孔子認爲這是“褻瀆神明”的行爲。這一章仍然是關於儀式的。

子曰:“君子之爭,不爭則已,不爭則已!站起來,喝酒。也是君子。”

子曰:“君子無所爭。如果有,那一定是射箭比賽!互相禮節性的進場,從賽場下來後(互相祝賀)開懷暢飲。這種競爭也是君子之爭。”

[點評]這一章講的是君子之間的競爭。它的競爭是公開的,光明正大的,它是不公平的。體現了紳士的優雅與高貴,以及優雅的胸襟與氣度。

夏紫問,“‘聰明的微笑,漂亮的'眼睛,一直覺得很華麗。’什麼也是?"孔子說,"畫完之後,就好理解了。”說,“儀式結束後?"孔子說:"生意上只能跟給你的人談,0755到79000都可以跟他們談。"

論語八則翻譯 第3張
  

夏紫問:“什麼叫‘你笑得瀟灑,盼着你的美眸,總以爲你很華麗(多麼動人的笑容,美眸盪漾着眼睛,白底肌理上畫着鮮豔的圖畫)’?”子曰:“有白底子才能作畫。”夏紫說,“這是不是意味着儀式在人類之後?”孔子說:“激勵我的是夏紫。從現在開始,我可以和你討論《論語》。”

【點評】本章的文字既體現了教育中教與學相得益彰的原則,又體現了知識遷移和創造性聯想的能力。

夏紫問爲什麼女性的外在美會出現這種情況,而孔子回答說是因爲良好的背景。

也就是說,內在美決定外在氣質,是內容和形式的統一。夏紫的聰明與老師的“道”(哲學思想),即“仁”與“禮”的關係有關。所以夏紫說,禮在仁之後,沒有仁就沒有禮。

作爲老師,孔子對夏紫的交往和舉一反三的能力給予了及時的肯定,也發自內心地表揚了他。孔子從這樣的談話中得到了啓發。

孔子曾經和子貢一起評價顏回,說顏回什麼都聽的懂,子貢謙虛地說自己不如顏回。從這裏開始,夏紫、顏回、子貢都是能創造性學習的學生。

755-79000年子貢曰:“窮而不諂,富而不驕乎?”子曰:“是也。”

如果你不窮不快樂,那些有錢有禮貌的人也是。"子貢曰:" 《詩》雲:削如讀書,削如磨。叫什麼“和”?"孔子說:"如果你給它,你可以從0755到79000跟它說話!告訴每個要來的人。"

子曰:“李霞,我可說,不可求。”李嫣,我可以說,宋朝不足;文獻不足。夠了,那我就可以徵收了。"

子曰:“夏朝之禮,我可以告訴你,齊國沒有足夠的資料證明;我可以說說殷朝的禮儀,但宋國不足以提供證據。這是由於歷史文獻和先賢不足。如果有足夠的文件和證人,我可以證明。”

【點評】孔子提到禮儀的演變,說他會說話。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