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小孩生氣自己打自己怎麼辦

小孩生氣自己打自己怎麼辦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4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孩生氣自己打自己怎麼辦,一般情況來講,孩子生氣都是哭鬧而已,但有些孩子發脾氣會出現打自己的情況,這讓很多家長疑惑,這應該怎麼辦呢,以下是小孩生氣自己打自己怎麼辦。

小孩生氣自己打自己怎麼辦1

每個人都有脾氣小孩子也不例外,愛發脾氣是孩子在1歲前後出現的現象,一旦不如意,便會“動肝火”,有時候還會衝着自己。發脾氣高峯在兩到三歲,這和他們的自我意識地初步形成和語言表達能力的有限性有關。愛發脾氣大多與過分的溺愛有關,所以想要培育正確的人生觀,就要正確的引導孩子,出現這種問題的時候及時的糾正,耐心的講解。

小孩生氣自己打自己怎麼辦

小孩生氣自己打自己什麼原因

過分的溺愛,生活的氛圍,父母的影響都會造成這種情況的發生,聰明父母巧對孩子發脾氣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父母首先要了解孩子發脾氣的原因,其次應該瞭解孩子發脾氣是想要得到怎麼樣的訴求,然後因該多和孩子溝通,多多瞭解和滿足孩子合理的需求,並且明確告訴孩子這種表現是不對的,要讓孩子從小就正確的知道對於錯的區別。

小孩生氣自己打自己怎麼辦?孩子的脾氣性格雖說與遺傳有關,但是後天的培養也是不可忽視的問題。所謂的言傳身教都是教育孩子的因素,讓孩子從小就有是非觀,正確的判斷事物的對錯,不要過分的溺愛,這樣不僅對孩子不好,還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最後建議大家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一定要更加耐心,畢竟這關乎着孩子未來的路不可大意。

小孩生氣自己打自己怎麼辦2

孩子發脾氣老喜歡打自己是什麼原因

孩子發脾氣老喜歡打自己,是成長中的特有表現,想以這種方式達到要求。但是,打自己是對自己的一種傷害,家長要正確的引導,告知孩子不要傷害自己,可以採取分散注意力的方式避免孩子的這種行爲,當孩子高興的時候可以給孩子講道理進行引導。

一般情況下,如果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喜歡打自己,家長需要適當的安慰孩子。但是,一定要問清楚孩子爲什麼不高興就打自己。如果是孩子的錯誤,就要和孩子講道理,慢慢耐心的和孩子溝通,督促孩子把這個壞習慣改過來。

小孩生氣自己打自己怎麼辦 第2張

自己打自己是孩子的一種發泄方式,孩子想通過這種方式引起家長注意,滿足自己的要求。這時候需要家長的正確引導。否則,寶寶一生氣就打自己,家長就滿足孩子的無理要求,這樣以後孩子的性格會越來越暴躁。

除了針對孩子的具體情況具體對待之外,家長還要注意自身的言行,家長的言行是孩子行爲的鏡子。當孩子發脾氣時,全家人的.態度要一致,否則孩子就會更加哭鬧不止。所以,爲了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不亂髮脾氣,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爲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氛圍,讓孩子保持積極情緒,控制不良情緒的爆發。

小孩生氣自己打自己怎麼辦3

孩子自虐的原因

1、人生來就有表達情緒的慾望。

在嬰兒時期,因爲某些要求無法正確表達或無法滿足,寶寶們按年齡不一、原因各異的情況下,發生不同的自虐行爲:使勁搖頭、撞頭、打頭、打滾、捏(掐)自己、抓頭髮、扯耳朵……

隨着年齡漸長,自虐行爲並不僅僅是對自己身體的傷害,還有精神上的自我傷害,比如:

覺得自己這也不好那也不好,應該受到懲罰;

對所有人都唯唯諾諾,生怕被人討厭;

一旦自己犯了錯,就會長時間和自己生悶氣;

不敢接受別人任何的恩惠,總覺得自己不配;

認爲自己對他人的付出遠遠不夠,還應該更多;

不能坦誠的分享自己的意見,害怕遭到批評;

認爲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可能遭人誤解;

精神上的自虐更隱蔽,但傷害卻不可小覷,10歲的小女孩,她自殺的原因就是因爲覺得自己沒有用,理所應當該受到懲罰。

一般而言,4歲之後的孩子,情緒就逐漸穩定,自虐行爲漸漸消失。因爲此時他們能正確表達自己情緒,心理需求得以滿足。

若4歲以上仍持續自虐性動作,或某個時期突然有自虐動作及心理,說明孩子要麼是出現身體上的疾病,要麼就是個性或情緒上有問題。

此時就需要我們的干預與關注,引導孩子學會正確表達自己需求,因爲長期的自虐行爲將有可能發展成爲自虐型人格,嚴重的會有自殺傾向。

小孩生氣自己打自己怎麼辦 第3張

2、心理學家Gabriel和Beratis認爲:自虐和早年的創傷有關。

自虐型人格在童年時多有這些遭遇和經歷:

1、他們都曾遭遇過未經處理的喪失

2、養育者都比較挑剔或常常使他們感到內疚

3、孩子常感到要爲父母負責(角色反轉)

4、都具有創傷或虐待性事件

5、有抑鬱的家族史

自虐型人格的形成,主因是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內心需求沒有得到滿足,處於不被理解、信任、尊重的狀態裏,被壓抑的情緒沒有得到正確的釋放,由此產生自我抵禦機制的消極保護性反應。

小孩生氣自己打自己怎麼辦 第4張

3、自虐並不意味孩子“熱愛痛苦”。

他們會如此想:得到親密感之前,一定會有痛苦先發生。

他們潛意識裏希望通過自己對於痛苦的承受和隱忍,獲得他人的同情和讚賞,期待事情能慢慢好起來。

幼小的孩子無法很好的表達自己的情緒,他們必須依靠成年人來帶領,需要在成年人身邊學習如何表達情緒。

如果孩子的成長,長期是處於被父母壓制的環境下,他不可能有自由抒發情緒的時候。

因爲父母沒有給他們機會表達,也沒有指導他們如何表達。

那些不被允許的憤怒、無法宣泄的情緒,讓孩子學會只能用不成熟的心理機制,來防禦無法接受的外界傷痛。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