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小孩不開心自己打自己

小孩不開心自己打自己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7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孩不開心自己打自己,孩子的成長路上需要家長披荊斬棘,家長要解決他們成長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有些時候孩子讓大人看起來很不可思議,下面分享小孩不開心自己打自己。

小孩不開心自己打自己1

在早點鋪享受早餐時,對面站着一個男孩,左手拿着早餐,右手玩着手機。她的媽媽示意他坐下安心吃飯,男孩卻無動於衷,"你好煩,別來管我!吃你的飯!"媽媽奪下手機,順手打掉孩子手中的早餐,對其呵斥道:"不想吃就不要吃了!"

男孩拍打桌子,對着媽媽怒吼:"我就要吃!你憑什麼搶我手機!"男孩伸起手臂,我原以爲他會打她媽媽,沒想到他卻不停拍打自己的身體。媽媽卻說:"打吧,打死你自己算了!"我感到疑惑,爲何孩子發脾氣會打自己呢?

小孩不開心自己打自己

憤怒作爲主觀意識的行爲,有時將理智"遮掩",做出衝動之事。成年人情緒憤怒,大都會口出髒話,或是打砸東西。小孩子遇到不高興的事情,也會選擇大喊哭鬧的方式宣泄負面情緒。然而有些孩子發脾氣時,卻喜歡打自己。

他們會用力拍打自己的身體,或是抓自己的頭髮,更有甚者拿着各種東西抽打。很多父母會認爲孩子有"自虐傾向",便會將訓斥改爲說教;也有的家長會給他們打上"苦肉計"的標籤,對其不予理睬。

孩子發脾氣便打自己的原因。

其實孩子有小情緒時,選擇用偏激的行爲抽打自己,並非是自虐傾向或是"苦肉計"。客觀原因是父母沒有理解他們的想法,使其無法將情緒宣泄而出。小孩子缺乏充足的詞彙量,內心的想法很難清楚地表達,用行爲表現出來後,很容易被父母會錯意。

比如孩子吵着讓父母帶他去商場,本意是想買新玩具。家長卻認爲沒有需要購買的東西,便拒絕了他們的要求。自己的計劃破滅,負面情緒無法宣泄,他們便將身體當作"出氣筒"。

主觀原因是他們對負面情緒沒有清楚的認知,以至於不知道用何種方式將其宣泄而出。和父母爭吵時,孩子會產生各種情緒,像是壓抑、憤怒、煩躁、傷心等等。情緒不同,宣泄的方式也各有差異。

但他們不瞭解此時的情緒,不知如何釋放。各種情緒的概念在腦海中一片混亂,孩子便會通過拍打自己的身體,尋找正確的宣泄方式。

家長要如何教會孩子控制負面情緒呢?可以試試這兩個方法:

第一個方法:先讓他們平復情緒。

拿破崙曾說: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

處於負面情緒的孩子,宛如肆意飛竄的火苗,無法讓任何人靠近。父母的說教和責罵,則會讓他們情緒"大爆發",做出更加偏激的行爲。家長可以暫時抑制心中的怒火,先去做自己的事情,給孩子冷靜的時間和空間。

自己的負面情緒沒有得到任何迴應,他們憤怒的火焰也會逐漸熄滅。等到孩子情緒平復之後,家長再適當地教育,表明自己的態度,指出他們行爲的負面影響。

第二個方法:通過交流引導情緒認知。

當孩子平復情緒後,家長再坐下來心平氣和地溝通交流。可以問他們:"你現在是不是很生氣(難過、煩躁)?"當他們點頭之後,再表明自己的立場,"媽媽知道你此時的心情,但是不可以打自己,那樣媽媽多心疼呀!"

一方面引導了孩子對情緒的認知;另一方面也安撫了他們的`情緒。今後和父母發生各種衝突,他們也會選擇冷靜交流,不會做出偏激的行爲。

寄語:情緒好似隨意變換的"無形體",可以是溫柔的泉水,也可以是暴躁的火焰。我們要教會孩子控制負面情緒,學會用溝通的方式解決問題。和父母像朋友一般相處、交流,他們也會在規範內自由成長。你家寶貝發脾氣時會有哪些"驚人"舉動呢?

小孩不開心自己打自己2

我有一次見到我親戚家的一個孩子,大概十個月左右大,他跟鄰居家的小孩坐在地上玩的正歡,鄰居家的小孩一把把他的玩具搶走了。

孩子着急,想要搶回來,他的媽媽,不然孩子搶回來的,連忙說讓那個弟弟也玩一下,不支持孩子,真的聽懂了,還是隻是被媽媽制止了,孩子真的沒有再去搶。

一會兒鄰居帶着孩子走了把玩具也帶走了,我親戚家的孩子開始不開心,但是他的媽媽不管他,他開始自己打自己的頭,並且表情看起來像是要哭了的樣子。

旁邊另一個朋友忙問:“小迪,你看你孩子自己打自己呀,還有點不開心。”

小迪上來看着孩子在自己打自己的頭,就開始罵孩子:“你是不是傻呀,自己打自己。”孩子開始大哭起來,孩子的媽媽花了好久都沒哄過來。

畢竟10月的的孩子不會說話,我們只是猜測孩子是因爲生氣而進行自我攻擊。

但是據調查結果顯示,真的會有孩子因爲生氣進行自我攻擊,自己打自己的。

什麼是“自我攻擊”?

自我攻擊是個體以自我生命有機體爲代價來尋求自我解脫的情緒發泄方式。自我攻擊行爲輕則造成身體傷害,重則失去生命,這就是極端自我攻擊。

孩子的自我攻擊輕則是像上段中說到的自己的自己的頭,重則會有孩子會因此造成不可避免的傷害,據調查有些孩子爲了引起父母的關注不惜採用自我攻擊的方式來博取關注一下。

孩子爲什麼會進行“自我攻擊”?

第一:求而不得

當孩子向父母提出要求被父母拒絕時,比如說孩子要抱抱,要吃奶,要玩玩具,家長因爲自己的某些原因而拒絕孩子。

孩子這時就會出現,求而不得的心理,這是孩子最常見的一種心理,卻也是最心酸的。他們往往想通過自殘的心理,來試圖讓父母妥協。讓愛他的人妥協。很有可能就會自我攻擊自己打自己的行爲,希望能夠得到父母的同意。

所以我們要正確的看待孩子的要求。

第二:情緒受到壓抑

不知道你們家的孩子有沒有出現過這樣的現象?因爲我比我妹妹大八歲,所以我接受了他從出生到長大的每一個階段。我

記得在我妹妹三歲的時候,曾經出現過這樣的一幕,她跟別的小朋友一起玩,但是被那個小朋友欺負了。回家的時候還在哭,爸爸當時因爲心裏面有煩心事,覺得她在一旁哭特別煩躁,就厲聲呵斥她:“別哭了。”

妹妹看着爸爸真生氣,也不敢再哭,但是還在小聲的抽涕。

爸爸還是覺得煩:“讓你別哭了,還敢出聲。”妹妹都是沒一點聲音都不敢再發出。我在一旁看着,趕緊帶着妹妹出去。

我以爲此事就此事就此就會結束,但是當晚上我去叫妹妹吃飯時,我發現她頭在撞牆,真是把我嚇壞了。

小孩不開心自己打自己 第2張

我問她爲什麼要這樣?妹妹哭起來:“因爲爸爸白天不讓哭,可是我想哭,所以我就只能撞自己的頭。”

妹妹的這種行爲就是屬於情緒受到壓抑,而進行的自我攻擊。每個孩子都有這樣的行爲或深或淺,只是也許沒有被我們父母關注到。

第三:爲了得到父母的關注

我有一個同學跟我說起,父母因爲做生意把他放在了姑姑家,讓姑姑負責照顧他。他那個時候每天都很想媽媽,雖然不是說全然見不上媽媽,一個月也能見上這麼一兩次。

但是也正是因爲見了所以還想要再見,但是每次媽媽都在他不知情的時候就已經走了,每次都因爲想到媽媽還在姑姑家,想早點回家。

但是一回到姑姑家媽媽又已經走了,美美經歷是一種情緒的大起大落,他都像你媽媽,永遠能陪在她身邊。

有一次她在想,我是媽媽最疼愛的孩子,要是我受傷了,媽媽會不會不顧一切的回來陪着我,因爲想到有這種可能性,可以得到更多媽媽的疼愛和關注。

他在下樓梯的時候故意一腳踩空,他故意從樓梯上滾了下來。雖然不嚴重,但是在醫院裏的還是表現的十分的痛苦。

在老師第一時間知道這件事情的時候就告訴了他的媽媽,但是他的媽媽因爲在外地,實在回不來,就只得拜託孩子的姑姑去看看孩子。

等我的這個同學得知這一消息之後,除了難過的流下眼淚,什麼也做不了。我聽他說起這個事情的時候,臉上的表情依然表現的十分悲傷,因爲他的媽媽現在爲止依然還在外面工作,沒能回到家裏陪伴他,

孩子的自我攻擊,並不只是調皮搗蛋,更多的時候他們是爲了得到父母的關注。

父母應該怎麼做?

孩子的自我攻擊,如果任由其自由發展可能會導致極其可怕的後果,所以父母要引起重視,並且採取一定的措施。

第一:理解孩子的情緒

我們一定要主動理解孩子的情緒,而不是去壓抑孩子的情緒或者責罵孩子的情緒表達。我們想一想做爲大人的我們尚且會有因爲工作上的不順心,或者與朋友相處的不愉快而使自己的情緒不斷的波動。

那爲什麼我們不能理解孩子的情緒波動呢?孩子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不是一個沒有情感的機器人,爲什麼孩子就不能因爲和同學的相處不愉快,課業完成的不完美而造成情緒波動了。

人類之所以要有喜怒哀樂不同的表情就是要我們去表達的,沒有一個人能永遠是一個表情,所以理解孩子的情緒。

第二:允許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

當我們理解了孩子的情緒後,要允許孩子的情緒表達,我們不能對孩子說:“誰都會有不開心的時候,別再我面前摔臉子……”

類似的話,理解了孩子我們要讓孩子的情緒表達,比如孩子在學校受委屈了,我們可以跟孩子說:“沒事的,想哭就哭吧,說出來就好了。”讓孩子去表達。

第三:正確瞭解並引導孩子情緒表達

允許孩子的情緒表達後,不能說說是我理解孩子爲什麼生氣了難受了那就讓孩子自我發泄吧,發泄完了就完事,我們家長就可以不管不顧了,我們也要看到孩子情緒背後的原因。

到底是爲什麼孩子今天生氣了,是因爲作業沒寫,還是同學搶我們家孩子東西了,孩子在學校被欺負了?

瞭解情緒背後的真實原因,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不然孩子受到生氣產生的消極情緒的影響孩子的身心發展。

如果是因爲父母外出而造成孩子自我攻擊博取父母關注的,父母就更應該正確的引導了,不能採取欺騙,因爲一旦被孩子發現這是欺騙會造成更嚴重的後果。

理性的告訴孩子爲什麼要離開,用孩子所能接受的表達方式清楚的描述離開這件事情。

理解,允許,引導,層層遞進,缺一不可,我們孩子一定要好好預防,多給予孩子關注,因爲孩子自我攻擊,不僅僅是造成孩子身體的損傷,更是會造成父母心理的傷痛,讓我們努力減少孩子的身體損傷,避免父母的心理傷痛吧。

小孩不開心自己打自己3

孩生氣自己打自己怎麼辦

每個人都有脾氣小孩子也不例外,愛發脾氣是孩子在1歲前後出現的現象,一旦不如意,便會“動肝火”,有時候還會衝着自己。發脾氣高峯在兩到三歲,這和他們的自我意識地初步形成和語言表達能力的有限性有關。愛發脾氣大多與過分的溺愛有關,所以想要培育正確的人生觀,就要正確的引導孩子,出現這種問題的時候及時的糾正,耐心的講解。

小孩不開心自己打自己 第3張

小孩生氣自己打自己什麼原因

過分的溺愛,生活的氛圍,父母的影響都會造成這種情況的發生,聰明父母巧對孩子發脾氣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父母首先要了解孩子發脾氣的原因,其次應該瞭解孩子發脾氣是想要得到怎麼樣的訴求,然後因該多和孩子溝通,多多瞭解和滿足孩子合理的需求,並且明確告訴孩子這種表現是不對的,要讓孩子從小就正確的知道對於錯的區別。

小孩生氣自己打自己怎麼辦?孩子的脾氣性格雖說與遺傳有關,但是後天的培養也是不可忽視的問題。所謂的言傳身教都是教育孩子的因素,讓孩子從小就有是非觀,正確的判斷事物的對錯,不要過分的溺愛,這樣不僅對孩子不好,還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最後建議大家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一定要更加耐心,畢竟這關乎着孩子未來的路不可大意。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