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0到3歲寶寶對話的要領

0到3歲寶寶對話的要領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0到3歲寶寶對話的要領,寶寶在小的時候家長的教育是很重要的,寶寶在不同階段心理都是不同的,所以作爲家長在跟寶寶對話的時候要做好引導,下面分享0到3歲寶寶對話的要領。

0到3歲寶寶對話的要領1

3個月:寶寶沉默不語,媽媽嘮叨不停

寶寶在新生兒時期,通常緊閉着嘴,只會用哭聲表達自己的感情,但是新生兒對聲音非常敏感,因此新生兒也需要和媽媽對話。

寶寶一般出生一個月左右,才能區分人的聲音,但在此之前,媽媽還是應該經常跟寶寶對話,不斷刺激寶寶的語言神經。這種刺激不僅有助於寶寶的發育,還能穩定寶寶的情緒。

怎麼跟寶寶對話

這個時期媽媽還不能跟寶寶交流情感,及時媽媽不願意自言自語,至少在換尿布的時候主動跟寶寶說說話。

當寶寶飢餓、尿牀或身體不舒服的時候,就會通過哭聲表達自己的感受。對寶寶來說,這種行爲就相當於一種語言。

在日常生活中,媽媽應該經常跟寶寶說話,例如“寶寶尿牀了?是不是很不舒服?媽媽馬上幫你換尿布哦!”“哎喲!吸得好用力啊!多吃點,快快長大吧!”

0到3歲寶寶對話的要領

4-12個月:發出咿呀聲音,以正確語言跟孩子說話

寶寶一旦學會了“咿呀”聲,就會經常吵鬧。發育較快的孩子從出生2個月開始會發出“啊啊、哦哦”等聲音,而且逐漸學會了“媽媽、打打、爸爸”等較爲複雜的發音。

在這個時期,寶寶喜歡發出各種聲音,而且聲音也比較大。對媽媽來說,用“咿呀”的聲音跟寶寶對話,也是一種樂趣。

怎麼跟寶寶對話

如果寶寶發出“咿呀”的聲音,媽媽可以以“媽媽、爸爸”等詞彙做出迴應。此時,寶寶的“咿呀”聲也許只是無意識的行爲,但是也有可能是對自己想法的一種表達方式,不管怎樣,寶寶都在等待媽媽的反應。

1-2歲:寶寶用疊字說話,媽媽用句子引導

這個時期,寶寶的獨立精神非常強烈,可以正確地理解“不行”等語言的含義。如果寶寶不喝湯,或者只是用手指攪拌湯,及時寶寶的'動作很容易讓人發笑,也應該說“不”。笑也是對話的一種形式,如果媽媽笑出來,寶寶就會誤認爲媽媽在欣賞或肯定自己的行爲。

怎麼跟寶寶對話

在這個時期,寶寶經常用詞組表達自己的想法。比如,飢餓的時候會說“餓、餓”,想獨自吃飯的時候,就會指着餐具說“飯、飯”。此時,媽媽應該做出的反應就是:“肚子餓了嗎?想吃飯嗎?”“怎麼了?想自己吃飯嗎?”“啊!原來筷子掉在地上啦!謝謝你提醒媽媽”。

2-3歲:媽媽和孩子可以互相提問

在這個時期,寶寶能用兩三個詞彙造出短句,並且經常問“爲什麼”。寶寶在2歲之前,注意力較差,雖然能跟別人對話,但是不會持續多長時間。寶寶滿2歲以後,就能進行較長時間的對話了,而且當對方思考問題時,寶寶還會懂得耐心等待。

如果用簡單而緩慢的節奏跟寶寶對話,就可以用一個主題進行長時間的對話。當寶寶組織下一句話時,媽媽不應該以“你覺得很有意思嗎?”“你在院子裏看到什麼?”等方式催促寶寶。在這個時期,寶寶開始學習用完整的橘子對話的方法,因此必須適當開一個頭。

另外,寶寶會經常提“這是什麼?”“爲什麼?”等問題,此時媽媽必須用見到那的語言正確地給出答案。同樣道理,在媽媽向寶寶提問的過程中,寶寶也能學會跟別人交流情感的方法。

0到3歲寶寶對話的要領2

要避免與寶寶對話時用兒語

當寶寶會咿咿呀呀的說話時,家長們一定會很開心的,也會學着寶寶說話的聲音來與他對話,其實是不對的,家長是要避免與寶寶對話時用兒語的,而是要認認真真的使用正確的詞來與寶寶說話,比如讓寶寶吃肉,許多家長都會說成是“吃肉肉”,這是相當不明智的,爲什麼這避免與寶玉對話時用兒語呢,我們看以下的內容。

對於家長重視的早期教育,其中早期的語言訓練是早教中很重要的一環,家長們也很重視此環節。但是很多年輕的父母沒有經驗,經常學寶寶“依依呀呀”用兒語說話。其實這樣並不好,要認真正式地跟寶寶多講話,要避免與寶寶對話時用兒語,這是很重要的。

一、家長在教寶寶學說話時,不要只教“兒語”。

寶寶在剛剛要發音而咿咿呀呀的學語被我們稱爲兒語。這時,年輕的父母看到孩子想要說話的急切樣子,便教起了諸如“汪汪”“咕 咚咕咚”之類的兒語。這種教授方法雖然生動有趣,符合孩子的特點,有助於孩子形象思維的開發,但是卻容易忽略孩子抽象思維的培養與發展。其實,對於孩子來 說,記住“狗”和“汪汪”所花的時間相差無幾,而前者是遲早要學的語言,後者卻是不久就要拋棄的。語言。因此,爲了使孩子的思維能力得到全面的開發,家長在教孩子學說話時,應注意將理性詞彙和感性詞彙相結合,讓孩子學用正確的發音對於以後的語言發展纔是有用的,重要的。

0到3歲寶寶對話的要領 第2張

二、家長要多跟寶寶說話。

在寶寶一歲右時,其聽覺能力就基本形成了,在此期間,要給寶寶輸送越多的有意義的聲音,才越能促進嬰兒腦內主管聽覺的神經元的敏感性。另外,還有研究表明,嬰兒獲得詞彙量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母親對嬰兒說話的數量。因此,我們發現寶寶有的說話晚,有的說話早,很大程度是因爲帶孩子的家長與寶寶說話多少的原因。

雖然我們知道新生嬰兒對於成人有話確實聽不懂,但也不能忽略了新生嬰兒很強的學習能力,比如當媽媽總是衝他微笑,對他說“寶寶,我是媽媽。”“寶寶,這是奶,你餓了吧。”當給寶寶穿衣服時,給寶寶餵奶時,都要和寶寶說話,告訴他“媽媽在給你換衣服,涼不涼啊?伸伸小胳膊、擡起頭”等等。常這樣說了,寶寶對於這樣的內容就逐漸有了瞭解,對於以後發展孩子的語言能力是十分有利的。而隨着與寶寶說話的時間一長,這種語言信息就儲存在了他的腦子裏。到了1歲的時候,他可能會叫“爸爸,媽媽”了,並且完全明白成人說話的意思。這就是爲什麼要多和寶寶說話的原因。

家長在孩子學說話時一定要避免與寶寶對話時用兒語,這對於寶寶以後的語言發展不利,當然也會阻礙了寶寶的智力的全面開發。寶寶說話的語言發展也是分好幾個階段的,從剛開始的啊開始,到一個字、兩個字,再到一個完整的句子,這其中都需要家長對於孩子說話的方式與方法特別注意的,並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來引導孩子的語言發展。

要避免與寶寶對話時用兒語

事件一:不要用“兒語”和寶寶說話

許多家長都會覺得寶寶的奶聲奶氣很好玩,用寶寶說話的方法和他/她說話,其實這樣做不利於寶寶發音和語言發育,反而會讓他把錯誤的發音認爲是正確的,將來也不易糾正。比如把“吃”說成“氣”。

事件二:好寶寶誇出來

不要吝嗇對寶寶的表揚,但要注意表揚的事情要具體,不要泛泛地表揚。比如寶寶今天飯吃得好,就要說:“寶寶今天飯吃得真快!媽媽真喜歡啊!”諸如此類的,而不是光說“寶寶是個好寶寶”,這樣做有助於強化寶寶的好習慣好行爲,知道自己什麼地方做對了。但是也不能只誇獎而不批評。

事件三:不要當着孩子和客人面前批評孩子

小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如果在客人面前總說:“我家寶寶一點不乖!”“我家寶寶沒你們聰明!”,會讓孩子對自己失去信心,造成不良的心理暗示,批評寶寶也要單獨和寶寶說,並且就事論事,而不是亂翻老賬。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