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孩子偷東西父母應該怎麼辦

孩子偷東西父母應該怎麼辦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偷東西父母應該怎麼辦,孩子在小時候如果有偷東西的情況,作爲家長一定要重視,因爲這是一個很不好的習慣,想要改正孩子偷東西就要先了解原因,下面分享孩子偷東西父母應該怎麼辦。

孩子偷東西父母應該怎麼辦1

我們不喜歡孩子偷東西,但是孩子還是會去動那些不該動的東西。孩子們的偷盜行爲,通常不是僅僅靠一場面對面的偷盜行爲的直接譴責就能夠改正。恰恰相反,我們首先要做的應該是:瞭解和研究那些促使他們偷東西的潛在想法,這樣才能最終解決問題。

幸好,和說謊一樣,早期的偷盜——即4-6歲孩子的小偷小摸——幾乎可以說是一個人人都會經歷的童年階段。如果我們認真對待這類事情,而不是過分發火,孩子們毫無疑問就會很快超越這個小偷小摸的階段。但是,我們經常因爲過分的情緒反應而把事情弄得更糟,因爲孩子們具有一定的逆反心理。我們來看一看現實中對此類問題的兩種不同方法:

孩子偷東西父母應該怎麼辦

四歲的明明從她媽媽的首飾盒中拿走了一隻耳環。媽媽發現了,叫喊道:“明明,你拿了我的耳環嗎?別隻是看着我,回答我!我告訴過你別動我的首飾盒,這簡直讓我快發瘋了。馬上給我交出來!永遠都不要做這樣的事情了!”這位母親只顧着發脾氣鬧情緒,她沒有意識到她其實是在導致明明以後繼續偷東西。這個孩子將會開始以她獨特的方式來惹媽媽生氣。偷東西將成爲一件令明明高興的事情——熱鬧不說,還不用承擔任何後果。

解決此類問題最好的方法無疑是:當媽媽的可以這樣告訴孩子:“明明,寶貝兒,你拿了媽媽的耳環,媽媽很不高興。現在把它放回首飾盒吧,謝謝啦。嗯,謝謝你把他放回原處!這真讓媽媽高興啊,你真是個好姑娘!”通過這樣的方式,媽媽讓明明知道了,哪兒纔是耳環該放的地方,同時知道媽媽也不會因爲自己那走過耳環而發火。

孩子偷東西往往是覺的空虛或者是缺乏疼愛。無論是什麼原因,我們應該在事情尚未發生之前,就和孩子交流,建立他們的自我觀念,向他們展示我們對他的愛和關注。

偷東西是一個多因素導致的複雜問題,一般不能一次性得到解決。但是,孩子們的失落感,空虛感,受歧視感等等不好的感受,是可以通過大人們的理解,愛撫,眼神交流,擁抱等明智的處理方法來消除的。

孩子偷東西父母應該怎麼辦2

孩子偷東西怎麼教育

瞭解到孩子品德兼優,從她拿走的膠帶貼紙和口紅型橡皮擦來看,不過是外形或顏色較爲漂亮的小物品,由此肯定,孩子偷東西的原因這並非是物質需求,而是精神需求。

偷拿是一種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常見的現象,一般發生在三四歲到七八歲這一年齡階段。這段時間的孩子有其獨特的心理特徵,因此常常會出現“孩子物質上不缺,卻愛偷拿別人小東西”的情況。

孩子偷東西的原因有哪些

1、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仍以自我意識爲主

他們還沒有分清楚“我的”與“他的”兩者的概念及之間的差別,認爲凡是自己喜歡的都可以據爲己有。

2、道德認知不足

一位教育家曾經說過,中學前的孩子是沒有道德感的。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雖然也可能知道偷拿的行爲不好,卻沒有意識到這種行爲是不道德的,更不知道這種行爲在成人世界裏代表着什麼。

孩子偷東西父母應該怎麼辦 第2張

3、情感需要沒有得到滿足

孩子缺乏關注度:有一類孩子,在家裏沒有得到足夠的.關注與愛,在班上也沒朋友,因此就想着靠這種方式,來博取衆人的關注,也就是我們說的“刷存在感”。

孩子缺乏安全感:還有一類孩子,由於家庭教育中的“高壓政策”,他們很少得到父母的認可,導致自身缺乏安全感,甚至產生自卑感,而偷盜行爲帶來的成就感,便填補了他們內心缺失的部分。

孩子缺乏成就感:還有一些孩子因學習上或者生活中缺乏成就感,百無聊賴,於是以偷拿的行爲尋求刺激。

孩子在情感需求上得不到滿足時,一味制止只會對孩子偷拿的行爲加劇化和毫無幫助。家長可在與孩子的相處中細細瞭解孩子的心態和需求,追根溯源,才能對症下藥。

在解決措施上,首先肯定的是家長做好了模範的第一步,拿了東西就要還回去並道歉。

其次,還有一些需要家長注意的事項:

1、別給孩子貼“偷”的標籤

孩子的自我評價水平低,對來自別人的評價很容易產生“認同”。如果長期亂用“小偷”這樣的話來責罵孩子,孩子就會認定自己是這樣的人。

2、態度要溫和

孩子經常會因爲害怕懲罰而撒謊,而家長如果能更耐心地詢問一些問題,比如:“你很喜歡那件東西是嗎?”,就會消除孩子的緊張感,促使他講出真相,纔有機會針對情況進行教育勸導。

3、強調物權概念

父母可以常常強調誠實和“尊重別人界線、擁有”的觀念。比如在玩具店孩子對某個玩具愛不釋手,最後要離開時,當孩子放下時,馬上讚美說:“樂樂是個誠實的孩子,這玩具是別人的,就得還給人。”

有人說,盜竊癖有可能不是品格問題,而是精神疾病。家長無需一度擔心孩子在品格上出現了問題,懷疑她不再是好孩子。

相反,她可能是精神上生了病,需要爸爸媽媽給與關注和更多的愛。

來自父母足夠的愛,纔是治癒孩子心靈疾病的最佳良藥。

只要爸爸媽媽是聳直的大樹,孩子就不會長成歪脖子樹。父母做好榜樣,將會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