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排卵時間怎麼算

排卵時間怎麼算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9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排卵時間怎麼算?排卵對每個女性來說都是很重要的,因爲在排卵期同房可以增加受孕的機率,但是有很多女性都不知道自己該在什麼時候排卵,下面小編分享排卵時間怎麼算?

排卵時間怎麼算1

掌握排卵時間,可在排卵期與丈夫同房,會增加懷孕的機會。分居兩地又想生育孩子的夫婦,可參照排卵期安排探親假,知道排卵期,對於避孕節育也有一定的意義。

要想知道自己的排卵時間,必須要先了解一下卵子在這個微觀世界裏的排出情形。卵子在成熟卵泡裏逐漸成熟時,這個成熟卵泡會漸漸地向卵巢的表面移動。緊貼着卵巢壁,並向外面突出,快排卵時,成熟卵泡壁變得十分薄,有一處顯著向外突出,最後就在這處破裂,卵子就從這兒跑出來,進入腹腔,很快被輸卵管傘捕捉進輸卵管裏。一般情況下,一個卵子的整個成長時間大約需要一個月,而卵子的排出過程只需要86秒鐘。醫學家把排卵前30秒鐘左右卵泡顯著向外突出和開始破裂的精彩情形稱爲“火山爆發”,而將卵子從卵泡裏出來的一瞬間稱爲“日出”。

排卵時間怎麼算

怎樣知道卵巢有沒有排卵

確定排卵時間的兩種簡便方法

測量基礎體溫法:基礎體溫也叫靜息體溫,是人在靜息狀態下測量的體溫,它反映人體在靜息狀態下的新陳代謝水平。而且,這種基礎體溫和婦女的排卵也密切相關。

在卵巢即將排卵前,身體內的雌激素含量達到高峯。這些雌激素會使血液中一種叫乙酰膽鹼的物質含量增加,促使血管擴張,增加散熱,所以基礎體溫較低。當卵子排出卵巢時,體內的孕激素數量會頓時增加,這些孕激素不但會對子宮內膜發生作用,而且也會影響人體的體溫中樞,以及促進血管收縮,減少散熱,使體溫略微升高。所以,在排卵前後基礎體溫會出現一個由低向高的溫度變化現象。具體說,排卵前的基礎體溫大約在36.4~36.6左右,排卵的`瞬間可能更低些,排卵後平均上升0.5左右,一直維持到月經來潮前纔開始下降。這樣就形成了一條著名的婦女排卵前後的雙相基礎體溫曲線。如果沒有出現這種雙相曲線,意味着這個婦女可能沒有排卵。

基礎體溫的測量要求比較嚴格,要在較長時間睡眠後,至少睡足5小時以上才測量。一般安排在清晨未起牀前,清醒後立即將事先準備好的體溫表插入口中,測量5分鐘,要求保持安靜,不能講話和排大小便等。每天測量一次,起牀後把測得的體溫數值記下來,填好日期,這樣就可以畫出基礎體溫曲線。通常要求連續測量3個月,纔可摸索出排卵規律。

月經週期推算法:這種方法比較適合月經週期規律的人。從月經來潮至月經乾淨爲止,叫月經期。一個月經週期至排卵,這段時期叫卵泡期;從排卵起至下次月經來潮,叫黃體期;對於正常婦女來說,這幾個期的時間比較穩定,黃體期約爲14天左右,月經期爲4~5天,而影響月經週期長短的主要是卵泡期。因此,可按這個規律推算:凡是月經週期28~30天左右的婦女,排卵時間在兩次月經中間,也就是上次月經乾淨後與下次月經來潮前的各14天左右。

月經週期較長的婦女,月經週期中的卵泡期與黃體期並不平均分配,推算方法是:月經週期的天數減去黃體期天數,就是大致的排卵時間。例如,一個婦女的月經週期爲47天,排卵期爲47天-14天=33天,說明這位婦女的排卵日子大約在距上次月經乾淨後的第33天左右。

排卵時間怎麼算2

檢測排卵與否的方法

基礎體溫法(BBT)

無排卵BBT爲單相,有排卵爲雙相。一般BBT多在排卵後2-3天上升,少數在排卵日上升,升高幅度>0.3度。

由於BBT監測容易受到環境、測量方法、時間等的而影響,已存在誤差,不易得到正確數值,所以,作爲輔助方法更合適點,不能完全依賴。

另外,只有80-90%的女性在排卵時BBT爲雙相,還有部分女性排卵也是單相,而且就算檢測到是雙向,也不一定就排卵了,也可能因爲某些疾病因素導致無排卵。

排卵時間怎麼算 第2張

排卵試紙

排卵試紙是通過檢測黃體生成激素(LH)的峯值水平,來預知是否排卵的。女性排卵前24~48小時內,尿液中的黃體生成激素(LH)會出現高峯值,用排卵試紙自測,結果就會顯示爲陽性。若試紙出現一條紅色條帶,即對照線顯色,檢測線不顯色,表示無排卵。

但因爲排卵試紙的質量可能參差不齊,監測的時間選擇等其他因素影響,也可能有誤差。

B超監測(最準確)

B超監測排卵是目前最準確的監測排卵與否的方法,一般從月經週期第9天開始,1-3天觀察1次,通過連續觀察,可看到卵泡逐漸長大,預知什麼時候回排卵。

1、排卵徵象:1卵泡破裂:卵泡塌陷、體積縮小、無回聲區消失。2血體、不規則有強回聲光點的囊腫。3盆腔積液:20%可見積液(排出4-6ml卵泡液,B超可測出>5ml液體)。

2、不排卵:也有可能出現不排卵的情況,沒有優勢卵泡,卵泡不發育、卵泡成熟但是不破等各種情況,這時候需要做具體的相關檢查,瞭解病因,對症治療。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