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怎麼讓寶寶3歲前成爲社交高手

怎麼讓寶寶3歲前成爲社交高手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怎麼讓寶寶3歲前成爲社交高手, 0—3歲是培養寶寶們社會交往能力的重要時期,爲寶寶創造條件,幫助寶寶尋找朋友,使寶寶感受到有朋友的快樂。來看怎麼讓寶寶3歲前成爲社交高手。

怎麼讓寶寶3歲前成爲社交高手1

寶寶們就像是一隻掉隊的“小鴨子”,獨自享受着他們自己的空間。長久下去,就會造成寶寶的孤僻性格,並且還會產生牢固的自卑情緒,這對寶寶的成長很不利。所以,讓寶寶學會交往與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0—3歲是培養寶寶們社會交往能力的重要時期。發現寶寶不合羣並不可怕,但要意識到:是時候幫助寶寶交朋友了。也許您的寶寶對於交友的確有困難,那麼父母就要給寶寶適當的指點和幫助。

說到幫助,事實上,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方法可以強制寶寶參與社會交往,但作爲父母,我們可以爲寶寶創造條件,幫助寶寶尋找朋友,使寶寶真切地感受到原來有朋友真的很快樂。

怎麼讓寶寶3歲前成爲社交高手

所以在培養寶寶社交能力時,父母應掌握這其中的9個要點。

1、媽媽是第一個“好朋友” 寶寶社交的第一步從出生就開始了。雖然小小的他躺在那裏還不能說話,但是通過哭、目光接觸、笑等表情,我們的小社交家完全能和周圍人互動起來:他能模仿周圍人的表情,而很快,親友們就能從小傢伙的肢體信號中“破譯”他的需要了。 媽媽、爸爸、保姆或祖輩的撫摸、親吻、及時的迴應,爲孩子提供了安全感,讓他感覺良好,充滿自信。有了這種關愛的保障,小社交家才能安心地去“探索”外部世界,包括與各種各樣的人“相遇”,並且建立良好的關係。 可以說,合羣的第一階段是在孩子的家庭中完成的,尤其重要的是來自媽媽的愛。

2、尊重孩子間從小建立的友誼 無論對大人,還是對孩子來說,生活中有一個親密的朋友都是很珍貴的。你知道嗎?當一個孩子有朋友時,玩的時間會比沒有朋友的孩子多出6倍,他更容易與人分享,同別人交流的時間更長。 有些規則可以幫到你: 2歲以前,孩子們喜歡熟面孔,最好把熟悉的孩子放在一起。陌生的孩子會讓他們擔心。 多組織2歲以後的孩子參加偏“動”的遊戲,如盪鞦韆或騎車等,這種活動不僅有利於小夥伴的相遇,而且孩子在期間的積極互動要比在那些安靜的動手遊戲(如搭積木)中的互動高出2倍。 3歲之前的孩子在和同伴交往時,喜歡有成年人在場。雖然父母不一定要參與孩子間的活動,但要待在孩子能看到的地方。

3、保護自己是基本的態度 孩子間的小衝突,一般不必太認真,放手讓他自己在歷練中學會交往。但是要注意控制一些極端行爲,讓他不被過度傷害,也不去傷害他人。如果弱勢的一方能夠反抗並且懂得保護自己就好,但是如果孩子不會,就需要我們教給他保護自己的辦法。 及時閃躲、表達憤怒,甚至在不造成傷害的前提下“還手”也未嘗不可。在衝突中保護自己,這也是一種社會適應的方式。

4、遊戲是一種有用的準備 很多研究都證明,“角色扮演”遊戲能幫助孩子提高與人交往的能力。在這些遊戲中,玩具可以給孩子另一個視角,讓他站在別人的位置上考慮問題,進而體會他人的感受。 2歲以後,可以和孩子玩一玩角色遊戲。遊戲之後,你們可以聊一聊:“剛纔你演的是什麼,後來又演了什麼?這幾個角色裏,你覺得誰最努力?誰最有耐心?”

5、分享要靠後天學習 1歲半以後,隨着“自我中心”思維向“社會化”思維的轉化,孩子所要學的一項重要的技巧,就是分享。分享是其他友誼技巧的基礎。 分享並不是天生就會,只有到了3歲左右,才真正出現分享行爲。在學會分享之前,孩子先要知道什麼是“我”和“我的”。知道什麼東西屬於“我”,才能真正學會分享。 分享意味着快樂。硬逼着孩子和別的孩子分享是不現實的,只有孩子清楚了什麼能給自己帶來快樂,同時他也期待着讓別人與他同樂時,分享行爲才能真正主動出現。

6、我接受你的憤怒,但我不能允許你打人 兩三歲的孩子間很容易發生衝突:搶玩具,推搡,抓頭髮,有時甚至會咬人。對這個階段的“武力事件”,比較合適的態度是:接受情緒,引導行爲。比如:“我理解你很憤怒,但我不能允許你打人。” 如果一個孩子剛開始用打人的辦法處理事情成功了,以後他會更容易用打人的辦法來處理其他事情;如果大人的態度不堅決,不明確,孩子打人的行爲可能就不能得到有效遏制。 此外,讓孩子看到一種除了打人以外的處理好事情的'方法。比如協商、交換等方式,讓孩子學會用語言進行“談判”。

7、學會欣賞自己 2歲以下的孩子拒絕同別的夥伴玩?這很正常,這個階段他很還沒準備好與小夥伴正式開始交往,他還等着你遞給他玩具呢,而不是主動參加別的小朋友的遊戲! 即使大一些的孩子,你也沒有必要一定出馬,“催促”他變成交際明星。一般情況下,孩子要到3歲左右,才能找到一個他喜歡的小夥伴或加入一個小團體。 而且,每個孩子的個性及交往特點都不盡相同,有的孩子朋友不多,但照樣很充實、快樂。對這樣的孩子,學會欣賞自己、喜歡自己的個性更重要,而沒有必要強迫他像別人一樣“活躍”。 關鍵要多觀察,看他自己一個人的時候,是不是也感覺很快樂?能玩得很開心嗎?如果是,你就不必擔心,一旦他準備好就會和別人一起玩了。

8、合羣的本質是尊重別人 一個沒有規矩的孩子,在社會交往中也不太容易受歡迎。從小就應該給孩子明確界限,這其中就包括不能搶別的小朋友手裏的玩具,學會尊重別人,禮貌待人。 事實上,合羣最本質的含義就是尊重別人。想想看,隨便打斷小朋友的談話,在大家看書的時候高聲喊叫,強迫小朋友遵從自己的遊戲規則……都會給小夥伴帶來不愉快的感受。 要讓孩子逐漸明白,小夥伴不是玩耍、擺弄和聽話的玩具,他們也有自己的願望和想法。但要記住,教會孩子這一點不是一兩天就能完成的,也不要期待立竿見影,你需要持續地努力與耐心。

9、從興趣入手,更容易找到玩伴 如果你的小傢伙不想加入到其他的小朋友當中,並非表明你的孩子無法和別的小朋友發展友誼,也許只是他不喜歡他們的遊戲方式。 如果孩子對打打鬧鬧的遊戲興趣不高,那麼可以準備一些安靜的遊戲,找到這方面有共同興趣的孩子,也許會有些突破:融入不了大的羣體,在一個小的圈子裏,或者玩一對一的遊戲應該相對容易一些。 給他安排長時間接觸一個小朋友的機會,讓孩子積累和別人玩的經驗。這樣,即便他在一個大些的羣體裏仍然不太適應,但至少有了玩伴,跟別人玩的本領也會比原來多一些。

怎麼讓寶寶3歲前成爲社交高手2

現象直擊

隨着寶寶進入中班,他們開始越來越喜歡玩合作類型的遊戲,但是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寶寶在合作遊戲中的表現卻往往不盡人意,爭搶、吵鬧、退縮等各種現象困擾着不少家長。

布奇專家解讀

孩子在大約1歲時產生自我意識,並隨之意識到他人的存在,開始與他人產生社會性交往。3歲以後,孩子的生活環境開始超越家庭, 對父母的依賴逐漸減少,與同伴的交往增多。到4、5歲時,孩子的社會性迅速發展,產生更多的同伴合作與分享行爲。不過,雖然隨着時間的推移,孩子的社會交往與合作能力不斷增強,但這種能力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會受到後天環境的影響。所以,有心的父母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合作意識與能力,幫助孩子在羣體中快樂、自信地成長。

布奇專家支招

1.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

怎麼讓寶寶3歲前成爲社交高手 第2張

孩子的同伴交往與合作,是一種基於平等的社會性交往,這種平等關係與家庭中親子關係有本質的不同。所以孩子必須擁有一定的獨立自理能力,纔有可能成爲多邊交往合作關係中的一邊,否則只能處於邊緣地位,被孩子羣體排斥。因此,在家裏,父母應該鼓勵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並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服務他人,爲在同伴羣體中生存打下基礎。

2.要爲孩子樹立平等合作的榜樣,幫孩子建立自己的社會關係。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應該爲孩子樹立合作的榜樣,讓孩子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各自承擔一些家務,必要的時候進行協商和合作,還可以讓孩子適度參與這一過程,讓他體驗合作的必要性。家庭之外,父母應該和鄰居友善相處,團結互助,以此感染孩子,以同樣的熱情和關心對待同伴。鼓勵孩子結交新朋友,幫助孩子建立自己的社會交際圈。如邀請小朋友來家裏做客,帶孩子去其他小朋友家串門,爲孩子創造和更多小朋友相處的機會。

3.鼓勵孩子參與遊戲。

角色扮演的遊戲能夠很好地促進孩子社會性的發展。這類遊戲中有較多的角色衝突和認知衝突,需要孩子們互相協商,約定規則。樂於參與角色扮演遊戲的孩子更容易理解他人,具有較強的合作意識和能力,在生活中也是乖巧、自信、快樂的寶貝。因此,父母應該鼓勵孩子和同伴之間的遊戲,並適時地配合孩子,一起營造一個遊戲的世界。

布奇成長故事《沒關係,你不是故意的》中,當布奇和小米發生衝突,互不理睬,布奇媽媽並沒有着急介入孩子的問題,而是耐心的聽布奇講完了事情的經過,並把獨立解決問題的權力交到了布奇手中。讓孩子獨立解決問題會爲他以後的同伴交往積累經驗。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