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孩子鬧情緒怎麼正確引導

孩子鬧情緒怎麼正確引導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9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鬧情緒怎麼正確引導,我們知道小孩子對控制自己情緒能力是很差的,如果父母讓孩子不滿意,孩子就會發脾氣。而對於孩子發脾氣,父母要正確引導。那麼孩子鬧情緒怎麼正確引導?

孩子鬧情緒怎麼正確引導1

面對有情緒的孩子,大人們大多會用哄騙、安撫或轉移注意力等方式,急着去解決問題,從而忽略孩子的失望、生氣等情緒;

而孩子則會覺得自己不受重視不被理解,負面情緒會進一步加重,並衍生出害怕委屈恐慌等更多負面情緒,出現更大的挫敗感。

英國兒童教育專家KathrynMewes把孩子的情緒爆發形象地比喻爲“情緒山峯”(EmotionMountain),是這樣解釋的:

第一個階段:“認爲都是別人的錯”;

第二個階段:“意識到是他們自己的行爲讓其陷入窘境”;

第三個階段:“嗚咽以及接受事實”;

第四個階段:“精疲力盡、迴歸平靜”。

所以,哪怕真的是孩子無理取鬧,講道理的真正時機,也必然是在孩子的情緒被接納,接受事實迴歸平靜以後。

孩子鬧情緒怎麼正確引導

那麼,孩子有情緒時,該如何做才比較恰當呢?

有一位國外的爸爸給我們做了一個教科書級別的示範:

爸爸像平常一樣跟女兒開玩笑,女兒這次卻意外地生氣哭了。

面對女兒突如其來的情緒崩潰,老爸第一時間蹲下了身子,平等溫柔地與女兒開始對話,話語中充分肯定女兒生氣的合理性:

“你可以生氣,接受它、尊重它,承認它……學會放下,不要一直沉浸在憤怒的情緒裏……你可以大聲發泄或拿枕頭出氣,你可以跺腳,只要能擺脫壞心情……你生任何人的氣包括父母包括自己,都不會影響我們愛你。”

最後這位爸爸的道歉與擁抱徹底消解了孩子的生氣,以孩子主動親吻爸爸結束。

是不是很溫情很神奇?其實做好以下3點就對了:

1、接納情緒

每一個人都會生氣,不管是孩子還是大人。大人在接納孩子的情緒的同時,也可以引導孩子接納自己的情緒。

多鼓勵孩子表達出自己的感受與情緒,能避免孩子累計那些說不出的`感受而通過憤怒一次性爆發。

視頻中爸爸說的“你可以生氣,接受它、尊重它,承認它……學會放下,不要一直沉浸在憤怒的情緒裏”就是在引導孩子接受自己生氣憤怒的情緒;

但是同時又讓孩子知道不要讓生氣持續太久因爲會有不好的後果,持續的壞情緒會影響接下來的生活

當然,由於情緒是有感染性的,如果這時家長也有情緒的話,需要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再回來處理孩子生氣的事情。

2、引導行爲

嬰幼兒在他可以用語言表達之前,早就懂得了自己要什麼以及自己的感受,但是語言能力表達的不足,只能以行爲來表達。——《西爾斯親密育兒》

孩子在生氣的時候可能會採取尖叫、罵人、咬人、打人、摔東西、撒潑打滾等方式。

在孩子出現這些不當言行的時候,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可以做的。我們要讓孩子知道生氣時正常的,也是被允許的,但是過於激烈的行爲則不行。

撕紙、畫畫、跺腳、拿枕頭撒氣,看書,聽音樂,玩玩具,吃點好吃的等,都可以有助我們從負面情緒裏脫離出來,或者離開當時那個不開心的環境,比如視頻中的外國爸爸建議離開屋子去散步,都是好辦法。

3、處理問題

孩子生氣都是有原因的。雖然孩子生氣的理由千奇百怪,但從人的三個基本心理需求——愛與歸屬、自主感、勝任感來說,孩子生氣可以歸爲以下三種原因:

愛和尊重的需要沒有被滿足:如被忽略、被錯怪、被誤解、沒有被公平對待,沒有安全感等。

自主做事的願望受阻:如孩子想吃冰激凌,想玩水,要看電視、要與精靈跳舞等不被大人允許或滿足。

不能做好某事而產生的挫敗感:孩子做一件事好久沒有完成,或完成不好時。

通常來說,孩子生氣發脾氣,是自我意識覺醒的表現,是心理需要沒有被滿足的求助。我們只有通過平靜耐心的平等溝通,去了解和確認孩子生氣的原因,纔可以有的放矢,解決問題。

孩子鬧情緒怎麼正確引導 第2張

大家公認的會帶娃的明星媽媽胡可,其實也是通過“接納—引導—解決”這三步來處理孩子的情緒問題的。

每每小魚兒生氣發脾氣的時候,胡可的最先表達都是:“我知道你因爲……而傷心/生氣……”

正是胡可這樣的表達讓孩子知道媽媽在關注他、理解他、接納他,小魚兒才很少出現過激的言行。

孩子鬧情緒怎麼正確引導2

1、理解、接納孩子的情緒

如果孩子出現情緒反應,父母要先用同理心和傾聽的技巧,接納孩子的情緒。當孩子知道你願意理解他的感受,就會慢慢將心情沉澱下來。

情緒是自然產生的感覺,是一個人對週遭事物的主觀感受,因此沒有對錯之分。它是一種能量,一旦涌現了,絕不會憑空消失,需要有效抒解的管道。

教育專家指出,國人因文化的關係,並不接納負向的情緒。

在孩子出現負面的情緒時,大人往往回以“不可以這樣”,或是輕忽壓抑,而不能提供孩子一個實際練習面對和處理負向情緒的機會,或是體會孩子在處理這種情緒時需要一段心理歷程。

孩子鬧情緒怎麼正確引導 第3張

例如:當我覺得害怕、緊張、擔心、嫉妒時,我覺得如何?我可以怎麼辦?

如此一來,孩子表面上可能沒事,但內心那股“氣”依然存在,”情緒垃圾”愈積愈多,最後一發不可收拾。

不過,同理孩子的情緒,並不代表同意孩子的行爲,更不是放任孩子把情緒表現當成工具,對父母予取予求。要讓孩子明白:所有的感覺都是可以被接納的,但是不當的行爲必須被規範。

步驟2:協助孩子覺察、表達情緒,並釐清原因

接下來,父母要像一面情緒鏡子,運用言語反映孩子的真實感受,協助孩子覺察、認清自己的情緒,例如:”看你哭得這麼傷心,一定很難過,對不對?”響應孩子的感受,可以讓孩子明瞭自己的感覺。

之後,繼續用開放性的提問方式,例如:”今天是不是發生什麼事了?”協助孩子正確表達情緒,釐清情緒背後的原因。只有找到情緒反應的真正原因,掌握孩子的心理需求,才能對症下藥。

步驟3:引導孩子調整認知,思考解決方案

等孩子情緒緩和下來,引導他調整認知,從另一種角度看待引起他困擾的事情,例如:”玩具被同學不小心弄壞了,你覺得很生氣。但是你打人沒辦法讓玩具恢復原狀。我們一起想想看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好不好?”

四個方法提升情緒力

方法1:身心覺察,換個想法更好

孩子的情緒反應,特別容易牽動生理的變化,例如:害羞時容易臉紅、緊張時心跳會加速、害怕時會發抖等等。平時多和孩子練習身體放鬆技巧,例如:深呼吸、肌肉放鬆、靜坐等,有助於提高孩子的情緒覺察力,穩定情緒波動。

方法2:愛與肯定,累積快樂存摺

塞利格曼強調,建構孩子的正向情緒並不是教孩子盲目的樂觀,或者否認、避免負面情緒。充足的安全感、肯定孩子的自我、溫暖熱情的家庭氣氛、無條件的愛但有條件的獎勵,以及許多好事件,都能爲孩子架設一張“情緒安全網”。

方法3:親子共讀,豐富情緒語彙

故事是現實世界的縮影,孩子從故事中辨識不同情緒,瞭解人們如何處理憤怒、恐懼、快樂及憂傷等不同情緒。

孩子鬧情緒怎麼正確引導 第4張

藉由讀後討論和角色扮演,父母引導孩子以旁觀者的角度,觀察事情的始末,瞭解書中人物在哪些情境下、做哪些事,會產生各種不同的情緒反應,學習從他人的角度去思考,尊重自己和他人的感受。

方法4:身教重於一切

良好的典範勝過千言萬語。在處理孩子情緒之前,要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

教育專家感慨指出,很多父母在處理情緒時經常言行不一,自己的情緒表達方式和孩子一樣,但對於孩子的問題卻一副道德勸說,而導致孩子對於父母的管教失去信心。

孩子透過觀察、模仿,不斷吸收父母因應情緒的風格,在孩子面前適當表現你的情緒益顯重要。偶爾和孩子分享自己如何從錯誤中學習的往事,也有助於拉近親子之間的距離。

最後,要提醒家長的是,“EQ教育不是特效藥,而是漢方藥”,孩子的改變需要時間。培養情緒力是一個持續進行的過程,一旦開始,就會漸入佳境。

只要父母投入時間和耐心,運用技巧和練習,就能調好孩子的情緒體質,讓孩子知道自己可以有所選擇,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