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幼兒老師教學反思

幼兒老師教學反思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3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身爲一名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老師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老師教學反思

幼兒老師教學反思1

下午的手工課是利用即時貼、蠟光紙、皺紋紙等進行自由創作,孩子們投入地“工作’着。

突然。正正大喊了一聲:“崔老師,你_長尾巴了!”緊接着,幾個孩子也跟着附和着說:“噢。崔老師長尾巴了!”

我回頭一看――屁股上長了一條長長的“紅尾巴”。肯定是哪個小傢伙惡作劇粘上的,我生氣地問:“是誰弄的?”

活動室裏頓時安靜了下來,鴉雀無聲。我想,肯定是孩子怕挨訓,不敢承認。我靈機一動說:“這條紅尾巴真漂亮,跑到老師身上肯定是想和老師做遊戲了,是哪個小朋友想出來的好方法啊,真棒!”

“老師,是我。”伊輝勇敢地說,“老師,我做了一個牛寶寶,可是他沒有媽媽.我想請老師做牛媽媽,和我一起表演節目。”

“好,伊輝,我們來試試吧!”我說。

孩子們羨慕地看着我們表演。

平時。我們總是以“教師”的身分出現在幼兒面前。嚴格要求孩子,導致幼兒誠惶誠恐。師幼關係緊張。在這次突發事件中.我嘗試着以一個“玩伴”的角色出現.努力營造一種寬鬆、自由、愉悅的氛圍。讓幼兒放心、輕鬆、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實現自己的構想。也許這樣的引導還很膚淺,但是,我明白了:積極轉變教育觀念和教師角色,是教師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重要一步。

幼兒老師教學反思2

安全教育是幼兒園教育永恆的話題,幼兒園是幼兒團體生活的場所,無論教師怎樣注意,也難以完全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在平日的教育實踐中,我們對幼兒的安全教育往往停留在表面,或讓幼兒被動的理解“你不能怎樣,你不該怎樣”,成人如此反覆的強調只會讓孩子的逆反心理更加突出。我們都明白,孩子年齡小,自控本事差,很多時候不明白哪些事能夠做,哪些事不能夠做。作爲教師的我們,應當像孫悟空的火眼金睛那樣,眼觀六路,耳聞八方。時刻不忘對孩子提出要求,孩子的一切行爲都不能離開教師的視線。

在一次室內活動中,孩子們在各個區域玩耍,教師一轉身就有孩子哭着跑過來告訴我:“教師,某某拿玩具砸到了我。”我一看,扶安康小朋友的右胳膊上有些小擦傷。幾秒鐘的時間裏,我的一個轉身就發生了。對於孩子之間在一齊玩耍,經常有爭搶玩具的現象,教師一不留神孩子間有會有事情發生,應對變化萬千的狀態,作爲教師我們應當怎樣避免不必要的事情發生呢?我們能夠開展有關安全教育的談話活動,如“我身邊的危險”、看圖講述“誰對誰不對”、美術活動“我來設計安全標誌”等。讓幼兒主動獲取必須的安全知識和求助方法,樹立了安全意識。

作爲幼兒教師,在孩子的安全問題上有心理壓力,如果孩子們在幼兒園平安的度過一天,我們也會感到鬆了一口氣。主題活動也好,生活中有機滲透也好,目的僅有一個,讓孩子們樹立安全意識,保證幼兒的安全和健康,這不僅僅關係到幼兒的安全和健康,也關係到每個家庭的幸福和歡樂。

幼師大班教育教學反思:合理性的表揚

表揚是一種正面強化的方法,恰當使用能增加幼兒自信,促進幼兒提高。然而,教師在利用表揚手段時,卻常常用得不合理。

問題一:表揚方式固定誇張。幼兒回答問題後,很多教師的表揚無外乎“表現真好”、“你真棒”,“真聰明”、“很好”、“實在了不起”等。而在有些班級,經過教師的指導,幼兒會邊拍手邊說“某某某,你真棒”,但事實上卻不是發自內心地認可夥伴。這樣一成不變的表揚沒有發揮出評價的應有作用。

問題二:表揚誇張頻繁。有一次,一位幼兒回答問題後總不坐下來,教師究其原因,結果是“教師還沒有表揚我呢”。這種無目的、淺層次、低效果的空洞表揚,會使經常理解表揚的幼兒不以爲然。這樣的表揚給幼兒供給了一時的、令人簡便的、膚淺的滿足感,另外也容易引起幼兒的情緒波動,影響後續的活動正常開展。

究竟怎樣纔是合理的表揚呢

1.關注學習的過程。着眼於幼兒的努力。

幼兒年齡小,對自我缺乏科學的認識和評價。所以如果將幼兒的注意引向“學習的過程”、“作出的努力”,幼兒既不會自傲也不容易自負,而會對自我擁有信心抱有期望。所以,教育者的表揚應重點指向爲取得成績作出的努力。比如,“你的提高真快”、“答得不錯,加油”、“你動了腦筋,這個回答與別人不一樣了”、“今日某某小朋友能坐下來聽課了,再努力”……明確的指導不至於讓幼兒驕傲自滿,也讓其他同伴明白榜樣的內涵,使幼兒認識到是自我的努力得到了肯定和讚揚,幼兒今後纔會更有進取性。

2.具體有指導價值,着眼於幼兒努力的方向。

表揚不是目的,促進幼兒可持續發展纔是我們的宗旨。比如,“坐得好”改爲“某某小朋友的小手一向沒有亂摸”;“上課認真”改爲“眼睛總是看着教師”;“表現好”改爲“聽得認真,作業做得又對又好”;“你真棒”改爲“你以前拿筆都不會,此刻已經會畫畫了”等等。

對於幼兒努力的成績不能只籠統地概括爲“聰明”、“不錯”等字眼,幼兒根本不能感受到成績是經過努力纔得到的,所以表揚應再有針對性一點。“你能把玩具整理得這麼整齊,把活動區收拾得這麼幹淨,真讓教師感到舒服。”“今日,某某小朋友自我檢查出一個小問題,真不簡單!”“你的作業都寫對了,下次速度再快一些就更好了。”

鼓勵的對象應具有全面性,既應包括那些原本好的,也應包括那些有提高的。對較具體的言行作出肯定,旨在促進幼兒繼續努力。

3.傳遞欣賞的語言,着眼於價值的體現。

表揚首先要傳遞欣賞。“你的回答很異常”、“我懂你的意思了”、“我喜歡你這樣大膽地回答”、“你聽得比以前細緻”、“我明白你會怎樣去做了”、“我們許多小朋友都會像你這樣去做”等等,讓幼兒意識到教師在欣賞他們,感到教師的關注、理解和信任,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傳遞表揚的語言應當重學習資料本身而輕對形式的欣賞。布魯納曾說:“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所以,表揚也要指向學習資料,讓幼兒進一步領略學習資料本身的價值。

4.豐富鼓勵的樣式。着眼於最佳的發展。

根據幼兒不一樣的發展水平、家庭背景、階段表現能演繹出各異的鼓勵樣式,更會收到多樣的效果。如根據膽子大小、聲音高低、問題的難易不一樣給予不一樣的欣賞和期望。如,“你這兩天沒有來,還答得這麼完整”、“某某已經是第三次將畫畫得這麼大了”、“你的這個法子比剛纔那個厲害”、“這麼難的問題也沒有難倒你”、“我們班年齡最小的某某今日也做得這麼認真”……竭力尋找閃光點進行肯定表揚,哪怕是沙裏淘金,哪怕是一點點金,也必須肯定應對,切不可無中生有或誇大其詞,弄得幼兒也摸不着頭腦。

當然,揭短式的表揚應避免,可有可無的表揚可省掉,口是心非的表揚要杜絕,空洞的表揚、過分誇張的表揚應減少。

口頭表揚只是鼓勵的一種形式,充滿期望的眼神、支持性的點頭、鼓勵的微笑、善意的沉默、熱烈的擁抱、溫柔的親吻等都會傳遞出尊重、信任和激勵,使幼兒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另外,表揚時儘量將個體表揚與羣體讚賞、直接表揚與間接肯定、公開表揚與私下鼓勵結合起來,會使表揚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幼兒老師教學反思3

這次主題活動前,由於我們對主題活動的總目標和小主題活動的分目標進行了認真地分析,所以在整個活動實施的過程中能把握好主題方向,對預期所要到達的目標能做到心中有數,避免了以前在開展主題活動時研究不夠全面的弊端。所以無論是組織的團體教學活動還是活動後的延伸,都始終圍繞主題目標進行,從而到達了預期的目標。這樣既幫忙幼兒提升了的相關經驗,又發展了幼兒的思維本事、語言表達本事、想象力和表達表現本事。但我們教師對有些動物的生活習性還了解的不夠,今後在設計活動方案時我們要經過相關的渠道獲取相應的知識,這樣才能讓幼兒獲取比較正確、科學的知識。

在幼兒操作中,我也領略到了孩子們想象本事之豐富,一串飄動的風鈴、電話機上一個個數字按鈕,一條條蠕動的毛毛蟲、一隻只飄舞的蝴蝶都躍然紙上,一個簡單的圈圈在孩子的筆下演繹成了一幅幅優美的畫作。在活動最終環節中,一般都是以評價孩子的作品後結束活動。這次活動中,我還安排了一個小環節,就是在孩子自我介紹了作品中的圈圈畫後,出示了兩幅教師的範例。在這兩幅精心準備的範例中,教師把不一樣的圈圈畫物體進行了合理佈置,成了兩幅畫面完整、結構合理的繪畫作品。我想經過這兩幅作品不僅僅讓幼兒欣賞圈圈畫的各種變化,重要的是傳遞給幼兒一個"美"的概念,讓幼兒提高美術欣賞本事的同時,促使幼兒畫面佈局和建構本事的提升。

幼兒老師教學反思4

“助跑跨跳”是幼兒園大班體育基本動作訓練之一。以往我們都是透過示範、講解和練習的方式教幼兒學習,幼兒既不瞭解學習的好處,又對單調的練習不感興趣,所以很難到達好的學習效果。去年11月,受培訓的啓發,針對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體育活動目標,我班嘗試設計並開展了以學習“助跑跨跳”基本動作爲主要資料、以“學做解放軍”情景遊戲爲主要形式的體育活動,深受孩子們的喜愛。

播放背景音樂《小號手》用雄壯有力的音樂和模仿動作激發幼兒學做解放軍的用心性

來到戶外,我告訴孩子們玩學做解放軍遊戲,併發給他們一顆紅五星佩戴在胸前。孩子們臉上洋溢着自豪感。隨着節奏鮮明、雄壯有力的《小號手》音樂,孩子們自然地挺起胸脯擡起頭,精神抖擻地排好隊伍,開始了準備活動。在音樂的伴奏下,我帶領孩子們學着解放軍的樣貌雄赳赳、氣昂昂地練習分隊走,按口令做敬禮、吹號、射擊、投彈等動作。情境逼真,具有鮮明特點的準備活動,激發了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用心性。

“跨戰壕運子彈”讓孩子在體驗中領會動作要領

我以班長的身份給“戰士們”佈置了“跨戰壕運子彈”的任務。這個任務需要跨兩道“戰壕”,爲了保證成功地將“子彈”運回,我讓“戰士們”自選分成兩組,嘗試跨兩種“戰壕”。孩子們一聽跨“戰壕”,都高興地跳了起來,我的任務剛佈置完,他們就分組進行了嘗試。

助跑跨跳要想獲得成功就要學會用力蹬地,向前邁腿,這是我們在備課和親身體驗中摸索出的經驗。爲了讓幼兒自己感受到這一點,我用纏上綠色皺紋紙的鬆緊帶設置了兩條寬窄不同的“戰壕”(一條是60釐米,另一條是75釐米)。

在初次嘗試中,跨窄“戰壕”的孩子多是對跨跳信心不足或潛力弱的孩子,但由於“戰壕”比較窄,他們跨起來比較容易;跨寬“戰壕”的孩子們因爲潛力強,跨起來也沒有感到太困難。爲了讓他們充分體驗跨越寬窄不同的“戰壕”的方法,在第二次練習時我將這兩組幼兒調換了一下。這樣一來,一些較弱小的孩子就有些畏難。這時,我就鼓勵他們向解放軍叔叔學習不怕困難。看到老師鼓勵的目光,孩子們鼓足了勇氣站到起跑線後,聽到口令就向“戰壕”飛快地奔去。蹬地、起跳、邁腿,嘿!真棒,多數“小戰士”都跳過去了。

在試跳兩次以後,我及時組織孩子們進行交流,讓他們談談自己是怎樣跳過去的,跳寬的和跳窄的有什麼不同。他們總結了經驗,共同分享了成功的喜悅。交流時,成功跨過“戰壕”的孩子們表現得既興奮又自豪。那些沒有跳過去的孩子聽了別人的經驗也受到了啓發,有的已經開始躍躍欲試了。但是,再次試跳時,仍然有幾個孩子跳但是去。於是,我又引導他們觀察同伴的動作,分析跳但是去的原因。孩子們觀察後發現,這幾個小朋友之所以跳但是去,有的是因爲離“戰壕”距離相差很遠就起跳,有的是因爲跑得慢,缺乏衝勁兒,有的是因爲沒邁腿。在同伴的幫忙下,這幾個孩子經過總結經驗,最後勇敢地跳過了“戰壕”。

幾次嘗試之後,幼兒自己得出了結論:跨窄的不用跑得太快,跨寬的要使勁跑,用力蹬地;跨窄的輕輕一邁步,跨寬的要邁大步。

在充分體驗的基礎上,我讓孩子們6人一組自由組合,分成4隊進行“運子彈”的比賽。比賽開始了,聽到口令後,“小戰士”就像離弦的箭一樣,飛快地跨過“戰壕”,陣地上的“小戰士”在不停地爲自己的“戰友”加油,場面十分熱烈。但是,因爲孩子們求勝心切,有的顧不上用力蹬地邁腿跨跳就掉進了“戰壕”,影響了動作的完成。於是,我引導幼兒重新調整了規則。新的規則規定,掉進“戰壕”的戰士所運的“子彈”不算數。這樣一來,孩子們將注意力轉向了跨越“戰壕”的動作,使遊戲真正到達了鍛鍊的目的。

“跨戰場炸碉堡”讓幼兒在遊戲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跨戰壕炸碉堡”是這次活動的高潮。爲了讓孩子充分體驗助跑跨跳的動作要領,在鞏固動作的練習中仍然感到搞笑,樂於參與,也爲了使大班幼兒的遊戲更具有情景性和挑戰性,我將大班冬鍛的投擲資料和跑的資料結合在這個遊戲中,以期促進幼兒上肢力量和全身協調潛力的發展,讓幼兒在遊戲中感受成功的樂趣。

我們用紙箱子製作了3個能倒塌的“大碉堡”,並安上了紙做的兇相畢露的大頭敵人,然後按照大班投擲達標的距離,在碉堡前拉起了一條1米高的障礙,以促使幼兒往高往遠投擲。

“碉堡”的出現,再次激發了幼兒遊戲的用心性。他們迫不及待地要求我趕緊發佈命令,於是,我又以班長的口吻命令“小戰士們”:“前方的陣地上,碉堡上的敵人正端着槍向我們瞄準,我們怎樣辦?”“小戰士們”異口同聲地說:“炸掉它!”“對!我們要跨過‘戰壕’,跑到封鎖線前,再投‘手榴彈’炸掉“碉堡”。

一聲令下,孩子們拿起“手榴彈”輪流向“碉堡”衝去。當小朋友投出去的“手榴彈”炸倒了一個“碉堡”時,他們高興地跳了起來:“炸倒了,炸倒了!”爲了增強遊戲的情境性,在第二次炸碉堡時,我又播放了《小號手》的音樂。“小戰士”聽到激昂振奮的音樂後,勁頭更足了。他們依次跨越“戰壕”,把“手榴彈”狠狠地投向了“碉堡”。“戰鬥”結束了,我與他們一齊押着俘虜(拿着被炸壞的敵人的頭像)勝利而歸。

這次活動之所以得到了孩子的歡迎,併到達了引導幼兒主動學習的預期目標,我想,主要得益於我們在活動前,對該動作關鍵點、幼兒特點和原有經驗的研究和把握。試想,如果我們僅靠教師的教學經驗進行示範講解,又怎能設計出爲幼兒喜愛並適合其發展的活動過程和適宜的教育資料呢?

幼兒老師教學反思5

活動背景:

老師是影響一個人一生的人,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老師的影響是巨大的,有時甚至起着決定的作用。人們讚譽老師是“手執金鑰匙的人”,因爲他們可以打開孩子心靈中智慧的大門;人們稱頌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因爲他們能夠把孩子的生命雕塑得更高尚……培養孩子尊敬老師,在金色九月,秋風送爽,在這個如詩似畫的季節,迎來了最值得共慶的日子,爲慶祝教師節,開展了“老師老師我愛你”主題教育活動。老師們根據這次的教師節契機,開展了這次活動,中班組的幼兒動手能力有一定的基礎,他們通過《我爲老師做朵花》、《獻給老師的賀卡》等活動,感謝老師的辛勤付出;將關愛老師的活動融入到各項活動中,如通過音樂活動《老師,老師我愛你》、社會《老師的工作》、《教師節》等,引導孩子在唱唱、跳跳、說說、做做中,加深了對教師節的認識,有效激發孩子尊敬老師的情感。幼兒在歡快而又輕鬆的氛圍中掌握了知識。

活動目標

1、教幼兒用自然好聽的聲音有表情的唱歌,體驗熱愛教師的情感,能表現出歌曲活潑,輕快的情緒。

歌曲:《老師老師我愛你》

1= D 3/4

3455|66 5 -|12 3 3|54 3 -|

春雨春雨 我愛 你, 你的 歌 兒 甜蜜 蜜,

老師老師 我愛 你, 你的 話 兒 甜蜜 蜜,

32 1 6|12 3 5|66 5 3|22 1 -||

唱得 花 兒 齊開 放, 我們 祖 國 更美 麗。

教育 我 們 快快 長, 長大 爲 國 出大 力。

2、通過活動讓幼兒感受並表現三拍子(強弱弱)的節奏特點及頓音的唱法。

活動準備

1、準備繪圖紙、圖片。

2、歌曲磁帶、錄音機、鋼琴。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

通過談話9月10日教師節引出課題《老師,老師我愛你》(小朋友的成長進步離不開老師,老師愛小朋友,小朋友也很喜歡老師)。

二、教師式範

運用清唱的形式範唱歌曲,讓幼兒初步理解歌詞,感染愉快情緒,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第一幼兒教育幼兒教育網

三、記憶歌詞

通過歌詞朗誦與圖譜匹配以及身體動作等形式幫助幼兒學習歌曲,記憶歌詞。

1、通過形象直觀性圖譜清唱歌曲。提問談話圖中有什麼,春雨代表什麼——(老師),花兒——小朋友……

2、幼兒跟教師一同歌詞朗誦,並跟唱副歌部分。

3、運用跟唱、輕聲唱、接唱、表演唱等多種形式形式鞏固幼兒歌曲的學習。

4、教師和幼兒完整的演唱歌曲中教師要逐步退出。

四、幼兒和教師一起探索歌曲的演唱風格。

1、幼兒用三拍子的節奏形式表現,抒發歌曲的情感。

2、認識頓音和學習頓音的演唱特點。

五、師幼共同表演唱

教師與幼兒共同表演唱,感受歌曲活潑輕快的情緒。

活動反思:

此次教師節主題活動,促使孩子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提高了各方面的能力,在孩子逐漸建立自我的過程中,發展自尊和自信,尊重幼兒人格和權力。進一步融洽了師生間的關係。作爲一個幼兒教師,她所教育的對象是有生命力和思想感情的幼兒,而在進入幼兒園後的全部生活內 容都是在老師的護理和照料下進行的。每天我們都做着幾乎同樣的工作,而我們的工作確是那N的重要。使孩子經常處於快樂的情緒之中,培育良好的心理素質和發揮成長的潛力。教師不僅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慈母般的愛心,還應當善於與孩子溝通,才能受到幼兒的尊敬。 其實,一件平常小事說着容易可做起來很難。從工作中的點點滴滴做起,做孩子們心中的好朋友、好老師是我的幸福!

幼兒老師教學反思6

李琳是一個內向的女孩子,開學很長一段時間都聽不到她的聲音,這不光是說她上課不發言,下課的時候,我也經常留心觀察她,她總是皺着眉頭坐在教室的角落裏,靜靜地看別人玩耍,不理其他的同學。上課的時候,她很專心,但那眼神卻從不與老師相遇,有時看到我看她,總會急忙避開。

我覺得她不快樂,心理壓力很大。於是就打聽了一下她的家庭情況,發現問題不在父母身上,她有一個幸福健康的家庭,父母雖然工作忙,但是給予她的關心和愛心卻不比別人家孩子少。那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思前想後,我還是覺得可能是膽子小的.緣故,她是一個非常要好的孩子,生怕學不好,被老師批評。

一次音樂課上,小朋友們的發言都很熱烈,唯獨她睜着大大的眼睛在聽,絲毫沒有要說話的意思,我就主動出擊,輕輕地叫了一聲"李琳,你來說!好嗎?"她看着我,臉紅紅的,嘴角動了動,沒有聲音。於是,我溫和地對她笑着,伸出手做了一個"請"的姿勢,她終於慢慢地站起來了,戰戰兢兢地回答着,雖然,我和小朋友們都聽不清她說了些什麼,但我還是露出滿意的笑容,這對她來說,已經非常了不起了,她終於說話了。

接下來的幾個星期裏,她的變化越來越大,課堂上,我能看到她的小手了,不自信的小手有時在躲閃,我總是對她微笑,甚至去撫摸她的頭,希望她能感受到我的鼓勵。我的愛心得到了回報,課間,我在準備教具,好多的小朋友都圍在我的身邊,她的身影終於也出現了,我拍拍她的小臉,告訴她,"你很棒啊,你的故事講得真好聽啊!"她笑了。現在的她啊,說來大家也許不信,課堂裏發言最積極的有她,聲音最響亮的也有她,她甚至還能與其他的孩子爭辯。一個好學上進,樂觀自信的女孩就在我們眼前。

"誰愛孩子,孩子就會愛他,只有用愛才能教育孩子。"我們要善於接近孩子,體貼和關心孩子,和他們進行親密的思想交流,讓他們真正感受到老師對他的親近和"愛"。我們對孩子要有滿腔熱情,用愛的情感去打開孩子的心扉,讓他們吐露心中的積怨與祕密,解除其心理負擔,爲孩子們營造一個良好、和諧的成長氛圍,讓他們擁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增強承受各種心理壓力的能力,以迎接明天社會的嚴峻挑戰。

幼兒老師教學反思7

孩子喜歡遊戲,也有往水中丟東西的行爲經驗。在想象玩打水仗的遊戲中,鍛鍊了孩子精細動作的技能、手眼協調與平衡的能力。

——選自《2~3歲嬰幼兒教養活動(教師參考用書)》,第46頁

富有情境性和趣味性的投擲遊戲不僅能提高託班孩子的運動能力,幫助他們獲得輕鬆、快樂的情緒體驗,還能讓他們在快樂的玩耍中不知不覺地消除對陌生環境的焦慮感。與水相關的各種投擲遊戲,看似簡單有趣,卻對肢體動作的協調配合能力有較高要求。因此,通過開展這一類的遊戲活動,可以讓孩子在水中自然地發展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自主積累運動經驗,獲得快樂體驗。

一、嬰幼兒行爲分析

●丫丫在水池裏玩海洋球,她看到水池中有些球浮在水面,有些球沉在池底。丫丫捏住一個紅色的海洋球用力把它按下去,手一放開,海洋球又浮到了水面上。丫丫看了看,又拿起一個沉在池底的海洋球,再把手放開,海洋球就沉了下去。

分析:託班孩子在水中玩球的過程中,會自然而然地發現不同材質的球在水中發生沉浮的有趣現象,並對此產生好奇。在反覆的操作擺弄中,孩子的動作表現看似在試圖改變或探索物體的沉浮現象,但對這一年齡段的孩子來說,這些動作僅僅是一種遊戲行爲而已。

●寶寶來到了“滑滑樂”,他拿起一個海洋球放到滑梯軌道上,球從上面滑下去,輕輕落到水裏,濺起了一點小水花。寶寶又拿起兩個海洋球,同時放到滑梯軌道上,兩個球落到水裏,濺起的水花比剛纔更高。甜甜看見了,她拿起一個沙球也放到滑梯軌道上,沙球快速從滑梯軌道上滑下去,“咚”的一聲,球沉了下去,濺起很高的水花,甜甜開心地笑了起來。

分析:在考慮發展託班孩子運動能力的同時,更需要關注他們在遊戲活動中的情緒體驗和參與興趣。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喜歡模仿,在模仿同伴和嘗試新玩法獲得成功後,就會有快樂的情緒表現。

●然然從筐裏拿起海洋球,對準“小河”的“球門”投過去,海洋球在離“球門"很遠的地方掉了下來,沒有投準。恆恆看到了,他一隻手拿起一個沙球,朝“球門”投過去,沙球在“球門”前碰了一下,沉了下去。恆恆又拿起一個大一點的沙球,雙手舉起沙球用力朝“球門”投去,球投到“球門”裏並快速沉了下去。

分析:在動作技能發展上,隨着託班孩子投擲動作的不斷重複和熟練,孩子的手眼協調與平衡能力隨之提升,自信心也增強了。孩子將投擲物投入“球門”時發出的聲響、激起的水波,能更有效地激發他們快樂的成功體驗。

●軒軒和天天在投擲區“打怪獸”,只剩下一個球了,軒軒和天天搶了起來,軒軒用力把天天推倒拿到了球,天天坐在地上哭了……

分析:託班孩子交往能力弱,容易出現爭搶玩具的現象,在交往中帶有明顯的自我中心傾向,缺少解決問題的方法,常常靠“武力”來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當滿足其所需時會立刻忘記不愉快,迅速投入遊戲中。

二、教師的支持行爲

1.在戶外一角創設安全、有序、寬鬆的玩水環境,如干淨整潔的玩水池,並提供各種顏色、大小不同的塑料球和防水的沙球,便於孩子觀察沉浮現象,有助於孩子積累有益的前期經驗。

2.創設“滑滑樂”的玩水環境,提供不同材質的球(如海洋球、防水的沙球等)作爲玩“滑滑樂”的材料,材料的大小要便於孩子抓握,擺放的位置要便於孩子取放。在玩“滑滑樂”時,藉助滑梯軌道玩球、滾球,孩子能直觀地觀察球從高處滑向低處濺起不同水花的有趣現象。

3.教師應參與孩子的遊戲,通過自身正確的示範引導、語言提示,鼓勵孩子在投擲時能將手臂舉得高些再投擲,較好地鍛鍊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促進其精細動作的發展。

4.爲使孩子能盡情遊戲,避免爭搶,在打水球遊戲中教師應儘可能地提供數量充足、相同的玩具或材料,滿足小年齡孩子平行遊戲的需求。

5.教師應根據孩子活動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球門”的遠近。

三、活動建議

第一,打水球活動需要依據託班孩子的年齡特點,首先關注孩子在活動中的情緒體驗和參與興趣,創設溫馨、色彩鮮豔的活動場景,提供適宜、有趣的遊戲材料,讓孩子在快樂遊戲中發展運動能力。

第二,遊戲過程中,教師要先觀察孩子喜歡選擇何種投擲材料,瞭解其喜好和需求,以便在開展區域活動時進行適時調整。此外,應選擇大小、輕重適宜的投擲材料,過大或過重的材料都不利於活動的開展。

第三,可以充分利用打水球活動培養孩子養成物歸原處的良好習慣,形成良好的秩序感。建議將打水球的輔助材料放置在相對固定的地方,並貼上相應的圖片標籤,便於取放和收拾整理。

第四,教師要注意投擲目標的擺放位置,引導孩子始終朝一個方向或中央位置進行投擲,相互分散確保活動安全,併爲孩子創設足夠大的遊戲活動空間區域。活動過程中要始終注意孩子是否出現疲勞或過度興奮的狀態,控制好運動量。

第五,建議在適宜玩水的季節進行打水球遊戲,避免因爲水溫過低導致孩子感冒。在活動結束後應及時更換衣服避免着涼,做好保育工作。教師還應時刻觀察和提醒孩子活動時的安全,可以鼓勵家長多陪同孩子共同參與遊戲,幫助孩子發展運動技能,培養孩子樂觀開朗的性格,同時增進親子之間的感情。

附環境創設:

◆材料準備:在戶外放置若干個置水的塑料水池(遠近不一)、滑梯勒道:提供一定數量的海洋球、沙球(用防水材料製成)、橡皮球、小皮球等。

◆觀察要點:觀察孩子是否會使用各種材料與水產生互動(將球按入水中、從高處滾球、扔水球等);觀察孩子玩水球時是否伴有語言,能否與同伴交流;觀察球在水中發生沉浮現象或球投入水池濺起水花時,孩子的情緒反應;觀察孩子在打水球時手臂是否能舉高並嘗試舉過頭頂。

附遊戲活動:

活動1:沉浮游戲

◆材料準備:塑料水池中置少量的水、海洋球、沙球、橡皮球等。

◆觀察要點:觀察孩子在水池中用手向下按球時有何發現:當出現沉浮現象後,觀察孩子的情緒變化和反應。

活動2:滾球遊戲

◆材料準備:滑梯軌道、置水容器、海洋球、小皮球、沙球等。

◆觀察要點:觀察孩子最喜歡把哪種材料滾入水池中;當材料滾入水中濺起水花時,觀察孩子的情緒變化和反應。

活動3:投擲遊戲

◆材料準備:置水容器、小沙球、海洋球、紙球等。

◆觀察要點:觀察孩子投擲時是否將手臂舉高;觀察孩子投水球時是否伴有語言,能否與同伴交流;觀察孩子在打水球的過程中又生成了哪些新的行爲。

附小集體活動:

打水球

活動目標

喜歡用各種材料玩打水球的投擲遊戲,感受運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小型塑料箱內置水,箱子外殼貼有卡通“家”的圖案或標記。

2.海洋球、小沙球、塑料紙球等投擲材料(顏色鮮豔並豐富)。

3.熱身律動音樂和遊戲音樂。

活動過程

1.“小花狗學做操”的熱身律動:運用兒歌引發興趣,初步進行全身活動。(律動兒歌《小花狗學做操》戴上帽子真神氣,兩隻胳膊有力氣,抓起骨頭舉一舉,彎下腰來吃東西,小腳累了踢一踢,蹦蹦跳跳真歡喜。)

2.“小花狗打水球”的情境遊戲:初步嘗試練習肩上投擲的動作。

3.和“花狗媽媽”送球寶寶回家:自由選擇喜歡的球再次練習肩上投擲。

4.“變遠的小水池”:適度增加遊戲難度,鼓勵孩子嘗試挑戰。

幼兒老師教學反思8

案例描述:

午飯後,蔡寶寶急匆匆地跑過來對我說:“沁沁在走廊上哭,幼兒園教學反思:善待孩子的發現。”聞訊後,我馬上來到沁沁身邊,一邊幫她擦去眼角的淚水一邊問;“沁沁,你怎麼了?”“我種的豆苗死了。”沁沁哭得更傷心了,我安慰她說:“你眼睛真亮,快別哭了,我會幫你把它救活的。”一聽說能救活,沁沁破涕爲笑,又天真地問:“泥土媽媽都幹了,是不是眼淚哭幹了?”我對沁沁的發現煞是奇怪,豆苗的土每天都是小朋友自己澆的水,溼溼的。前段時間老是下雨,我讓孩子少澆點水,可是這幾天又太乾了,我忘了提醒孩子及時澆水,難怪土有些裂了。沁沁對她的豆苗關愛倍加,這麼細微的變化她居然發現了。更讓我感到內疚的是我清楚地記得:昨天早晨,沁沁拿杯子澆水時,我因忙於接待家長而阻止了她的行爲。沁沁深邃的雙眸裏透露着一線失望………

分析和反思:

多麼好的發現,多麼富有愛心,多少細微關注,而我卻沒有讀懂孩子的語言,如果我不以孩子的行爲關注孩子,我怎麼能真正地瞭解孩子的探究意圖和重要發現呢?所以,作爲老師不能按常理來阻止幼兒某些看來不好的行爲,而應該走進孩子,傾聽孩子,這纔是瞭解孩子的重要方式,才能真正體驗到孩子的真實感受,真正讀懂孩子。

這件事讓我深切地體會到加德納教授的一句話:“一個成熟的自然觀察者不僅應該具有在觀察的基礎上進行分類和辨別的能力,而且還應該在對大自然的探索中感到輕鬆愉快,同時還能擁有照料、飼養各種生物體的天賦。” 加德納教授的這一觀點對我們在自然角活動中培養幼兒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好奇心具有重要的啓發意義。幼兒園自然角的目標應該把培養幼兒“對周圍事物的關心、現象感興趣、好奇心”作爲首要任務,把讓幼兒“愛護動植物、觀察動植物、關心周圍環境、親近大自然、有初步的環保意識”作爲落腳點。幼兒的心靈是純潔美好的,他們熱愛現實生活中一切有生命的甚至無生命的物體,在他們眼裏,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像他們自己一樣具有感覺和感情,值得他們付出情感去愛,他們樂於探索世界中各種事物,對自然界的一切奧祕充滿着好奇,正是這種好奇,推動着幼兒不斷地去探索,不斷去發現。在幼兒園的自然角活動中培養幼兒熱愛大自然、關注自然界的變化,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也是我們創設自然角的主要目標。教師在組織幼兒園的自然角活動中,要注意保護幼兒的愛心,尊重幼兒的情感,善待幼兒的發現。引導並支持他們善於觀察、善於發現。幼兒對自然的熱愛和好奇可能會影響幼兒的一生,使幼兒終生投入到對大自然奧祕的探索中去,也可能使幼兒一輩子具有環保意識,更可能會使幼兒終生具有積極的人生態度。

幼兒老師教學反思9

這是中班的一次教學活動,以遊戲“看看生病的小狗”展開主題“關愛他人”。我的設計是以故事貫串始終,引導幼兒主動照顧小狗,培養關愛他人的情感,體驗幫忙他人的歡樂。

當我(扮成熊貓教師)和孩子們(扮成小動物)來到“小狗”的家(創設的遊戲場景)時,看到“小狗”(幼兒扮)正病怏怏地躺在牀上,額頭上敷着一塊毛巾(這樣的情境很自然地調動了孩子們的進取情感),他們不由自主地擔當起照顧病人的主角。經過一番商討,小動物們有的給小狗拿水果,有的給他倒水,有的給他講故事,還有幾個開始擦桌子、掃地。當時的場面,能夠用忙而有序來形容。他們還吩咐我呢:“熊貓教師,您幫小狗換塊毛巾吧!”我當然欣然往做。(之後,在超市碰到一個孩子隨着媽媽一齊購物,那孩子遠遠地跑過來叫我:“熊貓教師,熊貓教師!”四周的人們都好奇地看着我,看得我心裏美滋滋的。)

在那裏,豐富的生活經驗化作了孩子們參與活動的動力,他們分工合作,體現了團體的氣力。正當孩子們幹得起勁的時候,“小兔子”蹦蹦跳跳地來到我眼前:“熊貓教師,我媽媽說過,多吃蔬菜身體纔會棒,小狗病了,應當多吃一些蔬菜,我往買些蔬菜來吧!”說完,他徑直跳到了放蔬菜的籃子旁,把裏面的蔬菜全都抱了過來。當時,我的思緒似乎一下子被打亂了,由於接下來我設計的環節是大家收拾好房間以後,要一齊給小狗表演節目,而那些蔬菜卻是最終亮相的。(由於我的一時疏忽,忘記把預備好的蔬菜“躲起來”,誰明白會被“小兔子”看見呢。)只見其他孩子一齊圍攏過來,七嘴八舌地說:“對啊,蔬菜裏有很(被和諧)生素呢!”“咱們一齊來擇菜!”他們不由分說,把菜分成幾組,蹲下身來,認真地擇起菜來……我似乎成了一個局外人,他們全然沒有完全按原先的設計進行,但正是由於孩子們的“節外生枝”,而讓活動增色不少。此刻想來,孩子們的這些表現,正如一棵大樹由於枝條旁逸斜出,而有更多的綠陰一樣,我們的教育活動,也要爲每個孩子供給一片嬉戲遊玩的綠陰。

教師僅有具備了把握課堂的本事、正確判定幼兒對知識的把握情景的本事、及時調整自我主角的本事以及良好的應變本事,才能把那些始料未及的“小插曲”唱好,保證教育活動的順利進’行。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冷”,要練就紮實的基本功,就需要我們堅持不懈地學習,點點滴滴地積累經驗,練習思維的靈活性、靈敏性,“藝”高者言自妙,這樣才能保。證每次活動都能順利進行。試想,當時要是我把“小熊”的話當作耳旁風,接下來的環節依然固守原先的設計,那麼“關注每個幼兒,鼓勵幼兒自主發展”豈不成了一句空話?

教師預設活動中的幼兒自發天生活動,相對來說要比其他形式的活動產生的資料更有愛好性和針對性,也更具有開拓和延伸的價值。所以,我們要正確把握預設和天生的關係,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關注幼兒發展的平常時刻,支持和推動幼兒的自發活動,讓幼兒成爲活動的主體,成爲活動的主動構建者。

在新《綱要》精神的指導下,關注與引領幼兒的自發天生活動,已經成了課程改革中的一個全新的命題。這就需要我們重視幼兒的天生活動,整合幼兒已有的經驗,把它和教師的預設有機結合,才能夠相得益彰,相輔相成。

幼兒老師教學反思10

一次教學觀摩活動,主題是“有用的調味品”。幼兒興致很高,紛紛選擇食物加入調味品,然後品嚐自己調製的食物。教師隨之與幼兒進行交流。

師:你加了什麼調味品?吃起來怎麼樣?

甲:我在西紅柿裏放糖了,好甜!

師:是呀,放了糖更好吃了!

乙:我放了沙拉醬,真好吃!

師:是呀,調味品真好!

(許多幼兒說自己放的調味品好吃,教師都積極迴應,給予充分肯定。)

丙(小聲地):不好吃的,好酸!

(幾個幼兒也接連應聲說自己的調味品不好吃,“好成”、“好辣”……教師看看他們,沒有任何反應,顧左右而言他。)

師:我們再嚐嚐別的調味品吧

(幼兒再次操作。)

從教師與幼兒的交流中,我們發現教師對幼兒的言語有截然不同的兩種反應:對一些幼兒的言語積極反饋,而對另一些幼兒的言語卻充耳不聞。是沒有聽見嗎?

帶着疑問,我仔細看了教案,頓時明白了。原來活動目標的第一條是“讓幼兒感受到調味品能讓食物變得好吃”。看來是這個“指揮棒”在起作用了。爲什麼會這樣呢?因爲教師念念不忘活動目標,以目標的達成爲最終目的,因而在活動實施中儘量避免節外生枝,極力促使幼兒直奔目標。

那麼,這些“逆耳”的言語真的有悖於目標嗎?未必!調味品能讓食物好吃,不假,但有前提:調味品必須使用得當。那些“逆耳”的言語給出的信息是:調味品如果使用不恰當,食物就不好吃。這不正是從另一個角度對目標的探索嗎!爲什麼教師聽着覺得不順耳呢?因爲教師片面追求目標的實現,沒有準確地理解與把握目標的內涵,因而把這些有價值的言語看作背離活動目標的、沒有價值的、不和諧的音符。

現實中,這種情況並不少見。教師往往會積極迴應順耳的言語,而對逆耳的言語聽而不聞,甚至表示不滿。無怪乎有人說,“在教育活動中,兒童很多時候在附和老師。老師希望他們說什麼,他們就努力說什麼,以求得到權威的認可。”

教師聽不見的病根在哪裏?就在於片面追求目標,只見目標、不見幼兒,急於尋求符合標準的答案,千方百計牽着幼兒順應目標。這導致“預設”與“生成”勢如水火,活動中閃現的生成“火花”也被無情地撲滅。

提倡目標意識有其積極意義,但把握不好也有一些負面作用,如一切圍着目標轉,過分追求目標達成等。那麼,要不要關注目標呢?回答是肯定的,但決不能片面地理解。

一不能死扣目標。既定目標終究是預設的,還需在活動中檢驗。檢驗的依據就是幼兒的反應。教師要從幼兒的實際出發,及時修訂目標順應幼兒,而不是強求幼兒符合目標。

二不能目標在前,幼兒在後。教師不能片面以目標的達成爲“終點”,而應該“幼兒在前,目標在後”。也就是說,目標要來自幼兒,追隨幼兒,順應幼兒。

三不能片面評價活動的成敗。評價是槓桿,起導向作用。目前,對活動的評價往往以目標是否達成爲基點,以成敗論英雄,這導致教師唯目標是從。因此我們要改變這種評價取向,關注教師對活動的組織和把握,對活動中“生成”價值的捕捉和利用,以及對幼兒行爲的引導與反饋。

幼兒老師教學反思11

活動描述:

本學期,幼兒升入中班後,比原來活躍了許多,我園活動空間也大,孩子們在班裏經常跑來跑去,或者學奧特曼互相打着玩。

恆志就是這些孩子中比較典型的一個,他喜歡和老師在一起,但是他經常會與周圍小朋友發生矛盾,也常常有小朋友跑來向老師告狀,說恆志打了他等等之類的話。

在我觀察了恆志之後發現,其實並不是恆志愛打人,而是他處理問題的方法不恰當。例如:早上活動區時恆志在建築去玩搭積木,他搭了一個特別漂亮的遊樂場,而這時醒醒正巧坐在恆志搭的建築物旁穿鞋,不小心擋住了恆志的搭建,於是恆志就推了醒醒一把,結果手重了,醒醒哭着向我告狀說恆志打他了。我將這一切都看在眼裏,於是我走過去把恆志叫了下來,對他說:“恆志,你爲什麼打他啊?”恆志說:“我沒打他,他碰到我的樓房了。”我又問他:“你是不是想讓他讓開一些啊?”恆志點點頭,我又告訴他:“你想想,如果你不用手推醒醒,還能怎麼告訴他啊?”恆志想了想,對我說:“請你讓一下行嗎?”我笑了,摸着恆志的頭說:“對啊!你要是這麼對醒醒說,他不就不會給你告狀了嗎?”恆志點點頭,對我說:“老師,我改了。”

反思

中班幼兒的行爲問題增多,更多的是源於中班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的缺乏。作爲老師,要不斷觀察幼兒的社會交往情況,並有針對性的進行指導,使幼兒的社會交往技能不斷改善,從而減少行爲衝突問題發生,保證幼兒順利進入“社會化”。

幼兒老師教學反思12

《城裏老鼠和鄉村老鼠》是一次十分有意思的語言活動,它經過一個生動的童話故事:城裏老鼠去鄉下做客與鄉下老鼠去城裏做客時所引起的一系列趣味的事,引領孩子們去了解另一環境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環境。

爲了有效開展這次活動,課前我不但自我收集許多有關城市和鄉村的圖片、照片,還讓孩子收集儘可能多的有關城市和鄉村的圖片、照片並帶到幼兒園,同時還要求孩子利用雙休日和家長一齊有意識地觀察瞭解城市和鄉下的不一樣,積累一些經驗。活動的開始,先讓小朋友一齊在投影儀上欣賞這些畫面,聆聽小朋友的介紹,然後教師提問:“你們都看到了什麼啊?給你什麼感覺呢?”在此基礎上,大家對城市和鄉村有了比較深刻的印象。

在活動中,我和小朋友圍繞“如果你是小老鼠,你喜歡到城裏生活呢?還是喜歡到鄉下生活?經過辯論會的形式進行討論,鼓勵幼兒大膽闡述自我的意見。孩子的精彩回答讓我讚歎不已,感觸很深。我深深喜歡這些孩子們。

其實,城裏和鄉下都有自我最美的地方,城市老鼠和鄉下老鼠都爲自我的家鄉感到驕傲,孩子們都說了自我喜歡城市和鄉村的理由,相信只要是適合我們自我的都是最好的。此刻我們的城市和鄉下都有了很大的發展和變化。農村的生活條件也一天比一天好起來了,異常是我們居住的地方,我們必須要珍惜此刻的幸福生活。活動中孩子勇敢的辯論是整個活動的亮點。

幼兒老師教學反思13

在語言《分房子》活動中,結尾部分我設計了語言遊戲“接龍”,讓孩子在孩子的提問要求下嘗試接答結果,“因爲天氣太熱”(所以我要洗澡,所以我出汗了,所以要開空調……)“因爲我愛吃蔬菜”(所以我的身體好,所以我長得高,所以……)

結尾部分的設計,將故事教學與孩子們的現實生活緊密聯繫,這樣有助於幼兒更好的掌握“因爲……所以……”的句式。“因爲……所以……”是一個因果關係的短語,將這個短語的學習運用在語言遊戲中,比較貼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能有效地調動孩子們的情緒,爲幼兒正確使用短語“因爲……所以………”作了鋪墊。讓幼兒能主動學習,敢於嘗試思索,說出不一樣的答案,較好的體現了幼兒的嘗試精神,順利的完成了教學任務。

平時我們總是耐心教育幼兒互相關心、互相幫忙、互相照顧,而現實當中卻是另一番景象。於是,我幫咪咪換好衣服後,遞給她一杯水,關心地問她:“咪咪,剛纔大家都笑你,你心裏好受嗎”咪咪難過地搖搖頭。之後,我向小朋友提出一個問題:“看到別人生病了,你會怎樣辦”有的小朋友說:“不應當笑話她。”“應當拿衣服給她換,倒杯水給她喝,不應當——————”大家發言十分進取,最終經過討論:小朋友明白我們大三班是一個大家庭,每個人都會有困難,都需要別人的關心和幫忙,我們應當像一家人一樣熱心幫忙朋友。

幼兒老師教學反思14

在培養幼兒主動學習的過程中,我的教育觀念發生了變化,對教師在一日生活中過多地組織團體活動有了一些思考,並嘗試着減少對孩子的一些不必要的要求。

今日,我沒有按照往常的做法讓孩子們團體行動。有的三五成羣地在自然角觀察,談論着什麼;有的站在新貼出的活動區記錄表前,尋找着自我的名字,議論着誰的紅花最多;有的乾脆走到桌前,翻閱起教師中午備課時留在那兒的書。我沒有打擾他們,因爲孩子們都在做着有意義的事情,說着感興趣的話題。幼兒園生活要有紀律,同時要讓孩子生活得簡便,給他們支配自我的權利和機會,讓他們自我決定先幹什麼,後幹什麼,這對他們今後主動適應社會生活,主動約束自我的行爲,構成必須的時間觀念,有着更深遠的意義。我決定在以後的日子裏,要讓孩子們擁有更多的自由時間,讓他們生活得更簡便些。

幼兒園的孩子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歷來由教師安排,好像是天經地義。爲了照顧好孩子,我們要求他們一切行動聽指揮,很多活動都得團體進行。當然,班級裏孩子多,排隊、等待就難免。孩子們消極、無奈地等待着,他們的時間被白白浪費,他們的主動精神被逐漸磨蝕。爲了不"亂",教師必然要規定"排好隊',"不要隨便講話"……一些控制本事差的孩子,活躍的孩子,主動性、自主性強的孩子耐不住這無聊的等待,會經常不斷地影響紀律。從而招致教師的批評。過多的批評,造成幼兒與教師的關係緊張;過多的指責,又使得他們的自尊心受挫,失去上進心。可見,過多的團體約束會影響幼兒的主動發展,應當儘早改革。

教師率先行動,嘗試把自主權還給孩子。給孩子們自我支配自我的權利和機會,讓他們根據情景決定先做什麼再做什麼,學習合理地使用時間,安排自我的活動,做一個有頭腦的、主動的人。這種鍛鍊,能夠使孩子構成自主、主動的個性品質。它不但爲幼兒今日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趣味創造了條件,並且爲他們今後從容地應對社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幼兒老師教學反思15

秋天的水果,這個活動進行完後,漏洞及不足之處頗多,我從以下幾方面做一下反思,以待在以後的工作教學中取得更大的提高。

1、準備不足。在講課之前就應當做到熟記教案並且做到備學生,並且在講課之前就應當預設到教學中的每個環節出現的問題,怎樣對待。

2、注重表皮,無本質。本節教學目標應當讓幼兒更深層次的去認識一到兩種水果,經過一種水果深入到對其它水果的認識。能夠認識水果的"果皮、果核、果肉。"3、教師對待課堂的突發情節不能靈機對待。像"幼兒到超市一個擠一個的拿水果,有個別幼兒拿起後還咬了一口水果"對待這種突發環節,教師不知所措,這時完全能夠引導孩子,到超市選水果應當是有規則的,能夠讓孩子們說說應當怎樣做,而不是一味的埋怨與訓斥。

4、缺少適當評價。我在活動中缺少教育機制,教育評價語言匱乏。像"你太棒了、你的手真靈巧、你真不錯。"評價語言單一。在活動中對於幼兒的每一次回答和表現沒有即使給予評價。在每個環節完成後沒有即使給予小結,尤其是作品完成後沒有給予總結性評價。《綱要》中指導教師評價應自然伴隨整個教育過程中,讓幼兒時時獲得成功體驗。

5、問題提出注意有效性。問題的提出總有指示性屬於無效提問。像"你喜歡嗎?你感覺漂亮嗎?"活動過程中問題的提出對於幼兒來說缺乏有效性,活動中讓幼兒帶着問題進行實踐性觀察與思考,明確參與目標,這樣活動有針對性,結果纔會更有效。

6、上課下課毫無界限,應當做到有緊有鬆。

以上幾點不僅僅是在公開課活動後進行反思,更應當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多注意多積累多學習,從而提高自我的教學質量。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