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幼兒教學反思(集合15篇)

幼兒教學反思(集合15篇)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7.1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身爲一名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教學反思(集合15篇)

幼兒教學反思1

1、熟悉教材。活動前首先對教材熟悉,並進行了認真分析,由於教師用書和幼兒用書上都沒有這首歌曲,所以首先從網上尋找、下載了膽小鬼這首歌,進行熟悉、理解歌曲以及韻律等。

2、抓住重點。膽小鬼這首歌曲活潑、詼諧有趣,孩子們很感興趣。這首歌既有襯詞的唱法,也有休止符。所以,在欣賞的過程中以動作的方式提示幼兒休止符需要停頓。

3、突破難點。這首歌有襯詞的唱法,學唱襯詞是難點。在進行過程中,採用將襯詞比喻成回聲“鼕鼕是個膽小鬼,膽小鬼”與幼兒進行遊戲:我唱歌詞,你們唱襯詞。比一比誰唱得好聽,再進行交換,趣味性很強,幼兒很感興趣。

4、完成目標。通過欣賞歌曲,讓幼兒懂得世界上根本沒有妖怪,減輕對黑夜的畏懼心理,而且能體驗到欣賞活動的樂趣,很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

幼兒教學反思2

在認識圓柱體的活動中設計了第一環節,讓孩子把這些不同形體的物體立起來,目的是讓孩子門通過動手探索,來理解圓形是平面的,平躺着的,而球體、圓柱體等是可以立起來,是立體的,讓孩子初步感知“形、體、平面與立體”的基本概念。當孩子們在這一環節的表現讓我驚喜,也給了我很多的感悟。

阮鴻飛已經把薯片筒等立在桌上擺好了。他現在對於如何把圓形光盤立起來很感興趣。他捏起關盤的一邊試圖讓光盤立穩,可是一鬆手,又倒了。如此幾次之後還是沒成功。突然飛飛光盤倒下來旋轉時的樣子找到了靈感。他想旋轉硬幣一樣把圓盤轉了起來。“看呀!陳老師,我把他立起來了!”方瑋威則把一張硬的卡片圓形紙夾在了兩個瓶子之間,拍拍手說“我也把圓形裏起來了!”

其他的還也對於圓柱體、球體等東西的站立無動於衷,一心在鑽研嘗試如何讓平面的圓形物體立起來,個個都很專注。

我知道我在操作前提要求時犯了一個要求不具體的錯誤。應該是如何讓它們獨立地長時間的立起來。這樣孩子們會順利照着我的目標發現形體的不同。可是這不也是我們老師的一種思維定勢嗎?

我們習慣了把門向裏推,習慣了從左向右看書,習慣了把蘋果立着對切,習慣了圓形的西瓜,方形的報紙。這是一種常識,但也正是這些阻止了我們的想象空間。

而孩子不同,他們正是因爲“無知”,纔有更多的發展空間。正是因爲知道的少,纔會多角度的提問,思考。我們要培養的創造性人才,可是我們已經無意識的抹煞了孩子大膽想象的空間,剝奪了還自由創造的機會。我們對於這個問題應該有更多的思索。如何培養孩子的發散思維,這是創造力發展的前提。

同時我們有時太低估了孩子,不敢或不知怎樣給予孩子一些具有挑戰性的問題與任務。孩子們是樂於參加有一難度的活動的。這讓他們找到自我的價值,有更多的成功的感覺。在其中也會得到多方面發展,而是我們教師或家長想象不到的。

在以後的一些活動中,我們要改變自己的一些觀念與思維定勢,多創造一些機會,讓孩子們能得到更自由的發揮空間。

幼兒教學反思3

最近我執教了一節美術活動《蔬菜拓印》,蔬菜拓印是利用蔬菜的切面進行蘸色印畫。由於幼兒是第一次嘗試拓印,所以活動中出現了一些難以預料的情況,針對本次活動我進行了以下反思。

本次活動的目標有兩個,第一個是初步嘗試用青菜、藕、辣椒和胡蘿蔔等蔬菜的切面拓印畫不同造型的花。第二個是感受拓印的樂趣,練習拓印的方法。從幼兒的作品來看,第一個目標並沒有能夠達到而我將第一個目標變成了重點,我覺得原因可能是在示範的時候比較匆忙,幼兒還沒有能夠接受我就讓幼兒開始了拓印。還有幼兒的經驗準備很重要,事先應需要讓幼兒仔細觀察一些漂亮花的圖片。幼兒有了一定的經驗,可能就會拓印出不同造型的花。

活動中我準備了藕、辣椒、胡蘿蔔和黃瓜,由於之前沒有嘗試用藕拓印,結果幼兒的作品中出現藕的拓印作品就是一個整體的圓,並沒有想象中的效果好。我是在課堂中直接示範給幼兒看的,所以幼兒的範畫只有兩張張,如果活動前多準備一些範畫可能效果會好些。活動中我爲了節約時間,讓思考的過程比較少,大部分成了老師的說教。

我覺得小班幼兒在活動中,可以適當加些情境語在裏面,比如本節活動中就可以事先製作一個大的花園背景,“花園裏的花太少了,我們小朋友可以嘗試幫助加上其他漂亮的花”激發幼兒作畫的興趣。還有美工活動的規則很重要,對於顏料的使用還需加強。

這次活動是幼兒第一次嘗試,以後在美工區可以再加些材料,讓幼兒加深拓印的印象,感受拓印的樂趣。

幼兒教學反思4

本次活動我上內容是《按一種特徵分類》。上完課後,老師同學們都對我的這次活動提出了一些問題,而我自己通過回看上課視頻也發現了不少的問題,以下是我對這次教學活動的反思:

一、嚴重超時

小班的上課時間一般在x分鐘左右,而我本次活動的時間卻用了半個小時,比規定時間多出了一半。而導致超時的原因有兩點:導入部分的手指遊戲做了太久,有大概x分多鐘;二是教具準備得不夠完善,用雙面膠把水果貼在紙上面之後是非常難撕下來的,我們大部分的時間主要耗在了撕水果上面;三是我事前沒有給幼兒一個示範讓幼兒把水果貼在哪裏,導致了許多幼兒一直在上面拿着水果的圖片在沒有膠的地方一直拍。

二、課堂秩序比較混亂

由於叫幼兒上來撕水果時沒有講明要按秩序上來,導致幼兒是一窩蜂上來的,所以造成了一個比較混亂的場面。

三、沒有把情境完全貫穿始終

活動中我設置了一個情境是小象的水果店,我是要模仿小象的聲音來給幼兒講的,但是由於到後來過於興奮了,就把小象的聲音給忘了,用回了我自己的聲音。

四、與幼兒的熟悉度不夠

由於我們當天來得比較晚,所以我們一來到幼兒園就開始上課,還沒有來得及跟他們熟悉。對於大多數幼兒來說他們對生人是比較膽怯的,所以當我在組織活動時,許多幼兒並沒有很好的配合我的活動。

五、沒有留意到幼兒們需要休息

當教室裏的活動結束後我就帶着幼兒出到室外打算和他們一起玩遊戲了,而沒有考慮到幼兒已經上了這麼長時間的課了,他們已經很疲勞了。還好當時x園長在我旁邊提醒我。這對我以後的教學活動也是次教訓。

六、沒有注意到幼兒的已有經驗

比如我的水果中有一樣水果是桃子,或許是幼兒對桃子並不多見,也或許是我的圖片上的桃子畫得不夠形象,很多幼兒並不認得這是桃子。

七、沒有考慮到該年齡層幼兒生理髮展的特點

我們教的班級雖然是小班,但是他比正常小班幼兒的年齡階段要小半年,所以我們的幼兒是偏小的,生理髮展上是與平常我們所接觸的小班的幼兒是不同的。這個年齡層的幼兒手指發育得還不是很好,所以在玩手指遊戲的時候有些幼兒的手指是無法完成的。

八、沒有很好的啓發幼兒思考

這次活動我並沒有完全的按照我寫的教案來上,漏了一個很重要的啓發幼兒思考的環節,就是讓幼兒思考這些水果除了按照種類、顏色分還可以怎麼分。

九、沒有很好的顧到全班幼兒,課堂上比較依賴積極的幼兒

班上有幾個比較活躍的幼兒,而我每次提問都是讓幾個幼兒來回答,從而忽視了那些比較文靜的幼兒。

這是我一次非常寶貴的上課機會,爲此我也做了很多準備,雖然仍然存在着不少問題,但是我從中也收穫了很多,給我未來的教學發展指明瞭前進的道路。

幼兒教學反思5

一天,茜茜姐姐交給我們一個遊戲:兩人輪流從1~10按順序報數,每次只能報1~3個數,誰先報到10,誰就贏了。

大家都想將對方“打倒”,但是,怎樣才能讓自己百分之百的勝利呢?這個問題總在我腦海中迴盪,使我疑惑不解。回到家,我在小籃子裏挑了十個石子,準備新手操作一下。我把爸爸叫來,讓爸爸和我一起做這個遊戲。我找來一支筆和一張紙,將我做的每一步記錄下來。規則是這樣的:我和爸爸輪流拿石子,最多拿3個,至少拿1個,誰拿到最後一個,誰就贏了。

幼兒教學反思6

這樣不會說總數的。於是,我在這個環節增加了練習的次數。

在科學活動《有趣的烏龜》中,主要是讓孩子能有興趣地觀察烏龜,說出烏龜的特徵。在觀察活動中,我首先將烏龜放在實物投影儀下,從烏龜的整體顏色、形狀開始觀察,孩子們結合自己的經驗,知道烏龜有頭、有四隻腳,還有一隻大龜殼。但在實物投影儀下,烏龜殼的花紋、烏龜的肚子花紋,都顯示得很明顯。孩子們對這個發現很驚喜,開心地叫:“還有綠綠的花紋!”接下來,我用筆敲敲烏龜的殼,孩子們說:“有聲音,有聲音吔!”有了這些發現,孩子們參與的積極性更足了。我給每一組的孩子提供了一隻小烏龜,進行分組觀察,孩子們相互交流着,有些孩子很認真地趴着看,有些孩子指指點點,非常認真。

在這個活動中,唯一有遺憾的是孩子們沒有看到烏龜游泳,因爲天氣冷的緣故,或者是被孩子們敲敲的緣故,烏龜後來再也沒有從龜殼中伸出四肢和頭,所以即使放在水裏,烏龜也沒有游泳。於是,我將這個問題留給孩子們以後的觀察:請小朋友以後再去看看,烏龜是怎麼游泳的?

幼兒教學反思7

幼兒園教學反思《手指歌》

《手指歌》是一首比較形象有趣的兒歌。邊念邊進行手指表演可能孩子們會更容易接受。所以在教學時,我先用簡單的“軲轆軲轆”手部遊戲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接着讓幼兒嘗試着變變小手,看小手能變出什麼來;然後我再根據兒歌內容變變,讓幼兒猜猜我的手變成了什麼,在幹什麼?最後讓幼兒伸出自己的小手一起來做一做,做一個動作學念一首兒歌,顯然孩子們對這種方式非常樂易接受,個個開心地念着、學着、做着……很是投

入!

理論分析:

幼兒的兒歌教學也可採用以下的一些方法,可能會收到較好的效果:1、採用遊戲形式對幼兒進行兒歌教學。遊戲是幼兒最感興趣的,有不少兒歌的內容是描述幼兒遊戲活動的,對此類兒歌,我常採取先做遊戲後教學的方法,按照兒歌描述的內容,先組織幼兒遊玩,在遊玩中幼兒一邊動作一邊觀察,充分體驗愉快的情趣,爲學習兒歌打下基礎。

2、運用故事法對幼兒進行兒歌教學。根據兒歌的內容可以看出有些兒歌是敘事性的,由於受字數和句式的侷限,敘事的跳躍是兒歌的特點之一。這時教師選擇一些恰當的關連詞或過渡句把兒歌內容串連起來,根據兒歌要求,適當增添有關的生動有趣的情

節,來增加兒歌的容量,爲幼兒展開想象更好地理解記憶兒歌提供幫助。

小班:朱珊珊

幼兒教學反思8

光陰似箭,十一月份的幼兒教學快要結束了,在這個月期間,我感觸很深,領悟到了小朋友們不同的學習情境,下面我就我的教學感受談一談。

首先我來談談教學中的好的一面:十一月九日這一天,我看到孩子們在課前等待時間無耐的站在教室裏發呆,我想這樣肯定無法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我想了個辦法,把一些自己製作的半成品送給他們完成,這是霍老師給我們教的方法,他們很好奇,跪在墊子上開始琢磨了,很多孩子能想出各種辦法,所以說,玩具的製作對孩子們的智力非常重要。有幾個小幼兒才三歲,多次來早教點哭得很厲害,這幾天我特別關注這幾個孩子,時刻給他們微笑,拉着他們的手和他們一起玩,他們很快樂,沒有爸媽的陪伴他們照樣能度過快樂的一天,當他們和我開心的玩,和我互動時,我就覺得很有成就感。所以說,孩子很需要老師的溫暖和愛護。當孩子完成一小事時,老師應該多給他鼓勵,即便他們做得很不好,也應該很有技巧的肯定他們,支持他們,和孩子說話的語言要委婉,切記威脅,講究引導的方法,注重啓發引導。有一天下雪了,校園裏蓋滿了厚厚的大雪,小朋友們看到幼兒用書上的雪人就讓我帶他們去堆雪人,其中提出了很多問題,他們覺得很開心,上週六、日霍老師在樂都培訓我們的時候,交給了我們怎樣引導孩子的方法,在教學中我利用了這些方法,引導孩子們想象,認識數字、字母等,比如:用瓜子擺數字、字母等,他們都很感興趣,放學後,我把他們製作的成品帶回家讓家長看,家長們都很高興,。有一天我意外的發現,孩子們模仿我並站在講臺上給別的孩子比劃什麼,說明,這個階段孩子有很強的模仿能力,我在等待時間製作簡單的奧運火炬,個別孩子還能叫出火炬的名字,還會喊hello,這說明我們農村的孩子並不被城市的孩子差,只要我們引導有法。課前等待時間,我還和孩子們一起邊唱邊跳‘兩隻老虎’,他們很快就學會了,並且,我讓孩子們在電腦上觀看,引導他們說說兩隻老虎的動作等一系列的問題,孩子們有不同的說法。

但教學中也存在很多的問題:十一月份天氣特別冷,這幾天老下着大雪,我讓孩子們晚點來,可是好多孩子都感冒了,大清早就提前來到學校,他們那種不怕冷急切盼望來早教點的熱情打動了我,再怎麼艱苦我也得教下去。這幾天,雖然學校教室生火了,但因爲火爐小教室裏沒有一點暖意,別說學習,就連暖暖手的地方也那麼難找啊,孩子得到發展必須要有適合他們的環境,現在零下十幾度,孩子們的活動進行的很慢,所以,我認爲早教點的工作也要考慮到冬天氣候的變化,夏天早教工作應該長一點,冬天可以相應的縮短一些。這幾天,通過我的學習,我製作了一些半成品讓孩子們來完成,在我的引導下大部分孩子特別感興趣,少數孩子動一動就去玩玩具,更讓我頭疼的是,只有在我的引導下他們才能完成,我一離開教室,他們就各幹各的,有的還跟着我不放。

到此爲至,孩子們對我已經產生依賴感了,我不在教師的時候,他們就不會進行半成品活動,因此,老師應該多呆在孩子身邊,多給孩子一些指導,多引導他們完成自己的作品,給每位家長一個滿意的答卷。

幼兒教學反思9

近年來,教學反思活動在各個單位的教育實踐中得到廣泛開展,它逐漸成爲提高教師素質,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正是認識到了反思教學的重要,我們幼兒園圍繞教學反思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組織教育筆記評比交流、組織參加鄭州市反思教學研討會、組織全市幼兒教師教學反思課件培訓及評比活動。下面就歷次活動的情況進行回顧總結如下:

一、組織教育筆記評比交流活動。

爲了使幼兒教師及時總結一日活動各環節中的經驗教訓,使好的教育觀念、教學方法得以推廣交流,避免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走彎路,我們於20xx年11月28日進行了幼兒教師教育筆記評比交流活動。本次活動突出的優點是:①書寫認真,字體工整,乾淨整齊,能夠完成10篇教育筆記的任務。②大部分的內容都有恰當的小標題。結尾部分有教師的感想或對此事的看法。對整個事情做反思回顧。如一個教師所寫: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在《偏愛與博愛》一篇中寫道:過分偏愛一個孩子,你就會失去所有的孩子。又如:小飛的"闖禍"並不是他的初衷,他只是想用自己的雙手嘗試着解決一點問題,"破壞"也不是他們的目的,他們只是想用自己的頭腦探求一點道理。用愛心去溫暖他,用耐心去傾聽他,用恆心去等待他。當孩子與老師發生衝突時,教師放棄教育是不負責任的,與幼兒對峙也是愚蠢的,只有瞭解並掌握了幼兒對抗的原因與特點,方可找出解決問題的策略。我很慶幸,自己做了一會"懶"老師,沒有"辛辛苦苦"地剝奪了孩子們發展的機會。

要成爲一名具有高反思水平的幼兒園教師,首先要有反思的自覺性和責任感,有探究問題的熱情、質疑的精神和教學的主體意識。同時,外界的各種教育支持和幫助也是十分必要的。不同教師羣體的反思水平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對不同教師羣體反思能力的培養應體現不同的特徵。在對幼兒園教師教學反思能力培養的構想中,筆者將需要得到幫助的教師羣體定位爲“反思實踐者”,而將能給予“實踐者”幫助的教師羣體定位爲“反思支持者”,這些“支持者”包括教師同伴和幼兒園園長,也包括大學專業教師或科研機構的教育專業研究人員。以下是筆者對不同發展階段的教師進行反思能力培養的初步構想。

一、入職期教師的培養——從觀察描述入手,積累教學經驗,瞭解反思思路本文中入職期教師是指教齡1年以內的新教師。這類教師的知識大多屬於陳述性知識而較少屬於程序性知識。這些陳述性知識是表面的、抽象的,缺乏具體實例的支撐;少量的程序性知識則顯零散而不繫統。因此,對於新教師羣體,反思能力的培養應該從觀察開始,通過觀察優秀教師的大量教學實例,積累各種“背景性知識”,理解組織教學的原理和一般教學經驗,探究優秀教師的教學與他們的知識結構之間的聯繫,同時通過聆聽“反思支持者”外顯的、展開式的反思活動,瞭解反思的基本思路。具體方案舉例如下:

一、反思實踐者反思支持者

定期觀摩現場教學或錄像,並嘗試把執教者的教學過程和教學行爲講述出來,儘量詳盡、全面。因爲講述過程本身就是對他人的教學過程進行歸納、概括、反思、評價和再理解的過程。如某新教師在觀摩優秀教師組織的小班打擊樂活動“大雨小雨”後,對執教者的教學過程和行爲作了如下描述:“這位教師先請幼兒複習歌曲《大雨小雨》,又請幼兒邊唱歌邊做動作,唱‘大雨’時做幅度較大的自上而下抖動手臂的動作,唱‘小雨’時做兩手指輕輕觸碰的動作,最後請幼兒用兩種打擊樂器——鈴鼓和小鈴分別爲

兩段歌詞伴奏。”對新教師的講述進行補充,並且採用提問的方法幫助新教師關注關鍵問題。如:“這位教師在請幼兒爲兩段歌詞選擇不同的打擊樂器伴奏時用了什麼方法?她 最先提的問題是什麼?(想一想,什麼樂器發出的聲音像是在下‘大雨’?什麼樂器發出的聲音像是在下‘小雨’?)幼兒回答不出來時,她又提了什麼問題?(現在老師這裏有兩種樂器——鈴鼓和小鈴。請你敲敲小鈴,搖搖鈴鼓,聽一聽哪種樂器發出的聲音像下‘大雨’,哪種樂器發出的聲音像下‘小雨’?)當某某小朋友回答不出來時,這位教師走到他面前,對他說了什麼話?(鈴鼓發出來的聲音像下‘大雨’,小發出來的聲音像下‘小雨’,對不對啊?)請總結一下這位老師的提問策略。”

逐一回答“支持者”所提的問題,比較自己的描述和“支持者”描述的不同,看哪些教學環節被自己忽略了,並做好記錄。

聽取“支持者”對教學中各環節的解釋,積累各種“背景性知識”,即在具體的實踐情境中 支撐其選擇和判斷的知識。對現場教學或教學錄像中執教者的教學行爲進行解釋,並向新教師指出執教者用以調整教學策略的非言語線索,幫助新教師總結在什麼情況下,利用什麼教學策略可以解決什麼樣的教學問題。如“當教師提出的問題幼兒難以回答時,教師應 該隨時調整問題的難度,如將問答題改成選擇題,甚至改成是非判斷題,從而使無效問題變成有效問題。”

在“支持者”的幫助下對優秀教師的教學行爲進行分類總結,記錄關鍵環節,並形成書面材料向全園發佈。這可以爲回顧、反思自己的教學活動提供原始素材。因爲只有知道什麼樣的教學行爲是合理的,才能爲教學反思提供基本的參照物。幫助新教師分項歸納優秀教師的教學行爲,分析優秀教師各種教學行爲的類型、特點、效果。

二、傾聽“支持者”的理論分析,形成書面材

料大學專業教師或專業研究人員從理論角度剖析教學中的問題,幫助新教師將觀察到的教學實踐與原有的知識(教學法知識,課程知識,教育學、心理學知識)聯繫起來。這種方法可以使新教師獲得接近實際的經驗。這樣,教師同伴運用教學經驗,專業教師運用教育理論,共同幫助新教師分析當時的教學情境,使新教師逐步形成反思的理論框架,積累經驗材料。

幼兒教學反思10

一、主題內涵

“李小多分果果,分到最後剩兩個,一個大、一個小,大的留給張小弟,小的留給他自己。”這是一首充分體現了分享與謙讓的教育思想的兒歌,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然而在實際生活教育過程中,大部分幼兒做不到將大蘋果留給他人,也許經過一定教育問幼兒選哪個時,幼兒嘴上會說選小的,但是實際去拿是一般都會拿大的(除非不喜歡)。幼兒能否理解分享與謙讓的道理,真正做到主動自發的與他人分享謙讓的行爲呢?分享是幼兒將自己的所有物或所支配的物品或者事件,歡樂、幸福、好處,機會等與別人一同使用,體驗的行爲,如圖書、玩具、食品,一件好玩的事等。從小培養幼兒的分享觀念,有利其建全人格和良好的人際關係的發展,適應社會的要求。分享對於幼兒來說,僅僅是在日常生活和活動中不經意間流露或者發生與同伴交往的一種形式。而謙讓,歷來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工作中我們也始終將分享與謙讓作爲幼兒品德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去對幼兒進行培養教育。然而在人們對知識、對學習、對教育重新進行思考的今天,工作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卻不免又使人困惑、令人深思。

二、案例描述與分析。

案例一:

幼兒A是中班的小朋友,性格比較內向,不太會說話,但也能與小朋友友好相處。平時玩玩具的時候總是比較被動,看見爭爭搶搶的場面總是後退一步。有一天剛從玩具架上取下一件新玩具正高興地玩着。突然幼兒B走過來說也要玩。成成不想給,兩人爭奪起來。老師看見了說:“我看誰是謙讓的好孩子!”幼兒A極不情願地把玩具推給了,幼兒B以勝利者的姿態玩去了。幼兒A則無可奈何去玩別的玩具。

分析:看這幼兒A無聊的玩着其他的玩具,我不僅思考剛纔的做法:謙讓是一種良好的品德行爲,但是不是應當發自內心呢?幼兒年齡尚小,固然需要老師的教育,但像幼兒A這樣的謙讓究竟叫不叫謙讓?這種做法對其本身的成長髮展究竟有多大意義?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案例二:

飯後休息時,幼兒C拿了一包QQ糖開始向同伴炫耀。幼兒們紛紛圍在她身旁等待她分發。幼兒C開始高興的分給自己的親信好友。由於包裝並不透明,當分到最後幾顆時,幼兒C在分發時沒看清楚,不小心把所有的糖都分完了。當她發現自己沒有了時,開始大哭起來跑到一旁的老師身邊說:最後一個拿到糖的小朋友把她的糖拿去了。

分析:剛開始分發時幼兒C是很開心的。當分到最後一顆時不小心也給了別人,這時纔開始大哭,她的哭聲說明什麼?是委屈還是不甘心?一開始時分給其他小朋友時她還是表現出了很大方的樣子。爲什麼給了這麼多都不難過?而對最後一顆這麼捨不得?是不是可以說要讓孩子做到分享容易、謙讓則難呢?因爲從物質上講,分享意味着共同享有,我雖然給你了,我也還有;而謙讓卻等於如果給你了,我就沒有了,因此很難讓幼兒接受。

案例三:

下午點心吃黃瓜,幼兒D不喜歡吃黃瓜,又不能扔掉,他看到幼兒E正吃的很快,便轉頭和他說了什麼便把手裏的黃瓜塞給了他。幼兒E吃第二根黃瓜吃不下了時就向老師求救。老師去了解情況時幼兒D說:我是謙讓給她吃。讓我哭笑不得。

分析:像這種把自己不喜歡吃的東西強加給別人並稱之爲“謙讓”的行爲,並不少見,午飯時常有孩子把自己不愛吃的菜放到他人的碗中,他們爲什麼會稱自己的行爲是謙讓?孩子是否真正理解了謙讓的含義,我們該如何對待他們的謙讓行爲?

案例四

晨間活動時玩橡皮泥,幼兒自己去選擇工具。幼兒F的奶奶陪同下去拿橡皮泥。幼兒F拿了一盒較舊的橡皮泥,她奶奶在一旁馬上就說:“你這小孩真笨。這盒好拿這盒去玩。”說着就快速拿起一盒比較新的橡皮泥給孩子。而旁邊一個來不及伸手的孩子只能拿了幼兒F原來的那盒。

分析:這可能算是家長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的一致性問題,在幼兒園裏我們教育孩子分享合作、團結友愛,可是有的家長教育卻是與幼兒園背道而馳,使得孩子無所適從。家長的觀念、行爲對孩子的影響是深刻的,上述案例中,幼兒F有了謙讓的表現,家長不但沒有表揚孩子的行爲,反而說孩子笨。所以在這樣的家庭環境裏,孩子往往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分享與謙讓的觀念也得不到培養。

三、案例反思和體會:

1、幼兒園該如何對幼兒進行分享與謙讓這一品德教育?是不是可以把分享作爲謙讓的基礎去對幼兒實施教育?

讓幼兒在懂得並願意分享的基礎上去進一步理解並學會謙讓?

分享行爲包括自發分享,誘發分享,被動分享。案例一即屬於被動分享。被動分享行爲產生最初,在老師要求下共同分享,或在幼兒強迫下進行的“分享行爲”幼兒不懂得同伴間玩玩具得規則:大家一起玩。在老師得被迫下,被動地與其他幼兒產生分享行爲。有的幼兒過於膽小,如:幼兒A,被別人拿去玩具後,只是稍微作出反應,卻也只能被迫地產生“分享”。這樣“分享”使一方愉快,一方愁。

而誘發分享行爲使在幼兒初步理解“分享”,卻又在道德認識水平低的情況下,產生利他行爲。在平時的遊戲中,幼兒往往會爲爭搶玩具而大大出手,在建立了“不許隨便拿別人的玩具”這一規則下,幼兒的爭搶行爲得已制止,教師進一步主導幼兒向其他幼兒“借玩具”產生另一種規則:在別人同意下,拿走玩具。因此,這樣誘發,使得幼兒都願意與別人來分享他的積木,這時也抓住時機進行禮貌教育。

教師在發揮幼兒的主導性。積極性,能動性,注意幼兒之間的相互合作探索分享行爲的過程中,幼兒的分享慷慨程度會不斷提高。這時自發分享就會產生其中、當幼兒發現某一幼兒正在爲一玩具而苦苦另一幼兒借時,他會主動拿出來說:我給你玩,在嘗試分享圖書時,幼兒會主動的提出;我要和xx一起看;或者幼兒間相互商量說:我們一起看這本書吧!此時的自發的分享就以成爲幼兒間社會交往的手段。

2、其次,經驗告訴我們,要讓幼兒分享是比較容易的,而謙讓對於幼兒就不太容易接受。案例二說明要使幼兒達到能夠自覺謙讓,實非易事,因爲不但要有一個漫長的認識過程,還要有這種品德形成的情感態度,即要樂意去做。所以這是一個涉及到幼兒心理髮展水平的問題。在實際工作中,教師往往籠而統之地把分享、謙讓混作一團去處理,使本來易於解決且對幼兒十分有利的教育機會就失去了。如兩個幼兒爭奪一本圖書,我認爲,如果以兩人一起看的解決方式處理,就更利於幼兒的健康心理與品質的培養,因爲既解決了矛盾衝突,又培養了幼兒合作共享的情感。在對幼兒進行謙讓教育時,我們應該根據實際情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循序漸進地去實施,對於較小的幼兒可儘量滿足其心理需求,以分享教育爲主;隨着年齡的增長,可在滿足其心理需求的基礎上,逐漸教育其學會輪流玩、輪流使用。如班上添置了新玩具、新圖書,幼兒都想玩、看,教師可引導幼兒想想在人多玩具少的情況下,如何都能玩到新玩具。如可採取先輪流玩的辦法,再由此過渡到謙讓。

3、再次教師在教育幼兒謙讓的同時,也應爲促進幼兒個性健康發展作考慮。一個人的良好品德不僅僅是謙讓,誠實、勇敢、自信、熱情、友愛、好問以及活潑開朗的個性品質都是不可忽略的。案例一中幼兒A行爲就說明過分的謙讓有時反而會成爲一種懦弱,甚至對自己喪失信心。而象案例三中的幼兒D,是不是也應該好好分析一下其對謙讓的認識與理解?如果是真正不理解,可幫助其理解;如果是明知故做,那麼要讓其明白,自己不喜歡的,別人可能也不喜歡,對別人施“恩”也要徵得別人的同意,不要使謙讓過了“界”。把自己不喜歡的強加給別人,還美名其曰“謙讓”,豈不是扭曲謙讓?要讓其懂得,真正的謙讓是雙方都高興、都情願、都爲這件事而感到高興,而不是強加於別人。

4、最後我們經常談教育的一致性問題,從案例四中幼兒F和她的奶奶身上便表現出家園教育的不一致性,家長關心幼兒,擔心幼兒在幼兒園會吃虧,希望幫助幼兒得到最大的利益,這本來無可厚非。但是卻與幼兒園裏的教育產生一定牴觸,成人是幼兒的鏡子,成人對事物的處理方法會直接對幼兒產生影響。或許羅傑斯的無條件積極關注能給我們一點啓示,以分果果爲例:

我們把大的蘋果與小的蘋果都放在孩子面前,可以告訴孩子什麼時候選大的,什麼時候選小的,我們還可以把我們大人的選擇告訴孩子,並告訴他原因,我們也可以告訴我們希望孩子選擇哪個,但是,最後的選擇是由孩子來做的,那時我們所要做的就是關注孩子的選擇。

四、相關問題思考

我們還要把分享和謙讓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境界,因爲分享和謙讓不僅有物質的,也有精神的。物質的分享謙讓可以親眼看到,精神的分享謙讓雖然看不到,卻可體會到,兩者是一種巧妙的融合。幼兒在不斷地成長,分享謙讓行爲的表現會隨着年齡的增長而提高,需要藉助教育,藉助日常生活逐步滲透,採用行爲鼓勵法、榜樣示範法等各種教育方法,避免單一的說教,在潛移默化中讓幼兒克服以自我爲中心的心理,產生自發分享、自發謙讓的願望。

幼兒教學反思11

時間過的真快,一轉眼來到市保,每一天和這羣孩子們生活在一齊已經半年多了。這半年多來,從對他們不熟悉,對工作中的每個細節的陌生,對保育院的常規的不瞭解。到此刻,一點一點的進入狀態,這其中和領導的關心,班主任林教師的幫忙,保育院周教師的配合,以及家長們的寬容、理解是分不開的。

回顧這半年多來的生活,能夠說一向生活在壓力和努力之中。徐教師的優秀從一開始就給了我很大壓力。對於我這個轉崗教師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本來,我想利用我在小學的工作經驗結合幼兒園的工作實際,做點創新。可是,實際操作起來我才發現,自我想的太簡單了,畢竟年齡及各方面的發展需要、目標及方法都是存在很大差異的,簡單的結合根本起不了作用,反倒適得其反。慢慢地,孩子們的常規、習慣開始發生變化了,有些孩子被一些好動的孩子帶着變化着。看着眼裏,其實急在心上,我覺得是我沒有及時的鞏固他們的行爲習慣,才造成他們的變化。應對家長們的信任的目光,我心裏很虛。

幾次家長開放日的活動,讓我深刻的感覺到,我的工作有個致命的問題,就是不夠細緻,細節問題總是研究的不夠全面。這個幼兒園的工作中是很大的問題。經過和林教師、周教師的討論,也跟徐教師溝通的幾次,加上從家長口中瞭解到的孩子的情景。我開始靜下心來研究細節的問題了。我覺得,幼兒園的.工作最重要的是細節,大多比較瑣碎的事情,小朋友隨時會製造很多狀況,如果不研究全面一點的話,到時就會措手不及。之後,我也着重在這方面下功夫,從平時的日常工作,到後面的家長開放日及孩子的才藝展示,我都儘量研究到細枝末節的事情,學期末的彙報活動和本學期的“3.8”節半日活動,我們都獲得了很好的效果。這也讓我的挫敗感有了點點小恢復。

這個學期,我覺得還要繼續堅持這種把事做細的做法,無論是對孩子常規的管理,還是自身的教學工作,及孩子們的日常保育工作,本學期幾次活動的組織,都要儘量靜下心來,做細做全。當然,我的工作中仍然還存在浮躁和懶惰,時常會偷偷懶、耍耍小聰明,在今後的生活中要儘量改正。把孩子的安全放在首位,把孩子的發展放在心裏。能夠做讓家長放心,孩子喜歡的教師。

幼兒教學反思12

背景描述:

幼兒雖然知道一些水果,但對水果的用途和營養價值等還不瞭解。家長有反應幼兒在家不喜歡吃水果,喜歡吃膨化食品。因此,有必要讓幼兒形成對水果的正確認識,對水果有進一步的瞭解,激發幼兒想吃水果、愛吃水果的慾望。

案例描述:

創設一個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探究活動,進行嘗試,感受參與的樂趣,並能鼓勵幼兒大膽提出問題發表自己的意見。因此,本次活動教師將充當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讓幼兒合作製作水果拼盤,分享共同合作的過程與結果,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我們就採用了遊戲體驗法,讓幼兒參與水果宴會,並通過回答問題,分水果,嘗水果,做水果拼盤,運水果等一系列的活動,讓幼兒沉浸在遊戲的樂趣中,體驗水果宴會的快樂。

活動反思:

活動結束前,通過遊戲運水果,讓幼兒把水果運回家,來延長幼兒對此活動的興趣。幼兒在吃了水果,動手製作水果拼盤後,需要運動。一個好的教學過程,是需要動靜交替的,因此,我們在最後一環節,讓幼兒動起來,用小筐將剩下的水果運回家,請幼兒將剩餘的水果帶走,既是爲水果公主幫忙的表現,又達到了運動的效果。相信幼兒對水果會產生持續的興趣,從中生成出更有價值和有意義的活動。

幼兒教學反思13

《長高了》

本次教學活動的目標是:

1、感受成長的喜悅和快樂;

2、能有感情地朗讀兒歌,表現出成長的自豪感;

3、在討論身體外部特徵變化的基礎上嘗試按照格式仿編1到2句兒歌內容。

在進行教學前我準備了教學掛圖和小朋友的小時候照片還有一條很小的褲子,同時教學前看幼兒用書時,發現了一個小小的問題《長高了》這首兒歌教師用書與幼兒用書不同,有一句兒歌內容不一樣,教師用書是"花褲子,變短了"幼兒用書是"小褲子,變短了",經過考慮我選擇了用幼兒書上的兒歌內容進行教學,利用幼兒在家複習。

經過了精心的準備,所以此次教學活動整體氣氛都很好,教學目標1、2兩點幼兒很自然很容易就達到了,就是第3點目標:仿編兒歌內容,出現了一個讓我比較苦腦的問題,幼兒在仿編兒歌的時候總是轉不過來,聯想不到別人的東西也會變小變短,我想了想可能是因爲我的引導吧!因爲一開始我只是口頭上的解釋和引導了一下,是乎有點高估了幼兒的抽象思維能力,之後我便用實物和動作進行引導,這時纔有一部分孩子反應過來。

從這裏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孩子的思維必須借住具體。

幼兒教學反思14

整個活動在教師跟孩子之間的談話開始,漸漸地深入到主題,孩子們在老師的講解下,漸漸地瞭解到亂吃藥的危險性。

這個活動結束後,我覺得我們大班的孩子對生病時該怎麼辦,他們的腦子裏都是很清楚的,孩子們都會說,要吃藥,看醫生,打針,打點滴等。但生病時藥怎樣吃才安全,這個意識還是不強。

在活動中,給孩子們講完兩件真實的例子後,當我提問“你覺得怎樣吃藥纔是安全的?”孩子一般都是回答按照醫生說的吃藥或者是爸爸媽媽會給我吃藥的,個別孩子還會說看說明書上寫的吃藥。他們所反映出的就只有這些,我們大人可能都知道有些藥盒裏裝的並不是這個牌子的藥,可能爲了方便,就隨便把藥裝在了藥盒裏面了,這樣其實是很危險的,有個意外的話,後果就很嚴重了。

在活動最後的延伸中,通過讓孩子們自己製作藥箱,把自己的藥放在自己的藥箱中,這樣可以讓他們自己認識到小孩子只能吃小孩子自己的藥,可以更加安全一些。

所以,通過這個活動,我覺得在以後的有關於安全主題的活動中,或者在平常的談話中,應該向孩子們灌輸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識,這樣能更好地增加,增強他們自我保護的意識,也可以增加孩子們對生活的經驗,讓他們的已有經驗可以更加豐富。

幼兒教學反思15

一、思想政治方面:

肖力老師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忠誠黨的教育事業,關心國家大事;積極參加園裏組織的各項政治活動,認真深入地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加深對實踐科學發展觀的理解和重要意義的認識;通過多渠道、多途徑加強本身的道德修養,積極推進素質教育,以法治教,以德治教,堅持貫徹落實《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思想上始終與黨中央保持一致,在工作中以一個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在實際工作中,肖力老師認真遵守執行幼兒園的各項規章制度,團結同志,做到愛園如家,全心全意搞好教學,言傳身教,教書育人,熱愛幼教事業,立足於本職工作,愛崗敬業,認真學習新的教育理論,及時更新教育理念,積極參加各種培訓與觀摩。

二、教育教學工作:

教書育人是塑造靈魂的綜合性藝術,看着孩子們一天天成長起來,作爲教師的我們會感到無比的欣慰。孩子年齡小對新事物充滿着好奇心和求知慾,這就要求我們擁有更多的知識才能夠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肖力老師就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認真閱讀大量的書籍,遇到孩子的提問不能當時回答的,就通過書籍、上網查資料,告訴幼兒最準確的答案。

在教學工作中,肖力老師課前認真地書寫教學計劃、備課,力求做到傳授知識的準確性和教學方法的藝術性、靈活性。課堂上,積極採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手段、運用生動、簡練的語言吸引幼兒的注意力,給幼兒充足的空間讓幼兒發揮想象。

她能堅持面向全體幼兒,根據本班幼兒特點注重個別差異,寓教於樂,使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玩,輕鬆愉快地掌握知識。堅持重能力的培養,輕知識的灌輸,注重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教給幼兒好的學習方法,使幼兒在實際運用中能夠靈活運用,舉一反三。

隨着形勢的發展,幼教領域也在不斷髮展變化。舊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已不能適應現代的兒童。作爲教師必須不斷學習、研究、探索更適應幼兒特點的教育方法。積極進行教改,這樣才能適應幼兒發展的需要。肖力老師一方面注意吸收幼教信息,不放過雜誌、觀摩、外出學習等一切學習的機會,一方面在認真領會新《綱要》主旨的基礎上,大膽改革、不斷創新,主張以人爲本,嘗試反思教學,注重情感教育,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教育教學方法。

作爲教師,關心、熱愛每一個孩子是我們必須做到的,特別是要平等對待每個孩子。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和理解,幼兒園的孩子也是一樣的,所以鍾和孩子交談時都是蹲下來和他們說話,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頭,或者抱一抱,這使孩子很樂意接受,也很高興。

一直以來肖力老師都是擔任班主任工作,作爲班主任協調好和本班老師的工作是至關重要的。每項工作都爭取想在前、做在前,從不計較個人得失,有問題就和本班老師共同協商解決,深得其他老師的稱讚。

家長工作是幼兒園各項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做好家長工作將對我們各項工作的開展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因此,肖力老師首先擺正和家長之間的位置,經常換位思考,瞭解家長的要求,以便得心應手的做好工作;還經常把好的教育經驗介紹給家長,使家長們從中學到了很多育兒知識,在家長中樹立了良好的教師形象。

三、成績方面:

在參加工作的14年中,肖力獲得過“丹江口市優秀數學教師”、“青年崗位能手”、“丹江口市優秀幼兒園教師”、“丹江口市先進管理個人”等稱號;優質課、論文、教學設計參加的比賽,都有獲得良好的成績和好評;在十堰市第一節幼兒教師全能大賽獲得了一等獎。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