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幼兒園的教學反思(15篇)

幼兒園的教學反思(15篇)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的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的教學反思(15篇)

幼兒園的教學反思1

在北美、歐洲的幼兒園和小學裏,有一種流行的活動——“圓圈活動”,即早談活動,就是讓教師和孩子圍圓圈坐在一起談話、學習。由於該活動能夠創設一種充滿關懷的學校氛圍,通過相互示範進行教育,倡導民主價值觀與親社會行爲,有利於促進兒童道德、心理、社會和文化的發展,同時也促進兒童語言能力的發展,所以深受歐美各國各級學校的歡迎。在我園,也特別重視早談活動,從早談氛圍的營造、早談流程、早談規則和要求到早談內容的選擇,處處融入人文關懷。

安全、溫馨的心理環境是使早談活動達到良好教育效果的必要條件。在這裏,孩子們可以暢所欲言,可以展示才華,也可以排解負面情緒。即使做錯了事的孩子也不會受到批評,他們得到的只是老師、同伴善意的忠告和建議。在這個安全的環境裏,孩子體會到了誠實的樂趣,體會到了分享的溫馨,體會到了尊重的力量。這種溫馨的心理氛圍,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孩子的道德品行。

同時,老師也根據談話的內容和孩子們的年齡特點進行相應的環境準備,如跟主題相關的圖片、錄像資料等,也允許孩子們帶來分享的東西,如照片、禮物等。

早談流程

我們一般以柔和的音樂開場。音樂一響,孩子們開始收拾手中的玩具和圖書。早談的時間到了,孩子們都集中過來,或坐椅子或坐地上,每個人都找到了舒服的位子。

音樂停了,我們開始了開放式的談話。一般由一些輕鬆愉快的話題開始:

“我今天很開心,因爲我沒有遲到!”

“今天鬧鐘一響我就起牀了,媽媽表揚我了!”

“今天早上來園的時候,我看到門口的‘文明小天使’好有精神,我也大聲向他們問好了!”

“我用英語跟老師說:Good morning!”

然後,老師或某個孩子將話題引入一些有針對性的主題,如分享以前的舊照片,一起解決某個難題,討論一件最近發生的事情等。孩子們通過發表自己的觀點,學會表達和傾聽;對於所出現的不同答案,也學會以開放的態度進行討論。最後,老師總結談話的主要內容,對孩子進行積極正向的引導和強化。

早談規則和要求

根據幼兒園各級各班的特點,我們的早談活動並不一定圍圓圈,而是本着以幼兒爲本,由自己選擇舒適的位置,或圍圓圈盤腿坐地上,或坐椅子上,或圍半圓等等。

除了給孩子營造輕鬆的氛圍,參與早談的老師還必須關注孩子的興趣點,讓孩子們有話可說,有話願說,同時適時評價和小結,幫助孩子們理清思路,暢所欲言。

我們的早談活動對孩子也有特殊的規則和要求。首先,當某個幼兒講話時,其他孩子必須目視說話的孩子並認真傾聽。在這裏,孩子得到的不僅僅是談話的內容,更重要的是學會尊重他人,學會傾聽。其次,當有不同意見時,每個人都有權利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但必須在其他人講完之後再表述。第三,談話的孩子可以提出特殊的要求,如要求關上房門,要求其他孩子站起等。第四,當有資格說話的孩子不願意說話時,教師和其他孩子給予他思考的時間,可以選擇放棄。

早談內容的選擇

不同的討論主題可以達到不同的教育效果。在我園,早談內容來源廣泛,包括社會上的各種熱點問題、孩子們身邊的偶發事件、各種節假日見聞等。除了以上內容,早談中還有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孩子們的自我成就展示,如“我把垃圾丟進垃圾桶”,“我買了一個漂亮的蝴蝶結”,“我自己起牀”……在這裏,誰有一點小小的“成就”,誰就會引人注目,成爲“中心”,獲得大家的欣賞。同時,也讓孩子們相互分享自己的快樂、分享自己的表演、分享自己的祕密,培養孩子們的信任感,並和同伴、老師建立親密關係。

早談活動看似簡單,但要達到良好的效果,卻需要認真管理,認真鑽研,並長期堅持。只有這樣,蘊含在早談之中的教育之花才能越開越豔!

幼兒園的教學反思2

幼兒園小班安全用電器教案及教學反思

活動目的:

1、通過閱讀幼兒用書,知道家用電器工作時的安全注意事項。

2、能根據教師的提問從安全角度思考回答問題。

活動準備:

1、各種常用的家用電器圖片。

2、教學掛圖和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1、出示電器的圖片引出活動。

2、幼兒觀看掛圖嘗試自己講述圖中的內容,瞭解電器工作時的安全注意事項。

1)觀察第一幅圖,知道工作中的電風扇很危險,不能隨便觸碰。

教師:①請小朋友看第一幅圖,圖中的人在幹什麼?

②電風扇工作時會有危險嗎?爲什麼?

③電風扇的插頭拔下來,電風扇就怎麼樣了?

教師小結:媽媽告訴小朋友,工作中的電風扇很危險,不能碰她們。

2)觀察第二幅圖,知道不能趴在洗衣機邊上,否則會發生危險。

教師:①洗衣機在幹什麼?這位小朋友想幹什麼?

②這是媽媽會對小朋友說些什麼?

教師小結:媽媽告訴小朋友洗衣機工作的時候,不能趴在洗衣機邊上,因爲這樣容易發生危險。媽媽爲什麼這麼說?趴在洗衣機邊上,會發生什麼危險?

3)觀察第三幅圖,知道工作彙總的電熨斗很燙,不能隨便碰觸。

教師:①媽媽在幹什麼?

②媽媽用電熨斗熨衣服的時候我們要注意些什麼?

教師小結:媽媽告訴我們,工作中的電熨斗很燙,不能用手碰。

3、幼兒閱讀家用電器圖,瞭解其他家用電器工作時的安全注意事項。

教師:(1)塗上還有那些家用電器?他們有什麼用?

(2)這些電器在工作的時候,我們要注意什麼呢?

(3)小朋友家裏還有那些電器?說一說他們的安全注意事項。

幼兒園的教學反思3

一、主題內涵

“李小多分果果,分到最後剩兩個,一個大、一個小,大的留給張小弟,小的留給他自己。”這是一首充分體現了分享與謙讓的教育思想的兒歌,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然而在實際生活教育過程中,大部分幼兒做不到將大蘋果留給他人,也許經過一定教育問幼兒選哪個時,幼兒嘴上會說選小的,但是實際去拿是一般都會拿大的(除非不喜歡)。幼兒能否理解分享與謙讓的道理,真正做到主動自發的與他人分享謙讓的行爲呢?分享是幼兒將自己的所有物或所支配的物品或者事件,歡樂、幸福、好處,機會等與別人一同使用,體驗的行爲,如圖書、玩具、食品,一件好玩的事等。從小培養幼兒的分享觀念,有利其建全人格和良好的人際關係的發展,適應社會的要求。分享對於幼兒來說,僅僅是在日常生活和活動中不經意間流露或者發生與同伴交往的一種形式。而謙讓,歷來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工作中我們也始終將分享與謙讓作爲幼兒品德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去對幼兒進行培養教育。然而在人們對知識、對學習、對教育重新進行思考的今天,工作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卻不免又使人困惑、令人深思。

二、案例描述與分析。

案例一:

幼兒A是中班的小朋友,性格比較內向,不太會說話,但也能與小朋友友好相處。平時玩玩具的時候總是比較被動,看見爭爭搶搶的場面總是後退一步。有一天剛從玩具架上取下一件新玩具正高興地玩着。突然幼兒B走過來說也要玩。成成不想給,兩人爭奪起來。老師看見了說:“我看誰是謙讓的好孩子!”幼兒A極不情願地把玩具推給了,幼兒B以勝利者的姿態玩去了。幼兒A則無可奈何去玩別的玩具。

分析:看這幼兒A無聊的玩着其他的玩具,我不僅思考剛纔的做法:謙讓是一種良好的品德行爲,但是不是應當發自內心呢?幼兒年齡尚小,固然需要老師的教育,但像幼兒A這樣的謙讓究竟叫不叫謙讓?這種做法對其本身的成長髮展究竟有多大意義?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案例二:

飯後休息時,幼兒C拿了一包QQ糖開始向同伴炫耀。幼兒們紛紛圍在她身旁等待她分發。幼兒C開始高興的分給自己的親信好友。由於包裝並不透明,當分到最後幾顆時,幼兒C在分發時沒看清楚,不小心把所有的糖都分完了。當她發現自己沒有了時,開始大哭起來跑到一旁的老師身邊說:最後一個拿到糖的小朋友把她的糖拿去了。

分析:剛開始分發時幼兒C是很開心的。當分到最後一顆時不小心也給了別人,這時纔開始大哭,她的哭聲說明什麼?是委屈還是不甘心?一開始時分給其他小朋友時她還是表現出了很大方的樣子。爲什麼給了這麼多都不難過?而對最後一顆這麼捨不得?是不是可以說要讓孩子做到分享容易、謙讓則難呢?因爲從物質上講,分享意味着共同享有,我雖然給你了,我也還有;而謙讓卻等於如果給你了,我就沒有了,因此很難讓幼兒接受。

案例三:

下午點心吃黃瓜,幼兒D不喜歡吃黃瓜,又不能扔掉,他看到幼兒E正吃的很快,便轉頭和他說了什麼便把手裏的黃瓜塞給了他。幼兒E吃第二根黃瓜吃不下了時就向老師求救。老師去了解情況時幼兒D說:我是謙讓給她吃。讓我哭笑不得。

分析:像這種把自己不喜歡吃的東西強加給別人並稱之爲“謙讓”的行爲,並不少見,午飯時常有孩子把自己不愛吃的菜放到他人的碗中,他們爲什麼會稱自己的行爲是謙讓?孩子是否真正理解了謙讓的含義,我們該如何對待他們的謙讓行爲?

案例四

晨間活動時玩橡皮泥,幼兒自己去選擇工具。幼兒F的奶奶陪同下去拿橡皮泥。幼兒F拿了一盒較舊的橡皮泥,她奶奶在一旁馬上就說:“你這小孩真笨。這盒好拿這盒去玩。”說着就快速拿起一盒比較新的橡皮泥給孩子。而旁邊一個來不及伸手的孩子只能拿了幼兒F原來的那盒。

分析:這可能算是家長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的一致性問題,在幼兒園裏我們教育孩子分享合作、團結友愛,可是有的家長教育卻是與幼兒園背道而馳,使得孩子無所適從。家長的觀念、行爲對孩子的影響是深刻的,上述案例中,幼兒F有了謙讓的表現,家長不但沒有表揚孩子的行爲,反而說孩子笨。所以在這樣的家庭環境裏,孩子往往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分享與謙讓的觀念也得不到培養。

三、案例反思和體會:

1、幼兒園該如何對幼兒進行分享與謙讓這一品德教育?是不是可以把分享作爲謙讓的基礎去對幼兒實施教育?

讓幼兒在懂得並願意分享的基礎上去進一步理解並學會謙讓?

分享行爲包括自發分享,誘發分享,被動分享。案例一即屬於被動分享。被動分享行爲產生最初,在老師要求下共同分享,或在幼兒強迫下進行的“分享行爲”幼兒不懂得同伴間玩玩具得規則:大家一起玩。在老師得被迫下,被動地與其他幼兒產生分享行爲。有的幼兒過於膽小,如:幼兒A,被別人拿去玩具後,只是稍微作出反應,卻也只能被迫地產生“分享”。這樣“分享”使一方愉快,一方愁。

而誘發分享行爲使在幼兒初步理解“分享”,卻又在道德認識水平低的情況下,產生利他行爲。在平時的遊戲中,幼兒往往會爲爭搶玩具而大大出手,在建立了“不許隨便拿別人的玩具”這一規則下,幼兒的爭搶行爲得已制止,教師進一步主導幼兒向其他幼兒“借玩具”產生另一種規則:在別人同意下,拿走玩具。因此,這樣誘發,使得幼兒都願意與別人來分享他的積木,這時也抓住時機進行禮貌教育。

教師在發揮幼兒的主導性。積極性,能動性,注意幼兒之間的相互合作探索分享行爲的過程中,幼兒的分享慷慨程度會不斷提高。這時自發分享就會產生其中、當幼兒發現某一幼兒正在爲一玩具而苦苦另一幼兒借時,他會主動拿出來說:我給你玩,在嘗試分享圖書時,幼兒會主動的提出;我要和xx一起看;或者幼兒間相互商量說:我們一起看這本書吧!此時的自發的分享就以成爲幼兒間社會交往的手段。

2、其次,經驗告訴我們,要讓幼兒分享是比較容易的,而謙讓對於幼兒就不太容易接受。案例二說明要使幼兒達到能夠自覺謙讓,實非易事,因爲不但要有一個漫長的認識過程,還要有這種品德形成的情感態度,即要樂意去做。所以這是一個涉及到幼兒心理髮展水平的問題。在實際工作中,教師往往籠而統之地把分享、謙讓混作一團去處理,使本來易於解決且對幼兒十分有利的教育機會就失去了。如兩個幼兒爭奪一本圖書,我認爲,如果以兩人一起看的解決方式處理,就更利於幼兒的健康心理與品質的培養,因爲既解決了矛盾衝突,又培養了幼兒合作共享的情感。在對幼兒進行謙讓教育時,我們應該根據實際情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循序漸進地去實施,對於較小的幼兒可儘量滿足其心理需求,以分享教育爲主;隨着年齡的增長,可在滿足其心理需求的基礎上,逐漸教育其學會輪流玩、輪流使用。如班上添置了新玩具、新圖書,幼兒都想玩、看,教師可引導幼兒想想在人多玩具少的情況下,如何都能玩到新玩具。如可採取先輪流玩的辦法,再由此過渡到謙讓。

3、再次教師在教育幼兒謙讓的同時,也應爲促進幼兒個性健康發展作考慮。一個人的良好品德不僅僅是謙讓,誠實、勇敢、自信、熱情、友愛、好問以及活潑開朗的個性品質都是不可忽略的。案例一中幼兒A行爲就說明過分的謙讓有時反而會成爲一種懦弱,甚至對自己喪失信心。而象案例三中的幼兒D,是不是也應該好好分析一下其對謙讓的認識與理解?如果是真正不理解,可幫助其理解;如果是明知故做,那麼要讓其明白,自己不喜歡的,別人可能也不喜歡,對別人施“恩”也要徵得別人的同意,不要使謙讓過了“界”。把自己不喜歡的強加給別人,還美名其曰“謙讓”,豈不是扭曲謙讓?要讓其懂得,真正的謙讓是雙方都高興、都情願、都爲這件事而感到高興,而不是強加於別人。

4、最後我們經常談教育的一致性問題,從案例四中幼兒F和她的奶奶身上便表現出家園教育的不一致性,家長關心幼兒,擔心幼兒在幼兒園會吃虧,希望幫助幼兒得到最大的利益,這本來無可厚非。但是卻與幼兒園裏的教育產生一定牴觸,成人是幼兒的鏡子,成人對事物的處理方法會直接對幼兒產生影響。或許羅傑斯的無條件積極關注能給我們一點啓示,以分果果爲例:

我們把大的蘋果與小的蘋果都放在孩子面前,可以告訴孩子什麼時候選大的,什麼時候選小的,我們還可以把我們大人的選擇告訴孩子,並告訴他原因,我們也可以告訴我們希望孩子選擇哪個,但是,最後的選擇是由孩子來做的,那時我們所要做的就是關注孩子的選擇。

四、相關問題思考

我們還要把分享和謙讓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境界,因爲分享和謙讓不僅有物質的,也有精神的。物質的分享謙讓可以親眼看到,精神的分享謙讓雖然看不到,卻可體會到,兩者是一種巧妙的融合。幼兒在不斷地成長,分享謙讓行爲的表現會隨着年齡的增長而提高,需要藉助教育,藉助日常生活逐步滲透,採用行爲鼓勵法、榜樣示範法等各種教育方法,避免單一的說教,在潛移默化中讓幼兒克服以自我爲中心的心理,產生自發分享、自發謙讓的願望。

幼兒園的教學反思4

本次活動我上內容是《按一種特徵分類》。上完課後,老師同學們都對我的這次活動提出了一些問題,而我自己通過回看上課視頻也發現了不少的問題,以下是我對這次教學活動的反思:

1、嚴重超時。小班的上課時間一般在15分鐘左右,而我本次活動的時間卻用了半個小時,比規定時間多出了一半。而導致超時的原因有兩點:導入部分的手指遊戲做了太久,有大概6分多鐘;二是教具準備得不夠完善,用雙面膠把水果貼在紙上面之後是非常難撕下來的,我們大部分的時間主要耗在了撕水果上面;三是我事前沒有給幼兒一個示範讓幼兒把水果貼在哪裏,導致了許多幼兒一直在上面拿着水果的圖片在沒有膠的地方一直拍。

2、課堂秩序比較混亂。由於叫幼兒上來撕水果時沒有講明要按秩序上來,導致幼兒是一窩蜂上來的,所以造成了一個比較混亂的場面。

3、沒有把情境完全貫穿始終。活動中我設置了一個情境是小象的水果店,我是要模仿小象的聲音來給幼兒講的,但是由於到後來過於興奮了,就把小象的聲音給忘了,用回了我自己的聲音。

4、與幼兒的熟悉度不夠。由於我們當天來得比較晚,所以我們一來到幼兒園就開始上課,還沒有來得及跟他們熟悉。對於大多數幼兒來說他們對生人是比較膽怯的,所以當我在組織活動時,許多幼兒並沒有很好的配合我的活動。

5、沒有留意到幼兒們需要休息。當教室裏的活動結束後我就帶着幼兒出到室外打算和他們一起玩遊戲了,而沒有考慮到幼兒已經上了這麼長時間的課了,他們已經很疲勞了。還好當時張園長在我旁邊提醒我。這對我以後的教學活動也是次教訓。

6、沒有注意到幼兒的已有經驗。比如我的水果中有一樣水果是桃子,或許是幼兒對桃子並不多見,也或許是我的圖片上的桃子畫得不夠形象,很多幼兒並不認得這是桃子。

7、沒有考慮到該年齡層幼兒生理髮展的特點。我們教的班級雖然是小班,但是他比正常小班幼兒的年齡階段要小半年,所以我們的幼兒是偏小的,生理髮展上是與平常我們所接觸的小班的幼兒是不同的。這個年齡層的幼兒手指發育得還不是很好,所以在玩手指遊戲的時候有些幼兒的手指是無法完成的。

8、沒有很好的啓發幼兒思考。這次活動我並沒有完全的按照我寫的教案來上,漏了一個很重要的啓發幼兒思考的環節,就是讓幼兒思考這些水果除了按照種類、顏色分還可以怎麼分。

9、沒有很好的顧到全班幼兒,課堂上比較依賴積極的幼兒。班上有幾個比較活躍的幼兒,而我每次提問都是讓幾個幼兒來回答,從而忽視了那些比較文靜的幼兒。

這是我一次非常寶貴的上課機會,爲此我也做了很多準備,雖然仍然存在着不少問題,但是我從中也收穫了很多,給我未來的教學發展指明瞭前進的道路。

幼兒園的教學反思5

回顧往昔,從1984年畢業至今,我當了8年的班主任,5年的園教研組長,22年的幼兒園園長,35年的幼教經歷讓我積累了寶貴的育人經驗。在這35年的幼教生涯中,我一向緊跟幼教發展的步伐,把幼兒教育作爲畢生事業,不斷深化專業知識,擴大知識面,提升自身學歷層次,努力推動幼兒教育的發展。這35年的從教生涯,讓我逐漸開拓出一條適合園所發展的創新之路。

一、教育教學方面

教育的根本價值,就是引領人們走向幸福。根據“教育必須面向未來”的原則,我在上世紀末提出“在對幼兒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基礎上,着重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本事”。我相信,僅有注重全面發展且有創新本事的人,才能在未來立於不敗之地。

幼兒期是人生的奠基階段,正確、先進的教育理念是爲幼兒的幸福人生奠定良好基礎的先決條件。於是,我經過多種策略實現自我的教育目標。

(1)努力探索教學新路子

運用幼兒喜歡的遊戲、故事、以及創設小問號活動、小記者活動等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啓發、引導幼兒主動地獲取知識和技能。在科學組織幼兒一日活動中,鼓勵幼兒動手操作、一物多玩、一問多答、自主繪畫、仿編兒歌、創編故事等着重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和動手本事。

在80年代末,我率先對兒歌教學、常識教學進行改革,並取得顯著成效:我撰寫的《如何優化語言科教學》、《如何使常識課上得生動活潑》等文章在市、縣幼師骨幹學習班上推廣;20xx年起,我被韓師聘爲本科班專業課“學前兒童語言教育”主講教師,深受學生歡迎。

(2)選擇適合培養目標的課程模式

在20xx年開展的課程改革中,率先嚐試生成課程。生成課程即:根據幼兒的興趣愛好和需要,生成的課程。生成課程能突出幼兒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有利於培養幼兒的發散性思維和創新本事。我們每學期用十週實施生成課程,並構成第一套園本教材。

提出走生成課程與預成課程相結合的新路子。我們堅持每學期各班生成兩到三個主題課程,同時利用整合、取捨等方法,博採衆家之長,選擇部分優質的預成課程,構成了動態課程與靜態課程相結合的、先進的課程模式。

(3)創設先進的教學模式

我帶領教師們不斷探究、不斷總結,摸索出適合不一樣年齡幼兒的教學模式:充分豐富的課前準備(包括場地的佈置、材料的準備、經驗的準備、課件的製作)——活動導入(問題的提出)——教師啓發,幼兒自主學習(討論探討或動手操作、體驗)——結果的展示——遷移創新——活動延伸。我們的這一教學模式不僅僅適合團體教學,還適合區域活動。

(4)課題研究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在園所教學過程中,我堅持正面教育。20xx年,針對當地人們環保意識薄弱、不夠節儉等問題,帶領教師開展《經過環保活動培養幼兒的節儉習慣》課題研究,注重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培育禮貌的“國際小公民”;針對過度保護幼兒情景,引領教師實施《因地制宜開展體育活動實踐研究》課題研究,並構成園本第二套教材;十二五課題《在語言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新本事》,有效促進幼兒創新本事的培養。

二、園所管理方面

1997年9月,我經過考試,成爲蘭英一幼的園長,帶領教師開始了極爲艱苦的園所成長路程。應對人煙稀少的新區,尚未竣工的園舍,17名幼兒和沒有正規工作經驗的教師,我鼓舞士氣:“麪包會有的!”要求教師要樂觀自信:儘管沒錢做廣告,但“星星之火能夠燎原”,17位孩子,就是17顆火種。

着手建立園所各項規章制度,制定園所近期目標“高起點嚴要求,規範辦園”;中期目標“3到5年,成爲市一流幼兒園”;長期目標“省示範性幼兒園”。確立了“開闢歡樂教育天地,讓更多孩子受到優質的學前教育”的辦園目標,“健康歡樂、崇善博愛、樂學好問、靈敏應變、習慣良好”的培養目標以及辦園宗旨、園訓、教風、園風等具有前瞻性的辦園思想,實行目標管理。

針對教師學歷低,缺乏規範經驗等情景,我一方面指導她們自我提高,一方面關心鼓勵,言傳身教。同時採用以老帶新、師德教育、崗位培訓、園本教研等提高教師的師德水平和專業素養。我一手培養的楊曉虹、洪娜已經成長爲市的名園長、名教師。教師參加省、市各項比賽均名列前茅。

20xx年幼兒園被評爲市一級園,20xx年被評爲省一級園,並先後榮獲省、市“巾幗禮貌示範崗”、“三八紅旗團體”、“綠色學校”、“安全禮貌學校”等稱號。期間,我幾次婉拒社會上的高薪聘請,心無旁騖的和教師一齊把公辦園中經濟最困難、底子最薄弱的蘭英一幼辦成潮州市公辦園中最具可持續發展後勁的示範性幼兒園。

三、未來發展目標

我作爲市督學,經常到其他幼兒園檢查督導,與其他園所交流探討,分享自我的教學、管理經驗,並進取學習其他園所的辦園優點。如今,我已基本實現了最初定下的教育目標及幼兒培養目標。但由於潮州經濟相對落後,人才流失較嚴重,幼兒園存在辦學不規範、教師學歷達標率低、小學化現象等問題,“讓更多孩子受到優質的學前教育”這一夢想還沒能實現。

今後,我將着重加大力度,經過教育提案等請求設法增加公辦園;聯合其他公辦園定期爲面上幼兒園開示範課,供給跟崗學習機會;經過評估、上等級提升辦園質量;繼續爲韓師學生上課,培養高素質的未來幼師,不遺餘力地促進本地區幼教事業的發展;把幼兒教育這一崇高而偉大的事業作爲畢生發展目標,努力推動幼兒教育發展。

幼兒園的教學反思6

時光飛逝。我從事幼兒教育已經兩年多了。在領導和老師的幫助下,通過自己的努力,我進步了很多。

首先,我對幼兒思想教育有了新的認識。

在進入幼兒園之前,我心目中的幼兒園是老師帶領孩子們玩遊戲、學習簡單知識的地方。但當我真正開始實踐這項工作時,我對它有了進一步的瞭解。〔1002〕〔1000〕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的基本階段和人才成長的奠基階段。幼兒園的工作是貫徹保育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對兒童進行身體、智力、道德和審美教育,促進兒童身心和諧發展。這不僅是國家對幼兒園教育的要求,也是所有幼兒園的出發點和歸宿。通過這項任務,在活動中制定了不同的目標,極大地豐富和滿足了兒童的身心需求,真正讓兒童在活動中快樂發展!

二、在我的工作中,我熱愛這個行業。

在我的工作中,我遇到了一羣可愛的孩子,他們每天嘴裏總是說個不停,這讓我愛上了這個行業。這不僅是他們的可愛,而且還夾雜着濃郁的人文氣息!班上有一個孩子。有一次他感冒了,堅持要到戶外去。他出門時開始流鼻涕。我幫他弄到紙。他說天氣很冷,我溫暖了他的手。戶外活動結束後,大家一起回到活動室。我想坐下。他的眼睛到處找椅子。這時,他把小椅子放在我旁邊。我看着他,笑了。他的大眼睛向我眨着眼睛,對孩子們身上發生的小事情微笑着,但這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人性”,一種深情。讓我在關心別人的同時也被關心。多幸福啊!我們爲什麼不努力工作呢?幼兒園的生活總是令人難忘的:孩子們的純真和純樸常常呼喚着我們完美的童心,讓我們用這顆心去了解他們,走進他們的世界。我們真誠的理解和支持呼籲並保護他們寶貴的童心,讓他們在人生道路上邁出堅實的第一步。讓我們把心與孩子們連在一起,讓幼兒園的小世界充滿童心世界的真、善、美!

三、讓我在實際工作中成長。

第一個“測試”他剛工作不久就來了。雖然只有公園裏的老師參加,但對於一個“新手”來說會很緊張。這門課不是很成功。經過領導的精心指導和反思,發現原有班級存在很多漏洞。在第二節課上,我注意了課前的鋪墊工作,效果好多了。反思第一次失敗的原因並吸取教訓。在第二次和第三次活動中,我一點一點地克服了它,每次效果都更好。就這樣,在實際工作中,我長大了!

經過兩年多的培訓,我在組織教育活動時做了必要的改進。通過在園區的商業學習,我也增加了很多理論知識。在觀察課上,我也學到了很多經驗。回想起來,與我第一次來到幼兒園時相比,它確實進步了很多。我應該感謝幼兒園給了我在這個大型聯合小組學習的機會,也感謝同齡人的細心幫助,這樣我才能快速“成長”。

教育是一門博大精深的知識,沒有明確的學習方法。面對許多雪花和互聯網帶來的豐富信息和經驗,我們必須把握一件事:讓孩子真正在快樂中學習和發展。

你很高興。我很高興。我應該爲你付出更多。

幼兒園的教學反思7

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小壁虎借尾巴》

——語言活動《小壁虎借尾巴》

一、案例描述

活動目標:

1. 理解故事內容,知道動物尾巴的不同作用。

2.熟悉動物對話,分角色進行故事表演。

3.知道要保護小動物,愛護小動物,體驗關愛之情。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有趣的科學童話故事。故事藉助擬人化的手法通過向小魚姐姐、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的故事,講了小魚、牛、燕子、壁虎尾巴的作用。從而揭示了動物尾巴都有用的這樣一個道理。故事生動、有趣,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而且在角色的扮演中讓幼兒體驗語言,並且運用語言,使幼兒在表演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以及產生一種成就感。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所以,我選擇了這節課並採用連環畫的形式設計了這節語言課《小壁虎借尾巴》。

活動過程:

上課時我從身後拿出自制的手偶小壁虎跟小朋友說:“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小客人。”從而引導幼兒說出小壁虎。接着我進行導入:“可是呀,小壁虎今天有點傷心,你們想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嗎?下面我們來聽故事《小壁虎借尾巴》。”

我繪聲繪色的把故事講完後開始問小朋友:“故事裏發生了一件什麼事啊?”幼兒激動的告訴我小壁虎的尾巴被蛇吃掉了。我接着引導:“那小壁虎沒有了尾巴怎麼辦啊?”幼兒開始搶着舉手“小壁虎要去借尾巴。”看到了小朋友熱情那麼高漲,爲了延續這種熱情,所以我把準備的連環畫拿出來,開始通過看圖片回憶小壁虎借尾巴的過程。並在每段結束時進行提問,達到加深幼兒對故事的理解以及爲下面分角色表演做下鋪墊。

分段的圖片看完後,我把故事完整的藉助圖片講了一遍,並提醒幼兒“老師講到小魚姐姐、牛伯伯、燕子阿姨的尾巴都有什麼作用時,會說的小朋友跟着老師一起說”。幼兒在老師的提醒下,和老師共同完成了看圖講述《小壁虎借尾巴》這個故事。接着,我請了幾個小朋友來角色表演。老師跟剩下的小朋友做旁白。待第一組小朋友表演完後進行點評,希望下面表演的小朋友能夠注意,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表演兩組後,所有的小朋友一起參加表演。結束採用律動《我最棒》,讓幼兒通過動作來表揚自己今天的表現。

二、教學反思:

回顧這節課的教學,發現有好幾處都是我不能控制的,甚至有時會冷場,一個問題拋出去沒有幼兒搭理我。表現在以下幾點:

1.在開始上課時幼兒還沒能完全進入課堂中,有的還沉浸在剛剛的玩耍中,所以我的突然提問和問候讓有的幼兒愣了一下。如果我能夠採用一個小遊戲讓幼兒的注意力集中,或許一切都不會顯得那麼堂皇,幼兒能夠一下子被我的遊戲吸引過來,從而達到我之前預想到的效果。

2.當我運用圖畫邊講邊做動作時,幼兒覺得很新奇,聽的也很認真。可是讓他們複述裏面小動物對話的時候就顯得吃力。如果我能夠在每段講述後帶着幼兒多練習幾遍小動物之間的對話,並讓所有的幼兒跟着我做動作,例如小壁虎是怎麼爬的,小魚是怎麼遊的類似於這些要求,幼兒在下面的表演也不會顯得很笨拙,肢體語言不自在。

3.我原以爲在角色表演時是最盡人意的。可是事實並不是如此,相反場面有點混亂。尤其是在最後,所有的幼兒一起表演時,那個場面我控制不了了。因爲幼兒都要去選擇自己喜歡的小動物進行表演。而且那個卡片很小,貼在袖子上很不方便。所以幼兒在對話表演時都是先看下袖子上的卡片接着表演。如果我能把所有的卡片做成頭飾或者胸飾,或許就會好點。而且我應該把卡片分類好放在指定的籃子裏,這樣幼兒在選擇卡片時就不會把卡片弄的

亂七八糟。而且我給幼兒表演的舞臺很小,把他們框在了一個小小的'空間裏,導致幼兒不能放開的表演。

4.幼兒表演完後,我應該及時的把卡片收回。因爲好多幼兒根本沒有聽我的總結,總是在那邊玩弄手裏的卡片。所以好多幼兒都沒有聽到我說的話,導致音樂聲響起了才注意到要跳舞了。

所以,通過以上的反思,我重新把教案修改了下,又選了一些幼兒進行上課。我的課前遊戲是手指遊戲——《手指開花》,正好遊戲結束時,幼兒的小手都是藏在身後的。他們的注意力也集中了,我的課也很順利的進行下去。並且迴應方面也有進步,幼兒能夠很快回答我提出的問題。在第二環節看圖分段講述故事的時候,我把動物之間的對話來來回回跟幼兒說了幾遍,並且在說的時候採用肢體語言。不僅如此,我還跟幼兒進行了角色表演,我扮演小壁虎,幼兒分別扮演小魚、牛、燕子,這樣不僅讓幼兒加深了對話的內容,而且還激發了幼兒表演的樂趣。下面的角色表演我給了幼兒足夠大的舞臺空間,並且把小動物卡片所放的的位置告訴了幼兒,方便幼兒取卡片表演。表演結束後,讓幼兒分組把卡片送到指定的籃子裏,從而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爲習慣。最後以舞蹈結束這節課。

經過反思後修改過的教案上起來就顯得比較得心應手。幼兒能夠跟着你的思路走,雖然還是會出現意想不到的事情,但幼兒都能夠跟着引導很快的回到軌道上。

一節課有優點的同時也必然存在不足之處。但是課後能夠及時反思就可以少走彎路,讓你進步的更快。所以說一節課上完一定要進行反思,雖然反思的這個過程很痛苦,但是反思後的結果卻是喜悅的,是美的。這份美的喜悅也只有自己可以體會的到。所以,一切從心開始。

幼兒園的教學反思8

活動內容

《烏鴉喝水》取材於故事,並以故事貫穿始終,能激發幼兒的興趣。活動開始,故事導入引導幼兒思考,瓶子裏的水很少,瓶口又很小,用什麼辦法才能讓烏鴉才喝到水呢?根據幼兒的回答,教師出示石子、蘑菇丁、海綿,請小朋友猜一猜,試一試,哪種材料能使瓶子裏的水升到瓶口,讓烏鴉喝到水呢?從而引出第一次操作。接下來,出示三種顏色的烏鴉,引出三隻不同水量的瓶子,請小朋友猜一猜,這三隻有水的瓶子裏放進石子後,它們都可以喝到水呢?並進行第二次操作。最後,出示沙子,讓幼兒進行第三次操作,討論:爲什麼水量少的瓶子裏放入沙子,水就升到瓶口了?整個活動環節清晰,層層遞進,幼兒始終保持着熱情,一直在主動探索,沒有消極等待的現象。活動中,採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幼兒在活動中學會了合作和互相交流。活動材料是瓶子、石子、沙子、遊戲時的蘑菇丁、海綿,取自於生活,具有可操作性,幼兒玩得也很開心。

但是,活動中也存在不少問題:

1.活動材料要精確。第一環節中的活動材料,蘑菇丁、海綿及石子要同樣大小,同樣數量,便於比較。瓶子可以再大些,石子、沙子要篩選。漏斗要大些,便於操作。

2.教師提問要精準。第一次操作後的提問:“請小朋友說說,你們發現哪種材料使瓶子裏的水升到瓶口了?其它的材料爲什麼不能使水面上升呢?”改爲:“你認爲哪種材料最合適,爲什麼?”會更恰當。讓幼兒自己比較後出結論:雖然這三種材料都能使水面上升,但是蘑菇丁、海綿都浮在水面上,堆積在瓶子上面,烏鴉喝不到水,所以石子最好。

3.集體記錄表的表格要簡單些,幼兒的標記要小些記錄效果會更好。

《烏鴉喝水》學習目標

認識“烏、鴉”等11個生字,會寫“可、石”等8個字。

能力目標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通過讀感悟“烏鴉找水—喝不着水—想辦法喝水—喝着水了”這一系列變化過程,能用“慢慢”說句子,培養口頭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

使學生明白遇到困難應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道理

《烏鴉喝水》讀後感

我看過許多童話,如:《龜兔賽跑》、《狼來了》《烏鴉喝水》等,其中印象最深的那篇童話是是《烏鴉喝水》這篇。

這篇童話的大概內容是:一隻烏鴉在夏季非常口渴,到處喝水,可怎麼也找不到,突然,它發現離水井不遠處有個大水罐,裏面有一些水。它高興極了,準備痛痛快快地喝水,可水罐太深,罐口又長,烏鴉覺得吧水罐推倒,就能喝到水了,可是推了半天,水罐紋絲不動。它一氣之下想用小石頭把水罐砸爛,誰知小石頭“撲通”一聲就落進了水罐裏,烏鴉飛下去一看,水罐沒有爛。可烏鴉發現水平面一下上升了,烏鴉高興地大叫起來,它趕緊用嘴銜起一塊大石頭,又用爪子抓住了一塊大石頭飛到水罐上空,把兩塊石頭同時投進水罐中,水又升高了一些,但是仍然喝不到。烏鴉懷着希望,一次又一次地把石塊運來,投進了水罐中。隨着石塊一塊一塊地投入,罐裏的水也一點一點地慢慢上升,終於,水罐裏的水溢出罐了。烏鴉站在水罐旁邊,美美地喝了起來,多麼舒服、多麼痛快啊!

這篇童話讓我明白了:碰到困難,遇到問題的時候,要善於動腦筋想辦法,不可蠻幹。智慧往往勝過力氣。

幼兒園的教學反思9

角色遊戲“汽車總動員”是子課題《角色遊戲中幼兒社會性秩序感養成之實踐研究》中的一個區域活動,在研究過程中,發現了一些值得探討的問題:第一次遊戲:“老師,他們在打架!” 角色遊戲作爲一種通過幼兒模仿、想像、扮演角色,創造性地反映現實生活的遊戲形式,它的突出特徵是社會性。隨着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條件逐步提高,生活質量也不斷攀升,擁有汽車成了家庭較普遍的需求,汽車也成了孩子們關注的焦點,可以說,孩子們選擇和設置有關汽車的角色遊戲區,滿足了內在的需要和興趣。但是,遊戲開展過程中,一番熱熱鬧鬧的叫賣和相互之間的介紹與詢問之後,孩子們拿着買到的小汽車玩了起來,活動區內的交流漸漸趨於平靜,最後,銷售員也加入行列,與顧客玩起了汽車大戰。有幼兒向老師彙報:“老師,他們在打架!” 原因分析:不可操作的材料、簡單的情節、有趣的玩具汽車等是孩子們注意力轉移、導致角色遊戲不成功、角色意識不明確的原因。 原來,爲了佈置遊戲區,幼兒從家中帶來了許多精美的仿真小汽車,有些甚至非常高檔。他們的注意力被這些汽車吸引過去,於是出現了幼兒放棄角色職責玩小汽車的一幕。

改進建議:

1.事先熟悉材料,減少玩具的新鮮感。安排專門的時間讓幼兒玩一玩小汽車,減少他們對玩具小汽車的新鮮感,同時增加小汽車的數量和種類,以立體紙工汽車、積木汽車、可拆卸的玩具汽車爲主。

2.根據角色遊戲情節發展的需要來調整和增加遊戲材料的操作性。請幼兒想一想汽車買回去後還需要做些什麼。如有幼兒說汽車需要裝潢、需要領證、需要保險……可以通過集體討論的方式,共同決定開一個汽車裝潢公司,在汽車上進行裝飾,這樣可以增加汽車的可操作性,讓遊戲充滿樂趣。第二次遊戲:他等得有點着急 經過一次修改,活動區內增設了規範的收銀區、裝潢店。銷售區與其他兩個區都進行了有意識的劃分,遊戲材料也進行了改進。遊戲中角色之間的語言交流也變得豐富起來,出現了這樣的對話:問:你的車有什麼優點?答:車內空間較大,而且不耗油。問:你們搞不搞活動?答:原價25元,現在活動期間賣給你10元吧……問:我想給我的小汽車裝潢一下。答:你想用什麼材料?選什麼顏色?……就這樣,幼兒選好汽車就去刷卡付款,買好汽車就去裝潢,沒有出現汽車大戰。遊戲情節的豐富和發展促進了角色之間的交流,幫助幼兒明確角色職責,使他們在通過模仿成人行爲的過程來了解買賣過程中的規則和秩序。 然而,新的問題出現了:樂樂今天做的是顧客,他買好了汽車去裝潢,連續去了三次,每次去,工作人員都說:“等一等,這一輛我還沒有裝潢好呢。”樂樂只能在裝潢店周圍轉來轉去,又不能自己動手裝飾,只能焦急地等待,嘴裏不停地說:“怎麼還沒有裝潢好啊?怎麼還沒有輪到我啊?”其他的顧客因爲“買車”早,可以邊看着工人給自己的車裝潢邊提建議,可是樂樂等了好久都沒有排上隊,他等得有點着急,抱着汽車無所事事。 在裝潢店幼兒消極等待的時間太長,無法滿足幼兒合作與交往的需要,會削弱遊戲興趣,影響幼兒遊戲時的愉悅情緒。原因分析: 裝潢店的規模太小,只有兩位工作人員,忙不過來。由於幼兒對裝潢店遊戲材料的使用方法不夠熟練,如有的幼兒在即時貼上蘸漿糊往小汽車上貼,所以裝潢速度偏慢。再加上裝潢店沒有專門接待顧客的員工,沒有創設一個交往的環境,延長了等待的時間,冷落了等待的顧客。

改進建議:

1.適量增加遊戲角色,創造交往環境。如可以增加接待人員,有禮貌地接待顧客,安排座位,倒杯開水等。

2.增加遊戲材料的種類,增大幼兒裝飾材料的選擇範圍。這次遊戲裝潢材料有即時貼、彩紙等,下次可以增加印染好的作品,或廢舊圖書等。

3.增加遊戲的區域,豐富遊戲內容。如可以增設試車區。通過與幼兒一起討論、製作畫有交通標誌的試車板的過程,引導幼兒增設遊戲區,豐富遊戲內容。如此,幼兒在裝潢車輛之前可以先試車,一方面增加了遊戲的趣味性,另一方面又熟悉了交通秩序,同時又可以減少消極等待。 以上是角色遊戲“汽車總動員”目前的遊戲情況,這是我們第一次將角色遊戲和秩序感相聯繫展開研究,正經歷着一個從茫然無措到思路清晰的過程。期望經過改進後,第三次遊戲能日漸完善。

幼兒園的教學反思10

小班兒童習慣於看畫面的局部,很少看整體。個性是這幅畫要表達的深層含義。

在“歌唱恐龍”活動中,我注意到了孩子們的這一特點,並引導他們學會看圖片。在圖1中,孩子們首先看到圖片中最明顯的部分,孩子們在前面的右下角。所以我讓孩子們談談發生在孩子們身上的事情。注意孩子們的表情和發生的事情。他們在做什麼?你什麼時候會這樣做?解決了這些問題後,你馬上就能明白是恐龍發出了壞聲音,給孩子們製造了噪音。每個人都覺得聲音很刺耳,所以他們捂住耳朵。

在最後一張照片中,孩子們只是說一個小女孩正在爬屋頂,但她會怎麼做?孩子們不明白。我提醒孩子們想一想,結合之前發生的事情猜一猜小女孩會做什麼。突然,朱悅猜到了。小女孩說:大恐龍,你的聲音太大了。請安靜!

在這次活動中,孩子們說他們的個性很好,我也很簡單,很高興參與到孩子們的描述中。看圖片和講故事是爲了讓孩子們學會關注整體。同時,他們應該結合其他圖片,找到圖片背後的真正含義。只要有適當的引導,小班兒童的講畫也會非常精彩。

幼兒園的教學反思11

在戶外活動的時候,我組織女孩子玩拍球接力的遊戲,做遊戲前,我給她們講解了遊戲的玩法和拍球的姿勢,孩子們表現的躍躍欲試。

遊戲開始了,女孩子分成了兩隊進行邊跑邊拍球的接力賽。輪到邱亦菲拍球了,只見她把球抱在懷裏,擡頭看着我,從她的眼中我看到了猶豫,於是我鼓勵她說:“到你了,加油!” “我不會拍……” “你還沒拍呢,怎麼知道不會呢?其他小朋友以前也沒有這麼拍過球啊,沒關係的。”其他的孩子也七嘴八舌的說到:“就是,就是,練練就會了。”經過我們這一番的“遊說”,邱亦菲終於決定試試看了。她拍着球想往前走,但是由於緊張,用勁兒太大,把球拍跑了。她把球追回來後帶着一絲哭腔對我說:“我不想玩兒這個了,我不會。”

邱亦菲是個好面子而且有主意的孩子,看到她這麼說,我想,如果再一味的要求她和大家一起玩兒這個遊戲,不但不會給她帶來快樂,還會增加她的心裏負擔,適得其反,於是我答應了她的要求,讓她坐在旁邊看着大家玩兒。

在遊戲的過程中,我不斷地鼓勵孩子們,並有意的說:“我們今天第一次拍着球走,拍不好沒關係,慢慢練,會越來越好的……”我一邊說,一邊觀察着坐在一旁的邱亦菲,她看到大家玩兒的這麼高興,開始有些坐不住了,這時我問她:“怎麼樣,要不要試試啊?”果然,她說:“那我試試吧。”這是一個好的開始……哈哈,目的達到了。

看着孩子們那專注的眼神,開心的笑臉,我也不由的被她們這種氣氛感動着,雖然她們的動作並不熟練,但是在她們的心中有着一份寶貴的信心,這是他們成功的重要條件。

通過這件事兒,說明讓孩子遭遇挫折不一定是件壞事;重要的是面對挫折時怎麼去面對和處理,孩子存在着個體的差異,不同孩子的反應與孩子的個性和脾氣有一定的關係。成人應該重視孩子的個體差異,採取不同的方法對孩子心理素質進行培養,有必要鼓勵和幫助孩子增強韌性和對挫折的抵抗力。讓孩子有充分的自信,更好地面對來自各方面的壓力,以正確的心態去對待困難和挫折。

幼兒園的教學反思12

幼兒園集體舞不僅能幫助幼兒感受和理解音樂,掌握舞蹈的基本動作、記憶動作順序,更能讓孩子們獲得願交往、善合作、守規則、能創造、增強自信心等舞蹈知識、技能以外的品質。但集體舞一直以來是衆多教師望而生畏的教學內容,因爲它不僅需要教師自身的舞蹈素養、調控能力,更需要孩子的紀律、樂感、合作能力、空間方位感等諸多方面的配合,而幼兒空間方位感的培養更是難上加難。爲了挑戰自我,拋磚引玉,在本次公開活動中我選擇了大班集體舞《花之舞》爲活動內容。

本活動的教授過程孩子非常投入、專注:

1、簡單、重複的動作編排讓孩子易於接受,而兒歌的有效利用便於幼兒掌握動作順序;

2、節奏明快的樂曲讓幼兒非常喜歡,我選用了旋律結構簡單,節奏清晰的圓舞曲作爲集體舞的伴奏曲,孩子們一下子就聽懂了樂曲的結構,動作變換不忙亂,當孩子在簡單重複的動作中獲得成功感後,他們喜歡上了跳集體舞;

3、逐步累加,不斷豐富的動作讓幼兒感到有挑戰。如果在活動中不斷地重複過於簡單的動作,時間長了,孩子肯定會感到厭煩,失去興趣,爲了讓幼兒在活動中始終保持興趣,我在教授的過程中採用動作不斷累加,逐漸豐富的形式進行,讓孩子在每個環節中既能感到成功的快樂也能獲得新的體驗。

反思不足:

1、因爲時間緊湊,準備不夠充分,具體體現在:對幼兒的前期知識經驗的瞭解仍顯不夠(還不能較好的區分左右);

2、課堂容量過大,可以調整爲兩課時;

3、手花的使用可以改爲手腕花,節約時間;

4、同時對幼兒的個別關注仍有待進一步的提升,對於規則的交代仍可以更爲清晰、明瞭。

幼兒園的教學反思13

這節公開課,我是想要探索如何進行活動課的教學,並希望與同行們互相探討,共同解決長久以來在綜合性學習方面存在的困惑。我主要嘗試了以下三點:

第一,創建激發學生興趣的教學模式。針對以往在綜合性學習過程中,學生興趣不大、置身事外的現象,把教學的起點定位在學生現實的學習狀態上。爲了激起學生濃厚的自主探究興趣,我對本單元的教材進行了再處理。結合我校學生實際,變“漫遊語文世界”爲“走近孔子”,目標直指《論語》及孔子,有的放矢。活動準備階段,以公開課爲契機,鼓勵學生勇於展示,爲集體和個人增光,把侷限於課堂的時間和空間擴大到課堂之外,變被動的完成學習任務爲積極主動的參與。

第二,倡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組織學生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有效地去解決問題,體會合作的成功與分享的喜悅。在活動目標的設置上,突出強調小組的核心凝聚力,有意識的引導學生養成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努力使學生形成一種對知識主動探究並重視解決實際問題的積極的學習方式。

第三,注重學生的主體性,讓課堂真正“活動”起來。課堂上教師的的作用應該是“拋磚引玉”,一堂課的最終目的不是展示教師,而是讓學生學到知識,掌握方法,領悟道理,受到薰陶感染,並能夠自由地享受學習之樂。這節課,教師只在開始上課時激情導入,結束時總結並指導作業,中間部分只是隨機點評和補充,其餘的時間都交給小組代表做彙報發言。

但是,課堂最後生成的效果並非完全如我課前預設的那樣。首先,表現在時間和節奏的把握上。前期的組織過程有點疲沓,小組代表人數偏多,有部分資料重複的現象未加以調控。因而最後教學用時不夠,沒有進行活動評價和小結,鞏固練習的部分處理也太快。其次,活動的分組缺乏科學性。我是按座位就近的方式分的小組,事實證明,這樣分組是不科學的。因爲沒有照顧到學生的興趣愛好,所以在交流彙報中,有小組內容重複的現象。還有,活動成果的生成方式單一。在活動課結束時,爲了鞏固活動的成果,我讓學生每人完成一道成語和名言積累題,此外,建議各小組把活動的內容辦成手抄報。但我在指導的時候,太過粗糙,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長和興趣,反而侷限了學生的思維和表現形式。

幼兒園的教學反思14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教育評價”部分指出,“教師是幼兒園教育評價工作的參與者”,幼兒園教育工作評價“以教師自評爲主”評價的過程是教師運用專業知識審視教育實踐,發現、分析、研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其自我成長的重要途徑。這實際上指明,對於作爲評價主體的教師來說,教育評價的過程就是反思教學的過程,也是教師自我成長的過程。

反思教學的根本目的在於改進教學,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幼兒主動發展。“反思”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回顧,而是“思考、反省、探究”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各個方面(包括目標、內容、組織、教學策略、師生、互動等)存在的問題,並努力設法解決這些問題。具體而言,也就是教師藉助於幼兒在活動中的反應來分析、判斷自身所確定的教育目標,選擇的教育內容,採用的組織形式,投放的材料及在教育過程中的具體指導策略等是否適宜,等等的這些,都要求我們教師有敏銳的觀察力,換言之,教師要善於觀察。

一、觀察讓我們更多的瞭解孩子的需求。

以往的教學活動,我做了很大的努力,提供了豐富的材料,可孩子們在活動中還是覺得枯燥乏味,怎樣才能讓孩子輕鬆快樂的在活動中獲得發展,成了我思考的的問題。通過反思,我認識到:我們確定的教育措施、制定的教育工作計劃應基於對幼兒的瞭解,也就是“瞭解先於教育”。瞭解幼兒是充分激發幼兒活動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前提。

在“物體的沉浮”活動中,我準備了一些小木片、塑料球、牙膏盒等材料,讓幼兒探索如何使沉在水底的物體浮上來,活動中孩子們只簡簡單單地把它們放入水中,有些物體就浮在水面上了。儘管材料很豐富,但孩子們探究的慾望沒有深入,整個活動下來,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活動後,我對此活動進行反思:反思孩子們活動前是否具備“玩水”的相關經驗,是否對“沉浮”現象感興趣,是否有強烈的探究慾望。其次,對自己本身也進一步作以反思,反思自己在活動前是否已交待清楚活動的目的、要求,在活動過程中是否充分發揮了引導作用,如:是否認真觀察記錄孩子的表現,提供的材料是否真的有啓發幼兒的探索欲,真正富有啓發性,是否在需要幫助時提供幫助,是否爲孩子們相互探討創造了機會等等。於是,我對活動進程作了改進。首先我進行了一些前期的準備工作,如帶領幼兒玩水,讓他們初步掌握水的性能;其次,我又對教學活動安排做了一些調整,重新精心準備了活動材料。在活動開始,就引導幼兒去觀察兩個馬鈴薯在兩個不同水杯中的沉浮現象,結果發現:一個馬鈴薯浮在水上,一個則沉在水底。這時,我又讓幼兒討論:爲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最後,教師提供各種材料,讓幼兒自己動手嘗試,使馬鈴薯浮在水面上。這時,鑌鑌小朋友驚奇地發現:“老師,我往水裏加了鹽,馬鈴薯就浮起來了。”我用懷疑的口氣問,“真的嗎?”“真的!”“那我們大家一起來試一試!”

所有的小朋友都一起動手,得出的結論是一致的:馬鈴薯在鹽水中浮了起來,是因爲加了鹽的水與清水的水質不同。我又問:“還有其他的辦法嗎?”於是,小朋友又開始嘗試了,有的幼兒將馬鈴薯掏了個洞,放在水裏浮了起來,有的幼兒在水裏加糖,馬鈴薯也浮了起來……

反思使我找出了活動中的不足,並吸取經驗教訓,使我在今後的活動中,積極引導幼兒主動有效的開展活動和學習。

二、觀察讓我及時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爲。

在以前教育教學中,我常常只對孩子的行爲做出自己的判斷與分析,總認爲教師就是傳播知識的人,在孩子面前要有威嚴,老師說的孩子一定要聽,老師教的一定要學,巴不得全班孩子都一個樣——懂事、聽話,不管孩子有什麼需要,只要照着我定好的計劃按部就班的執行就對了,以至於教學活動枯燥、乏味。新《綱要》提出“我們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遊戲爲基本活動,保教並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我逐漸認識到:要以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指導自己的教育行爲,不斷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多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中的不足或工作中的失誤。

比如:以《馬路上的汽車》爲例。

活動方式:集體

預設目標:1、通過觀察認識馬路上的各種車子,瞭解汽車在馬路上行駛的實況。2、培養幼兒仔細觀察的能力及口語表達的能力。3、培養幼兒初步的交通安全與意識。

活動預設:

1、觀察活動前組織談話,引起幼兒參觀的興趣,並告訴幼兒到馬路去看什麼,怎麼去,並提出注意事項。

2、帶領幼兒步行到馬路邊進行觀察活動。

(1)引導幼兒仔細觀察馬路上種來來往往的車子。

看看自己認識哪輛車?它叫什麼名字?它的樣子是怎樣的?外形大小怎樣?顏色怎樣?有什麼用?車子是怎樣在車道上行使的……

(2)引導幼兒觀察紅綠燈、人性橫道線及當時車輛、行人過路口的情景,對幼兒進行交通安全知識教育。

3、鼓勵幼兒大膽的將自己觀察到的所見所聞和同伴、老師、家人交流分享。

[延伸活動:請幼兒和爸爸媽媽一起,以幼兒口述、繪畫、家長文字紀錄的形式學做觀察記錄。]

觀察記錄:

1、由於是第一次集體外出,所以孩子們都顯得高興及興奮。在聽完我介紹後,他們紛紛議論“哇,到”“嘻嘻,真好啊!”(我特別叮囑幾個特別活潑的小男孩要遵守紀律,他們一臉認真地點頭答應。)

2、“出發了”“到了”“哇,好多車!”走了一段路後,我們順利地來到了目的地——九堡公園。

不用我多提醒,孩子們一直認真地觀察、議論一輛輛過往的車 ,從顏色、名稱、車速……無所不談。

由於當時位置看不見“紅綠燈亭”,所以一些幼兒自言自語:爲什麼這些車一時好多,一時沒有車過?濤濤小朋友聽見了便說:“當然了,路口有紅綠燈控制的啊!”

在孩子們的提議下,我們等前面的車流量小的時候便前去觀察了路口的車輛行駛情況,並觀察了人行橫道線、紅綠燈、車拐彎……

3、第二天,便有大部分幼兒一回到幼兒園便把口述作業交到班上了,還一臉的高興與回味。

活動反思:

在這個《馬路上的汽車》教學活動中,以往教師僅僅出示圖片或圖書等,讓幼兒觀察這些汽車有什麼不同,但這樣的教學方法收效不是很理想,因此,我從幼兒的興趣需要出發,在安全保障的前提下,帶幼兒外出實地觀察參觀,實地看、現場地說,比教師空洞的說教更有實際意義。看着孩子們高興地和同伴議論,高興地向家長講述,我心裏也很高興,這是成功的一次外出參觀,儘管時間很短,但意義與作用卻很大。

看見幼兒對此活動興趣如此之大,我又設計了《我是小司機》、《我喜歡的車》、《到車子裏看看》等一系列的主題活動。幼兒在主題活動中,玩起來很容易進入角色,教師不僅是他們的設計者、支持者,還是他們的監督者。在發現孩子違規時給予指出,使孩子不致於把遊戲規則丟棄。教師也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合作者、引導者。當出現孩子的需要時,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

能耐心傾聽,努力理解幼兒的想法與感受,支持、鼓勵他們大膽探索與表達。還學會善於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遊戲和偶發事件中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這些活動成功在於是幼兒所熟悉的、喜歡的,他們在活動就表現積極主動,會的幫助不會的孩子,從中學會互相幫助,互相體驗成功的喜悅。所以,課的內容貼近幼兒的生活,更易提高幼兒與教師的能力。

在這些主題活動中,我們和孩子們一起通過觀察、欣賞各種各樣的車子,玩形象逼真的玩具車,共同分享玩車、坐車的經驗。讓幼兒從中認識到不同的車子,知道它們的名稱,認識它們各自的外形及主要內部結構,並瞭解它們的用途,還學習了按照車子的特徵進行分類,以不同的藝術形式表達自己對車子的認識,還知道了爲什麼要遵守交通規則及如何遵守交通規則,建立了基本的交通安全觀念,並養成良好的過馬路、乘車習慣。

我經常在教學前進行反思,使教學成爲一種自覺的實踐,並有效地提高自身的教學預測和分析能力。在每一次活動前,我都會對前一次的活動進行反思,想想自己是否與孩子親近尊重了孩子的發展;是否適時的介入活動,有效的引導幼兒;是否對孩子的問題、行爲做出了及時的反饋……除此之外,我還會對孩子在本次活動中的一些表現進行估計,孩子對這個遊戲的興趣會怎樣,如何較好的引導;回答問題時孩子會回答哪些方面的內容,考慮各種答案的可能性等。

我也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反思,使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提高教學調控和應變能力。活動中我常常會對孩子的一些表現、活動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進行及時的反思、調整。如在活動“全家福”中,一開始孩子可能有些緊張,活動氛圍較嚴肅。發現這一情況後,我覺得可以適當的調動孩子的積極性,使氣氛活潑一些。於是,我就馬上把孩子們熟悉的歌曲“我家有幾口”加入到活動中,通過歌唱活動調動氣氛,使孩子們不再感到拘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下面的活動中,爲之後的活動提供了較好的活動氛圍。

教學後的反思更是重要,它能使教學經驗理論化,提高教學總結能力和評價能力。因此每一次活動之後,我都會對活動中自己的教學語言是否恰當、是否調動每一個孩子、指導策略是否正確、對孩子的表現問題是否及時反饋等進行反思,總結本次活動的優缺點,使其成爲今後活動的一個借鑑。

不管在主題活動,還是在生活活動中,我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瞭解孩子的興趣和需要上,放在了材料的投放與形式的選擇上。與以前相比,我忙了許多,可是孩子們的興趣和求知慾,一直推動着自己去盡心盡力地工作,每當看到孩子們在我精心組織的活動中表現出“自由自在”和高漲熱情,我就覺得自己那麼多的辛苦沒有白費。通過不斷反思、實踐、再反思、再實踐,我感覺自己在各方面進步了很多,對孩子的瞭解更深入,更準確了,對活動的把握更成熟了,發現問題的眼光也更敏銳了……所以我自己的收穫也是很大的,應該說是反思幫助我更好地促進了孩子的發展,同時也使自我自身獲得了進步,我在反思中學會了觀察,學會了瞭解孩子,也學會了怎樣更好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學會了從只關注教育目標逐漸關注孩子的表現的轉變,教學計劃從單純地靜態執行逐漸向動態調整轉變。

反思是對過去的一種思考,從中吸取教訓,也可以總結經驗。因此,善於反思是當今教師一種重要的教育素質,是教育教學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未來的路上一定還有很多的“困惑”在等待着我,我會不斷加強反思,和孩子們一起快樂地成長。

幼兒園的教學反思15

微笑是一個既簡單又富有深刻含義的表情動作,現在各行各業都提倡微笑服務。可見微笑在社會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在比較以自我爲中心,都比較欠缺怎樣給別人送去微笑。所以我覺得上這節課很有必要,想通過這次活動,讓幼兒進一步的瞭解微笑無處不在,同時也讓幼兒感覺到微笑的重要性,讓幼兒學會尊重,學會感恩,使他們在以後的生活中能懷着一顆感恩的心來對待每件事,會用微笑來表達對別人的尊重和感恩。

一、教學基本功

從我的教學基本功看,還有很多不足。首先,教學用語言應更規範,這一點,在平時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就應不斷的積累,多看一些好的課堂實錄。在每次上課時,應有意識的要求自己。其次,教學用語在明瞭的基礎上應更簡潔、不囉嗦。在次,注意在課上說話時,不要因爲爲了讓幼兒跟上自己的說話速度,而故意拖長音,這不利於幼兒語言的健康發展。注意字詞正確發音。

二、教學環節

首先,在導入部分我用了自己做的課件,但在課件操作上不夠熟練,沒能做到深情並茂,影響了講故事的效果。課件的設計太過簡單,沒能最有效的服務教學。例如:在引導孩子複述故事內容時,應再加一張幻燈片幫助孩子複述,這樣教學效果會更好。

其次,在教學環節中間,要注意,除了要注意情感體驗,也要給孩子留出思考和說的時間。這個環節應該讓孩子說,注意想想要讓孩子怎麼說,怎麼引導。

讓幼兒從內心深處感受到微笑的美好和蘊涵的力量。

三、學生表現

這個故事,我在講述的過程中,可以看出幼兒被故事吸引了。能夠認真地聽。在回答我的提問時,也能準確回答。但是,我忽略了,在整個課堂上,孩子纔是主體。應該激發他們說的慾望,而這節課上,我卻說得太多。我應該給孩子留出時間去思考去討論。其次,在出示鏡子讓孩子練習微笑時,老師要交代清楚活動任務,並示範,這樣孩子就能更好的完成任務,真正達到教學目的。

以上是我針對這節課的教學反思。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要彌補不足,加強基本功的訓練與積累,創設教學環節要更科學,更貼近孩子的實際情況,讓孩子做活動的主體。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