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孩子受到老師的批評父母要怎麼辦

孩子受到老師的批評父母要怎麼辦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受到老師的批評父母要怎麼辦,孩子的發展問題,是親人們所關心的,家長應當與孩子統一戰線攻克難關,孩子最開心的事情莫過於得到父母的認可,讓孩子學會獨立自主,以下是孩子受到老師的批評父母要怎麼辦方法。

孩子受到老師的批評父母要怎麼辦
孩子受到老師的批評父母要怎麼辦1

孩子受到老師批評,父母要怎麼辦。蘇聯著名的教育家蘇粗姆林斯基說:“杜會教育是從家庭開始的。家庭教育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壯才能枝繁葉茂,開花結果。良好的學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道德基礎上的。

孩子在學校受到老師的批評之後,爸爸媽媽應該怎麼辦呢?這是每個家長都可能遇到的一個問題,首先,家長要弄清事實,要了解清楚孩子犯了什麼錯誤,老師怎樣批評的,孩子的態度如何,如果老師批評得正確,孩子一時想不通,不服氣,家長千萬不要壓服孩子接受,而要想辦法讓孩子冷樸下來,幫助孩子分析犯錯誤的原因和危離,正確理解老師的批評。如果孩於還是想不通,家長也不要“強按牛頭喝涼水”,可以拖一拖,給孩子一段思考時間,再做工作

如果發現老師批評錯了,家長不必盲目維護老師的林嚴,硬逼着孩子向老師認錯。這樣做不分是非,不講原則,不但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還會使孩子沾染虛僞、圓滑的壞習氣,至於有的家長一發現老師批評錯了就拉上孩子找老師講理,甚至當着孩子的面指貴老師,就更爲有害、這樣做會影響師生關係,不利於孩子接受教育。發理老師批評錯了,家長在講明是非的基礎上,應教育孩予體諒老師工作的堆處,理解老師的出發點,要胸懷寬廣,經得起誤會種冤枉。同時,家長可以及時和老師取得聯繫,交換看法,取排一致意見。

我的孩子她經常回家了給我說,犯錯誤了,老師會讓她們面朝着牆壁站着。這是我經常早晨看見的意見事情,見天下雨,雨兒卻挺大的,因爲到幼兒園,還需要走一段時間的路程,我給孩子穿的是雨靴,把涼鞋呆在書包裏面,準備讓寶寶到幼兒園了再換得,到了樓下,我給孩子撐雨傘的時候,孩子突然說::"楊老師說了,不能打傘。”我不知道老師是怎麼給孩子說的,但是我說:“老師是說天晴的時候,不要打傘,但是今天下雨了,還是要打傘的。”到了幼兒園了,孩子默默地走進了教室,老師也沒有跟孩子說什麼。突然沒頭沒老的.對孩子大聲地說了一句:“你今天又穿的這個鞋子啊?”挺兇的,我只好對老師說,“她的鞋子在書包裏面,今天下雨我給他穿的這雙鞋子,到教室了再換書包裏面的鞋子的。”當時,我的心好痛啊。老師爲什麼不問問我,或者換一種方法和氣的問我的孩子,爲什麼這麼兇。這樣對孩子的心靈會造成傷害的。孩子需要的是和善,溫和的老師啊。孩子需要的是老師多鼓勵、表揚阿。

最後要特別強調的是,孩子在學校捱了批評,家長不能採取無所謂的態度,應該抓住時機,配合老師教育孩於。

孩子受到老師的批評父母要怎麼辦2

週一傍晚放學後,學生散盡,我還在教室改作業。

突然手機鈴聲乍響,拿起一看,是我的朋友大李給我打來電話。他的女兒優優在我們學校上學。

接通電話,他第一句話就是:“你們學校三(*)班教語文的是哪個老師?這個人怎麼樣?”

我翻了翻教師花名冊,發現是姚老師,平時對人總是笑眯眯的,很溫暖。

我便說了老師姓什麼,並說:“這個老師蠻好的呀,待人溫和,教學水平也高。”

大李在電話那頭怒氣衝衝:“還溫和?今天課上姚老師批評了優優,把優優批評得不輕,優優回來一見到我就哭,我明天倒要去問問這姚老師,知不知道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你等會兒,老師爲什麼批評?”我打斷大李的話。

“能有什麼事?小孩子難免調皮些,上課的時候,優優摸橡皮,多大的事?老師把孩子的橡皮沒收了,還訓斥了優優……”大李憤憤不平。

“老師不應該和風細雨嗎?孩子犯了錯,老師好好說,耐心教育,哪個孩子不犯錯……”大李還在說個不停。

我笑着對大李說:“老師批評你家孩子,是孩子的福氣。不怕老師批評孩子,就怕老師不管孩子,孩子課上開小差,不好好聽講,老師如果視而不見,那才真讓你急!”

“老師批評孩子,是及時制止孩子不認真聽講的行爲,提醒孩子注意聽講,是幫助你的孩子養成良好的聽課習慣,端正孩子的學習態度,老師是在爲你的孩子好,你還有意見?難道教成人、結成怨?”我把道理耐心地講給大李聽。

“那……老師也要好好說啊……”大李把我的話聽進去了,但仍有些情緒。

我跟大李開起了玩笑:“毛主席說,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有時候,當頭呵斥一句,要比和風細雨十句效果好得多。嚴肅認真纔是課堂上最有效的表情。你看吧,有了這次教訓,以後優優上課肯定不會再摸東西。再說了,一節課也就35分鐘,全班幾十個孩子,難道要老師把課程停下來,專門跟優優講道理?”

大李被我的一席話說得心服口服。

“你們做家長的,心疼孩子的心情,我很理解。但是,孩子該教育的時候,還是要教育。父母捨不得管,還不肯老師管,那孩子還不無法無天?”我說道。

最後,我對大李說:“假如老師在課上狠批我家小鳥兒,我還要感謝老師呢!”

這句話是真的,絕不是裝腔作勢說的,而是我的心裏話。

今年9月份開學,我家小鳥兒升入六年級,進了一個新的班。

每天中午、傍晚放學後,他就跑到我班,興致勃勃地說:“我們的新老師真好啊!對同學們總是笑眯眯的,從來不打人,尤其數學陳老師,跟我說話特別溫柔,不像你……”

你看,他曉得打壓我,平時對他嚴厲了。

我知道小鳥兒的脾性,不靜心,穩不住,上課很容易走神,要是碰到不發火、好說話的老師,他更是“哄”老師,把老師的話當做耳旁風,自顧自地在課上神遊。

在校園裏,我遇到小鳥兒的老師幾次,總是關照他們,對小鳥兒狠一點,該罵就罵,該打就打,殺殺他的浮躁之氣。

同事之間畢竟客氣,哪好意思真打罵同事的孩子?他們總對我說:“小鳥兒蠻好,課上蠻機靈的,發言踊躍。”

第一次月考下來,小鳥兒的分數驟然下降。

我把小鳥兒狠批了一頓,又帶着一根小教棒,送到小鳥兒班上,交給他們老師:“專門打小鳥兒的。我不護。”

有天中午,英語老師在微信上跟我說:“今天啊,小鳥兒同學在我的課上發呆了,眼神空洞沒內容,我就把小鳥兒訓了一頓,還作勢要打他的手心,他嚇死了,跟我保證好好聽課。”

聽到這話,我會埋怨老師批評孩子、嚇唬孩子嗎?

不會!我感激還來不及呢!

因爲我知道,這是爲我家孩子好。至少這麼一來,他在英語課上就會收斂,打起精神好好聽課。

老師花了時間、費了精力,來教育我家孩子,真的是我家孩子的福氣!更是我這個家長的福氣!

我到今天都記得我的小學語文老師張雪芳。

在那個四四方方的小學校裏,是她,在我的心裏播下了文學的種子,還給少年時代的我立了規矩。

張老師爲了提高全班同學的寫作水平,讓大家多多積累作文素材,她叫我們背《語文報》上刊登的優秀作文,她圈哪個題目,就讓我們背哪篇,背不出來,就要罰站。

而我,是最怕讀讀背背的,每次都是偷工減料,背了個大概。

所幸,張老師以爲我向來聽話,學習不差,她很放心。前幾次檢查,她都沒喊我起來背誦,我就僥倖過關了。

而那節語文課上,張老師檢查《美麗的向日葵》這篇作文的背誦情況,先是讓我同桌背,我的同桌翁朋高皺着眉頭,眨巴着眼睛,結結巴巴地吐出了幾個字。

張老師很生氣,乾脆就近喊人了:“來,鳥人同學,你來背背看。”

我驚慌失措,遲遲疑疑地站了起來,臉紅到脖子根。毫無疑問,我令老師失望了,沒能背得出來。

那節語文課,張老師一視同仁,叫我和同桌一起站在教室後面上了半節課,我羞愧得無地自容。

張老師批評我的話,不時在我耳邊響起:“你不是爲老師背的,你是爲自己背的。你就算矇混過關了,欺騙的只是你自己!”

張老師的話,字字句句,都像一根鞭子,輕輕抽打在我的心上,讓我明白了:學習必須踏踏實實,來不得半點虛假。

打那以後,我再也不敢在背誦任務上糊弄了,每次老師佈置背作文,我都用心地、一字一句地背熟。

不只是背作文,其他作業我也是不折不扣地完成,不敢有一絲一毫的懈怠。

在期末考試中,我的語文取得了全班第一的成績,作文也是班上最高分。

張老師拿我的例子來教育全班同學:“你們知道鳥人同學爲什麼語文學得好嗎?是因爲她聽老師的話,不僅把課文裏的知識學得紮實,還背了大量的作文,她腦袋裏的素材啊,多得很。”

當時我心裏想的是:“其實我要感謝你啊,是你的批評讓我茅塞頓開,激勵我往前跑的呀!”

在《墨子怒耕柱子》的故事中,墨子的門生耕柱子驕傲自滿,自以爲還有勝過他人的地方,墨子感到生氣,耕柱子說:“我沒有比別人好的地方嗎?老師爲什麼只對我生氣?”

墨子說:“假如我要上太行山去,用一匹好馬或一頭牛來駕車,你覺得是要鞭策馬,還是要鞭策牛呢?”

耕柱子說:“那我當然鞭打好馬了。”

墨子說:“爲什麼要鞭打好馬呢?”

耕柱子說:“馬兒跑得快,才值得鞭策。”

墨子說:“我也認爲你值得我鞭策,所以才生氣啊!”

耕柱子幡然醒悟,虛心地接受了墨子的批評。

你看,正是因爲老師對孩子是用心的,期待孩子更好,纔會扮黑臉批評孩子。而那些不管孩子,不聞不問的冷暴力,纔是最可怕的教育。

親愛的家長朋友們,當你的孩子回家告訴你,今天他被老師批評了時,你的態度很重要。

請告訴孩子:不怕老師批評你,就怕老師不管你。

家長要引導孩子認識到老師的用心良苦,讓孩子知道自己犯錯了,孩子從受批評的原因裏吸取教訓。

如果家長幫着孩子一起埋怨老師,將氣撒在老師身上,會給孩子受不得批評埋下隱患,也會讓負責任的老師心傷,留下“惹不起躲得起”的印象。

家長們都該學我爸,我爸當初把我交到老師手上,是這麼說的:

“老師,孩子不聽話,該打就打,該罵就罵,我不護短!只要別打頭。要是你打我家孩子讓你的手受累了,我給你送醫藥費!”

其實,現在的老師,哪個敢真打孩子呀!你說是吧?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