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胎盤低置有哪些注意事項

胎盤低置有哪些注意事項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7.5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胎盤低置有哪些注意事項?孕婦是家庭裏的寶,我們都需要關係孕婦的所有問題,胎盤低置雖然是常見的現象,但是也不能大意。小編已經爲大家蒐集了胎盤低置有哪些注意事項的相關信息,一起來看看吧。

胎盤低置有哪些注意事項

胎盤低置有哪些注意事項1

胎盤低置有哪些注意事項

1、懷孕期間每4周進行一次b超檢查

胎盤低的孕婦必須按時進行B超檢查。專家建議您在懷孕期間每4周去醫院檢查一次。

2、密切觀察病情

胎盤低的孕婦必須密切注意自己的狀況。如果孕婦大量出血,反覆出血或正在分娩,則應根據情況考慮懷孕。

3、選擇剖宮產以在適當的時候終止妊娠

懷孕35周後,子宮生理收縮的頻率增加,低胎盤的出血率顯着增加,這對胎兒和孕婦都是非常危險的。因此,在懷孕36周時,有必要開始檢測胎兒的肺部發育是否成熟,如果成熟,則選擇剖宮產來終止妊娠。

胎盤低置狀態有危險嗎?

低胎盤素是非常危險的懷孕方式,尤其是在晚期,如果不小心,可能會發生出血。孕婦必須注意這一點。正常的胚胎應該在子宮內。如果受精胚胎的'植入位置低,則胎盤會慢慢長大。越來越大的胎盤位於子宮的下部,靠近子宮頸,但未被覆蓋。

緩慢增加懷孕時間,尤其是在妊娠晚期,當子宮下部在分娩附近緩慢伸展時,子宮頸管消失,子宮頸此時會擴張,因此胎盤不會隨子宮長大。子宮頸擴張。它會從其連接處脫落,同時會導致血管破裂和陰道出血。

如果出血量較大,則孕婦會出現貧血;在嚴重的情況下,孕婦會遭受電擊,腹部的胎兒會出現缺氧,呼吸道阻塞甚至死亡。此外,在孕婦分娩過程中,子宮的下部由於收縮而向上拉,出血量將增加,從而導致嚴重的後果。因此,必須認真對待胎盤低下的情況。

胎盤低置的原因是什麼?

通常,胎盤低落是由於懷孕的母親太老而引起的,這將導致胎盤低落的出現,尤其是對於35歲以上的朋友。第二個原因是某些女性會患有身體不健康的狀況,例如患有子宮畸形或其他疾病的患者,胎盤低下的機會將會增加。

另外,如生育過多,或者是之前懷孕有過低置胎盤史,發生機率也會大大增加。當孕媽媽屬於以上所說的其中一種情況時,就不可忽視了,因爲胎盤低置的可能性很大。當出現胎盤低置之後,是不可以忽視的,必須及時到醫院進行詳細檢查。

胎盤低下的人必須有足夠的休息時間,避免生活過度勞累,不要做繁重的工作,並且在改變姿勢(包括去洗手間)時不要用力太大。也不允許發生性行爲,進行適度的衛生保健工作,不允許劇烈運動,絕對不允許進行某些運動,如果有出血,則需要及時檢查。

胎盤低置有哪些注意事項2

胎盤低置怎麼回事

低置胎盤是前置胎盤的一種,一般來說,如果在懷孕12-28週期間,B超結果顯示胎盤位置較低的話,醫生會在診斷結果上寫明。懷孕初次出現胎盤低置,醫生不會做特別處理,但是會要求孕婦靜養觀察。這是因爲到孕晚期,子宮體積會變大,胎盤也會隨之往子宮上部移動,很可能沒過多久,胎盤位置就正常了。

出現胎盤低置的原因也比較複雜,一般主要是由於以下幾個原因:

當孕媽媽有過多胎或者胎盤低史時,出現胎盤低置的可能性就會增大;

當胎盤面積過大,妊娠盤延伸到子宮的下段時,也會形成前置胎盤;

當胎盤營養供給不足,胎盤爲了獲取更多的營養時,也會擴大面積;

如果孕卵達到宮腔的時候,滋養層發育不全,無法達到着牀的要求,也會進行下移。

胎盤低置的危害

胎盤低置既然作爲一種常見的不正常妊娠方式,那麼會帶來哪些危害呢。

胎盤低置時隨着孕程的增加,特別是在孕晚期或臨產後,子宮下段逐漸伸展,子宮頸管消失,同時子宮頸口擴大,但胎盤卻並不隨着子宮頸口的擴大而有發展,結果就會發生從它的附着處剝離的現象,同時血管破裂而有陰道出血。

當這種出血量大時,孕媽咪會發生貧血;出血嚴重時,可能發生休克暈倒,腹中的寶寶則可能會缺氧、呼吸窘迫,乃至死亡。雖然這種出血取決於胎盤前置的類型,相對之下,低置胎盤發生大量、反覆的早期出血的機會是比較少的。但在臨產時,每次宮縮,都會使子宮下段向上牽引,往往引起出血的增加,造成嚴重後果。

胎盤低置要注意什麼

1、杜絕下蹲

當孕媽咪有胎盤低置的現象時,要進行適度的自我保健,但要杜絕一切劇烈運動,如跑、跳等,且有些動作是絕對不適宜做,比如下蹲。

孕媽咪本來就因爲腹部隆起,下肢承受了很大的壓力,因而如果要做下蹲動作的話就會較不容易。而出現胎盤低置的孕媽咪,如果進行下蹲,就會使子宮口擴大,位置較向下的胎盤也會因此而被拉伸,引起剝離、出血。所以,對出現胎盤低置的孕媽咪來說,下蹲這個動作絕對不要做。

2、嚴密觀察病情

如果出現大量出血、反覆出血,或已經臨產時,就要根據情況考慮終止妊娠,建議做好嚴密觀察,遵照醫囑。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