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對孩子該放手時就放手

對孩子該放手時就放手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孩子該放手時就放手,好孩子的發展離不開家庭的努力,成長過程中也會伴隨很多的煩惱,未來的發展是現在的每一步累積起來的,家長們應當抓住每一個可以教育好孩子的機會。下面小編分享對孩子該放手時就放手方法。

對孩子該放手時就放手

對孩子該放手時就放手1

所以儘管爸爸每天都很忙,但我還是儘量讓他每天都和寶寶做一些交流和互動,例如晚上給寶寶洗洗澡或是給寶寶講講故事。有時候爸爸會說好忙好累,回來後逗逗寶寶就去睡覺,但想到我跟他說的寶寶漸漸開始認人,再過段時間有可能就和他不親了的時候,爸爸就很擔心,每次晚上回來都會自告奮勇堅持給寶寶洗澡。

寶寶兩三歲的時候爸爸說讓寶寶一個人出去玩,我開始顯得有些擔心,雖然寶寶一直以來都比較外向和大方,但他幾乎都是牽着我的手長大的,沒有我的陪伴很多地方他都不會去,可我知道是該讓寶寶學着獨立了。

我們家附近有一個小公園,裏面有一個小遊樂場,很多家長都帶着孩子來這裏玩,我也常常抱着寶寶到公園裏散步,希望他能對這裏的人漸漸熟悉。開始的時候,寶寶玩得還不是那麼放心,時不時回頭看媽媽在哪裏,這時候,我都會給他一個鼓勵的眼神,讓寶寶知道媽媽一直都在這裏,不用擔心,可以放心地去玩。

有的時候寶寶玩得很高興,我會悄悄躲起來,他玩了一會兒就會回頭找媽媽,看見我不在就很擔心地四處張望,我會立刻現身,告訴他,媽媽沒有走,媽媽也在玩呢,但媽媽會一直陪在寶寶身邊的。

漸漸地,我發現寶寶尋找媽媽的次數開始少了,他會很投入地玩耍,因爲他知道媽媽總在一擡頭的時候就會出現。

再後來,我就試着把寶寶送到公園裏,然後告訴她媽媽有事,一會兒再來接他,叫他和這裏和小朋友們玩。因爲已經和這裏的小朋友們很熟悉了,所以他也不害怕,很開心地就答應了,但其實我還是會在遠處注意着他。

當我發現他能很好地回答陌生人的問話,或是能有禮貌的招呼陌生人,去接他回來的時候,我就會適當地表揚憨寶寶,今天媽媽知道寶寶很乖地喊了那個胖胖的.阿姨呢,媽媽覺得寶寶做得很好,很讓媽媽驕傲哦。或是給他一些小的獎勵,給他買他喜歡吃的小熊餅乾。這個時候寶寶總會高興得不得了,晚上回來還會得意地跟爸爸講呢。

孩子依賴母親是天性,媽媽愛孩子更是一種本能,但寶寶不可能永遠在媽媽的羽翼下成長,要讓孩子飛得更高更遠,應該從小就讓他知道他有一整片的藍天可以自由翱翔!

媽媽心得

讓孩子時時刻刻有安全感!對於認人時期的寶寶,要儘量順應他的需求。例如,睡覺時不要驚醒他,或是輕輕呼喚他的名字;跟孩子一起玩耍,不要因爲有事情要做就強迫孩子睡覺;哭泣的時候要好好安慰他或是擁抱他,讓他有足夠的安全感。這樣就對他接觸世界提前做了很好的準備。

有的媽媽覺得孩子依賴自己會很有成就感,其實你很快會發現,過分依賴母親的孩子,在需要社交的時候會很不適應。比如幼兒園、小學時期會因爲沒有母親在身邊而形成孤僻內向的心理特徵。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孩子在情感建立的過程中,被過度強化了和母親之間的聯繫。孩子的基本世界觀還沒有形成,這個時候很容易走入偏頗,如果不能及時帶領孩子走入其他的情感聯繫中,孩子就會過度依賴母親。

當你的孩子開始孤僻,不習慣跟其他小朋友交流時,不要斥責他,也不要由着他。作爲父母應該適當充當中間人的角色,主動帶着自己的孩子同其他小朋友玩耍,讓孩子打消內心的隔膜,逐漸擁有主動和其他人交流並建立感情機制的能力。不知道你們都用心觀察寶寶了沒有?

對孩子該放手時就放手2

第一、不要什麼福包辦,捨得放手才能培養真正優秀的孩子。

親子教育的目標,就是讓孩子成爲一個獨立的人,將來離開父母可以獨立生活

對於家長來說,就是讓孩子成爲自我行爲的責任主體,爲自己的行爲負責。也就是慢慢把自主權還給孩子,讓孩子學着爲自己做決定,並容忍孩子試錯,給孩子尊重、信任和成長空間。

明明看到孩子錯了,但是不馬上指出來;明明知道孩子的弱項,但是留機會讓孩子有自我體悟和改正;避免幫孩子做他們力所能及的事。

如果孩子遇到挫折,家長可以鼓勵孩子,提供一些積極的看待問題的角度,讓他們有信心做一些突破和嘗試,去從錯誤和教訓中學習經驗。

要知道孩子今天能做哪些他昨天做不了的事。要讓孩子知道,什麼時候我們應該去引導和保護孩子,什麼時候我們應該放手,讓孩子自己探索和發現這個世界。

第二、放手不是放縱,放和收要相得益彰。

放手不是放縱,更加不是家長對於孩子教育大撒手。恰恰相反,適當的放權,是基於對孩子能力和個性的瞭解,建立在制定規則和與孩子達成共識的基礎上。

父母要遵循一個原則:給予孩子自由和權利,讓孩子有更大的自主性,但孩子必須承擔相應的責任。

必須有相應的共識和規則做配套保障,比如,在放權之前就和孩子約定好:父母對孩子的具體的要求是什麼?孩子的權利和責任是什麼?還有孩子要承擔的後果是什麼?

一個好的規定應該同時具有放和收兩個方面。它的放在於把決定的權利歸還到孩子手中,讓孩子變得主動。孩子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自主選擇,在一定限度下,可快可慢,量力而行。當孩子的行爲放肆時,家長適當干預,提醒孩子注意。

孩子需要知道自由不意味着爲所欲爲,真正的自由意味着責任。孩子會慢慢了解一個人的表現由能力和態度決定,而自己的不良行爲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

第三、家長尊重孩子的天性,給孩子自由空間。

你可以自己安排寫作業的時間,但是在規定的時間寫不完,就要自己去和老師解釋。

你有權選擇每天練習多長時間鋼琴,但是如果上課時老師認爲不過關,就要接受一週不能做自己最喜歡的事(看電視)的懲罰。

第四、可是家長擔心說,我也想放手,可是孩子沒有那個能力,自我約束力不夠。

孩子的表現取決於家長與孩子的互動,取決於環境給他的反饋,尤其是在孩子小的時候。

家長要有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及時對孩子的進步或者哪怕微小的改善予以鼓勵,而不是習慣性的挑剔孩子,或者剛一放權,就立馬期待孩子完美的表現。

一個不能包容孩子犯錯的家長,是不能培養出一個獨立自主、敢於探索和敢於突破的孩子的。

每個孩子都是一顆具有無限潛力的種子,有長成參天大樹的能力。

最重要的,是家長要有超脫的心境,時刻對自我做出反省,守住自己的邊界,約束自己的言行,對孩子有耐心、有敬畏、永遠對孩子有信心。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