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教育孩子從放手開始

教育孩子從放手開始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7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教育孩子從放手開始,孩子的教育問題應當受到重視,孩子在不同階段會出現不同的問題,幼兒時期所受的教育可能會影響未來,孩子的教育問題是每個家長都在操心的,爲大家分享教育孩子從放手開始。

教育孩子從放手開始

教育孩子從放手開始1

我的“放手哲學”很有用

記得OSCAR一歲多時到餐廳吃飯,一個坐在對面的婆婆對我說:“你兒子好棒!這麼小就會自己吃飯!我孫子已經3歲了,吃飯還要人家追着喂!”

每次聽到這樣的“讚美”心裏雖然高興,我也常得意洋洋地想着:這要歸功於我的“放手哲學”啊!OSCAR 6個月大開始加固,當他伸手過來抓湯匙時,我讓他抓,當他想用湯匙吃飯時,我讓他用(換成長輩,絕對不會讓他伸手抓湯匙),當他伸手過來抓我的筷子時,我也讓他拿。雖然一開始他會搞得桌上臉上身上全是食物,事後還得花上一番功夫清理,但是經過不斷的練習,一歲半的他早已經能在無人幫助下自己吃飯了。

1歲半的兒子“吃飯技術”贏得衆婆媽的讚美,我一直以爲是我的“放手哲學”加上兒子小肢體發展比較快,然而,隨着孩子一天天長大,我開始覺得不對勁。

爲什麼3、4歲的孩子還什麼都不會

3歲的小朋友肢體發展還不能自己吃飯嗎?他們究竟是不會吃,還是懶得自己吃?

孩子日漸長大,他的學習能力應該也要相應提升,但事實上卻不是!!!

3、4歲的孩子不會開關水龍頭,不懂穿襪,5歲的孩子不會自己換衣服、6歲的孩子不會綁鞋帶等,這確實值得大家深思,又爲何出現這個現象?

情況當然不只是如此。

除了不自己吃飯,許多孩子也不自己動手穿衣服、穿襪子、穿鞋子、背書包。

每次接送上下學時間可以看到路上好多大人幫小孩拎書包,我家長輩也是習慣幫小孩拎書包,孩子上學腳程不用5分鐘(就在家樓下),如果是我接送,一定是他自己背書包,他也愛自己背,但長輩不是,長輩說他要拎,因爲書包太重。………(以下下刪1000字)。這畫面太有趣了,我開始有意識的觀察四周,這才發現到處幾乎都是揹着小書包的爺奶(工人姐姐)軍團。

自己吃飯、自己穿衣、自己穿鞋、自己背書包,這麼基本的自我照顧,孩子怎麼會做不到?每次旁人看到我兒子自己做這些事時,大部份人總會過來稱讚一番,(雖然有些人會覺得我是一個“懶媽媽”什麼都是叫兒子自己動手卻不幫手) ,然而我要說的是,不是我兒子厲害,也不是我教的好,我可以是柔情萬千的傳統優雅媽媽,卻也是有爲有守的犀利老媽,因爲“自立”本來就是天性,我們只需順應自然並堅持下去而已。

學會照顧自己是教養中最基本的一件事。想吃飯,自己吃。想要餐具,自己拿。自己穿衣服鞋子、揹包玩具自己拿。玩具玩完要收拾,衣服脫下後,放洗衣籃…。他可以請大人幫忙,但大人絕對不能二話不說招呼他,如果什麼都幫孩子打理,什麼都立刻去張羅,那3、4歲的孩子不會開關水龍頭,不懂穿襪,5歲的孩子不會自己換衣服、6歲的孩子不會綁鞋帶這些事情也就不足爲奇了。

不要做一個“懶媽媽”

我總是鼓勵、引導孩子自己解決問題、達成目標的教養方式當做圭臬。我相信每個媽媽都是愛自己的孩子,而且比誰都希望孩子能過得好,但有時候反而因爲覺得孩子做不好而不自覺地幫忙孩子完成他份內應完成的事。生活裏每一個小細節都是從中學習自理能力和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大好機會。藉由孩子生活上的小動作,像是回家後把自己的鞋子擺回鞋櫃,放好書包,就是一種好的習慣,對孩子來說就是一種生活技能的培養,教養就該在生活的每個細節裏的。

教孩子起步,不如教他跌倒

孩子會在每一次的跌撞中逐步成長起來,也會在學習過程中總結經驗,一步步走向成功,爸媽會發現即使不教,他們也會自行摸索前進,學會走路學會前進。所以放手讓孩子自己學走,對於他們的成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這將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在未來正確面對人生的艱難困苦,才能戰勝困難,贏取美好前程,引導孩子必須自己完成事情,我則以支援、輔助的身分讓孩子能夠好好實行目標,一起鼓勵他、稱讚他、等待他,對我來說這樣做纔是真正的教養。

教育孩子從放手開始2

對待孩子要該放手時放手

母親送孩子們上幼兒園時,我常跟她們瞭解在家中如何和孩子溝通。

比方說,送孩子上幼兒園時碰到孩子哇哇大哭,有的家長會和老師說:“對不起,今天孩子又哭鬧了,請您多關照。”說完就立即離開。一方面,也有家長會這麼說:“對不起,請讓我帶孩子回去好好勸勸,明天一定乖乖來幼兒園。”

前者傍晚來接孩子的時候,很溫柔地跟孩子說:“今天哭鼻子了,明天可要加油好好表現哦。”這樣孩子很快就習慣來幼兒園了。該對孩子的時候就要嚴厲,而回家時就應該好好表揚孩子。這纔是真正的好家長。

那麼,後面那位家長的情況如何呢?

回到家關上門就發起火來,“昨天不是說好了上幼兒園不哭的嗎?怎麼今天還哭呢!”心疼孩子的家長情況大多如此,“如果那麼討厭幼兒園,不去就是了。”他們就是這樣在家裏好言好語地哄孩子。之前在家裏對孩子輕聲細語地勸着,幼兒園回來卻又怒氣衝衝地訓孩子。因爲家長的`態度曖昧不清,進而影響孩子也定不下心,從而使得孩子沒法適應幼兒園。

無論多不願意去幼兒園,回來時卻有母親一句溫柔的“今天表現真不錯”在等着自己。要克服心中的障礙,母親的支持是最不可缺少的。孩子們正是在大人的守護下,才能安心地茁壯成長。

前些日子,在電視上看到的場景令我印象深刻,在此與大家分享。

職業高爾夫球手橫峯櫻的伯父橫峯吉文在鹿兒島開辦了一所橫峯式幼兒園。在橫峯式幼兒園,一個怎麼也跳不過跳箱的孩子成爲了節目組關注的焦點。

孩子下決心說:“無論挑戰多少次,一定要跳過去!”說是這麼說,卻怎麼也跳不過去。就在孩子快要放棄的時候,父母和其他人都想要伸手幫幫這孩子,這家幼兒園的女園長卻不答應這麼做。

之後,孩子發誓“一定要跳過去”,堅持練習只爲在成果展上有出色表現。女園長相信這孩子的能力,所以才教導他“狠下心來磨礪意志”。當孩子在成果展上順利跳過跳箱的時候,園長比誰都高興,抱起孩子一個勁兒地表揚。

與這位園長的觀點不謀而合的我看到這番場景真是感觸良多。大人要幫一把孩子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但是,要在一旁默默守護孩子卻不容易,不忍心。而這要取決於指導者和家長是否能堅持到最後。

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大人要分清“何時放手守護”和“何時出手幫助”,這樣孩子就能安下心來茁壯成長。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