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孩子面對挫折時父母該怎麼做

孩子面對挫折時父母該怎麼做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4.2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面對挫折時父母該怎麼做,在很多家庭中,孩子被放在第一位,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有快樂也會有挫折,當孩子遇到挫折時父母應該及時引導,別讓孩子一蹶不振。現在分享孩子面對挫折時父母該怎麼做。

孩子面對挫折時父母該怎麼做

孩子面對挫折時父母該怎麼做1

1、教育孩子不要太在意他人評價

其他人的評價,總是或多或少,會影響我們對一些事物、事情的看法,有時候這些評價對我們有益,可以幫助我們去明辨是非、改正錯誤、糾正自己;但有些時候,這些評價對我們無益,甚至會害了我們,會讓我們迷失自我、沒有自己的主見,也有可能讓我們喪失自信心。所以,身爲父母要及時教育孩子,不必太過在意別人的說法。畢竟孩子還小,內心脆弱易碎,很容易受他人誘導,自信心和自尊心也容易受到打擊。

2、分享自己曾經的經驗

過來人的經驗,對於年紀還小的人是非常有幫助的,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事情,而身爲父母,更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少走些彎路。父親可以根據自己以前遇到挫折時候的做法,通過講述故事的方法,講給孩子聽,之後再告訴孩子,這個故事裏面的主人公,就是爸爸自己。這樣孩子就會明白,挫折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爸爸經歷過,我現在面對挫折也不能退縮。所以,還是要多和孩子講講自己的故事,讓孩子理解過程要比結果更重要。

3、讓孩子正確認識失敗與挫折

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就要經常告訴他們,失敗是很正常的,摔倒了,我們還要爬起來,沒有失敗,又怎麼得來成功?挫折,是我們走向成功的必經路,提早告訴孩子,這不是什麼難事,只要堅持克服就好了。這樣,遇到困難的話,也可以堅持度過,也會比較容易接受失敗。如果孩子一遇到挫折,就選擇逃避的話,那以後也不會獲得成功,所以父親要及時鼓勵孩子,積極去應對困難挫折,不用害怕、不用躲藏,要相信自己。

4、開導孩子不積極的想法

當孩子經歷了失敗之後,他需要的是一份安慰、一份開導,雖然在許多家庭裏,都是嚴父慈母,一般都是母親充當這個角色,但是父親也需要去安慰孩子。每個子女都是父母的小寶貝,父母又怎能看你受挫折,還不去安慰你呢?孩子心靈比較柔軟脆弱,容易受傷,所以遇到挫折之後,容易變得消極、整日頹廢,這時候父親就應該去開導孩子,讓他們重新打起精神,不能一直批評指責孩子。那樣不僅會讓孩子更加消極,還會讓孩子弱小的心靈受到極大的傷害。

孩子面對挫折時父母該怎麼做2

1、告訴孩子一次失敗不會影響他一輩子

這聽起來好象是很簡單的道理,但對孩子們來說卻是至關重要的。孩子們通常沒有這方面的經歷,當他們失敗時,例如,輸了一場重要的體育比賽,或者一次考試成績不良,或者是與最好的朋友鬧翻了臉等等,家長當然知道這些小事不是世界末日,但孩子們卻會認爲他們的痛苦會永遠持續下去,一次失敗將會導致所有的事情都失敗。

如果一個孩子相信失敗是痛苦是永久的,或者他認爲無論他再怎麼做也無濟於事的話,就會減弱他不斷進取的信心和勇氣。這時,你可以說:“你今天輸了,但你明天還可以在努力去贏。”“你給好朋友打個電話,向他道歉,你們就可能重歸於好。”有時你還需要告訴孩子某個觀點並不一定反映了事實。“那僅僅是某某人的看法,而我並不那麼看。”這樣你就給了孩子希望和堅持自己觀點的理由。

凱絲8歲時,她最喜歡的科目是美術。但凱絲的一位美術老師經常表揚另一位同學,而對其他的學生幾乎視而不見。這大大地挫傷了凱絲的積極性,她幾乎決定放棄美術了。後來她媽媽向她解釋:“永遠不要因爲別人不給你表揚就不盡自己的努力去做得最好。”最終女兒明白了得不到表揚不會影響她的一生。現在凱絲12歲了,美術仍然是她最強的科目之一。

2、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對孩子承受挫折能力的研究發現,在孩子自我恢復的能力中,孩子解決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原因是顯而易見的,行動是醫治無助感的最好的藥方。舉一個例子,一個爲沒能進入樂隊而沮喪的孩子,能使他儘快地從失望中走出來的辦法莫過於他找到了一條提高自己演奏技巧的方法。

年輕人培養出一種積極進取、事在人爲的處世態度主要是通過“動手實踐”的鍛鍊。因此,在任何可能的情況下,鼓勵你的孩子自己提出對問題的解決方案。絕大多數家長都希望保護自己的子女免受悲傷和壓力的傷害。因此,當麻煩出現時,他們馬上出面解決這些麻煩,而沒有給孩子一個憑自己能力解決這些麻煩的機會,這就剝奪了孩子提出自己的不同的解決方法的機會。

8歲的卡爾的家從北卡羅萊納搬到了俄亥俄。剛到新家的卡爾表現得十分壓抑,因爲他失去了朋友。他媽媽說:“我知道你現在很悲傷,但是你能想點什麼辦法讓自己高興一些呢?”卡爾想了一會兒,然後問媽媽他是否可以給遠方的朋友打個長途電話。長途電話只花了5分鐘,但卡爾的情緒立刻變好了。在隨後的一年,他又搬家到紐約,這次在他感到孤獨之前,他就給遠方的朋友打電話。這就是卡爾從“實踐”中所學到的。

3、懂得何時干預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麻煩都會很容易地解決。在某些情況下,家長不得不給孩子提供更多的指導。就像麥姬那樣。當她的大女兒莎芮11歲時,同伴已經開始對男孩子感興趣了。但莎芮只關心她的學習成績。她的同伴開始取笑她。她對此感到迷惑不解,並感到受到了傷害。麥姬鼓勵女兒去尋找與自己興趣相投的同學做朋友。最終,莎芮找到了新朋友。

要想與孩子建立起這種互相信任的關係,最好的辦法是:當你的孩子提問題時,你可以這樣說:“當我像你這麼大時,也遇到過這樣的問題。我是這樣處理的、、、、、、”這種設身處地又具體可行的方式,可以激發孩子躍躍欲試和期盼成功的心理

4、設立合理的邊界

家長的教育方法對孩子的成長也起着關鍵性的作用。研究表明:如果家長能制定出合理的規定,並對爲什麼要制定這些規定說明理由,而且長期一貫地按這些規定嚴格要求孩子。那麼,在這種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就具有較高的主觀能動性、較好的處世能力和較強的自我恢復能力。反之,在那些家長對於家庭規定和權威,要麼過於嚴厲要麼過於放鬆的家庭中,其子女的上述能力均較差。

專家們認爲:孩子需要成人的指導。但是,如果你給孩子的指導過多,並且控制孩子們,那麼孩子就學不會在遇到麻煩時自己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專家們認爲,爲孩子規定一定一些家務勞動,例如,打掃自己的房間、準備餐桌或者倒垃圾等等,可以培養孩子的責任感、獨立性、競爭性以及自我恢復的能力。

5、培養特長

成功的孩子總會贏得許多稱讚。稱讚有助於孩子的自我恢復。他們會這樣想:“我雖然在數學測試中沒有拿到A,但我是棒球隊裏最好的擊球手。”“如果我能登臺爲來賓演奏小提琴,那麼我肯定對被選爲班長。”所有的孩子只要有機會展示他們的特長,他們都會這樣想的。孩子的特長或愛好的培養過程,體育或學習成績的取得過程有助於他們建立自己的承諾觀、價值觀和理想觀。

另一個鼓勵孩子發展其特長的理由在於,讓其明白成功是與艱苦的勞動相聯繫的,沒有付出就不會有收穫。不論孩子是學習打棒球還是拉小提琴,並最終掌握它們,都會使孩子有一種成就感。他們還會從中學到這樣一個道理:任何原來不懂的東西,只要堅持嘗試和不斷地練習,就有可能成功。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