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對寶寶的吃苦教育

對寶寶的吃苦教育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7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寶寶的吃苦教育,很多家長都會擔心自己的育兒方式不夠周全,適當減輕孩子的壓力是很重要的,教育寶寶需要家長自己先有良好的素養,此時的耕耘會讓孩子在未來受益良多。爲大家分享對寶寶的吃苦教育。

對寶寶的吃苦教育

對寶寶的吃苦教育1

社會競爭,決不僅僅是知識和智能的較量,而更多的則是意志和毅力的較量,沒有吃苦的精神和能力,是不可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勝的。各國家長普遍重視從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吃苦精神。因爲孩子將來面臨的是市場經濟社會,是一個處處充滿競爭的社會,競爭要求每一個社會成員必須具備這種能力和精神。

在對於孩子的教育中,要涉及到教育的方方面面,其中吃苦教育就是其中的一個方面,這個教育將會對孩子的意志教育有着最直接的影響。大家也許都知道,我們教育的對象是人,而人又是最複雜的動物,因此在教育中,我們只有採取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才能使得我們的教育發揮其內在的力量。當談起這個問題的時候,就讓我想起我們的.父輩,在我們的父輩中,他們都是踏着苦難走過來的,爲此,他們從心底知道每一粒糧食的艱難,所以在對我們的教育中提倡勤儉節約的生活教育。關於這個問題,父母們不妨參考下國外父母的做法——

瑞士

父母爲了不讓孩子成爲無能之輩,從小就培養孩子自食其力的精神。譬如,對十六、七歲的姑娘,從初中一畢業就送到一家有教養的人家去當一年女傭人,上午勞動,下午上學。這樣做,一方面鍛鍊了勞動能力,另一方面還有利於學習語言,因爲瑞士有講德語的地區,也有講法語的地區,所以這個語言地區的姑娘通常到另外一個語言地區當傭人。

美國

家長從孩子小時候就讓他們認識勞動的價值。美國南部一些州立學校爲培養學生獨立生存的適應社會能力,特別規定:學生必須不帶分文,獨立謀生一週方能予以畢業。

條件似乎苛刻,但卻使學生們獲益非淺。家長對這項活動全力支持,沒有一位“拖後腿”、”走後門”、“搞小動作”的。美國的中學生有句口號:“要花錢自己掙”。美國青少年從小的時候開始,不管其家裏多富有,男孩子12歲以後就會給鄰居或自己的父母在家裏剪草、送報賺些零用錢,女孩子則做小保姆去賺錢。14歲的詹妮每週禮拜六要去餐館打工,母親告訴她,你完全可以在家裏幫媽媽幹活,照樣可領取工資。但詹妮覺得在家賺自己母親的錢不是本事,她一定要去外面賺錢來表示自己有自立的能力。

德國

家長從不包代替孩子的事情。法律還規定,孩子到14歲就要在家裏承擔一些義務,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這樣做,不僅是爲了培養孩子的勞動能力,也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社會義務感。

日本

教育孩子有句名言:除了陽光和空氣是大自然的賜予,其他一切都要通過勞動獲得。許多日本學生在課餘時間,都要去外邊參加勞動掙錢,大學生中勤工儉學的非常普遍,就連有錢人家的子弟也不例外。他們靠在飯店端盤子、洗碗,在商店售貨,在養老院照顧老人,做家庭教師等來掙自己的學費。孩子很小的時候,父母就給他們灌輸一種思想:“不給別人添麻煩”,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論多麼小的孩子都要無一例外地背上一個小揹包。別人問爲什麼,父母說:“他們自己的東西,應該自己來背。”

加拿大

爲了培養孩子在未來社會中生存的本領,人們從很早就開始訓練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在加拿大有一個記者家中,兩個上小學的孩子每天早上要去結各家各戶送報紙。看着孩子興致勃勃地分發報紙,那位當記者的父親感到很自豪:“分這麼多報紙不容易,很早就起牀,無論颳風下雨都要去送,可孩子們從來都沒有耽誤過。”

對寶寶的吃苦教育2

《長沙晚報》報道,同升湖國際實驗學校組織30名企業老闆、董事長的孩子,從湖北宜昌步行700多公里,途經9個縣市,圓滿完成了“磨礪訓練”,平安歸來。在這些學生中,最小的才12歲,最大的也不過16歲。

我認爲這種“磨礪訓練”很好,堪稱“吃苦耐勞”教育的典範。同升湖學校這樣做,給其他學校作出了表率。

現在的學校教育,不能只注重考試分數,不能只看學習成績,不應該把學生培養成只會考試的機器,而應該把他們培養得思維健全,人格健全,反應敏捷,行動敏捷。

學校教育,一切應以學生爲本,因材施教,循循善誘,針對每個學生的個性差異,全面發展學生的個性、能力、興趣,使學生得到全面的、健康的發展,任何一方面的教育,都不能偏廢,特別是“吃苦耐勞”教育。

這種教育理念,早在100多年前,就已經被提出來,由於種種原因,在百年後的今天,還依然沒有得到真正應用和實施,這不能說不是一種“悲哀”。

學校教育,應該教會學生“先做人,後成才”。然而,現在的學校教育,深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本末倒置,只看學生的考試分數。只要學生的考試分數高,就一好百好,不注重學生們的思想品德和其他習慣養成、做人做事方面的教育。

加上現在的中國家庭教育也有問題。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他們在家庭中,享受着祖輩、父輩多方面的關心呵護,更多的是四個老人加上父母共六人的疼愛。好吃的,由孩子先吃;好玩的,由孩子先玩。孩子們還不知足,養成了獨生子女的以我爲中心,狂妄自大,目空一切,唯我獨尊,造成了孩子們的嬌生慣養,獨斷專橫,挑穿挑食,“吃獨食”等不良習慣。長輩們過分的溺愛,讓他們成了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在家裏,什麼事都不幹,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在學校裏,又是隻關心學習成績,雖說學校裏一週有兩節體育課,他們也不好好上,跑步剛開始,就有人脫離隊列,改成步行,自甘落後,毫無吃苦耐勞精神可言,回家還要向父母叫苦,向父母撒嬌——“唉,今天體育課,累死我了!”還沒有吃什麼苦,就讓父母們心疼得不得了,一個勁兒地安慰他們。

孩子的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只有從小讓他們多經受一些挫折教育、失敗教育、“吃苦耐勞”教育,他們的心靈纔會有足夠的承受能力,來接受社會的各種挑戰。也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擔當得起更大的責任,成爲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因此,對孩子培養吃苦教育非常有必要,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一定要給孩子補上。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