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讓孩子接觸藝術永不言早

讓孩子接觸藝術永不言早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讓孩子接觸藝術永不言早,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離不開家人的呵護,努力幫助孩子解決成長的煩惱,父母要多多鼓勵孩子,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有利於孩子日後的發展,讓孩子接觸藝術永不言早,教你如何教育孩子。

讓孩子接觸藝術永不言早1

爲什麼提倡讓孩子接觸藝術

藝術是來自現實生活的。

藝術感,其實不是大自然本來所有的,而是人類對大自然的愛和傾情,藉助大自然的存在來表達和抒發情感的。

一個山頭,本來只是有一塊大大的,樹立在那兒的岩石,未曾有過什麼特別的意義,但有一天有位思念遠去郎君的婦人,將思念的情感傾情於這塊岩石的時候,它就成了“望夫巖”;當後人要表達對堅守家業,忠貞愛情的歌頌時,這個塊岩石就成了“歸來巖”。

因此,培養孩子的藝術感,就是在豐富孩子對自我情緒和三觀(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建立,鼓勵孩子對周圍環境的觀察,引導孩子將個人的情感與環境聯繫起來,並以此獲得愉悅的感受,或得到內心的安撫,或激盪生命裏的熱情。

這個藝術感的訓練,在我們與孩子一起日常生活時,可以隨時介入進行,而結果會引發孩子“睹物思情”的藝術表達、創作衝動。

這也在極大的生活範圍內,激發孩子對周圍環境的觀察熱情,訓練孩子的觀察力。

藝術又是極度細緻的。

藝術在創作的過程中,不是要把現實中的情景全部的再現出來,而是會選擇能突出自己創作主題的部分,將這個重點,用極爲細緻的方式呈現,而這個部分的細緻和獨具匠心,往往是藝術價值高低的判別標準。

我們在陪伴孩子一起進行藝術創作的時候,比如畫畫,比如插花,比如模仿動物的發生,比如扮演恐龍的威武,比如出演小貓咪的可愛等等,我們都可以不斷地提示孩子,仔細回想一下自己正在創作的對象,哪些細節需要更多地、誇張地表達出來。

孩子在創作過程中,不能僅僅讓他自己一個人來決定,我們父母的提示和參與,對於孩子充分感受專注力,觀察力,耐心及學習模仿力將是無比的重要,效果也會得到難以置信地提高。

如果我們父母能如此地陪伴孩子一起創作(我們其實可以把孩子任何行爲都當成是藝術的創作行爲),我們孩子的行爲專注力,耐心和觀察表現力都會得到完整的訓練,這其實就是在培養孩子未來學業能力和職業能力的潛能。

讓孩子接觸藝術永不言早

讓孩子接觸藝術永不言早2

如何讓孩子接觸藝術,培養孩子的藝術潛能

1、注重多學科交叉促進

幼兒良好認知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全方位的教育過程,任何一門學科都不能獨自擔當如此大任,只有多學科共同促進才能真正實現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遠大目標。

音樂課可以培養幼兒的美感、陶冶幼兒的情操。優美而適宜的音樂可幫助幼兒擴大詞彙量,增進對文學語言的理解和運用,提高其口語表達能力;同時也能夠有效地幫助語言發展有缺陷的幼兒獲得發展方面的矯治或補償,使幼兒正確、客觀地認識周圍世界。良好的身體條件是心理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體育課能夠強健幼兒的體魄、擴大幼兒的視野、開闊幼兒的眼界、培養幼兒頑強的意志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幼兒體育課中的運動量不能過大也不能過小,要保持適宜。過小,則達不到鍛鍊的目的;過大,又超出了幼兒身心所能承受的限度,不利於幼兒身心的健康和教學任務的完成。數學課上幼兒通過掌握數的順序、數的實際意義和數的組成來促進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形式的發展。其他學科對幼兒認知發展的促進作用也是顯而易見的,在這裏不再一一列舉。

總之,只有將各門學科有效地結合起來,才能使幼兒的感知覺、注意、記憶、思維、想象得到充分的發展。

2、在遊戲中促進認知發展

某幼兒園每週都要開展“我是小小主持人”的遊戲。每次需要幾位幼兒當主持人並說一件有趣的事情,由於提前告知第二天是哪個幼兒當主持人,所以,在事先有準備的情況下,大部分幼兒都能夠比較輕鬆地完成主持人的任務,並逐漸對講述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慢慢地,幼兒的`語言表達和理解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發展。

遊戲是幼兒喜愛的活動,遊戲帶給幼兒無限的樂趣,在遊戲中他們的想象得以自由馳騁,好奇心、好模仿和好活動的需要能得到滿足。因此,教師應在每天的教學活動中安排一定的遊戲,爲幼兒創設與小夥伴交往和表達自己的想法的機會。在遊戲中,教師還應該注意圍繞幼兒語言發展的目標引導幼兒不斷豐富遊戲內容、形式等,使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向更高水平發展。

3、尊重個體差異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遺傳和環境的雙重影響使得幼兒發展的速率各不相同,每一個幼兒的發展都遵循着自己獨特的軌跡。例如,在數學課上,有的幼兒能夠很快地掌握10以內的加減法,而有的幼兒常常是邊數手指邊計算,結果還是算錯;在“找主題”活動中,有的幼兒能夠很快地說出圖畫的主題,而有的幼兒所說的都是些不着邊際的題外話。這就要求我們的教育工作者要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合理實施因材施教,在進行教學活動設計時,既能面向全體幼兒,使每一個孩子的能力都能有所提高,又要尊重個體差異,使每個個體在自身原有水平上得到很好的發展。

4、開展混齡教學

所謂混齡教學是把不同年齡的幼兒編排在同一個班級內,一般是以“大帶小”的形式進行生活、學習、遊戲。混齡教學是由著名的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提出來的。她對幼兒園按年齡分班的教學形式進行了批判,認爲按年齡分班、對幼兒實行人爲的隔離是對幼兒做的最殘酷、最不人道的事情之一。並指出這種人爲的隔離“會滋生出許多罪惡”“阻礙幼兒社會意識的發展”。目前,我國獨生子女社會化問題已成爲全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爲了彌補獨生子女社會化方面的某種缺憾,很多幼兒園開始了混齡教學的嘗試。

混齡教學對幼兒認知發展的作用源於幼兒與不同認知發展水平同伴之間互動而產生的認知衝突。在混齡的環境中,年長幼兒充當“小老師”的角色,給弟弟妹妹講解他們掌握的知識,而缺乏經驗的年齡較小的幼兒模仿有經驗的哥哥姐姐,並對所獲得的新經驗加以內化;年幼幼兒的一些新奇的想法也可以促進年長幼兒的創造性發展。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的認知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發展。

以上就是有關讓孩子接觸藝術永不言早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