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家長要注意保護孩子的尊嚴和信心

家長要注意保護孩子的尊嚴和信心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5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家長要注意保護孩子的尊嚴和信心,好孩子的發展離不開家庭的努力,成長是甜蜜和困難交織的過程,父母對於孩子不必急於求成,教育孩子是一份值得投資的事業。家長要注意保護孩子的尊嚴和信心教你如何教育孩子。

家長要注意保護孩子的尊嚴和信心1

家長必須學習接受孩子的錯誤

不要苛求孩子,把不算錯誤的事當成錯誤對待。更不要抓住他們的錯誤不放。許多家長的注意力過於集中在孩子做錯的事上,指出孩子犯的每一個錯誤,提醒他們必須改正。在這樣的指導下,孩子會覺得自己必須完美才能爲父母所接納,這樣的想法會給孩子帶來巨大壓力和恐懼,反而削弱了他們的勇氣,阻礙了他們提高的進程。學過外語的人深有體會,如果老師不斷糾正你的口語錯誤,你會越來越不願開口,害怕出錯丟醜,因而導致缺乏訓練,進步緩慢。

孩子犯錯有時並不是故意的,只是因爲思維的侷限或經驗的缺乏,比如,丟三拉四,粗心大意,冒失莽撞。幫助孩子克服這些弱點,糾正不當的行爲,教會孩子正確的處理事情的方式纔是明智的做法。

孩子有時也會故意惡作劇,但一定都有原因。

家長不要急於批評,而要先設法瞭解孩子行爲的動機和深層次的心理原因,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無論採用什麼樣的管束策略,家長一定要保護孩子的臉面和尊嚴。

儘量避免在外人面前,尤其是同學、朋友或他們看中的人面前訓斥他們,讓孩子下不來臺。這樣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情緒。因羞惱、氣憤,而與家長髮生衝突,使孩子和家長的感情都受到傷害。

家長做錯事也是情理之中的,如果冤枉了孩子或是做法失了分寸,也應該向孩子道歉。不要爲了維護所謂的家長尊嚴,貶低了孩子的自尊。其實,一個勇於承認錯誤的家長不僅不會削弱自己的形象,反而能引起孩子對你的勇氣的尊敬,同時,你的榜樣也使孩子學會在遇到問題時不逃避責任,主動查找自己的原因。這樣的行爲,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豁達的品行和寬闊的胸懷。

想像一下,當有人批評你做錯了事,你希望他過後如何對待你呢?當然是希望別人不要揪住這點不放,仍像以前一樣尊重和信任你。那麼,換到孩子的角度上,當孩子做錯一件事受到你的批評後,就該讓這件事成爲歷史,讓孩子繼續向前。不要再反覆提起,不要對孩子發表長篇大論,更不要把孩子犯錯的事宣揚得人盡皆知。

對於幼小的孩子,情況就不同了。

大部分家長都有這樣的體驗:孩子在商場、馬路上、公園裏不服管教,哭鬧、耍賴,路人的目光如芒刺在身,你覺得自己在別人眼裏一定是個無能、冷酷、粗暴的家長。其實,你所想像的別人的看法多半是你沒生孩子之前,對別的家長在同樣情景下的反應。你可以放寬心,有孩子、有經驗的人看你的目光是同情的,因爲他們大多深有體會。

家長要注意保護孩子的尊嚴和信心

要避免公共場合孩子不合作的情況,首先需要家長根據孩子的狀態安排活動。當孩子感冒、疲憊、煩躁的時候,應避免漫長枯燥的旅程,也不要去對行爲約束多的場合,如,高檔的餐館。當孩子特別興奮,需要盡情玩耍發泄精力的時候,就不適宜帶他進行長時間的購物。在進入公共場所之前,提醒孩子有關的規則,如果孩子小,可以讓他重複一遍。給孩子帶些玩具,無聊時可幫孩子打發時間。跟孩子做個遊戲,講個故事,也可以調節孩子的情緒。孩子表現好,可以給一點獎勵,比如,買個小零食或小玩意。如果孩子違反規定,家長應立刻採取行動,可以視情況而定選用上面提到的各種管束策略。如果怕難爲情,可以把孩子帶到某個人少的角落進行教育。

孩子的成長在日復一日的進程中常常顯得進展緩慢,並時時受挫,家長難免會急躁。

家長應該提醒自己,學習的過程總是艱辛的。你不妨業餘時間從事一項新的業餘活動,重新體會一下掌握一門新技能的艱難。對於認知、運動能力已經成熟的成年人來說,學習的過程尚且錯誤不斷,對身體和頭腦仍在發育之中的孩子而言,艱辛更可想而知了。孩子的身邊似乎總是圍繞着一羣比他們學得快的同齡人,在這樣的壓力下,孩子們仍能保持高昂的情緒和耐心,豈不反映出孩子天性的執着可愛?

帶着寬容去管束孩子,帶着欣賞去鼓勵孩子,做一個和藹可親的嚴格家長。讓孩子感到安全,讓孩子充滿自信,讓孩子勇於負責,讓孩子善於同情,讓孩子學會自制。這樣才能營造出愉快的家庭氛圍,形成牢固的親子紐帶,培養出健康、快樂、能幹的孩子。

家長要注意保護孩子的尊嚴和信心2

1、要求得到成人的關注

幼兒是在與外界環境的互動中發育成長的,成人的關注是他們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得以滿足的首要條件。同時,幼兒也通過成人的關注來確認自己的存在,一歲之前,幼兒藉助哭鬧、微笑等手段吸引成人的注意力。學步以後則通過自我表現來達到目的。大多數情況下,孩子會用積極的辦法引起成人的關注,如主動招呼父母來看自己搭的積木、畫的畫、做的某個動作,要求父母幫自己數跳繩、拍球的次數等,他們迫切地希望父母(或老師)看到自己,從成人的關注中獲得自信和自尊。有時,孩子也會用一些消極的辦法引起注意,如把整潔的房間搞得亂七八糟,把某件物品打爛,在有客人來訪時大吵大鬧生出事端。有時,幼兒還會藉助一種更爲隱蔽的方式表達自己的需要。如反覆強調自己的不舒服,“我被蟲子咬了”、“我肚子好痛”等。其實這些狀況並非實情,只不過是孩子的又一種引起成人關注的信號,孩子是想通過父母對他們的關心感覺到自己的重要。

2、要求自主,對抗成人的意志

就整個幼兒期來講,接受成人的旨意,服從成人的安排,構成了幼兒生活的主要內容。然而一味地順從聽話,勢必抑制幼兒的天性,阻礙幼兒成爲他自己。爲此,幼兒在尊重需要的支持下表現出自主性行爲——不依賴他人自由地做出判斷與主張。比如他們會自己選擇穿哪一件衣服,自作主張看哪一部卡通片,玩哪一個玩具,把父母的要求當作耳旁風。在成人看來,也許幼兒的行爲理由根本站不住腳,他們的標準也讓人難以捉摸,但幼兒卻在儘可能大的範圍內堅持自己的`主張,一旦如願,他們便像打了勝仗的戰士一樣志得意滿,而絕不會對成人的失望與無奈懷有一絲歉意。不過,在幼兒階段,孩子對成人意志的反抗能力是極有限的,如果父母真的嚴厲起來,他們也會收斂自己的行爲,但他們的自主性卻不會隨之而消失,一旦時面成熟,便會現度突現出來——這是幼兒在“捍衛”自己作爲一個人的尊嚴的標誌。

3、要求被讚揚和被認可

“孩子都愛聽好話”、“哄小孩”等日常言語從經驗層次反映出幼兒的一種普通傾向,即喜歡被成人讚揚和認可,由於這種需要傾向,幼兒除了要求父母對他們的各種“傑作”、“本事”給予關注以外,還迫切希望得到成人的誇獎和表揚。一句“你真能幹”,往往讓他們喜滋滋的神情持續很久,並激勵他們充滿信心地去做別的事情。反之,如果幼兒從父母那得來的信息是自己做得很不好,則會使他們興趣索然,不願、不敢去做其他事。之所以如此,是因爲父母的認可與讚揚直接作用於幼兒的尊重需要,正向的鼓勵與肯定可以激發幼兒的積極情緒,增強幼兒的自信心,滿足幼兒的尊重需要;負向的批評與否定則導致幼兒消極情緒和情感的產生及尊重需要的匱乏。

4、要求負責

要求負一定的責任是幼兒自主性行爲進一步發展的產物,一個常見的現象是幼兒不再順從於成人的包辦代替,而是要求“我自己來”。

家長要注意保護孩子的尊嚴和信心 第2張

於是,從服務於自己的吃飯、穿衣、洗澡到成人的燒飯、擦地,幼兒都想“插一手”。他們跑來跑去、忙個不停,即使被成人稱爲“幫倒忙”也樂此不疲,除非遭到強令禁止、訓斥,被趕到一旁,才肯罷手,限於發展的水平和已獲得的社會經驗,幼兒能完成的負責行爲畢竟很有限,但他們卻從這有限的行爲中看到了自己的力量,自己對這個世界的操縱和控制,由此而得到成就感,自尊感的體驗。

5、要求有自己的空間

幼兒行爲控制能力雖然很弱,但他們仍渴望擁有一塊領地,這塊領地既是空間上的,也是心理上的。在那裏,他們可以隨意擺放自己的物品,玩具,給玩具分配角色、安排任務,可以講述自己的故事,傾泄情感,保存自己的小祕密。這塊領地是幼兒精神發展的庇護所,也是他們作爲人之尊嚴的重要堡壘,就和成人的陷私一樣,不讓外人隨便刺探。在成人眼裏,也許這塊領地裏的一切、連同小孩子的心計均可以一目瞭然,但絕不可以輕意點破。因爲,一旦讓幼兒發覺自己的祕密全在成人的掌握與控制之中,他們的尊重需要就會遭受挫折,滋生出自卑、弱小無能之感,從而喪失基本的自尊與自信。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