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如何做好青春期心理輔導

如何做好青春期心理輔導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5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何做好青春期心理輔導,青春期是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的必經之路,它也是人們從依賴走向獨立的過程,那麼你知道如何做好青春期心理輔導嗎,下面跟着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如何做好青春期心理輔導

如何做好青春期心理輔導1

一、正視心理問題,塑造學生健全人格

健全人格是學生走向社會必需的一種素質,而健全人格的塑造必須遵循學生生理及心理髮展的規律。高中學生正處於“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的覺醒和發展時期,他們在長大過程中,還有許多不成熟的地方,必須依靠教師的指點和幫助。我們應變“外塑”爲“內化”,掌握學生的興趣和愛好,豐富學生的生活,使學生對學習、前途充滿信心。從現代意識、自我認知、基本的道德規範和行爲準則等方面人手,教會學生學會自我評價、自我調節、自我控制,從而形成自身較爲穩定的人格特點,以期達到人格塑造不斷完善的目的。

二、對青春期的學生進行心理指導,教給學生心理調適的方法

進入青春期的高中學生,隨着生理髮育成熟,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對異性的好奇和對愛情的探求。他們生活經驗不足,感情易衝動,自制力缺乏,極易陷入早戀的泥潭。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早戀的危害性,順利渡過青春期,需要對學生進行心理指導。閒談是對學生進行心理情緒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師若能巧妙地把握時機,以有關青春期、性心理方面的知識爲引導,層層分析,就會深入學生心靈,使學生從中得到啓迪。此外,還有“追星現象”比如“超級女生”、“追求高消費”比如穿戴名牌衣服等敏感而又十分重要的問題,教師如果能運用相關的心理學知識進行教育引導,其說服力遠遠勝過空洞的說教。

我校將青春期教育列人了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範圍,定期對學生進行青春期教育,其中包括現代的青年觀,青春期生理、心理知識,觀看青春期知識錄像帶,設計、發放、分析調查問卷等。我們以樹立什麼樣的人生觀爲主題,利用多種形似組織學生座談討論,指導他們劃清純潔的友誼、真摯的愛情和早戀的界限,認清科學的人生觀,樹立遠大理想和崇高的志向,教育學生珍惜青春期大好時光,專心學習,讓學生認識自我,做到自愛、自尊、自重、自強,具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

三、架設心靈傾訴的立交橋,開展心理諮詢

人的心理活動有其隱蔽性的一面,學生希望通過諮詢,尤其是個別諮詢的方式來解決心中藏而不露的一些心理問題。爲消除學生對心理疾病的神祕感、恐懼感以及羞恥感等種種偏見和誤解,在諮詢工作中我們始終遵守保密原則,一切從預防着手。教師利用個別談話、個別教育的時機,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運用心理諮詢技術,對部分有心理問題、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心理諮詢誘導,從而加強學生的個別教育。如對性格內向不善交往的學生可結合有關社會心理學知識、進行社會交往和社會適應的教育;對那些所謂“屢教不改”的學生則指導其進行意志品質的鍛鍊;對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既要進行學習目的性的教育,又要教給他們科學的觀察、記憶、思維的方法,使他們改進學習方法,求得較大進步;對由於心理健康問題所造成的學生在情緒、性格和人際關係上的缺陷等,都應想辦法幫助他們排除,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危害和後果。在進行個別教育、心理諮詢時,要語氣溫和、態度誠懇,要選擇適當的場所進行交談。這樣,會更有利地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和認識自己,完善自己,促使學生自我精神保健的自覺和自我精神支持系統的完善。

四、建立新生入學健康檔案及心理檔案

在新生人校後,學校每年對學生進行體檢,對每一位學生建立健康卡片,以便了解和掌握學生身體發育狀況。體育課定期對學生進行健康測試,學校制定出了課間操達標評分標準,設計了課間操質量一覽表,從快、靜、齊三方面對各班課間操的質量進行考覈,由此,提高了課間操的質量,也使正處於青春期生長髮育的學生得到了鍛鍊,更利於身體健康。

教師可以運用觀察、實驗、量表測量等方法瞭解和掌握每一個學生的心理髮展特點和水平,建立起每個學生的心理檔案。如:可以通過心理學量表測量出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性格特徵、氣質類型等心理特性;也可通過觀察、實驗等方法瞭解學生的心理過程、情感意志、自我意識、社會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心理髮展狀況;還可以通過學生的言論舉止、筆記文章、行爲表現等了解學生的典型心理。然後教師可採用卡片的形式建立心理檔案,以便日後的管理和教育、教學活動。

通過上述工作的開展,使我們更加了解學生的心理、生理狀態。能夠既照顧學生共同的年齡特徵,又兼顧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對其心理變化、發展過程作系統的動態的觀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對症下藥。

以上就是對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的介紹,如果你對青春期常見的心理問題有哪些等有關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還有疑問,請繼續關注安全網青春期心理安全常識欄目。

如何做好青春期心理輔導2

一、青春期的心理特點:

青春期是人生的重要轉折點,隨着生理上的日趨成熟,青少年的心理髮育也從幼稚逐步走向成熟,其中經歷了許多變化、矛盾與困惑,其主要的心理特徵有:

(一) 矛盾的心理特徵

青少年朋友會一改兒童時期的依賴和膽怯的天性,變得喜歡自作主張,願意獨立處理事情,希望別人把他(她)當成大人看待,成人感、自尊心和獨立意識明顯增強。然而此時的青少年還處於孩子與成人之間的過渡期,心理髮育雖已開始擺脫了童年的幼稚與天真,但還不具備成年人的成熟與老練。因而,他們常常處於我長大了但又不成熟的自相矛盾的心理狀態,如青少年常常感到自己已經很大,極想擺脫約束和照顧,想以成人方式獨立行事,但又會發覺自己缺乏獨立所必須的條件、能力和經驗;又如,隨着內心活動的增多,開始有了自己的祕密,不願向師長坦露內心想法,但又極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理解和信任,希望被周圍的人認同和接納。這樣的矛盾心理狀態容易使之產生獨立與依附、主觀與客觀的矛盾,使不少青少年陷入焦慮不安,彷惶和壓抑、叛逆的情緒。

(二)青春期的孤獨感

兒童時期,人慢慢認識到別人與自己的區別。但到了青春期,對於自我意識的感覺更爲強烈,這時候,青少年常常體驗到孤獨感。兒童時期雖然也有害怕、擔心、寂寞等,但因爲自我認識相對不是很強,所以,只要有人作伴就能消除以上感覺。但青少年自我意識不斷在增強中,思維上也得到迅速發展,他們常常充滿各種幻想和憧憬,又由於自我實現的能力遠遠不夠,所以,萌生很多傷感,爲保護自己又容易自我封閉,這樣有時即便是在衆人之中也會有孤獨、寂寞感。另外,步入青春期的青少年不再滿足於父母的關心愛護,更多的產生了與人交往的需要,希望有志向情趣相投的朋友,若不然,就會使心中的快樂無法與人分享,壓力和苦悶無處訴說,這樣常常帶來莫名的惆悵感,時日久遠的孤獨還會使青少年產生挫折感,變得更會自我封閉、自我中心化,這就影響他們人格的健全發展。

(三)青春期的自卑感

進入青春期後,青少年開始越來越關心自我,越來越密切地注視自己,很自然的就常常拿自己與周圍人比較,很想肯定自己,處處能趕超別人,使別人能對自己刮目相看。正是在這樣人與人的比較中,個人很容易判斷出自己與別人的上下高低,這雖然有着促人奮進的積極一面,但由於青少年常常情緒化,看事物很容易以偏概全,一旦在比較中感到自己與別人距離過大,或是比較之後通過自己努力還是達不到自己願望的時候就會產生挫折感,會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變得心灰意冷,產生自卑心理。有自卑心理的青少年又會顯得更爲敏感,他們自尊心、自信心,因自己一事做不成就懷疑自己,很容易受到傷害,特別是學習上,成績和智力上比不過同伴時就常常無法坦然接受現實去踏實學習,而是顯得急躁、壓力重重。對體貌上的自覺不夠理想也常常讓他們滋生煩惱,有時因爲自己身體的急速成長常常使他們不知所措,如覺得自己太胖,太高、太矮,眼睛太小等等。所以說,自卑感更確切地說其實是一種信心不足。

(四)青春期的嫉妒心理

就如上面提到的,青少年常常喜歡與他人作比較,但當發現自己在才能、體貌或家庭條件等方面不如別人時,就會產生一種羨慕、崇拜,奮力追趕的心情,這是上進心的表現。但有時也會產生羞愧、消沉、怨恨等不愉快的情緒,這後者就是人的嫉妒心理。這樣一些青少年當開始顧慮到自己的專長,注意起同學的成績以及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時,嫉妒就會特別敏感地表現出來。這主要是因爲青少年心理髮展尚未成熟,對自己各方面能力還認識不足,遇上比自己能力強的人時就會感到不安所致。另外,青少年若是過於以自我爲中心,常常更多關心着的是自己,待人中缺少純樸的善意,處處想表現自己的優越,特別是當自己幫助的人超過自己時就會強烈希望別人在某一方面不如自己。

黑格爾曾經說過:有嫉妒心理的人,自己不能完成偉大的事業,乃儘量低估他人的強大,通過貶低他人而使自己與之相齊。

由此可以看出,嫉妒是一種不良的心理狀態。對青少年的健康發展同樣是極爲不利的。

二、青少年的心理自我調節:

針對上述青少年的心理特點,爲使自己能夠健康發展,青少年必須注意心理上的自我調節。

心理學家艾裏克遜特別強調指出,青少年心理自我調節的重要的任務就是了解自己,建立起正確的自我認同和堅強獨立的自我意識。這就要求:

一方面:認真而積極地自我反省。

作爲成長中的青少年,慢慢會有自己獨立的一些見解形成,對待周圍的人和事都能以自己的眼光來判斷和評價,這些看法來自於對人和事的觀察,同樣,瞭解自己和了解別人一樣,都要進行一定的觀察,觀察自己就是反省。反省過程中要注意,一是慢慢學會讓思考進入自己的生活,對自己能平心氣和地進行分析,包括自己的現狀、自己與人相處的狀況,自己的一些優點和缺陷,自己整個的人生理想等等。二是,在反省中要避免情緒化,不要爲一點小事鑽牛角尖,不要過於自信變得驕傲,要儘量用客觀的眼光看自己,接納自己偶爾產生的矛盾心理和孤獨感,不需要過多的擔憂,並時常提醒自己盡力克服自卑和嫉妒心理。

另一方面:友善又和諧地與人相處。

人際交往在青少年心理健康發展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脫離人際交往的青少年是不可能使自己健全成長的。通過別人的評價和幫助,青少年可以更多的接受知識和更真切的感受人與人之間的關愛,同時也可以更好的明瞭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位置,及時的改正不足之處,這樣可以形成更爲完整的自我形象。這對排解內心裏的矛盾心理和孤獨感也非常有利。

再一方面:就是接納自已和完善自己。

一般的人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也不可能一無是處。接納自己就是指不僅僅看到自己的優點,從而更會自信地去學習和生活。而且還指能意識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之處,不是去否定它,而是通過接納然後想法改進它們,不以自己的優點而自傲,也不以自己的缺點而自卑。這裏的關鍵是要求我們的青少年朋友相信自己是有價值的人,從而全力以赴地去實現自己的價值。

如何做好青春期心理輔導3

青春期生理與心理髮育不同步,心理髮育相對滯後及過度用腦和不良習慣是形成青春期綜合症的重要原因。青春期綜合症在初中以上年輕人中廣泛存在,嚴重影響身心健康和學業前途。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家長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惶恐,甚至有的家長如臨大敵。家長的反應很正常,因爲青春期孩子總是憧憬成熟又留戀童年,追求完美又總有缺憾,拒絕灌輸又渴望幫助。這樣矛盾的心理,使得他們的行爲在大人眼裏是如此荒唐和無聊,而對孩子來說,意義卻十分重大。家長因爲不瞭解孩子,對孩子橫加約束,這使得家長與孩子矛盾重重,衝突不斷升級。

一、合理的物質需求

物質需求是生活永恆的主題,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後,表面上還是在服裝、零食、玩具及文具等方面有所需求,實質的需求卻在悄然變化。剛剛進入青春期,追求個性化的孩子較少,更多是要求自己從衆。從衆讓自己有安全感,融入同學的圈子裏,不顯山顯水。隨着年齡的增長,熟悉了周圍的.環境,瞭解了同學、朋友的個性,孩子們開始彰顯個性,暗暗地在羣體裏比高低。這種比較有積極的意義,孩子獲得了經驗,給自己在羣體中定了位。

如果一個女孩子,初一時拒絕穿粉色的衣服,一兩年後,她又堅決要一條粉色圍巾,您真的別奇怪,這是孩子從要求長大,走向要求成熟。拒絕粉色因爲要拒絕幼稚,接受粉色,是表現自己再走向個性獨立,走向成熟。這時,孩子們在家長面前出奇地不聽話。男孩今天要一雙名牌鞋,明天回來對家長說某某同學有了新的手機。男孩、女孩的書包上掛滿了明星圖片,誰的生日請大家去吃飯……很多男孩會在羣體裏學會抽菸、喝酒。女孩學會化妝、染髮。其實他們是想通過這些儀式,向成年人看齊,在小羣體裏標榜自己、顯示自己。而成年人卻感覺他們是逞強。

家長的支持與引導方法

我們的社會水平在提高,家長也有攀比心理,裝飾家園的同時,也提高了自己孩子的生活水平,把他們打扮漂亮,給他們兜裏揣上錢。試想,當孩子兜裏裝着錢的時候,他們上課總是在想如何花錢,勢必影響學習。家長要防範孩子物質需求膨脹造成的惡果,但又不能不給予物質的滿足,應該怎麼辦呢?我們認爲,家長要學會判斷孩子的需求是否正常。孩子正常需求的標準主要從兩個方面看:一個是取同班同學物質需求的平均數或平均數的中下等。另一個標準是看家裏的經濟狀況。如果您家裏的經濟狀況中等或比較好,應該讓孩子的生活水平低一些比較好。如果您的經濟狀況不太好,那麼,您千萬不要因爲怕孩子受委屈而硬要讓孩子去享受高消費,這種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做法,不但不會讓孩子自信起來,而且容易使孩子不考慮家長的經濟能力而變得變本加厲。

二、朋友的交往需求

進入青春期前後,又是初中生活的開始,孩子們像進入一個全新的世界,接觸新的面孔、新的習慣、新的學習方式。這是我們看得到的變化,還有一個看不見的變化,就是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思想和情感的轉移。

青春期之前,孩子心裏依賴的是家長,進入青春期開始轉移,轉移到朋友身上,到青春期後期,轉移到異性朋友身上,最後,固定在異性身上,成家立業,生兒育女,進入一個新的循環,這是人類成長的必經之路,是我們沒有辦法抗拒的力量。

孩子開始交朋友,爲了朋友,他們可以在學校門口等,可以和同學一起去逛街、去網吧。爲朋友可以留在學校打籃球,甚至是去打架,不在乎回家晚了家長的臉色,即使招來家長的打罵也依然如此。是什麼力量讓孩子們鋌而走險呢?這裏是孩子的心理需求的問題。

走出家庭,孩子的視野面寬了,接觸社會的面廣了,再不是家、學校兩點連成一線的行爲方式,他們會出現在自己從來沒有去過的地方,會遇到從來沒有遇到的問題。這時,朋友是最直接的幫助者,可以取代家長的支持和幫助。

孩子們思想不再單純,這連他們自己都感覺得到,他們有時浮想聯翩,有時憂心忡忡,有時大喜大悲。這些感情,不適合和家長分享,因爲家長馬上會緊張和憂慮,批評教育必不可少,跟蹤監視接踵而至,所以,家長不是孩子吐露心聲的選擇,而最好、最安全的是身邊的朋友。在這個時期,很多時候孩子們選擇老師做朋友,讓老師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因爲在孩子心目中老師依然是神聖可信的。

那麼,孩子們心裏需要家長嗎?從心底裏孩子們需要,而讓他們望而卻步的是家長的擔憂和不信任。

家長的支持與引導方法

家長們因爲擔心而要不停地教育孩子,甚至用打罵的方式。再有,家長片面聽從老師和他人的意見,阻止孩子的正常交友,怕孩子學壞,影響學習,浪費時間。有的家長給孩子制訂允許交的朋友、不能交的朋友。孩子們絕對不接受,自然對家長敬而遠之,更不與家長交流。

家長怎麼辦呢?首先要讓孩子信任你,願意和你說出他遇到的所有問題。這就要求家長學會傾聽,不要急於批評和指正。聽孩子訴說,也是給孩子宣泄的機會,減輕了心理的負擔。家長聽後,找機會給孩子提出建議,久而久之,家長和孩子成爲最值得相互信賴的朋友。

家長支持孩子交友,同時提出具體而簡單的底線要求。比如,帶你做壞事的人不能做朋友;很自私的人不能做朋友;自以爲是的人不能做朋友……另外,孩子們往往認爲朋友是永恆的,要告訴孩子不一定是這樣,朋友之間的關係時常會發生變化,也有可能會斷交,要有心理準備。總之,您要成爲孩子需要的朋友。

三、對異性關注的需求

孩子進入青春期,與異性接觸時有了微妙的變化。他們開始悄悄地關注異性。關注往往只是停留在外表上。比如女生關注帥氣高大的男孩。女孩子們在一起去對他們評頭論足,有一些新鮮和刺激的感覺。男孩子也注意女孩子,偶爾也會在一起用調侃的方式談論某些女生,即使有一種淡淡的喜歡,他們也知道自己在想入非非。男孩和女孩,都會很拘謹,這只是孩子們走出家庭的圈子、步入社會認識異性的最初的學習階段。而隨着時間的推移,孩子們越來越明白自己喜歡什麼樣的異性,希望去接近他或者她。最開始的形式可以是打打鬧鬧,簡單的問答,還可以是以班級活動爲主題的工作式交流,很多孩子可以通過這樣簡單的交流,達到對異性的瞭解。很多孩子知道這不是什麼愛情,只是同學交往。他們認爲自己憧憬的美好愛情沒有來臨,所以,更多人選擇了等待,等待自己長大。

青春期,是戀愛的前奏,是步入愛情的序曲,孩子們戀愛是必然,而我們家長希望孩子們晚一些,再晚一些,怎麼才能做到呢?

家長的支持與引導方法

首先,我們家長不要促成孩子將錯就錯地從誤會、誤解開始“愛情”。家長捕風捉影的批評、不信任的盤查、偷偷地窺探孩子的隱私、憂心忡忡地嘮叨提醒,讓孩子煩躁,加重其逆反心理。有異性朋友接觸的孩子,會很小心,爲了避免暴露自己的感情,避免因爲自己的一個小紙條、一次不期而遇的單獨接觸被家長髮現,使得對方受到傷害,會加緊通風報信和聯絡,結果,兩個人越走越近,越來越相互支持和信任,終於弄假成真。家長在這裏起的是推波助瀾的作用,而自己並沒有意識到。其次,學習上的壓力、生活上的壓力,孩子需要有人分擔,而家長只會施壓,不會減壓,孩子就會對家長逆反。對孩子的不理解、不寬容,無休止的批評嘮叨,使得孩子去尋求理解和同情,也是孩子談戀愛的緣由。再有,親情是孩子的避風港,如果家庭不能給予孩子親情,孩子很容易到異性身上尋找親情。夫妻常年不和,打架、鬧離婚,孩子最不容易接受,心裏缺乏安全感。家長常年奔波在外,無力管孩子,孩子看着別人,再看自己,倍感孤獨,也會容易去找安慰。

青春期的孩子,關注異性之初,會在家長面前提到某個異性。您千萬不要大驚小怪,責備孩子心思不放在學習上,也不能掉以輕心。而是要耐心地聽孩子把話說完,然後詢問一下情況,再想辦法引導孩子,等想好了,有了辦法再說不遲。這樣做的好處是:一、孩子知道此類事是可以和家長講的,家長不會批評,以後遇到這方面的困惑,他就會向家長尋求幫助,這樣家長就對孩子有了瞭解和幫助的機會。二、孩子明白,從家長那裏討來的主意,總比向同學或者自己琢磨出來的辦法要好一些,只有家長不把孩子嚇跑,孩子還會來求助。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可以使上勁,是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利的好事情。

四、獲得幫助的需求

孩子進入青春期時,性格也變得外向起來,很容易受到事物的渲染,很容易冒失。他們獨立處理問題的時候越來越多,遇到的事情越來越複雜。初出茅廬的他們,面對未知的世界,充滿好奇、疑問和恐懼,他們真的希望自己身邊有保鏢,有“百事通”,有“機器貓”,當然,兜裏再有很多錢就好了。而這一切都沒有,遇到問題的時候怎麼辦?孩子們需要幫助。

在與同學的交往中,很多事情讓他們覺得難辦。孩子不知道如何與新同學、新老師打交道;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與老師、同學時常發生衝突;被批評了,卻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如何和老師溝通。他們需要幫助。

孩子們活動範圍越來越大,很多時候會遇到不順心、被冤枉、被欺負的事情。事情就突然發生了,然後就那樣結束了,留下的只有懊惱、不平、羞辱,卻沒有機會還擊、發泄、甚至沒有地方講理去,像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這時候,孩子們需要幫助。

家長的支持與引導方法

應該說孩子需要的幫助是方方面面的,是從物質上更多的滿足到精神上的引領,他們都需要。這樣,孩子們才能逐步擺脫幼稚,建立現實的、客觀的思想意識,真正走出充滿幻想、無拘束、無責任、無憂慮、超現實的青少年時代,步入青年和成年。

家長往往以自己的意志爲中心,認爲關心照顧孩子就是幫助,而不知道過度的關心、照顧,使得孩子動手能力差,在同學間顯得很笨拙。很多家長認爲批評就是幫助,結果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加速了孩子逆反心理的成長。

家長很願意幫助孩子。孩子卻不是什麼人的幫助都接受,這裏包括家長。孩子獲得幫助有前提條件,必須是他信任的人。在學習上,孩子們需要懂得自己學科知識的、值得信任的人的幫助。在人生觀上,他們需要有才華、信服的人的幫助。在需要鼓勵支持的時候,他們也要是自己喜歡、需要的人。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