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如何讓孩子學會相互幫助

如何讓孩子學會相互幫助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5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何讓孩子學會相互幫助,很多家長都會擔心自己的育兒方式不夠周全,孩子在不同階段會出現不同的問題,寶寶生下來就像一張白紙,下面教你如何讓孩子學會相互幫助。

如何讓孩子學會相互幫助1

由於獨生子女在家中,大多數事由成人做,與撫育者形成了一種應求關係。幼兒需要成人幫助,而成人要求幼兒幫助的則甚少,這使得幼兒往往缺乏互相幫助的意識。

但是,幼兒從家庭進入幼兒園後,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照顧他們的成人變了,環境也變了,生活內容與方式也變了。其中,對幼兒影響最大的,則是開始了集體生活。

在集體生活中,幼兒與他人(主要是衆多的同齡人)之間有着頻繁的接觸,就需要他們建立互愛互助的關係。但大多數幼兒開初對此很不適應。因此,老師要運用形象的教育手段,如通過講故事、念兒歌、演木偶戲及情景表演等方式,不斷增強幼兒團結友愛、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思想意識,從而達到你幫我來我幫你,團結友愛真歡喜。

隨後,要及時地教會幼兒互相幫助的行爲方式。教會幼兒互相幫助的行爲方式,就是教給幼兒怎樣去幫助別人,遇到情況該怎樣辦,否則,即使幼兒有了好的.動機,也較難收到相應的效果。

如何讓孩子學會相互幫助

例如,一次小班的小松去幫英英穿衣服,由於事先沒有說明,而很冒失地去幫助,並且動作也不夠協調,引起英英的誤會,以爲小松故意搗亂,結果,兩人打了起來。像這種弄巧成拙的事例,在幼兒中是很常見的。

另有一次,孩子的互相幫助行爲就大不相同了,而且效果也十分好。

有一天,在午睡時,老師正在爲孩子們脫衣服,看見兩位小朋友在互相幫助脫衣服,老師連忙有意發問:“小康和小英,他們在什麼?”

“他們在互相幫助。”幾個孩子脫口而出。

當時,剛學過故事《小公雞和小鴨子》,他們知道要互相幫助,但不知道該做哪些事,而這正好是一個絕好的榜樣。

於是老師說:“大家來學小康和小英的樣子,互相幫助脫衣服,好嗎?”

老師把孩子們分成一對一對,一個小朋友伸出手,另一個小朋友幫他脫衣服。孩子們做得很認真。

等孩子全部睡下後,老師表揚了他們:“今天,大家互相幫助,都是好孩子。”

從此,睡覺脫衣服時,一不再有“老師、老師”的叫喊聲;平時孩子玩得很熱了要脫衣服時,也總有別的孩子搶着幫忙了。

如何讓孩子學會相互幫助2

怎麼去教孩子正確的幫助別人

孩子幫助陌生人的原則與內容有哪些?

幫助別人不是一種固有思維

關於這個問題,父母首先想到的是:孩子在街頭看到一個乞丐,然後給他一塊錢。這是寶寶的愛心幫助。但現在社會上很多都是職業乞丐了,我們也分不清他到底是職業乞丐、還是真正需要幫助的人,所以很多父母也很矛盾。有些父母講:我把物品愛心捐獻,衣服、玩具等,好像周圍也沒有人需要,不知道貧困的人在哪裏。孩子要展現愛心,幫助別人是很困難的。

例如:老師教育小學生要幫助老人過馬路,一位老人被一羣孩子反覆往返過馬路,老人也很莫名其妙,孩子說:老師讓我做好事,求求你讓我做一次好事吧!

幫助別人的形式多樣

在這個社會,孩子要做好事是非常難的事情,但實際上在生活中,做好事又是無處不在的。很多的做好事,只是一種禮儀,一種簡單的人際關懷。

例如:孩子進電梯,幫助他人按電梯樓層按鈕。地鐵讓座、當開門時,讓別人先進門。有一次周老師在瑞士旅行,一不小心把瓶蓋掉在了地上,一位孩子幫助他撿回了瓶蓋,周老師非常感謝那位孩子。這些都是很小的生活細節。孩子並不需要做“很偉大”的事情,這種機會太少了。更重要的是:在生活的禮儀當中、細節當中,爲別人提供友善的幫助。

父母以身作則,引導孩子在生活禮儀上、在小細節上做起,就是非常好的。讓孩子看到得到回報、看到他人的微笑、誇獎、感謝,讓孩子從人際關係上獲得了非常好的享受,這就是一種最大的快樂。

如何讓孩子學會相互幫助 第2張

當遇見真正需要幫助的人,父母是否可以讓孩子參與?那還是不錯的。例如:某組織發起的爲貧困山區的孩子捐一雙鞋,或者是孩子過冬的衣物。當有這樣公衆活動的時候,我們可以發動孩子,自己可以挑選自己的物品,去幫助別人。參與社區裏舉辦的孩子玩具互換的活動,或者帶孩子去二手貨市場擺攤,讓孩子多多融入生活,體驗公益性互助、社交的樂趣。

引導孩子形成自己的判斷力

3-4歲的孩子已經瞭解社會了,也可以明辨是非了,孩子能有非常好的自己的想法。有一次周老師帶着自己的孩子在路邊看見另一個孩子跪着,邊上寫着:我很餓,請給我幾塊錢,讓我買頓飯吃吧。周老師的孩子此時卻有自己的觀點:爸爸我們不要捐,像他這樣的年齡,爲別人簡單打個工都能夠賺錢的,難道連一餐飯也賺不到嗎?此時孩子認爲,並沒有必要展示同情心。的確,生活中的很多東西,有的需要幫助、有的是不需要幫助的。

此外,有些是孩子有能力幫助、有些是沒有能力幫助的。告訴孩子,當沒有能力幫助的時候,不要做讓自己不舒服的事情。所有的幫助都要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這個社會會更和諧。不管是成人還是孩子,當超越了自己能力去幫助了別人,最終也有可能變得負面。

逐步培養孩子自己的判斷力:哪些人該幫、哪些不該幫。例如:當孩子身體不適的時候,就可以告訴孩子,他需要先照顧好自己,並沒有能力幫助別人,乘地鐵並不需要給其他人讓座。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