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對待青春期孩子的方式方法

對待青春期孩子的方式方法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6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待青春期孩子的方式方法,父母最關心的就是孩子的健康成長,積極解決孩子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家長不能一味地去責罵孩子,下面小編分享對待青春期孩子的方式方法方法。

對待青春期孩子的方式方法1

1、瞭解孩子

很多家長都很忙,但是再忙也要抽時間來與自己的孩子相處,多方面瞭解孩子,才能消除與孩子之間的誤解,才能友好相處。

2、與時俱進

教養孩子有時候憑的是老經驗,但有時候並不適用於當下,所以教養方式也要隨着時代的推薦而有所進步

3、耐心傾聽

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希望身邊有一名傾聽者。孩子遇到事情,家長如果用傾聽代替責罵,會找到更好的解決問題的辦法。

4、讓孩子體驗

孩子聽不進家長的話,對自己的錯誤行爲不願意認錯,那就在保證安全前提下讓孩子體會一下他行爲造成的後果。

對待青春期孩子的方式方法

5、與孩子協商

如果家長遇到關於孩子的事情與孩子商量一下,問一下意見,意見不同則相互協商,效果會更好。

6、不帶着脾

家長盛怒之下只會得到孩子暫時認錯和恭維,孩子能想到的是用什麼方法讓爸爸媽媽不那麼生氣,至於家長解氣之後孩子還能繼續遵守他說的話那就很難保證了。

7、修正期望

家長對孩子的要求要基於孩子的能力而言,凡事都得一步一個腳印,不能急於求成。

8、真誠對待

孩子是能感受家長的心意,若是稍稍有點怠慢,孩子能敏感地感覺出來,跟孩子溝通要真誠,不能前言不搭後語地去敷衍。

對待青春期孩子的方式方法2

1、尊重孩子,採取鼓勵爲主的教育方式。把孩子當成人來對待,將言論權還給孩子,把選擇權、決策權部分的交給孩子。家庭中的一些重要事情讓孩子參與討論與決策。對孩子的優點和取得的成績及時肯定,在孩子面對困難和挫折時多鼓勵、少批評。

2、轉變固定的思維模式。試圖從當今時代的角度來理解孩子。對某些現象和觀念家長可以保留自己的看法,但不一定爲了讓孩子服從而堅決反對。

3、防止出現兩個極端。一是過渡縱容,一是一味壓制。兩者都不會有好的教育結果。因此,教育自己的孩子方面,家長必須堅守基本的道德原則,以此來教育孩子掌握一定的度,防止偏離正確的人生軌跡。

對待青春期孩子的方式方法 第2張

4、家長本身的自律意識要強。要求孩子的首先自己一定要以身作則。否則反而會引起孩子的極度反感,甚至強烈叛逆。

5、最後,鼓勵學生主動接觸社會,瞭解社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脫離低級趣味、培養高雅情趣。同時培養競爭意識和堅定意志,學會與人交往,體會成功和挫折,培養心理承受能力。從挫折和困難中逐步成長,形成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對待青春期孩子的方式方法3

1、如果您有一位剛剛讀初中的孩子,那麼或許您馬上就要面對一個心情容易暴躁,溝通越來越不順暢的青春期孩子,有的父母甚至更早一些面對孩子的這些變化

2、孩子的脾氣越來越大,有時莫名的發火,莫名的煩躁,稍有不順心,就朝家人發泄,通常最受傷的便是父母了,尤其是初次面對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更是身心俱疲。此時,也正是歷練父母心態的時候,只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的父母,纔是智慧的父母,否則真的和孩子無異了。

3、如果父母在孩子這個階段依然保守地按孩子小時候的教育方式一成不變,總是一幅高高在上,可以隨意指揮、批評、安排孩子的一切,那一定是出問題的,這個時期的孩子更多的是對獨立的渴求,希望擁有屬於自己的`空間,所以,做父母的儘可能的換位思考,平心靜氣地和孩子進行平等溝通,以使親子關係融洽,穩定孩子的情緒。

4、給孩子留一點叛逆的空間。這個時期的孩子不叛逆,其實是有些奇怪的。不知哪位作家說過:“如果孩子在這個時期不叛逆,那等他成人以後還是會經歷叛逆期的,那個時候反而不如青春期叛的好”,所以,我們得給孩子留一點空間,只要不做對自己和社會有危害的事情就好了,適當的“放肆”,可以原諒。

對待青春期孩子的方式方法 第3張

5、做父母的,千萬別跟孩子置氣,因此而放棄對孩子的教育,畢竟,大部分孩子在這個時候,心智並不成熟,需要父母的引導。

6、如果孩子的成績不好或下降了,做父母的要淡定,弄清原因,和孩子一起面對,注意自己的是否太過焦慮,接受孩子的狀態,欣賞和相信自己的孩子,給予他正面積極的鼓勵。

7、這說起來容易,但很多父母都難以做到,出現比孩子更過焦慮的狀態,所以,父母一定要常常的反思自己,首先,自己要正確面對孩子當下的危機,和孩子一起找出成績不好或退步的原因,一點點地提升,一點點的進步,不論怎樣,相信自己的孩子。

8、通過良好的陪伴,和諧的親子關係,相信孩子,只要他健康、陽光、快樂地成長,其它都是次要的。平和自己的心態,多學習,和孩子一起進步,待他(她)化繭成蝶。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